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必修二《窗》教案 粤教版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440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一必修二《窗》教案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高一必修二《窗》教案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高一必修二《窗》教案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窗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对比手法2.体会精巧的构思3.感悟人性的美与丑【学习重点】1.体会小说所揭示人性的美与丑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学法指导】自学质疑、合作探讨法 【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充塞( ) 栩栩如生( ) 争相斗妍( )斑斓( ) 咳嗽( ) 洗漱( ) 扣人心弦( ) 气喘吁吁( )2.我积累的四字短语(标出易错的字): 3.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4.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PPT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文中的主要人物 和 。他们病情都 。他们所处的环境是: 。一开始,两人关系 ,他们经常 ,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 。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交流展示】 1.自学成果展示。2.快速浏览课文,以本篇文章为剧本,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心里变化尝试表演。3.解读情节: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什么?故事情节分为哪几个部分?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四部分内容。PPT3 【互动探究】品读文本: 分析人物内心世界1.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2.窗外的景色怎么样? 3.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4.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品读文本:揭示病人乙形象1.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2.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人物: 你最想评论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评价人物)(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汇总组内尝试展示全班交流) 【精讲点拨】PPT4【拓展延伸】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这位病人怎么想?怎么做?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为本文畅想一个结局,看谁写得最有创意。(100字左右)要求:1.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同时也要力求有新意。2.人称要一致,人物发展合情合理。3.续写的内容最好能深化文章的中心主旨。 【课文小结】PPT5【矫正反馈】(20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俯瞰( ) 一泓( ) 栩栩如生( ) 争相斗妍( )二、填空:(4分)窗的作者是 ,是 人(国家)。小说以 为线索,通过对两位病人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表现 的主题。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2分)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对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脏,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了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1.第节中“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承接上文“ ”一句话,其原因是 。2.当“靠窗口的病人”濒临生命绝境直至死亡时,“不靠窗口的病人”在做什么?划出相关语句,思考这些句子刻画“不靠窗口的病人”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第节中“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吁吁。”其中“刚一离开”表现了这位病人怎样的心态? 4.看子文章的结尾,我们才明白靠近窗口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假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5.“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用简短的话写出他可能想到什么? 【迁移应用】 魂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又脏又破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的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的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走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漫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晴,声音像银铃似地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坐这儿吧!”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晴、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给本文加一个与结尾照应的开头,最佳的一项是 ( ) A.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可最近我却看到了。B.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而且最近我亲眼看到了。 C.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这并不是迷信的说法。 D.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那只不过是一种迷信的说法。2结尾处加横线的句中的“魂”指 ;句中的“魂”指 。3.作者对“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十分惊诧,这是因为 。4.本文的构思很巧妙, 这一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本文的主旨是 ,运用 手法。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