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项脊轩志》教案5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6071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项脊轩志》教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项脊轩志》教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项脊轩志》教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项脊轩志教案5教学目标1、 准确理解“当、洞、胜、兹、凡、过、竟、比、殆”九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五个实词的义项,掌握相关词语活用和文言句式。2、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3、 学习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类表情达意的方法,品味鉴赏清新凝练的语言。4、 体会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念和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 准确理解“当、洞、胜、兹、凡、过、竟、比、殆”九个实词,并归纳积累“为、书、制”三个实词的义项。2、 学习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类表情达意的方法,品味鉴赏清新凝练的语言。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花一草一屋一亭都会因为我们的生命曾经在那里留驻而变得深情款款。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一间满怀深情的项脊轩,去聆听归有光和这所屋子的感人故事。二、 解题 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今天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因为他远祖归道隆曾居住于此,把它用来作书斋名有纪念远祖的意思。志:名词,记;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三、 作者 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八岁丧母,二十三岁娶妻,二十九岁丧妻;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中举;艰难困苦,六十岁终中进士。以儒生而为县令,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转徙五年而终。归有光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四、品读文本 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正音。2、师生共同翻译第1段 ,翻译过程中落实重点字词和解释相关文言现象。下:向下,名词作状语。北:朝北,名词作状语。上:从上,名词作状语。前:在前,名词作状语。顾:看,本文语境中为“看来看去”。(顾名思义)只是,如: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耳。稍:稍微。慢慢地,如:其后秦稍吞食魏。当:挡。洞:明亮洞彻。(洞若观火:看得清楚明白)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用来判断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译文中,能翻译出“是”,相关内容一定作谓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判断的词有:也,用“,也”的句式;用“者”“也”表示,句式为“者,也”;用“者”表示,句式“者,”还可用“是、乃、为”等表示和不用标志。省略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使不上漏,读书轩中。3、提问探究:文章开头,作者写出书斋项脊轩怎样的特点?明确:小、旧、破、漏、暗。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A、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B、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C、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D、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用这样一个生活细节强烈地感受到屋子的特点。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作者在这里读书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明确: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见课文注释、,这是就字面意思解释。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万籁有声”是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诗句)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 接着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课文注为“美好的样子”,有的书上解作“形容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之语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第二段:1、齐读第二段,正音。2、师生共同翻译第2段 ,翻译过程中落实重点字词和解释相关文言现象。迨:等到。凡:共。再:两次。妣:母亲。(如丧考妣) 3、 问题探究:这一段写了哪些可悲之事?可悲事一:家庭四分五裂提问: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明确: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可悲事二:回忆母亲遗事。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关怀儿女,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动人的生活画面!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正音。2、师生共同翻译第3段 ,翻译过程中落实重点字词和解释相关文言现象。过:来访。(过故人庄)日过午已昏,偏过。从轩前过,经过。竟:整。朝:名词作动词,上朝。之:顷之。助词,补足音节。抚之甚厚。代词,她。3、讲解:可悲事三:回忆祖母遗事。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第四、五段: 1、齐读第四、五段,正音。2、师生共同翻译第四、五段 ,翻译过程中落实重点字词和解释相关文言现象。殆:大概。归:旧时女子出嫁。书:或凭几学书,写字。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得鱼复中书。字条。乃丹书帛中曰“陈胜王”。写。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奏章。为:余既为此志。写。庭中始为篱。做。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作。轩东故常为厨。作为。制:式样。所:与“手植”组成名词性词组,“的”。被动句:得不焚。介宾短语后置:尝居于此。其制稍异于前。4、 讲解:第四段:简述:这一段记述一些琐事,写作者为项脊轩能长时期维持原状而感到欣慰。第五段(即最后两节)。 讲解: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是可悲事之四。 提问: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丽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提问: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联系上文举例说明。明确: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暗写,如第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继续讲解: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五、综合探究: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分析: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妪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姬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姬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3、本文的主旨:分析: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借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着重叙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板书:项脊轩 小、旧、破、漏、暗喜 家庭衰败 母亲早逝与关爱 悲 祖母的希冀 (生活细节) 妻子早逝与夫妻情深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