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教案设计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604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教案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教案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教案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菱角的戏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分析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作者所提出的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领悟课文阐述的思想,学习在平常生活中领悟道理、产生新的思想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课文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2、过程和方法目标:注重应用,要学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注重学习探究的方法,使本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学习在生活中观察入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从平凡的生活小事领悟重要的道理,并充分运用想像对道理进行阐述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的认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有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展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三、【教学方法】:本文难度不大,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建议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老师从旁做适当的点拨、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思考:作者从什么生活事例,悟到了什么道理? 2、让同学们上网搜索作者秦牧的生平和文学资料,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展示出来(二)、课堂学习1、导入: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信不信?说得有道理。因为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独特性。一件事物和别的事物的差别哪怕很细微,也可以反映这件事物的独特性。细看两张白纸也有差别(拿出两张纯白的纸)。比如一张白纸脏点,另一张干净点;一张有印痕,而另一张没有。差别很多。所以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东西是真理,尽管是同一种类的物种。正是由于每种事物都有它的独特性,所以世间的事物就有了复杂性。那么作家秦牧是如何深入浅出地来论述这一个道理。请大家翻开菱角的喜剧。【论证】:开头尽量以生动的事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引用名家名言,富有哲理,哲理性的名言与事物展示,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既能印证所引用名言,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引入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对本文阅读的兴趣。2、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搜集成果: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刘白羽、杨朔、秦牧)。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及姐妹篇语林采英。 【论证】: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搜集作者的资料,培养同学们搜集检索资料的能力。通过同学们网络搜集的资料,并在班级展示出来,搜集不全的可以由老师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对文章背景和作者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且学习课文的开始就是以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呈现,并且贯穿于整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的课堂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所以,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如课前预习下,让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互补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效果。3、研读: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结果,让同学们在默读课文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探究。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分析。 (1)让同学们来回答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作者从什么生活事例,悟到了什么道理”。明确: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悟到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论证】:教师要为组织教学活动而说话,所以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从什么生活事例,悟到了什么道理”给学生在预习时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回答预习得出的结果。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所以同学对问题的解答应该是比较接近要明确的观点的,老师再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整合让同学明确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教学效果。(2)速读课文1-6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由对菱角的认识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认识的,从而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此过程中由此把握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此思路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清晰的板书。明确:作者首先讲述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孩童时期,作者对菱角的认识是“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坚固地形成起来;后来到了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不禁小小吃了一惊”;在重庆的一个市场,“看到有一篓菱角竟都是四个角的”,“当时禁不住大大吃了一惊”;之后作者去翻阅辞书,才认识到“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后来还知道“浙江嘉兴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之后,作者从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联想到其他的生物如“蝗虫”、“蝴蝶”等,并总结出“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它们有许多的同,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家族,然而在同中它们又有许多的异。在不知道底细的人看来,它们都差不多,但是在专门研究它们的人的眼睛下,它们却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同。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串于一切事物之间”。【论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思考作者提出什么观点以及对自己观点是如何提出的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答又能使同学从文本细读出发,对语言的揣摩与应用、写作方法的学习有一定意义,因而设计了此教学内容。板书:菱角的认识孩童时期:(两个角)广西:(三个角)重庆:(四个角)浙江嘉兴:(没有角)其它事物蝗虫蝴蝶化学物理医生牙齿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3)请同学们朗读课文7-12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明确:第七自然段: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第八自然段: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第九自然段: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第十自然段: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第十一自然段:广泛砂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第十二自然段: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总结:认识事物应掌握其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的特殊性。【论证】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中心句,即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练程度又可以让同学们体会作者写作的一个特点就是条理清晰分明,每段话都有一个中心局引导,使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明确,逻辑严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让他们注意写作时最好像作者这样能思路清晰,条理分明。4、深层阅读探究。(1)、再次通读全文,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这篇散文要叫“菱角的喜剧”?明确:结合课后练习的问题来发问。(答案见课后练习分析)(2)、为什么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开放性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谈) (3) “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联系时代背景谈) 【论证】:(1)、(2)、(3)题开放性题目的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对课文主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设置开放性题目,引起同学们的广泛讨论,老师要在讨论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品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5、品味语言。明确文章的语言特色。(提示:语言总体来说是平实的,推崇口语化的句子)那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1)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2)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总结:议论性哲理散文多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而文章中多用口语化的句子,给人以生动,平易亲切的感觉,通俗易懂,晓畅明快。【论证】: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口语化句子,引导学生认识何为“口语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让学生对句子进行改写,能检测学生对句子进行改写的写作能力。3.要求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使学生体味、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并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三)拓展学习伟大的雕刻家罗丹,在其遗嘱里说了这么一句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苹果落地,多么常见的现象,但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举出并说明例子。【论证】:扩展练习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作者的思考方法,去思考并发现生活的问题,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而且,让学生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思考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切,有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才容易走向成功。(四)课后作业:观察生活,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个事物,写出你对它的独特的感悟,力求有新意(200字左右)。【论证】:学生能通过作文练习,再次领悟课文阐述的思想,运用课文中新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学习在平常生活中领悟道理、产生新的思想的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并在尝试语句口语化中更好把握了口语化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作文能将本文的各种教学内容有效地系统地得到综合练习。罗妍 20050101139陆焕玲 20050101129李玉芝 20050101106黄夏敏 20050101108蔡灏滢 20050101127张清强 20050101133卢冰坚 2005010113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