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散文》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843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散文》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漫谈散文》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漫谈散文》教案2(沪教版第三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市北中学 高建萍教学目标:1、 掌握散文的特点及区别与诗歌小说的本质特征。2、 学习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比较等多种方法对文学现象等较为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评论归纳。3、 了解作者在不断实践创作中对散文特有的真实感悟,体会作者对写作的钻研与真诚的态度。说明:散文从取材、手法、形式上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从国家兴亡、人类命运到一草一木、从写景到议论、从小品文到洋洋万言,实在无拘无束。看似散文是最好写的,但是,王安忆这位当代作家在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为读者阐述散文唯其容易写,所以不容易写好,唯其很自由,往往变成不自由的观点。本文是关于文体特征的议论文,论证的内容本身较为抽象。而作者却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以及浅显的语言让读者明白了散文的非虚构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将抽象、深奥的事理以具体、浅显的方法表现出来。既要带领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还要促进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技巧,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散文区别于诗歌、小说的本质特征。2、 难点:理解散文的非虚构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限制”等辨证关系。说明: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抓住作者的观点很重要。要引导学生理解在与诗歌、小说的比较中突显出来的散文特点,让学生探究、挖掘。并理解举例、比喻等论证所服务的观点。真正体会散文的特点。思辨性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难点,而本文对散文的阐述恰恰有深刻的思辨性,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讨论自由与限制,容易与艰难等在散文这个文体中体现的矛盾体,从而更深刻了解散文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交流预习激发兴趣导入文本1、 多样的文学体裁丰富了斑斓的文学世界,让我们领略了文学的不同风景及动人的魅力。请学生们结合所学过的课文谈谈对于这些文学体裁的认识。2、 我们作为读者和学习者能感受到这些文学的魅力以及他们的差异,那么王安忆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她从写作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她眼中的散文是“文学创作中最接近于天然的”;是“情感的试金石”。1、 提前布置学生分别选择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各选1-2篇课文为例,从文学体裁和内容的角度谈谈他们自己对这些文体的认识。2、 在交流结束后,重点探讨散文的特点(有了前一个层次的讨论,学生会形成一些自我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前预习让学生更感性的理解这些文体的特点(这样同时促进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从中思考散文的特点。有了自己的思考,学习本文才能理解透彻,并进一步体会作者能如此真诚的坦言之不易。品味标题理清思路1、 本文是一篇专本论述散文文体特征的议论文,也是一篇文艺随笔。本副标题“我看散文”的“看”表明作者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本文条理明晰,层次清楚。阅读文本,看看王安忆对散文总体的看法是怎样的呢?2、 主标题“情感的生命”涵盖了作者的散文观,作者为什么把散文看作是“情感的生命”呢?1、 找到第一节,其中概括性语句:“最接近于天然的”;“ 完全不通过虚构的形式”;“ 情节和语言上都无文章可做,凭的倒都是实力”。2、 2-3节,散文的文字是通常形式语言无法做文字游戏,没有虚构的权利形式似乎毫无限制,必须受制于真实4节,情节不虚构3、 在讨论上述层次与散文特点时,“非虚构”是最突出的特点。因此,散文是最真实的,而缺失了其他技巧,可以补充文章的不足的依靠,真情实感,深厚的思想就成为了散文的生命。标题的作用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主标题含蓄而深刻地表明了作者的散文观散文是真实的情感的生命体,而副标题点明本文是写作指向,利用标题,可以将文章的脉络理清,有助于理解。另外本文层次清晰明了,单纯划分层次不足以让学生理解其标题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层探究深刻领悟王安忆对于散文的认识突显了“非虚构”这一特点。但是文中为什么又多次提到“非虚构”是对散文的种种“限制”、“钳制”,是一组自由与束缚的矛盾,你认为这些矛盾存在吗?从各节中找出对这组矛盾阐释的语句加以分析。这些看起来矛盾实际上是内在统一的。正是这些矛盾才使散文与众不同。作者对“非虚构”与种种“限制”的辩证论述,使论证更加充分、深入,使认识和思考更加开阔。辨证思维能力是深层思考的能力,在阅读中发现探究作者思辨的闪光点,往往能发掘文本深刻的内涵。同时,在不断探究文本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的思辨力。这是本文的难点,需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评方法揣摩作用1、 文中第2节,作者看似信手拈来的天净沙和顾成的一代人,以及作者其详尽的分析,是否占用篇幅过大,作者有何意图?2、 文本最后一节在写法上有何特点?1、 不是游离主题之外,这是作者运用论证法,通过对比分析证明“诗词格律,就像拐杖”,而散文无特权,散文没有虚构性的自由。作者以此提供充足的论据使论证具体,可感,文采生动。2、 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散文创作与体育中的田径、绘画中的素描相联系。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可感,语言鲜活,使语言极具魅力。类似的语言风格在其他章节亦有处可寻。形式为内容服务,本文作者为了阐明抽象的文艺理论,摈弃了抽象深奥的专业术语,采用生动的方法,鲜活的语言,这点要引导学生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否则会将形式与内容剥离。布置作业选择一篇你喜欢的散文加以赏析,从散文的特点品评,体会散文是“情感的生命”这一观点。(250300字)完成作业将读写结合有机结合,可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充分培养语文的学习能力。这个作业既可加强对本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了解。思路点拨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另外选取一篇关于散文文体特点的文艺随笔,两篇文章比较揣摩,然后可以理解课文作者的散文观。训练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内涵和形式。(推荐当诗一样写潘加澜)练习举隅1、本文主标题“情感的生命”表明作者的散文观,是否可换为“情感是生命”来诠释作者对散文的态度,请作简单评析。2、,写一篇散文。注意抒发真情实感。题目为天空800字左右。资源信息表标题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教学设计)关键词散文、非虚构、情感、例证、喻证、辩证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的特点及区别与诗歌小说的本质特征。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比较等多种方法对文学现象等较为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评论归纳。3、了解作者在不断实践创作中对散文特有的真实感悟,体会作者对写作的钻研与真诚的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散文区别于诗歌、小说的本质特征。难点:理解散文的非虚构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限制”等辨证关系。学科语文语种汉语媒体格式.doc学习者学生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高中教育一年级作者高建萍单位市北中学地址上海市闸北区永兴路353号Email:Gjp0816hotmail.com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