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 》教学设计与《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6844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 》教学设计与《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 》教学设计与《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 》教学设计与《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 教学设计与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 教学设计 1、 平行线定义梳理师: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条直线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你们知道是哪两种吗?生:平行与相交师:上学期我们已经对相交线进行了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线。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什么叫平行线?根据学生所言进行板书,突出“在同一平面内”。并进行实际讲明这一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给我们以平行线形象的物体,指出:生活中的平行线段与平行射线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2、 平行线的表示:/ 3、 书上做一做,学会平行线的表示。 4、 画平行线师:对于一条已知直线,它进行如何运动就可以得到它的平行线?平移师示范画一条已知直线,用一个三角板模拟平移,问这样的操作规范吗?如何固定这个三角板?引出画平行线的规范作图:一落:已知直线 二靠:三角板的侧边,(注意:不是三角形的角) 三推:推动三角板 四画:画出平行线 2、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往往在实际作图时,选择三角板的直角边作图。让学生利用这个方法再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另一条平行线目的:1、指出已知直线有无数条平行线 2、为后继的利用垂线法作图打下基础 利用两次作图,画出与两平行线相交的直线,教师特别作出:这条相交线,指出平行线的产生依赖于这条相交辅助线的帮助,这条与两平行线都相交的直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作图时必须要借助工具构造这条特殊的辅助线,并且,在下节课中我们还要重点研究这条直线。变式: 1、让学生过直线外一点作水平线及斜线的平行线,注意方向的改变不影响作图的本质要求。 引导学生发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强调;直线外)5、 练习:书例题 变式:书课内练习第三题修改 平行四边线的画法点拨6、 提升 利用作垂线的画法。 练习:书作业题:3、4、57、小结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c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c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三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1.复习和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出线的位置的结论 2.试一试: 1) 如果B1,根据_ 可得AD/BC 2) 如果1D,根据_ 可得AB/CD 3) 如果B+BCD180,根据_ 可得_ 4) 如果2=4,根据_ 可得_ 5) 如果_,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得AB/CD 3.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二)实验验证,探索性质 1、(让学生先寻找教室里具有平行的实物,然后教师以窗户的横格为例)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有何结果?(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然后师用几何画板再次演示验证)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平行线的性质)指出:1)同位角相等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以消除”凡是同位角都相等”;”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的错误判断) 2)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之间的区别(通过形象板书示范予以直观说明). 3)数学表达式: a/b (已知)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 综合应用,巩固新知 1.例1分析: 如图(见课本),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1=1000,求2的度数. 解析思路:1)由题意知要求角的度数,思考去找两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而构成的同位角) 2)注意观察到2并非1的同位角,于是寻找中间量3(邻补角)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并强调书写格式和依据) 试一试:课本课内练习1(是为巩固例1的思想方法,总结中间量可为邻补角或对顶角) (思考:能否把练习1的所求改为求其余7个角的度数?你有何发现?) 课本课内练习2(是让大家能识别当直线位置特殊时,性质照样适用,体现特殊性寓于一般性之中) 2.例2分析: 如图,已知1=2,若直线bm,则直线am,请说明理由. 解析:1)这是综合应用性质和判定题,是本节的难点 2)分析已知条件的个数及所能得到的结论,然后联系所求与已知的关系 3)引导学生看图,并做好适当设问(分析法) 4)板书解题步骤(综合法) 做一做: 课本课内练习3(要求学生说出依据) 考一考:填空 已知:如图,ADE=60,B=60,C=80。问 AE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证明: ADE=B=60 (已知) DE/BC( ) AED=C=80 ( ) (通过补充填空题,再次检验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分)四) 课堂小结: 1、复述平行线的性质;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五) 布置作业: 作业1.3(1) 基础练习全做,综合运用选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