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北京版选修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617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北京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北京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北京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能力训练基础演练1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w4ngB语人曰:我不能。 语:y)C王请度之! 度:d)D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便:pi2n2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换。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乃:是。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3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被。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4多义词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若是其甚与?6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作榜样。B对曰:将以衅钟 衅:通“釁”,取牲血涂钟行祭。C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止。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路途。E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课内纵横阅读文段,完成710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8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D则盍反其本矣!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9加粗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C盖亦反其本矣!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10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应用实践阅读邹与鲁哄,完成1114题。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11释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与鲁哄,穆公问曰 哄:冲突B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转:抛弃C是上慢而残下也 慢:怠慢、漠然D君无尤焉! 尤:罪过12对“之”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可也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君之仓廪实戒之戒之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A/B/C/D/13对加粗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而民莫之死也亲其上、死其长矣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A与相同,相同B与相同,不同C与不同,相同D与不同,不同14翻译“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答:_15“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可也?”一句中,“疾”是陈述穆公还是百姓?答:_参考答案1C(度du) 2 D(独,副词,却) 3A4D(寡,嫡、正的)5BD(主谓倒装) 6B(不仅涂钟) 7B(侈,放荡)8D(非通假字)9B(A做。B随即/跟随。C何不。D舒缓语气)10C(还有教育百姓)11D(尤,责备)12 A(代词/主谓间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动词/凑足音节助词)13A14您不要责备他们吧!您如果实行仁政,那么,这些老百姓就会敬爱他们的君王和长官,情愿为他们献出生命了。15是陈述穆公的。前后两句都是写穆公面对此事的感受;杀又不能全杀,不杀又难解心头的愤恨(疾)。恨(疾)的内容是“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语法结构上表现为动宾关系:动(疾)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