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 054-2006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14402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50 054-2006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DBJ50 054-2006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DBJ50 054-2006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_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006 2006 _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发布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文件 渝建发 2006182 号 关于发布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各有关单位: 由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和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主编的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我委组织的专家组审查通过,现批准该标准为我市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编号 2006年 12月 1日起施行。 该标准由重庆市建委和市公安局负责管理,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负责解释(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镇汪家桥新村 119号,邮编: 401147,联系电话023 二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各区(市、县)相继建成了数量众多的大型商业建筑或购物中心,传统商业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形式多样,部分大型商业 建筑集餐饮、娱乐、旅游、文化、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有些甚至可同时容纳 “ 主力店 ” 、主题娱乐休闲设施和多样化商品步行街等各种商业形态。一般而言,大型商业建筑具有面积规模大、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装修和商品的可燃物多等特点,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及财产损失大等后果。其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现代消防设施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独特性,而现行国家标准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所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足。为此,经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批准,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和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本规范共 7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大型商业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一般规定、防火与防烟分区、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 本规范由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负责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补充和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送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镇汪家桥新村 119号,邮编: 401121)。 本规范主、协编单位及起草人; 主编单位: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 协编单位:重庆协信城市建 设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重庆香江高科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大雅建材市场有限公司 重庆中华企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韩海宏余吉辉艾为学 黄萍李光成邹兰军 杨越刘正荣朱厚国 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王沁林蹇可银周崇敏 吴华邹鹤王德智 刘梅梅廖曙江郭盛友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大型商业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一般规定 面布置 5防火与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7消防设施 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本规范用词和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则 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并结合我市的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须遵循 “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大型商业建筑各种业态发展和商场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建、改建的大型商业建筑。 技术应用带来的有关消防安全的新问题,应由重庆市建设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组织专家论证,专家论证意见作为消防设计、审核的依据。 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用于商业经营活动的任一楼层建筑面积 5000总建筑面积15000建筑。 用于商业营业活动的建筑室内空间。 商业营业厅内无固定隔断,采用柜台、货架等展示商品的布置方式,人员能够到达,进行交易的区域。 商业营业厅内采用隔断将营业空间分成各个独立商铺,人员能够到达,进行交易的区域。 连接首层(坡地大型商业建筑的平顶层和底层)楼梯(间)到室外出口的通道。 供人员疏散用的疏散楼梯 (间 )或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供人员疏散的疏散楼梯 (间 )或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的净宽度。其中,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出口宽度按楼梯间梯段净宽度、前室门的净宽度和楼梯间门的净宽度中的最小者取值,楼梯间梯段净宽度为墙面至扶手内边缘或扶手内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商业营业厅内疏散走道通向安全出口的缓冲、集散区域。 用于人员疏散出某一区域的出口。 商业营业区域内通向安全出口的疏散通道的净宽度。 消防车 辆靠近建筑实施扑救作业所需场地。 消防车辆靠近建筑实施扑救作业所需建筑外墙面。 地下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 20000,商场的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或两个商场之间所设置的开敞式或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域。 3 大型商业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的规定进行分类。 表 营场所分类表 类别商品经营场所 装等纺织制品、粮油食品、生活日用品、木制类建材、家具、灯具、医药、图书音像、电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餐饮、金融证券交易厅等。 瓷、钢材、石材类建材、蔬菜、水果、水产品等。 注:对于同时含有 类场所的大型商业建筑的分类应按 单层大型商业建筑的耐火等级可采用二级外,其余均应采用一级耐火等级。 大型商业建筑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 规定。 表 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燃烧性能和耐火耐火等级 极限( h) 构件名称一级二级 墙防火墙不燃烧体 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不燃烧体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烧体 房间隔墙不燃烧体 承重柱不燃烧体 承重梁不燃烧体 板承重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不燃烧体 吊顶不燃烧体 注:单层大型商业建筑采用钢结构时,承重柱耐火极限为 的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对钢结构构件进行保护,使其耐火极限达到相应构件的要求。 4 一般规定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便于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 确有困难时,可与其它功能的建筑合建,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大型商业建筑的疏散楼梯必须与居住建筑的疏散楼梯分开设置。 2大型商业建筑首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应与居住建筑出入口分开设置,宜与其它功能的建筑出入口分开设置,且商业建筑的出入口应面临不同方向的室外道路、广场等易于人员疏散的室外场地,并设置明显的疏散 标志。 3大型商业建筑与其它功能的建筑水平贴邻建造时,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下组合建造时,其分界处的楼板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在分界处下层门、窗洞口上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在该处的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度不小于 确有困难时,应保证两个长边 或不小于 1/2 周长范围形成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内边路缘距建筑外墙突出物边缘不宜小于 防车道的转弯半径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 ,或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的消防扑救面,在其范围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建筑高度大于 24应布置高度大于 深大于 2不应布置有任何架空线缆、高大树木以及室外停车场等妨碍消防扑救的障碍物; 3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入口; 4当建筑设有消防电梯时,扑救面范围内应布置有消防电梯间出入口; 5外立面三层及以上各层均应设置不少于两个可开启的外窗,且窗口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 40m,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 窗口下沿距室内地坪不宜大于 防扑救场地的宽度与消防扑救面相同,进深从建筑外墙突出物边缘起算,并符合以下规定: 1当建筑高度大于 24应小于 18m; 2当建筑高度为 24应小于 15m。 防扑救场地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载重量,消防扑救场地的坡度不应大于 5%。 设在首层或负一层,并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的规定。 表 型商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建筑类别 防 火间距 (m) 建筑类别 类 建筑高度 24 24m 建筑高度 24 24m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 注:当通过天桥将两栋及以上的大型商业建筑连为一体,各部分之间的间 距大于本表的规定时,其各部分可按独立的商业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 15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 表 型商业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火灾危险类别装修材料燃 烧性能等级 顶棚墙面地面隔断固定 家俱装饰织物其它装饰材料 窗帘帷幕 A A 1 1 A 1 2 1 定货架、展台等均应用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表 表 下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装修部位顶棚墙面地面隔断固定 家俱装饰 织物其它装 饰材料 装修材料燃 烧性能等级 A A A A A 1 烟楼梯间、防烟前室内部装修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 地下二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 12m。 必须共用疏散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隔墙隔开,并直通 室外。 类的商品。 0000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防火墙上不宜开设门、窗、洞口。当需要在该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必须采用开敞式防火隔离区或封闭式防火隔离区进行安全分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敞式防火隔离区: 1)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或两个商场之间应设置顶部敞开的下沉式空间,下沉式空间的使用面积按 5人 /数按相邻最大防火分区 1/2 疏散人数计算,且短 边尺寸不应小于 9m; 2)下沉式空间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只能作为人员疏散使用; 3)下沉式空间内应设不少于一座可直通地面的室外疏散楼梯,其疏散楼梯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最大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空间 防火门 的总宽度,该疏散楼梯可计入总疏散宽度。 图 2封闭式防火隔离区: 1)封闭式防火 隔离区的使用面积按 5人 /数按相邻最大防火分区 1/2疏散人数计算,且短边尺寸不应小于 9m; 2)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内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只能作为人员疏散使用; 3)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内应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其宽度应满足相邻最大防火分区通向该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安全出口总宽度的要求,且可计入总疏散宽度。确有困难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与相邻的一个防火分区共用,但进入该安全出口前应设面积不小于 12 4)封闭式防火隔离区与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各 个防火分区进入该防火隔离区处应设置面积不小于 12通向防烟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 防火卷帘 门侧加设甲级防火门; 5)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及前室应设加压送风系统。 图 5 防火与防烟分区 业建筑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地下一层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2000设有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且该出口宽度能满足该防火分区所需安全疏散宽度的 1/2时,该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 4000 2地下二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2000 1首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10000 2二层及以上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000 的规定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叠加计算,当防火分区超过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筑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本规范表 防火分区应将经天桥相连的数座建筑整体按一座建筑确定,超过一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时,必须进行防火分隔,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必须符合本规范 围合区域加盖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中有关中庭的规定。 1平顶层和底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000平顶层和底层分别设有直通室外、且能满足本层疏散宽度的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10000 2上层和吊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000 3吊层内的防火分区,当设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其宽度满足该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宽度要求,且该防火分区内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的疏散距离符合本 规范 条的规定时,该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 10000 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局部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相邻任一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5000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卷帘的长度不应大于 该部位防火分隔长度的 1/2。 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6 安全疏散 的规定。 表 业营业厅内疏散通道最小净宽度 营业厅布置方式疏散通道名称(通道位置)最小净宽 度( m) 柜架式营业区域 (超市)单侧设置货架的通道 双侧设置货架的通道 货架区与闸机(收银台)之间 闸机与通向安全出口之间的通道 主通道 柜架式营业区域 (百货商店、 购物中心等)单侧设置柜架或陈列窗的通道 双侧设置柜架或陈列窗的通道 主通道 商铺式营业区域单侧设置店铺的通道 双侧设置店铺的通道 主通道 至少设置一条贯通营业 区域且连接安全出口的主通道。 长度、宽度均不应小于 5m,且在其范围内不应布置影响人员疏散的设施。 内任何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 表 架式营业区域室内任何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疏散条件最大直线距离( m)最大行走距离( m) 双向疏散 单向疏散 2025 散通道上的任何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以及商铺内任何一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应符合表 规定。 表 铺式营业区域的疏散距离 疏散条件商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 m)疏散通道上的任何一点到最近 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 m) 双向疏散 单向疏散 20 注 :当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走道为敞开式外廊时,表 定的最大双向行走距离可增加 5m;单向疏散行走 距离可增加 3m。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5m。 中庭的安全出口应按营业厅的要求设置,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计宽度不应小于计算宽度: W=SDE ( 式中: W安全出口计算宽度, m; S商业营业厅面积, D商 业营业厅的人员密度,人 / E安全出口宽度指标, m/100人。 S=AB ( 式中: S商业营业厅面积, 于计算安全出口宽度的面积); A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 B商业建筑的营业面积比例,见表 表 业建筑的营业面积和辅助面积比例 商场经营商品种类营业面积比例 ()辅助面积比例 () 家具市场、陶瓷、钢材、石材类建材市场 9010 灯具、装饰材料市场 8515 大型百货市场、服装等纺织品市场、综合市场、机电市场、家用电气市场、电脑城 7525 地下商场、超市 7030 其它 7525 注:未明确经营定位时, 5。 的规定。 表 业市场营业厅的人员密度 (人 / 市场名称地下 二层地下 一层地上 一层地上 二层地上 三层地上四层及 四层以上各层 家具市场 电脑城、书城 机电市场、家电市场 石材、陶瓷、板材建材市场 五金、灯具、洁具装饰材料市场 表 业营业厅的人员密度 (人 / 楼层 位置地下 二层地下 一层地上 一层地上 二层地上 三层地上四层及四 层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 注: 1与轻轨、地铁车站相连层的营业厅人员密度按 2坡地大型商业建筑在平顶层和底层的营业厅人员密度按 3吊层设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且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 10000营业厅人员密度按 散楼梯、直通室外的疏散门的宽度指标应按表 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表 全出口宽度指标( m/100 人) 序号层数安全出口净宽度 1地上一、二层 2地上三层 3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 4地下一层 5地下二层 注:坡地商业建筑吊层的营业厅需向平顶层疏散时 ,m/100 人 宽度应分别按表 和 5确定。 计算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个数和宽度时,可将通向与其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符合疏散规定的甲级防火门计入该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个数和宽度,但计入的总宽度不应大于 3m。甲级防火门的位置应与两边防火分区内的商业营业厅疏散通道相连。 楼梯间计入各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宽度应按楼梯间梯段的 1/2净宽度、楼梯间门的 1/2 净宽度和各分区进入前室门的净宽度 中最小者取值。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除外: 1安全出口门为推闩式外开门; 2门上设置的电磁门锁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或失电后门能全部打开;电磁门在不大于 250防控制室应设置远程手动操作按钮,门边设置应急开启按钮。 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且不得计入疏散宽度。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在首层(坡地大型商业建筑的平顶层和底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当确有困难时,其直通室外的距离超过 15设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应与安全出口相连,且安全疏散通道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火玻 璃 与相邻营业厅分隔,安全疏散通道严禁通过其它房间通往室外。 图 层大型商业建筑可结合(裙房)屋顶、退台、架空层、阳台等设置人员应急避难空间,避难空间宜满足下列要求: 1避难空间的面积应满足最大防火分区疏散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 5人 / 2大型商业建筑内应设置不少于两座防烟楼梯间通向屋顶避难空间; 3避难空间宜设逃生用具。 5个防火分 区应至少设置一台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到达包括地下室在内的每一楼层。 兼作客、货梯,并应靠近消防扑救面布置。 7 消防设施 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 。 表 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 建筑类别建筑高度 (m)消火栓用水量 (L/S)每根竖管 最小流量 (L/S)每支 水枪 最小流量 (L/S) 室外室内 24303015 5 020105 243040155 030155 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按火灾类别分别计算, 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火栓箱 内,应配置自救式消防卷盘,但其用水量可不计入消防用水总量。 不应计入同层消火栓总数内。 设置室内消火栓。 采用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槽式连接件 (卡箍 )、丝扣或法兰连接。 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2首层用于楼梯间直通室外安全区域、且采用防火卷帘与相邻营业区域分隔的安全疏散通道; 3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及其防烟前室。 1营业区域; 2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 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需设机械排烟的其它场所。 1楼层数为三层及以上时,防烟楼梯间计算机械加压送风的送风量,同时开启门的数量应按 n=3确定; 2楼层数为二层及以下时,防烟楼梯间计算机械加压送风的送风量,同时开启门的数量应按实际楼层数确定; 3机械加压送风的送风量计算值与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加压送风量规定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4首层用于 楼梯间直通室外安全区域、且采用防火卷帘与相邻营业区域分隔的安全疏散通道,其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 30000m3/h。封闭式防火隔离区,其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 20000m3/h。 注:计算时,门按 算,当采用其它尺寸的门时,送风量应根据门的面积按比例修正。 5防烟楼梯间和封闭式防火隔离区的送风余压值应为 40 50室、合用前室应为 25 30 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 下列要求: 1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m,连接封闭隔断的商铺或房间的排烟支管上应设有 280 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2设置机械排烟的大型商业建筑,地下商场及大于 5000地上楼层,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 50%。 1加压送风和排烟风管不应穿越楼梯间及前室; 2加压送风管道需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应在送风管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的防火墙 处设置 70 关闭的防火阀。 设置 70 关闭的防火阀。 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层安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门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火卷帘门应两次降落; 2除首层外的其它楼层探测器动作后,卷帘门下降至距地 (楼)面 3首层探测器动作后,卷帘门下到底。 类大型商业建筑的照明系统宜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其报警系统的功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 。 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集散区、楼梯间、防烟前室、封闭式防火隔离区、主通道等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2商业营业厅疏散通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1安全出口及疏散出口应设置电致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2商业营业厅疏散通道上应设置电 致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通道地面应设置保持视觉连续的光致发光辅助疏散指示标志; 3电致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宜由消防控制室集中控制,当采用分散式控制时,应有火灾自动强制点亮措施; 4疏散标志的设置场所、部位及要求应符合现行重庆市地方标准消防安全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采用双电源自动切换供电外,还应采用蓄电池作应急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 45 急电源。 1由变电所或总配电室引至双电源自动切换箱的电源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2双电源自动切换箱引至消防设备控制箱及消防设备控制箱引至消防设备电源线: 1)穿管敷设时,应采用耐火电线、电缆; 2)采用金属线槽敷设时,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线; 3)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时,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缆。 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电源线,应采用阻燃电线,当采用集中式应急电源供电时,应采用阻燃耐火电线。 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1条的规定时,其供电系统可采用下列方式: 1消防水泵、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等用电设备的供电应采用双电源末级自动切换方式,双电源应由变电所或总配电室专线放射式供电; 2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的防排烟设施、防火卷帘、消防排水泵等设备,可由本防火分区的双电源自动切换箱单回路供电; 3当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分散式供电时,其供 电电源应采用每层楼或防火分区设置一台双电源自动切换箱供电方式,双电源可由变电所专线树干式供电,但供电楼层或防火分区数不应超过三个。 筑内的所有电线电缆宜采用无卤低烟型。 本规范用词和用语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用 “ 必须 ” ;反面词用 “ 严禁 ” ;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用 “ 应 ” ;反面词用 “ 不应 ” 或 “ 不得 ” ;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用 “ 宜 ” ;反面词用 “ 不宜 ” ; 稍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 “ 可 ” ; 二、本规范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 应符合 的规定 ” 或 “ 应按 执行 ” 。 重庆市地方标准 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条文说明 2006重庆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大型商业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一般规定 5防火与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7消防设施 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1总则 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主城区和部份区县 (自治县、市 )的城区相继建成了不少大型商业建筑,这些大型商业建筑不仅功能齐全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的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有的则采用 “ 主力店 ” 、主题娱乐休闲设施,多样化商品步行街等商业形态;有的是经营品种相对单一,但体量较大的专业市场,这些商业建筑的出现 极大地发展了传统商场的功能和形式,丰富和满足了人们日常消费与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我市地形特点,建设用地常出现坡地情况,在设计中为了利用地形,节约投资也普遍采用带有吊层的商业建筑形式。在主城商业中心地带,结合地下人防工程,还修建了很多平战结合的地下大型商业建筑。这些大型商业建筑的出现,依据目前国家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在设计、建设、管理诸方面都难以做到有效控制和监督。为了适应和促进我市大型商业建筑的发展变化,规范和指导大型商业建筑在防火设计 、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和 “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的消防工作方针。大型商业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人员密集、建筑分隔和商品布置复杂、装修和商品可燃物多,发生火灾时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和扑救相对困难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在设计大型商业建筑时,应立足自防自救,必需采用可靠的防火技术措施。在日常管理中,则应加强业主自身消防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同时消防主管部门应加 强消防监督管理,保证各种消防设施、设备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建、改建的大型商业建筑。对于建设规模达不到本规范界定的大型商业建筑面积标准的,其它商业建筑(如商住楼底部商业用房、综合楼底部若干商业楼层,以及小型独立商业建筑),也可参照执行本规范。 设计中采用本规范和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尚未规定的防火设计内容和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有关消防安全的新问题,以及在设计中采用 “ 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 ” 对其项目 进行评估的 “ 评估报告 ” ,应当由重庆市建设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组织设计、施工、科研等部门的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其论证意见作为消防设计和审核的依据。 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以及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均有联系,本规范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把它们包括进来,为了使大型商业建筑设计能兼顾有关规范的规定,故制订了本条文。 2术语 重庆市 辖区内具有不同业态 的 181个商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商场总建筑面积大于 15000共 76个,占 42%的比例;大于 200001个,占 28%。从 14个区市县分布的情况看,12个区县都有商场总建筑面积大于 15000商场,占 86%,其中有 10个区市县有商场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 71%。参照现行国家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表 型商店建筑面积为百货商店,商场建筑面积 15000市场类建筑面积 6000业商店建筑面积 5000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本条规定了 大型商业建筑的面积标准:任一楼层用于商业经营活动的建筑面积 5000总建筑面积 15000商业建筑。建筑面积包括为商业服务的仓储面积、交通面积、以及办公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面积。 论采取何种交易方式,只要有顾客到达的建筑室内空间都统称商业营业厅。大型商业建筑根据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交易方式的不同,可能有多种商业营业厅的布置方式。采用货柜、货架、无隔断的称为柜架式营业区域,而采用内走道将若干个用各种隔断分隔成独立的营业空间相连的则称为商铺式营业区域。商铺式营业区域又分 隔断到顶和隔断不到顶两种方式,隔断到顶的称为隔断到顶商铺式营业区域,隔断不到顶的称为隔断不到顶商铺式营业区域。 满足楼上各层营业厅内疏散距离的要求,经常在营业厅中间设置防烟楼梯(间),首层无法直接对外开门,而必须通过通道或营业厅才能到达室外安全区域。为此,本规范引进 “ 安全疏散通道 ”的概念,即连接底层楼梯(间)到室外安全出口的通道为安全疏散通道。 全出口是通向相对安全区域的出口,如从商业营业厅通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从室内直接通 向室外场地的门都是安全出口,而与此相对应的门的净宽度即为相应的安全出口宽度;对于防烟楼梯间,其安全出口宽度应按楼梯间梯段净宽度、前室门的净宽度和楼梯间门的净宽度中的最小者取值。室外安全区域还包含符合安全疏散条件的室外平台、屋面。 直通室外的商业营业厅,人员疏散一般是通过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来完成的,很少发生拥挤现象。但是在发生火警的情况下,自动扶梯、电梯和开敞楼梯却不能作为疏散通道,只有通过安全出口才能完成安全疏散,此时的安全出口前必是疏散中人员最为拥挤、疏散速度最慢的地方 ,为了解决此问题,而规定在安全出口前设置一定面积的集散区。 散出口与安全出口不一样,疏散出口主要是供人员离开某一区域到另一区域(从营业厅或商铺内直通疏散走道)的出口,而与此相对应的所需要的净宽度即为疏散通道宽度。 铁将人流引入地下商业建筑而形成建筑总面积大于 20000地下商业建筑而采取的一个技术措施:即在两个防火分区间或两个商场之间所设置的防火安全隔离区域。 防火安全隔离区分为开敞式防火隔离区和封闭式防火隔 离区。该防火安全隔离区域视其顶部情况又分为两种,顶部敞开的为开敞式防火隔离区,顶部不能敞开、全部埋在地下的为封闭式防火隔离区。 3大型商业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品燃烧性能,以及火灾荷载大小进行分类。表 类火灾危险性较大,属可燃类商品,而 难燃类或不燃类商品。对大型商业建筑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类后,更利于在后面的相关条文中针对不同的商业建筑在经营不同种类的商品时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 单层外,其它大型商业建筑的耐火等级均定为一级,它是根据大型商业建筑的规模大、人流密集、装修材料及经营物品的特点而制定。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范表 的要求时,可采用下列防火保护措施: 1钢构件耐火极限设计要求不大于 2钢结构耐火极限设计要求为 构防火涂料、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或钢结构防火保护板; 3钢结构耐火极限设计要求为 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或钢结构防火保护板; 4屋面承重构件应采用外包敷不燃材料或喷涂各种防火涂料等措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规定的耐火极限,或设置保护钢结构构件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选用各种防火保护型式还应根据钢构件的使用环境、钢材的型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一般规定 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大型商业建筑的规划布点一般是位于一个城市的商贸中心、城市副中心或区域中心所在地,辐射范围较大而聚集了大量的人流、车流,所以在进行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其位置,应组织好人流、物流、车流的关系。 难以做到独立建造时,可与其它功能的建筑合建,但应满足以下三款的具体规定: 1商业建筑的疏散楼梯间不应与住宅楼梯间共用,这是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大型商业建筑与其它功能的建 筑楼梯间宜分开设置,一是便于商场管理,二可以保证商业建筑和其它建筑的安全疏散自成系统。 2大型商业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应与居住建筑的出入口分开设置,宜与其它功能的建筑出入口分开设置,应将商业建筑的安全出口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并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使商场内的人员能够流线简捷地快速从室内疏散到不同方向的室外安全场地。 3大型商业建筑与其它功能建筑的合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水平贴邻合建,无论是交通组织、安全疏散、防火设计、管理相对较简单,只要将两种功能建筑之间的墙体按耐火极 限不低于 防火墙设计,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二种是上下楼层之间重叠,此种情况较为复杂,一般下部多为车库或设备用房,而上部的功能就复杂得多,无论上下楼层为何种功能的建筑,本条对其分界处的楼板,分界处之间门、窗洞口的分隔,以及防火挑檐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般情况下,大型商业建筑的人流、车流、物流都要求在建筑四周设环形车道,以便于人员 (含顾客和工作人员 )、车辆、货 物能够方便快捷进出以提高经营管理效能。一旦发生火警时,也便于消防车能够快速驶入,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火险和快速施救。货物出入口不宜设置在消防扑救面。 重庆属山地城市,建筑场地有时极为复杂,当个别大型商业建筑充分利用地形而难以做到环形消防车道时,则应保证该商业建筑的两个长边或大于 1/2周长范围形成消防车道,此条大于 1/2周长范围形成消防车道的要求比国家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防车道内边路缘距建筑外墙可燃突出物边缘不宜小于 5m,其转弯半径应不小于 12m。 长方形平面)应设置长度不小于建筑周边长度 1/3,或长方形平面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的消防扑救面和消防扑救场地,在其范围内作出了五款具体的规定: 第一、二两款规定,是为了保证一旦发生火警,消防车到达现场后,能迅速开展灭火、施救工作。登高消防车的功能试验证明,高度只要不超过 5m、进深不超过 4裙房、雨蓬等 )就不会影响迅速登高、扑救作业,同时,在此范围内也不应设有任何可能阻碍消防车道和扑救登高的架空线缆、高大树木以及室外停车场。 第三、四两款规定在扑救面 的范围内,应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入口,当建筑物设有消防电梯时,宜将消防电梯设置在此扑救面范围内,并设出入口,这两条都是为了保证消防车到达现场后消防队员能够快速找到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后,通过楼梯间和消防电梯迅速到达着火层 (火场 )以开展灭火和人员施救工作。 第五款规定在扑救面的外立面设计窗户和玻璃幕墙时,应设置能够开启的外窗是为了消防人员到达着火层发现需要施救的人员后,通过大型消防车的臂伸向可开启的外窗处,能够以最短的时间通过 “ 非常出入口 ” 进行灭火或救援。 此条应布置长度不少于周 边长度的 1/3,且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的消防扑救面的要求比国家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规定要严,是因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