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话连线新闻报道的话轮范文.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4977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电话连线新闻报道的话轮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电话连线新闻报道的话轮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试论电话连线新闻报道的话轮范文 境、境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历来探讨甚多。它们在古代文论中的含义,虽不乏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电话连线新闻报道的话轮。一般理解,每不加分别,这或因王国维人间词话同时加以使用之故;或有所分辨,但解说颇欠贯通。证之以文献,境主要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同时又是指创作之境,某种文体境域,甚至某种艺术造诣;境界也主要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意境是文学作品写出的有意蕴的境地,其意每在人生,或以写自然山水以见人生。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又有用意境一词而言它者。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文学之外,*力图具体辨析讨论之。孟子梁惠王下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几乎同时,境又用于指某种精神心态,庄子逍遥游说,“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后来境又指某种所处地方,陶渊明饮酒诗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境界一词出现稍晚。最初也是指地域疆界。东汉班昭东征赋说,“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后来的佛教经籍中也有境界一词,大致是指精神心智的活动范围或向往区域。如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说,“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北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说,“妄觉非境界”。北魏昙摩流支译有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梁僧伽婆罗等译有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宋僧道原景德传灯录说,“问:若为得证法身?师曰:越卢之境界。”一般言谈中,境界也有佛教这种用法。南朝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两次用了“境”这个词。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这“境”指文体境域。论说说,“宋岱郭象,锐思于几神之区;夷甫裴wi,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这境指佛学超凡脱俗的境界。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昌龄对诗之境作了重要的划分,并认为境与象有关,故有“境象”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