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赤壁怀古》教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75703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赤壁怀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赤壁怀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赤壁怀古》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赤壁怀古教案 赤壁怀古教案 吉振峰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 :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 自已 , 醉书一曲念奴娇 , 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二、朗读全文 一位同学读,正音。 齐读,感受文章。 三、疏通词语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华发:白头发。 酹 : 以酒洒地 ,用以祭祀。 四、课文分析 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1. 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2.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 乱险怪形夸张豪 迈 奔 放 穿高峭 惊汹涌声比拟 拍水石相击 卷狂澜奔腾形比喻 雪水色纯白色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3. 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 句具体话 怀古的时、地、人。 4 上阙 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 陂 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 世 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 补充 : 建安三年 东吴孙策亲自 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 , 授予他 “ 建威中郎将 的职衔 , 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 项目周瑜苏轼 年龄 24 岁 47 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基调感奋感伤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 , 北宋著名文学家 , 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 , 希望能抵制外辱 , 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 宋神宗时 ,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 徙 琼州。终逝于常州。)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 , 以酒祭月 , 是希望万古 愁怀随江 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五、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六、比较阅读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 酒酣 胸胆尚 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 冯唐? 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角度特点 思想:积极、 乐观 意境:高远、壮阔 风格:奔放、洒脱 七、课堂检测 1 、名称:词的全名为 () ,又称 () 、() 、长短句、 琴趣 、乐章等。 2 、分类:按字数分有() 、() 、长调( 92 字)。按节数分有() 、() 、三叠、四叠。 3 、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 ; () ,代表词人 () 、() 、姜 夔 等。 八、全文赏析(略)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