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演讲的艺术单元训练目标:初步了解演讲的知识和技巧,并以“认识自我,叩问青春”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训练方法指津:一、演讲的技巧 (一)演讲的本质 什么是演讲?演讲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带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1、演讲不同于朗诵。(1)演讲与朗诵的范畴不同,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侧重于宣传鼓动。朗诵属表演艺术,侧重于欣赏。(2)演讲的选题有很强的现实性、时代性。朗诵的材料有很大的超越性。(3)演讲讲究激情,其语言有特殊性。演讲一定要有激情点(高潮)。朗诵追求意境,其语言属舞台表演语言。 2、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报告。内容上,报告注重政策性、权威性、指导性。演讲注重典型性、鲜明性;语言上,报告要求朴实,感情表达不要求大起大落,基调平稳。朗诵必须要有起伏。 (二)演讲的作用 1、促进作用:促进历史转变、促进文明建设、促进人材成长。 2、教育作用:既是教育别人,又是自我教育。 3、美感作用:演讲的题材首先是真实的,必须歌颂真善美,要求形式是美的,语言是美的,态势是美的。要使人产生愉悦,听一次演讲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进化,而且是一次审美观的升华。 二、 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演讲的依据,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讲演稿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部分的内容。一是提出问题,点出讲话的要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二是阐述讲演的主旨,分析要说明的问题;三是总束全文,照应开头,或提出希望祝愿,激励鼓舞听众。 写作演讲稿要注意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在学校如升旗仪式、班会、知识竞赛、学生会干部竞聘等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讲演者所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的和目标。进行讲演时,可以使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词手法,以增强讲演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演讲稿如果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 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课内文题指导:一、开展主题演讲会“认识自我,叩问青春”( 主题还可自己选择,如:“自我昨天、今天和明天”等)二、活动注意事项: 1演讲是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自我,认识过去的自我,把握当下的自我,规划未来的自我。演讲词和演讲都要表现“自我”认识的过程,建构理想自我的模式,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 2演讲会要尽量人人都参加,评价要根据实际,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方向,以激励为主,以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主。名作精华鉴赏:例文1学生会竞选演讲稿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6)班的郭超。性格活泼开朗,处事沉着、果断,能够顾全大局。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生会主席。”我在这里郑重承诺:“我将尽全力完成学校领导和同学们交给我的任务,使学生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积极团体,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信赖的组织。”我已经在团委会纪检部工作了近一年的段时间,从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学会忍耐,怎样解决一些矛盾,怎样协调好纪检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纪检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怎样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怎样提拔和运用良才,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一切证明:我有能力胜任学生会主席一职,并且有能力把学生会发扬光大。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要改革学生会的体制。真正的做到“优胜劣汰”,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每周都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考核,通过其部门的成员反应情况,指出他在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经常与他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为把学生会工作做好而努力。开展主席团成员和各部长及负责人常作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活动,每月以书面材料形式存入档案。我还将常常找各部门的成员了解一些情况,为作出正确的策略提供可靠的保证。还要协调好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扩大学生会的影响及权威。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的建设尽心尽力。在学生会利益前,我们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团体。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想,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会言必行,行必果。请各位评委给我一张信任的投票,给我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谢谢!【点评】这是一篇高一学生参与学生会主席职位竞聘的演讲。演讲者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明确地提出这次演讲的目的“我要竞选学生会主席”,并强调自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胜任这一职务,从中不难看出演讲者充满自信。接下来从三个方面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令人信服。最后,演讲者用诚恳的语气表示要做行动的巨人,再次阐述了自己的决心和愿望。例文2北大之精神马寅初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记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记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今以浙江一省而论之,如以北大牺牲精神,移办政府与党务,则不出一年,必可为全国之模范省。盖浙江现时之地位,较他省优良之点甚多。财政之统一,一也:金融之平稳,二也;军队之统一,三也。教育之优良完全,四也。此次革命军兴,全省所受之损失不大,五也。既具此五种之优点,苟政治能上轨道,办事人员俱抱北大精神而徐图改革,则将来之浙江,必较今日可以远胜万倍。 虽然,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中国大半人民,虽其私人道德亦有甚好者,但脑筋中实无一“公”字之印象。故公家观念之薄弱,已达极点,而对一己之升官发财,譬诸厕所之苍蝇,群相骛集。故无论何界,苟有一人稍有地位,则其亲戚朋友,全体联带而为其属下,家庭观念之深切,世无其右。当知吾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义务,应以人民之幸福为前提,不当以个人弥补亏空或物质享受为目的。北大昔日既为群众之导师,今而后当如何引导人民,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点;打破家庭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有之牺牲精神。否则,若仅有表面之革命,恐虽经千百次,于国家于社会仍无补于事也。 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牺牲于社会,对于全国,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 (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马寅初演讲集第四集) 【点评】马寅初(18821982),中国现代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 1927年 12月19日,在杭州北大同学会举行的纪念校庆29周年集会上,刚刚脱离北大的经济系教授马寅初发表演讲,题为北大之精神。本文全面地阐述了北大的精神就是牺牲精神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以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揭露了造成国家社会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他伸张正义,以北大精神激励人们去“战胜环境,改造人心,服务于国家社会”。字里行间,爱憎强烈,有对青年学生的热切期望,感染力强。点击链接:讲述自己的故事单元训练目标:1、 了解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2、直接述说自己的经历,学会表达自己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2、 叙议结合,从有意义的事情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东西。训练方法指津:一、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要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三是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二、记叙文写作常用的方法(1)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鲁迅的祝福一开始写祥林嫂的死。 (2)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3)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4)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5)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6)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课内文题指导:自述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述散文,要以第一人称“我”直接述说自己的故事、经历、感受、领悟。注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2自述散文的故事不是事无巨细都可作为材料,而要围绕要表达的意义做出筛选。 3自述散文重在通过故事、经历表达自得内心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体现“诗言志”或“诗缘情”的特点。同题习作拔萃:我到底是谁邵司晨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我的皮肤是黄的,我的头发是黑的,我会说汉语,我还会写几个中文字。还有我的功课好,是个书呆子。可我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倒像个美国人,我讲地道的英语,我不肯学中文,我读书不用功。我们老说我像香蕉那样的黄皮白芯,外面看是个中国人,可骨子里却是个美国人。我是中国人,我的爸爸、妈妈是从上海来的,我生在上海,4岁时来美国的。我喜欢是个中国人,老师上课讲到中国时,就会让我去在黑板上写几个中国字,小朋友们都觉得我很了不起,这个时候我就会很得意。有一次老师说我们那里有一条街修了5年还没修好,中国那么伟大的长城也只用了5年就筑好了,我听了自然很自豪。不过老师又说,为了修长城,死了50万中国人,我有点难受,也觉得怪没面子的。我不喜欢是个中国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说来说去就是让我好好读书,以后申请奖学金上好大学,找一份有高工资的好工作。我的美国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就从来不这样对他们说。我有一个朋友说她长大了去替人养马,她太喜欢马了。我和妈妈说了,妈妈说这没有出息。还让我以后少和她玩。我还有个朋友说她以后就想做家庭妇女,生很多小孩,她在家带小孩。我没有告诉妈妈,妈妈知道肯定会说她也是没也息的。我不喜欢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大声讲话,就是在公共地方也这样,让人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也不喜欢上中文学校,那课文没意思极了,什么王二小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真是傻傻的。我不喜欢看到中国人穿得很漂亮去派对,却不化妆,或者是化妆得很难看,还有他们的头发老是乱乱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我喜欢是个美国人,真的。美国读书不是那么累,美国老师不会把小朋友比来比去,美国上学没有那么多升学考试,也不用去那么多补习班。美国的家比上海的家大得多,在美国我自己的房间,我可以有我房间门口贴上纸条,就是爸爸、妈妈进来也要先敲门。我不喜欢是个美国人,我讨厌美国小朋友老骂我是书呆子,说我是老师的宠物,就因为我的体育不是很好,就因为我不懂美式足球。我也不喜欢他们总是嘲笑我是妈妈的小宝贝。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不明白。我是个中国人,可我自己也觉得不太像;我是个美国人,可和真正的美国人又不一样,我天天吃大米饭,中国菜。我不能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喜欢吃带头的鸡,连骨的鱼;我也不明白美国人为什么爱吃一个一个生的蘑菇。我不喜欢爸爸、妈妈老当我是个小孩,什么都要管;我也不喜欢美国的爸爸、妈妈什么都不管;大冷天穿短裤上学的小朋友也以常会看到。妈妈生我气的时候总是说:“我不再管你了,以后的路是你自己走的,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包一辈子。”我想我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的,或许爸爸、妈妈不会太满意,可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自己走的。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不过我知道,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美国人都这样说。 (邵司晨,女,写作本文时年仅11岁。她4岁时由上海去美国,普通话讲得还算流利,上海话己全部忘却,她在美国上完初中一年级时,对于中文及汉字,还不到中国国内小学一年级程度。这篇文章是她用英文写的,由母亲帮着译成了中文。)【点评】文章开篇就问“我到底是谁?”然后围绕自己的国籍展开叙述。一个孩子对自己国籍的探讨,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无论那一点,都讲得真诚、实在。说喜欢是中国人,因为有自己国家的文字,有古老的文明;说不喜欢是个中国人,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父辈的封建思想的陈规旧俗,然后又讲述了“喜欢是个美国人”和“不喜欢是个美国人”的原因。那么,我究竟是谁?答案是:我就是我。名作精华鉴赏:例文1鲁迅先生自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点评】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简略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由家庭变故到外出求学,由仙台学医到弃医学文,由回国任教到创作小说。看似是个人的寻常经历,但读者不难发现,贯穿全篇的是鲁迅先生寻求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联系呐喊自序,鲁迅先生弃医学文、创作小说都是在经历了苦闷和彷徨之后的毅然的选择,这种选择始终是把拯救国民的精神当作第一要著。例文2 老舍自传(节选)入学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是去作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受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和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定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叫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考入了祖家街的第三中学,在“三中”没有好久,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的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了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假如我将来死后能入天堂,我必把这一笑带给上帝去看。 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的就睡了。母亲也没精神。 使我念念不忘的是方唯一先生。方先生的字与文造诣都极深,我十六七岁练习古文旧诗受益于他老先生者最大。在五四运动以前,我虽然很年轻,可是我的散文是学桐城派,我的诗是学陆放翁与吴梅村。他给我一副对子。这一副对子是他临死以前给我写的,用笔运墨之妙,可以算他老人家的杰作。在抗战前,无论我在哪里住家,我总把它悬在最显眼的地方。我还记得它的文字:“四世传经是谓通德,一门训善惟以永年。” 注:老舍小学毕业后先考入祖家街市立第三中学。半年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后来才考入花费少的北京师范学校。方唯一(19141917),名还。北京师范校长。时有江南文坛巨匠之誉。三十年代初逝世。他待老舍如子。【点评】节选的内容是老舍先生对儿时求学经历的回忆。刘大叔的豪爽慷慨,母亲的慈善刚强,方先生的爱生如子,作者用朴实的话语将他们勾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面对家庭的贫穷,儿子求学的眼神,母亲那无可奈何的叹息,奔波筹资的背影,烛下独坐的凝思,总是定格在读者的心目之中,久久挥散不去。 高考佳作回放:【例文1】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江苏考生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点评】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例文2我们在成长 河南考生每一颗星星都闪烁着无尽的光辉,每一缕阳光都珍藏着如歌的往事。匆匆的岁月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忆和许许多多的遗憾。走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走过了如诗如画的花季和潇洒的雨季,意气风发的我好像变得懂事、成熟、稳重了许多。我意识到,我长大了。曾经只是浮想联翩,华而不实,现在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曾经任性,傲慢,倔强,现在却为自己的无知而深感不安;曾经懒惰,缺乏韧性和毅力,依赖思想严重,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不畏艰难,坚持到底,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拼搏后的喜悦。一时间,我确实感到我在成长,在不断地成长。 曾经无忧无虑的我,现在忽然发现母亲的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增添了那么多的皱纹,满头黑发中也长出缕缕白发。看着略显苍老的母亲,我怔住了,这就是我那容光焕发、有着健康体魄的母亲吗?我突然感到一丝陌生。待我清醒过来,我才明白,母亲为我操劳过度,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却我的心如刀绞一般,顿时,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这时,我想起了高考落榜时母亲微笑着安慰我、鼓励我的情形。其实,母亲才是最需要安慰的,最需要理解的,我平生第一次感到母亲的伟大。19岁的我,开始懂事了。 一向桀骜不驯、有些蛮横的我,总喜欢以取笑自己的朋友为乐,事事都爱压倒别人,现在才发现,其实都是朋友在让着我。这时,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我也为我能拥有这样的朋友而庆幸,自豪。 一向逆反心理严重的我,从不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甚至还要顶上几句嘴,并为此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却突然发现,老师时常在关注着我,经常叮嘱同学们多帮助我。我突然感觉到,我遇到了一位敬业的、责任心强的伯乐,他热爱着这份事业,用心来教育学生。我又一次感动了。 成长告诉我,我不是只为自己而活着,因为关注我的人实在太多,对我寄予的厚望也太多,这使我感到一种压力。不!这不是压力,而是动力,是能够催人奋进的催化剂,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氧气”吗? 我开始懂得生命的意义。珍惜给予我关怀和呵护的人,遗忘给予我伤害和痛苦的人,努力而认真、真诚而勇敢地面对生活。 我把自己融入生活的潮水之中,没有先前的刻意,只是用心悄悄地去体会,深深地呼吸着生活的气息,我突然觉得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而又不经意的充实。 聆听着周杰伦那首旋律优美而又唱出我心声的歌我们在成长,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我梦见经历了灵魂的挣扎、良知的洗礼后,我在思考中成长,渐渐成熟。【点评】这位考生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对自己以往的“桀骜不驯”、逆反性格进行反省,对师长、对朋友有了全新的认识,表达出青年人成长路途中的困惑和思考。值得肯定的是,全文言词恳切生动,情感自然流露,让读者从中看到一个逐渐成熟、稳重的青年形象。作文资料展台:源头活水,生意长流从生活中取材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的。写文章同样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内容干瘪,面目可憎。文章不应当是“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须懂得: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 文心絮语“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此,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越丰富。 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像摄像机一样能把客观的物像摄人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生动的,带着生活露水的;而有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二者比较,关键在是不是“身入”、“心入”。“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至于“身”不“入”,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实践,那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取材了。 怎样才能身入、心入呢?要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鲁迅先生社戏中月下行舟的几段文字就是身入生活、心入生活,从生活汲取生动材料的典范。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地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从这几段文字中获得以下启示: 一、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认真观察,材料就入目、入耳、入心。“碧绿的豆麦田地”、水气里“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等等景物用眼观察所得;“说笑”、“嚷”、“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等等是用耳观察,通过听觉而采集的;“豆麦”和“水草”散发出的清香这个材料靠嗅觉所获;“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的材料又借助于触觉。而“忽而轻松”、“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心也沉静”、“自失起来”、“弥散”在“夜气”里等等的内心感受又与对景物观察所得胶合在一起,使人目、入耳的材料更有份量。通过感觉器官去获取材料无不需要用心思考,把心扑上去。观察包含着思维,渗透着思维,思维能力决定观察的深浅与正误。二、观察忌笼统,忌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是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中的经验之谈。对描写的对象不能只看整体,要善于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还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如月下开船情景,正因为拆开来看,所以材料十分具体。先写“跳下船”,再分开说“拔前篙”、“拔后篙”,又把“坐在舱中”和“聚在船尾”分别述说。这是一层意思,写开船前的准备。第二层意思是开船。“点”、“磕”、“退”、“上前”、“出了桥”。如果不拆开来看,不把一个一个动作、一个一个细节收入眼底,就不可能有如此具体、生动的材料。因此,分析的方法是观察中的重要方法。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到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观察事物,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都要捕捉特征,按一定的顺序;都要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就能采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把握全貌。 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有限,因而,除了观察自己的所见、所闻外,还要注意主动寻觅。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他告诉我们老百姓当中必有可采集的有价值的写作材料。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这样的实践者。他曾背着席子到乡间道路旁边摆设茶摊,遇到野老村夫,便请他们说古道今,讲述各种故事,他一边听,一边记录,广为采撷。老舍先生创作骆驼样子时就是花许多功夫去寻觅有关素材。他在我怎样写一文中说:“记得在民国二十三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者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趁着军队转移之际,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来。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样子的故事的心核。”十分明白,单凭这故事的心核是不可能写成小说的,于是,老舍先生有意识地寻觅材料,寻觅有关人力车夫的各种材料,不仅自己搜集,而且请朋友了解、记述。由于材料十分丰厚,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 学生写作虽不是进行文学创作,但同样应有意识地寻觅材料,开阔视野。趁假日之闲、课余空隙,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可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要求初学写作的莫泊桑,“首先要练练你的眼睛”,要把眼睛练得明亮,把耳朵练得敏锐。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无数成功的作家都把观察看作学习写作的头等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当然应借鉴这些经验,锻炼观察的本领,兴味盎然的从生活中汲取材料。 要语一束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写作材料,必须身人生活,心人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 要激发观察兴趣,学会观察方法。对所接触的人、事、景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能见别人之所未见,闻别人之所未闻,获得“发现”的欢乐。观察要注意位置,定点观察最基本,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和发散。观察要注意顺序,方位如上下、左右、里外、远近等顺序要理清,不可杂乱;类别顺序、逻辑顺序同样要理清,否则就会杂乱无章。 观察既要把握整体,认清局部,更要在拆开来看,拆穿来看上下功夫。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才能洞悉细微之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拆穿来看,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观察对象的实质。 观察事物不仅要注意形态,而且要注意其发展变化,不仅要注意现状,而且要善于调查采集,追根究底,洞悉过去,预测未来,在深度上开掘,在广度上延伸。(节选自于漪文集) 课外参考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审题思路点拨:“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话题贴近现实,学生有话可说。引出话题的材料是一组名言警句,细察这组句子,不难发现“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强调的是“相信自己”,“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和“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指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则展示了一种辩证思维。与此相对应,作文立意完全可以自定,或者说至少有以下三种:一、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二、谈论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三、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积极听取他人意见。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持何种立意,表述时不能太绝对,而要力求客观、周密,就是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盘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盘否定前者。【例文】飘扬在风中河南考生风中,飘扬着一条绿纱巾,那是我的心之所属,是我内心深处希望的象征。我告诉父亲,我估了650分。父亲咧开干裂的大嘴笑了,“乖闺女,报北大吧,北大,那可是个好地方啊,爸干了一辈子活,做梦都想到北京看看。”“是啊,报北大吧,以后出来好找工作。”当教师的二叔也说,他说话时眉头一漾一漾,如欢乐的精灵。“我看报一个低一点的学校好,那样保险,我们穷人家,冒不起这个险呀!”母亲叹道。我没有吭声,心潮却在起伏,我没有告诉他们,我已选好了学校。6月11日 星期五 多云我站在风中,绿纱巾依旧在迎风飘扬。父亲和二叔说得对,北大是个好学校,上了北大,就等于端了铁饭碗。母亲说的也对,我们家穷,对作为复读生的我来说,再也冒不起什么风险了。我把绿纱巾抓在手中,对着地图上的黄土高原发呆。绿纱巾,是绿色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而黄土高原,它又是什么呢?随着水土流失,母亲河的河床在一天天抬高,曾经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黄河在一天天萎缩、枯竭。该采纳谁的建议呢?6月12日 星期二 微风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绿纱巾依然在风中飘扬,如同我的心情和梦想。我爱父亲,也爱母亲,但母亲河孕育的文明让我无法不去爱,祖国的山川让我无法不去爱。我告诉父亲,我报了一所林业大学,但它不在北京。我告诉母亲,我报的学校是一所好大学,全国名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风中有一丝泥土的气息传来,我听到小院里飘着一缕轻轻的叹息声。6月13日 星期日 晴今天是报考的最后一天,有的同学在改志愿,但我没有。我听了父亲的意见,也听了母亲的意见,但却不一定非要按他们的意见去做。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自己的实力。风中的绿纱巾,知道吗?做每一件事,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要相信自己。【点评】志愿表关乎一个人的命运,作者成绩优异,在填志愿时没有听从父亲、二叔的劝告报考北大,也没有偏听母亲以为保险。作者心系绿纱巾,有自己不同一般的打算,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河的频频告急令她挥之不去,不能忘怀。“今天是报考的最后一天,有的同学在改志愿,但我没有。”更突出作者对祖国、对母亲河的深沉的爱,感情真挚可见一斑。“绿纱巾”象征生命,象征绿色,更象征作者对祖国山川的一片火热的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大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D:阿Q!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审题思路点拨:有人说:“快乐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灵的体验。”的确,每个人都享受过快乐,不论他是否富有,是否尊贵。作文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包括两个方面。写作就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也不能将两者割裂开,而要写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例文1】吃亏就是占便宜陕西考生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一)那年,我五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我发现自从我听了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负人了。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那年,我十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大家领早餐。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看着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感觉。那年,我十五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帮他补习一下数学。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是好哥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为什么净是些吃亏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二)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所,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长成了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而高票当选。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绩竟出奇地好。(三)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才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吃亏”,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这么多赞许和荣誉。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得了更加牢固的友谊!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得幸福和快乐!“吃亏就是占便宜”,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我会永远记着。记着这话,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点评】标题是奶奶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切入点很小也很巧,这句话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内容的组织安排上,作者别具匠心地让三件事齐头并进,这已是很复杂的结构,但作者依仗简洁流畅的叙事语言,把三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有条不紊,事毕而理现,表现了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质。【例文2】单纯陕西考生我常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看问题时单纯些,我们会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