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1 醉翁亭记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6263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1 醉翁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1 醉翁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教案第三单元11 醉翁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课题醉翁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欧阳修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感知文章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脉络分明、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了解本文的文化意义。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因此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宋代古文运动的旗手。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所撰六一诗话,是最早以诗话名书的著作。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到任以后,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本文就写于这一时期。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市,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任滁州知州时,山僧智仙修建。读准字音环滁(ch) 琅琊(y) 林壑(h) 辄醉(zh)林霏(fi) 阴翳(y) 酒洌(li) 山肴(yo)野蔌(s) 觥筹(n) 伛偻(y l) 颓然(tu)暝(mn) 弈者胜(y) 射者中(zhn)重点实词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散开。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泉香而酒洌:清。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觥筹交错:交互错杂。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宴酣之乐:尽情地喝酒。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含义)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佳木秀而繁阴(古义:茂盛 今义:美丽)一词多义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临溪而渔(动词,到)归 云归而岩穴暝(动词,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动词,回去)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茂盛)而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却)也 环滁皆山也(表陈述)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太守自谓也(表判断)乐 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形容词,欢乐)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它)词类活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之者谁(名词做动词,命名、取名)太守宴也(名词做动词,设宴)环滁皆山也(名词做动词,环绕着)临溪而渔(名词做动词,钓鱼,打鱼)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动词做名词,伛偻,驼背弯腰的老人;提携,用手搀扶的小孩)山行六七里(名词做状语,沿着山路)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醉翁亭,作一次滁州之旅,涤荡心中的芜杂,感受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迷人风光;跨越时空,与圣贤会晤,感受那份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新课展开【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1)陈述;(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交代醉翁亭的位置、周边环境、建造者和亭名的由来。第二部分(2):描写山间景色朝暮的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第三部分(3):写滁州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四部分(4):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总结全文。【研读第1段,欣赏醉翁亭】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环滁皆山也。2.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3.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渲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4.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研读第2段,欣赏琅琊山】第2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作者是怎样安排的?利用时间推移,采用了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总收:“山间之四时也”。【研读第3段,欣赏官民同游】1.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都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关系。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3.这一段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4.滁人欢乐的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这其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研读第4段,欣赏众人归】1.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诵读全文,整体感悟】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子令人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子清幽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3.这篇文章写了三种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的。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理解文章,把握主旨】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本文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秀丽景色的描写和对宴游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乐趣。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全文的主旨。【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切实和切实的行动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全文除第1段外,每段的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再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再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层次清晰,脉络分明。2.句式骈散结合,有韵律美。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增强了韵律美。例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等句采用骈文的写法。作者对文字驾驭自如,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自然之美。文中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的运用,把诗一样的句子散文化,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而”字的使用,更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以“秋”为题,完成一个片段作文。注意长短句穿插使用。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所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更是效果显著。因此,我安排了大量的朗读训练。尤其是教学生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对疏通文意大有裨益。课前作业设计,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己学习成功的快乐,又能品尝帮助别人的喜悦。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