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语文:3.9《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781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语文:3.9《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原创]语文:3.9《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原创]语文:3.9《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9荷塘月色课前自主【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16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背景感知】 1927年4月,正当国共两党领导的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国内到处是血雨腥风、白色恐怖。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没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有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 君的一封信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识记积累】1. 正音 酣眠 妖童媛女 袅娜 蓊蓊郁郁 踱步 旋律和谐2. 辨音独处 脉搏妙处 脉脉曲折 荷花歌曲 负荷3. 辨形 幽僻 点缀 惦记 斑驳躲避 辍学 掂量 班机倾泻 倩影 发泄 绥靖凋谢 靓仔4. 词义幽僻:幽静,偏僻。弥望:满眼。弥,满。凝碧:青绿凝结在一起5补充知识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课文初探】1、速读课文,请思考并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这篇散文的文眼?2、试着找一下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能不能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载客(zi) 遁辞(dn)陨星(yn) 国殇(shng)B辐射(f) 贮存(ch)蚩尤(ch) 鹢首(y)C膨胀(png) 炫目(xun)生吞活剥(bo)惋惜(wn)D一瞥(pi) 棒槌(chu)良莠不齐(yu) 缱绻(qun)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疑难探究】1、本文中的比喻句俯拾皆是,细读课文,找出例子,体味其作用。2、如何理解本文末尾中引用西洲曲的作用?【文段精析】(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答:_2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另一种是。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4上面这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 5“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C水的美的姿容D五光十色的色彩(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1)月光如流水一般_(2)(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_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斑驳的参差的黑影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4“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5“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拓展提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间不容发(f) 素面朝天(cho)色厉内荏(rn) 前倨后恭(j)B物极必反(j) 左辅右弼(b)素稔其人(nin) 广袤无垠(mo)C言简意赅(gi) 无稽之谈(j)臧否人物(zng)不虞之誉(y)D戮力同心(l) 犯而不校(jio)颐指气使(y)恪守不渝(k)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迷底臆测怙恶不悛自怨自艾B暇疵装璜舐犊情深并行不悖C翘首溽暑负隅顽抗曲尽其妙D恫吓杳然食不裹腹按奈不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作者多年积聚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流淌出来。B他对年迈的父亲这样粗暴无礼,真让老人心寒齿冷,欲哭无泪。C各国代表经过充分商榷,选出了本次大会的主席团成员。D他们把持下的工厂实际上实行的是封建法西斯专政,根本无民主可言。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B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C。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留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销声匿迹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和散文窗口,分别展示了他在这两类文学样式上的创作功力。B国家教委就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D为什么对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6填入下面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日贸易展之前有关经费问题的洽商有利于促进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台湾的李登辉又来搅和,结果往往“洽商”变成了火药味很浓的“谈判”。A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却把它看作要挟中国的工具屡屡拿出来要挟中国B却被日本少数右翼分子看作是要挟中国的工具拿出来屡屡要挟中国C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却把它看作要挟中国的工具屡屡被拿出来要挟中国D却被少数日本右翼分子看作是要挟中国的工具屡屡拿出来威胁中国【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提升】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 。2“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 (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3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4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_ 。_ 。_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语言表达】1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2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进一步地提高本刊的质量,更好有满足大家的阅读要求,现本刊拟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附在本期中,本刊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填写读者意见,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写作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许多人喝同一口井水,只是有的人用金杯盏盛着喝,有的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有的人干脆用水捧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宝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而那个用手捧着喝的人痛快地说了一声:“好解渴啊!” 其实,喝的都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解了渴就达到目的了。由此,有人联想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有人联想到了方法与结果的问题,还有人联想到了生活的乐趣问题。 请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9荷塘月色【课文初探】1、速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并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这篇散文的文眼?答案提示:因为这句话显露了本文的中心,即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从一种幽静、和平的境界中解脱苦闷;同时,这句话又是全文的总纲,由于心里“不宁静”而在寻找“宁静”,在“宁静”中暂时忘却了“不宁静”,最后还是由“宁静”回到了“不宁静”。2、同学们试着找一下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能不能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答案提示:荷塘月色在写景中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也写出了夜深人静去游荷塘的缘由。它告诉我们夜游荷塘并非出于闲情逸致,而是为了排解胸中的苦闷。在路上,还有一段作者的抒情独白,这一段抒发了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披露文章开头“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表示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的淡淡喜悦,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D2A【疑难探究】1、本文中的比喻句俯拾皆是,细读课文,找出例子,体味其作用。2、如何理解本文末尾中引用西洲曲的作用?这首乐府诗,表现的是一位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因为她是到南塘去采莲的,但却在丛丛莲花中弄莲,并非极目寻找需要采摘的莲子。这种目的与行为的反差,曲折巧妙地描绘了她的相思之情。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向往的,作者在这里正是为了表现在江南生活的美好,间接表达对美好环境的怀念。这就与事实上令人不满的,使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点出作者“到底惦着江南了”的原因,何时才能结束这苦闷的生活,得到幸福呢?【文段精析】(一)1月色下的荷塘 2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 3通感。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4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5C(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解析:(1)两者都有“流泻”的特点。(2)两者都有朦朦胧胧、不甚清晰的特点。答案:(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2、解析:这句话是用来说明月亮是不是朗照给人的不同感觉。答案:酣眠指满月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3 解析:从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和描写的顺序来分析理解。答案: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一改就没有了原句的神韵。4 解析:“画”与“印”的区别在于一个富有动感,一个让人感觉死板,此处所写景象是富有动感变化的。答案:不好;“画”,浓淡相宜,有动感;而“印”则显得死板,不灵活,且“黑影”与“倩影”本来也是在变化的。5解析:了解不同事物给人的相似的感觉,把握作者描写的侧重点。答案:光与影若明若暗、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挫、高低均匀的和谐是相通的。拓展提升【基础知识】1D(A“发”读“f”;B“稔”读“rn”;C“稽”读 “j”; “臧”读“zng”。)2C(A“迷”“谜”;B “暇”“瑕”; “璜”“潢”;D“裹”“果”; “奈“捺”。)3D(A中“积聚”可改为积淀”;B中“齿冷”的意思是“耻笑”,显然不能和“心寒”连用;C.中商榷”一般常用于学术性较强的问题,此处可改为“协商”。)4C 5A 6B【诗歌鉴赏】 答:(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阅读提升】1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 2荷塘夕照,确也可乐。 3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 4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 闻不到荷香; 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5A、E(本文主旨倘用文中语句说,应是“一年好景,一岁繁华”以下文句。文中未用对比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只是转换观赏、描写的角度。【语言表达】1、(1)将“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3)“拜读”改为“看”;(4)“大作”改为“作品”。2、(1)(2)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写作训练】分析材料: 三种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实质上代表了对待生活的三种不同态度。前两种人都未能看到生活(生命、人生)的本质,都不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物质财富的多寡和荣誉名声的得失上,或富贵骄人,或贫贱羞人。前者为富不仁,后者人穷志短;前者得到的只是虚幻的满足,后者则陷入无谓的烦恼中;前者如葛朗台,后者路瓦栽夫人。名缰利绳,戕害灵魂,追名逐利,心劳日拙。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说了声:“好解渴呀!”因为他关注的是“甘甜的水”而不是“盛水的杯”,他才真正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 审题立意: 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紧扣材料寓意,确定论述范围和中心:“富”不能证明“贵”,“贫”并不代表“贱”;贫富之别不是人生幸福与否的分水岭,而贵贱之分则取决于有无高尚的灵魂。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真正的高贵在于精神和人格,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真纯和美德。热中于功名利禄,满足于蝇营狗苟会越来越丧失人的本性,越来越远离生活的本质。 联系实际:古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庄子:“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现代喝水好像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炫耀华贵的杯;衣食住行好像不是为人们的生存服务,而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本身。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喧嚣浮躁、贪慕虚名的风气弥漫一时。产品讲究包装,穿衣讲究品牌,吃饭讲究档次,总之,实质不如表象,形式大于内容,物质重于泰山,精神轻于鸿毛。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