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使用情况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5536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笔使用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钢笔使用情况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调研报告 钢笔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中学硬笔书法课上,只有不到1/3的学生使用钢笔,其他学生皆使用签字笔。这让书法老师忧心忡忡。而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其实不单单在校园中越来越难见到钢笔的身影,在包括老师在内的世界里,用钢笔的人也到了“鲜见”的地步。调查 上百教职工 用钢笔的不超3人前些天,都江堰某中学教师罗大富到学校保管室,准备领瓶墨水,但却被告知没有墨水了,但有签字笔。无独有偶,此前,成都派驻都江堰的学监曹中晏曾对该校上百名教职工做过调查,发现还在使用钢笔批改作业和备课的老师,包括罗大富在内,不超过3人。“我自己也在使用签字笔。”曹中晏说,“我每天写字量大,如果用钢笔,那就得随时背瓶墨水在身上。还是签字笔轻便些”。几年前,朋友的孩子过生日,成都市档案馆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花100多元买了支钢笔作礼物,结果遭到自己小孩的嘲笑:“送钢笔?你太落伍了。”不过,虽然姬勇对钢笔十分推崇,但他坦言,平时使用的还是签字笔,“方便嘛!反正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电脑写东西,动笔的时候太少了”。行业 城区最后的修笔店 后继无人范国平是成都一家文具店的老板。XX年前,钢笔是文具店的主要利润*,“占得到70%的销量”;但如今,钢笔销量还占不到10%。他说,现在来买钢笔的“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有时也有一些小学生,主要是老师要求写钢笔字”。50多岁的杨红英目前经营着城区最后一家钢笔修理店。“生意好时,一天10来块钱也有,生意不好,一分钱也没有。”杨红英说,以前,人们对钢笔很爱惜,一支笔修了又修,都舍不得扔。最多的时候,成都有几十家修笔店。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签字笔的普及,修笔店的生意逐渐秋起来。她说,4年前,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婆婆找到她,想修一支上世纪30年代产的派克金笔。“那是去世的丈夫送她的结婚礼物。”她也曾有过结束铺子的想法,但想到这些主顾,还是放弃了。但她也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知还能几年。女儿虽然会修笔,却不愿意继承家业。“前几年,报道了我,有两个年轻人过来,但当场就撤退了,觉得赚不了钱。”她无奈地说。怀念 钢笔承载着他们多年的记忆59岁的罗大富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他刚参加工作时,墨水还是个稀罕物。为节约钱,学校财务老师买来墨水粉,用自来水冲兑成墨水,再分装成小瓶,发给老师使用。上世纪80年代,每名老师每学期都能从学校领到红岩牌蓝黑和红色墨水各一瓶,备课用蓝黑,批改用红色。每名教师都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对他而言,使用钢笔不仅仅是多年的习惯,更承载着多年的记忆。在姬勇的记忆中,小时候,一到生日或一些重要日子,爸妈就会送他一支钢笔,有祝孩子成才的意思。“钢笔尖有弹性,通过力度和角度的控制,就可以写出像毛笔一样的感觉,点横撇捺,轻重架构。”他说,这些都是签字笔无法代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