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学说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44430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五行学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医五行学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医五行学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哲学基础 三节、五行学说,1,2,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和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3,(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4,“五”是指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一、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5,渊 源 古人认为,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最常见、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五种基本的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 尚书洪范,6,五行学说认为 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所构成;五行各有特性,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推动了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7,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二)五行的特性,8,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凡具有生长、升发、舒展、能屈能伸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9,火曰炎上 炎上,炎热、上升之意。 凡具有温热、明亮、上升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10,土爰稼穑,稼,播种之意;穑,收获之意。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农事活动。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11,金曰从革 从,顺从;革,改变。,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12,水曰润下 润下即滋润、向下之意。 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13,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4,(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了归类,构建了五行系统。 采用了两种五行归类方法 取象比类法 推演络绎法,15,取象比类法 取象,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点征象; 比类,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方位的五行归属 五脏的五行归属,16,推演络绎法 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 其他类推,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 即五行学说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 五行学说是用以说明人与自然环境对应统一的基础。,18,19,(一)五行相生、相克 (二)五行制化胜复 (三)五行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20,(一)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克,即克制、制约之意。 相生,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相克,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或制约的作用。,21,1.五行相生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 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者”、“我生者”两个方面的关系。 难经喻为“母子”关系: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木,火,土,金,水,22,2.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者”和“我克者”两个方面的关系。 “克我者”是我的“所不胜”, “我克者”是我的“所胜”。,23,3.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 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24,(二)五行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的调节机制: 正常情况下,“制化”调节; 反常情况下,“胜复“调节。,25,1.五行制化调节 制,制约;化,化生。 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或隔二隔三调节。,26,五行制化 如:以火为例 水克火 , 火生土 以克水 ,水克火 ; 使水对火的克制不致过分造成火的偏衰。 木生火 , 火生土 以克水 ,水生木 ,木生火 ; 以保证火不会偏亢。,27,五行制化 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以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事物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28,五行胜复,又称“子复母仇”。 因五行中的一行亢盛,即为胜气;其所不胜,是为复气,又恰为其所胜之子。 复气之母受胜气所害,复气制约胜气,为母复仇,故称“子复母仇”。,29,1.五行相乘 乘,以强凌弱,克制太过之意。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关系。 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土水火金木。,(三)五行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30,引起相乘的原因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被克制一行的克制太过,导致被克一行的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 如:“木亢乘土”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使“克我”一行的克制相对增强,导致其本身更加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 如:“土虚木乘”,31,2.五行相侮 侮,欺侮。 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反侮”。 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32,引起相侮的原因 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一行进行反向克制。 如:“木亢侮金” 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受原来“我克”一行的反向克制。 如:“土壅侮木”,3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联系: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34,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35,3.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常见: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如“水竭木枯”,36,五行的母子相及 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常见,子行太过,引起母行亦亢盛,导致子母两行皆亢盛,即“子病犯母”;如火旺木亢。 子行不及,累及母行,引起母行不足,导致子母两行皆不足,即“子盗母气”。如木虚水亏。,37,(一)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三)判断疾病的预后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38,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联系,39,1.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 以五脏为中心、内外联系的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40,2.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爰稼穑,脾能化生气血。 肺属金,金曰从革,肺以肃降为顺。 肾属水,水曰润下,肾有主水之功。,41,2.2 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互资生的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心之阳以温脾 土生金脾散精以充肺 金生水肺肃降以助肾 水生木肾藏精以养肝,42,2.2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互克制的关系 木克土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土克水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水克火肾水上承以克制心火之亢逆 火克金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 金克木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43,2.2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在功能上,每一脏因有他脏资助而不致虚损,又因有他脏克制而不致过亢。 如 金克木;水生木。 肺(金)气肃降,以防肝(木)气升发太过; 肾(水)阴滋养肝(木)阴,以保持肝之阴血充足。,44,(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阐释脏腑的发病 2.说明脏腑病的传变,45,1.阐释脏腑的发病 在五时中,脏腑发病以主时之脏首先受邪发病为基本规律。 时令已至而其气未至,此为不及,所胜之脏妄行而反侮,所不胜之脏乘虚而发病,生我之脏亦受其累。 时令未至而其气已至,此为太过,侮其所不胜之脏,乘其所胜之脏,累及我生之脏。,46,2.说明脏腑病的传变 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 如:肝脏有病 病传至心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相乘 病传至肺 相侮,47,若肝火亢盛的人,见到面色发白,咳嗽,胸痛,脉弦,可考虑木侮金之证。 若脾虚病人,腹胀、腹泻而见面色发青,脉弦,可考虑木乘土之证。,48,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49,(三)判断疾病的预后 综合望、闻、问、切所得的材料,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推断病情。 如 病色与病脉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脉象与季节,50,1.病色与病脉 脏腑病,出现本脏之色、本脏之脉,此为疾病的色脉相符,病情较轻。 脏腑病,出现色脉相生,表示病情虽重,但病势为顺,预后良好。 脏腑病,出现色脉相克,表示病情严重,病势为逆,预后不良。,51,2.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符,表示病情较轻。,病变的色部相生,表示病证为顺。 病变的色部相克,表示病证为逆。,52,3.脉象与季节 在疾病中,脉象变化与时节相应,表示病证为顺。 如 四言举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病脉与时节不相应,称为“脉不应时”,病证为逆。,53,(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将病变的脏、腑、体、窍与病证表现的脉、色、味、声、形、舌等进行联系,来诊断疾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疼痛,脉弦,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发红或糜烂,脉象洪数,为心火亢盛。,54,1.指导脏腑用药 2.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3.指导确立治则和治法 4.指导情志疗法 5.指导针灸取穴,(四)用于疾病的治疗:,55,1.指导脏腑用药,根据药物的色、味的五行属性:,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白芍,丹参,白术,石膏,黑芝麻,56,治疗疾病时,要依据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难经”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盛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金匮要略 。”,2.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57,(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等病证。 基本治疗原则:补母和泻子 难经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具体治法 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3.指导确立治则和治法,58,滋水涵木法 是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从而达到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或乙癸同源法。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证。,59,金水相生法 是滋补肺肾阴虚的治法,亦称补肺滋肾、滋养肺肾法。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证。,60,培土生金法 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法,又称补养脾肺法。 适用于脾虚,生气无源,不能滋养肺气,而致肺脾虚弱之证。,61,补充:益火补土法: 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62,(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多用于乘侮病证。 基本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具体治法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63,抑木扶土法 是通过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气亢逆、脾虚失运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 适用于肝郁脾虚病证。,64,培土制水法 是通过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温肾利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65,佐金平木法 是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的一种方法,又称泻肝清肺法。 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之“木火刑金”证。,66,泻南补北法 即泻心火、补肾水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 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之证。,67,(3)五志相胜法 运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调整情志治疗疾病。 悲胜怒(金克木) 怒胜思(木克土) 思胜恐(土克水) 恐胜喜(水克火) 喜胜忧(火克金)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虚彼志此之言夺之。” 儒门事亲,68,5.指导针灸取穴 针灸治疗时,根据病证,按五行生克规律选穴施治。 五输穴:井、荥、俞、经、合 如:肝经病证(木) 实证:“实则泻其子” 本经荥穴(火)行间 子经心经(火)荥穴(火)少府,69,虚证: “虚则补其母” 本经合穴(水)阴谷 母经肾经(水)合穴(水)曲泉,70,龟鹤堂养生,龟鹤堂养生网: 针灸培训网: 世界道医武学论坛:,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