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祝福》教案8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5852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祝福》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祝福》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祝福》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祝福 教案(代俊杰) 祝福 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 教学设想 1、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教学方法 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 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 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 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 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三、 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开端: 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提示: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提示: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发展: 问题: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 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高潮: 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鲁四老爷的态度: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人们的态度: 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柳妈说鬼: 祥林嫂是如何对待这如此沉重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 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在竭尽全力地反抗着: 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这是何等坚韧的反抗精神啊。 而反抗的结果,出乎柳妈、祥林嫂的预想,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结局: 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僵尸。即使这样,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第三课时 本课时重点分析鲁四老爷、“我”和柳妈的形象。 一、 分析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直接描写: 行动描写: 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 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语言描写: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a祥林嫂被抢前 :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 二、 分析“我”这一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三、 分析柳妈: 问: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第四课时 本课时重点分析写作特点 一、 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 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小结: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肖像描写:三次变化- 画眼睛(眼神): 倒叙的手法: 二、 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三、 布置作业 1.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反映过年时热烈欢乐的气氛。 2.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为祥林嫂告状 记祝福的一次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认识和体验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思想活动,历来在是小说教学中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鲁迅的祝福所反映的时代与当今已相隔近一个世纪,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学生很难想象本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况,时空差距构成了阅读障碍。为了让学生深入到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中去,独立地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相互关系,发现他们的存在依据和活动逻辑,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法庭,组织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道德法庭的审判活动。本教案计划用四个教时:第一课时播放录音,熟悉情节,理清结构;第二课时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第三教时围绕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怎么造成的这一议题,寻找资料,准备道德法庭;第四教时组织法庭审判活动及师生共同评议。 控辩双方的陈词构成了两个阶级的对话 道德法庭中的人物由“四人小组”的方式饰演,以利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发挥独立作战能力,深入了解人物的内涵,设计角色的语言。一次活动由一部分“四人小组”上场,另一部分充当各个角色的后援团。法庭上的角色用“招标”的方法选定,后援团与角色之间双方自愿结对。法庭人员的角色设计,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原告与被告均由律师代理,以缩小时空差距;法官、证人等都是实际人物,以增强真实效果,表明这是被压迫者的顽强抗争,是对封建卫道士的永久性的审判。 在道德法庭上,控方律师正在陈词: 我的当事人祥林嫂是个善良、本分、勤劳的年轻妇女。在丈夫不幸去世后,她因不堪婆母虐待,经人介绍来到鲁镇鲁四家中帮佣。鲁四夫妇见她忠厚老实、勤快能干,令其日夜劳作,无休无止,以至一个女人干两个男人的活。不久祥林嫂被其婆母强卖给贺老六为妻,产下一子。但不久夫死子亡,鲁四夫妇趁人之危,廉价雇佣,残酷剥削其劳动力;又嫌她二次丧夫,横加歧视,致使祥林嫂在精神上遭受巨大打击,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时鲁四夫妇非但不表同情,反而无情地将其解雇,致使其流落街头,沦为乞丐。综上所述,鲁四夫妇已对我的当事人犯下了残酷的经济剥削与严重的精神伤害两大罪行。 控方律师的话音刚落,辩方律师立即起来反驳:鲁四先生身为本地名流,从小饱读诗书。家中雇请女工帮佣,原在情理之中,难道能让鲁四太太去烧火做饭,干下等粗活?从法律观点看,我们应称呼其为“贺老六妻”,今姑从俗。必须指出的是,鲁四家并未拖欠半文工钱,怎么能说他是经济剥削呢?现在也不是作兴打工挣钱嘛。再说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有谁肯予收留呢?要不是鲁家念其可怜,她早已流落街头,不知所终。众所周知,鲁镇的年祭是传统的大典,祭祖时令其回避纯是出与好意,根本谈不上所谓身心摧残。而祥林嫂却对好意心怀不满,消极怠工。鲁四与她终止雇佣关系完全合法合理。祥林嫂在离开鲁家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与鲁四没有任何干系。 在辩论中,控方常常感到告不倒鲁四,听了辩方的陈词,似乎鲁四也不是个坏人,他并无黄世仁的暴行或南霸天的罪恶。控方经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讨论,给鲁四定下了在经济上的残酷剥削与精神上的严重伤害两大罪名,替祥林嫂申诉,为鲁四夫妇定罪。可以这样认为,控辩双方的陈词构成了两个阶级的对话,各方所持是不同的道德标准。一个是站在人民民主的立场上,理直气壮地为祥林嫂争取生存与生活的权利;一个是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上,千方百计地替剥削者寻找理由和借口。 从柳妈身上取得突破,证明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控方为了从精神迫害取得突破,巧妙地将证人柳妈传到法庭。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法官:你是柳氏? 柳妈:小民正是 法官:柳氏听好,此地是法庭,句句话都要负法律责任,不能说谎。 柳妈:小民多年吃素,一心礼佛,不会说谎。 控方律师:柳氏,你在祥林嫂离开鲁家的前一年冬天,在一个下雪天的下午,是不是对祥林嫂说过这样的话- 辩方律师:反对,这是诱供 。 法官:反对无效,继续问话。 控方律师:你说她嫁了两个男人,都死了,这两个死鬼的男人到了阴间还要争,阎罗大王就把你锯成两半,判给这两个男人。你对祥林嫂说过这样的话吗? 柳氏:是的,我说过,不过我是出于好意才告诉她的? 控方律师:你还讽刺她额头上的伤疤,说是倒不如那时一头撞死干净,留下伤疤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这样的话难道也是出于好意吗? 柳妈一时语塞,控方律师抓紧追问:柳妈,是谁教你这样说的? 辩方律师:反对。 法官:柳氏可以回答。 柳妈:凡是本地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的,鲁四太太对我也是这样说的。 控方律师:法官大人,这就很清楚了,柳氏显然是受了鲁家的暗示,竭力在祥林嫂面前宣扬因果报应的恐怖,故意伤害她本已十分脆弱的心灵。 辩方律师: 法官大人,控方的言辞完全是颠倒黑白。首先,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时衣食无着,身无分文,经中介人再三说情,鲁四夫妇出于同情才收留了她。第二,对祥林嫂来说,精神伤害之大莫过于夫死子亡两件事,从她一再讲述阿毛被狼所害一事可见精神上刺激之深。第三,柳氏所讲的两次寡妇在阴间锯身一事,原是在当地流传着的,也是很多人所相信的,并非柳氏或鲁四夫妇所首创,而有意加害于人。 法官宣布暂时休庭。 -创造性的人物设计使祥林嫂胜诉,但也引起了争议- 控方律师: 法官大人,我还要传第三个证人到庭。我想请大家注意的是他就是鲁四夫妇的儿子鲁阿牛。他从小生活在鲁家,对祥林嫂在鲁家的遭遇知道得最为详细,对鲁四夫妇的伪善和狡诈也知道得最为彻底。现在他已经站在了我们面前。 鲁阿牛: 法官大人,我想揭露的是这样一个事实。鲁家是鲁镇土地庙的主要捐助者,庙祝对鲁家唯命是从。自从第二次雇佣祥林嫂之后,鲁四夫妇对于她的神情麻木呆滞,反复叨念阿毛的惨死,已十分不满。他们在大失所望之余,多次暗示柳妈要让祥林嫂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怂恿她去土地庙捐门槛,又指使庙祝加倍要价,将其所得之半数返回鲁家。可见捐门槛原是一个圈套罢了。 控方律师:祥林嫂本以为拿出血汗钱捐门槛,就可以赎清自己的罪孽,但祭祖时却仍不让她去碰碗筷,这对她是个致命的打击,她终于明白自己的罪孽是无法赎清的,她彻底地失望了。但是祥林嫂永远不会明白这原是鲁四等人设下的一个圈套。她在人财两空之后,在一个祝福之夜,带着无限的惶惑和恐惧倒毙在鲁镇的街头。鲁四夫妇在祥林嫂身上犯下的罪行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