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教学第二课时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265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教学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教学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教学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 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探究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背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本文在艺术手法方面有何特点?试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鉴赏心理作简单分析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得随意评论,即使有人认为本文手法平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各种合乎情理的评价。 教师可以出示历代文人对归去来兮辞的评价。 投影: (1)“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 (2)“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李格非)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学生思考,领悟。 教师点拨:从语言、情感、用典、托物言志等方面分析即可。 三、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的诗作,“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思想感情,既要考虑到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要认识到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之感,应有完整的认识。 四、探究性阅读训练 提问: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是追叙和实录之作;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是想象之作。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 学生分组讨论,组员积极发言,组长作总结。然后各组由组长作代表性发言,全班交流。 如时间较紧,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完成,每人交一份研究性报告。重在激发他们探求未知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之、以、兮、而、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省略句,“宇”前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 明确: 六、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同学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七、布置作业 阅读读本P266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略)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