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备课资料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254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备课资料(李亚洲) 知能要点 1、 通过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基础知识 1、 注音 纷繁芜(w)杂 豁(hu)然开朗 肤(f)浅 卓(zhu)有成效 嫉(j)恨 诬蔑(mi) 驱逐(zh) 诽谤(fi)(bng) 诅咒(z)(zhu) 给(j)予 悼(do)念 2、 辨音 (m)抹杀 (gi)送给 (ling)胆量 数量 抹(m)抹布 (j)供给 (ling)计量 估量 (m)拐弯抹角 3、 辨形 估(估计) 损(损失) 芜(芜杂) 怙(怙恶不悛) 陨(陨落) 怃(怃然) 沽(沽名钓誉) 殒(殒身不恤) 妩(妩媚) 诅(诅咒) 嫉(嫉妒) 咀(咀嚼) 忌(忌妒) 沮(沮丧) 狙(狙击) 4、 解释 不可估量无法估计的。形容(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的巨大。 纷繁芜杂纷繁,多而复杂;芜杂,杂乱,没有条理。 豁然开朗形容狭窄幽暗一变而成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刻。 卓有成效成绩和效果非常显著。 嫉恨因忌妒而愤恨。 诽谤无中生有,说坏话,毁人名誉。 悼念怀念死者,表示哀痛。 永垂不朽(事迹、精神等)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5、 辨义 逝世 去世 牺牲 “去世”使用范围较宽,指长辈或同辈的成人死去;“逝世”使用的范围较窄,专指长辈或可尊敬的人死去。另外,“去世”口语、书面语均用,“逝世”则带有庄重色彩,一般多用于书面语中。“牺牲”则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多指在同非正义势力的直接斗争中失去生命。 摸索 探索 “摸索”意为试探着寻找、寻求,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无助性。“探索”为多方面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深刻性。 衷心 忠心 “衷心”意为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忠心”则指的是忠诚。 悼念 吊唁 “悼念”是怀念死者,表示哀痛;“吊唁”则指祭奠死者并慰问死者亲属。 6、 演讲词 演讲词是针对某问题向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和主张的讲话文稿。也称“演说词”或“演讲稿”。其具有社会性、有声性、整体性和临场性的特点和宣传、鼓动、启发、教育的作用。 7、 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也作悼辞。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死者逝世前的身份、职务、逝世原因和时间及终岁年数;追怀死者生平事迹,并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价值;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激励生者。按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性悼词、议论式悼词和抒情式悼词三种。写作时,要求内容真实,评价中肯,语言简洁、朴实。 8、 讳饰 讳饰是一种对忌讳的事物或不便直接说出的事情,改用旁的话语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修饰方式。 阅读研究 中心意旨 这篇悼词高度概括了革命导师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恩格斯和千百万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的真挚感情,激励人们为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 思路结构 各段段意:一、(1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二、(2-7段)为全文主体。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第一层(2段)论述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概括并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第二层(3-5段)论述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第三层(6-7段)论述马克思对“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绝贡献。三、(8-9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结构图示 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理论上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索 科学家 其他研究领域的很多发现 实践上 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革命家 深远的影响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重点难点 1、 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就全篇来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叙述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取议论的方法;而抒情则贯穿在整篇文章之中,特别是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就段落来看,如第八段先叙述反动阶级对马克思的仇恨、诽谤,再抒发无产阶级对他的爱戴和悼念的深厚感情,最后直接议论,三者结合得很完美。 2、 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文章首尾两段符合悼词的一般格式,第2段至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它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评述。综观全文各部分,各层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另外,文章善于运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这种内部联系,过渡非常自然,结构浑然一体。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