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沙田山居》课件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3138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沙田山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沙田山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沙田山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田山居,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2、口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式、谈话式、讨论式等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作者简介,余光中,诗人,作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22岁迁台,因眷念故乡,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 他在海内外文学界享有盛名,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方面成就卓越。他的诗乡愁及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十分闻名。乡愁,是余光中先生文学创作反复咏叹的主题。,乡 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朗诵,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和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18个月了。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1. 找出选段中对偶句式,并说说好处在哪里。 “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任风吹,任鹰飞”, “忽焉似有,再顾若无”, 整齐对称的句式能增加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2、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有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这一句是写远景, 实际上是写淡淡的乡愁(情景交融)。 比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3、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既用典又有意象。 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而这“菊”这“月”不是一般的菊和月了,是一种具有特殊意味的意象了。 这两个典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作者是沉醉于陶令东篱下的“悠然”,还是牵萦着苏子月明“千里共婵娟”的梦幻?(韵味绵长) 由于巧妙的用典,使精彩的描写充满了浓郁的趣味,渲染了动人的氛围。,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浦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德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1第二段写景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这样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拟人手法, 如:“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这样把山当人写,把景物写活了,似乎有了人的七情六欲,就更有自然亲切的感受。,2“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这句话中“心血来潮”怎么理解? 这是海潮引发心潮, 这是乡愁之潮。 借海水的潮汐写内心的心潮起伏。,3、文中有句话,如下,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大家分析其表达效果。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 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 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1、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一句好在哪里? 这句话化用了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营造出“鸟鸣山更静”的意境,表达了山景的幽美(大山的静谧)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喜爱。,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尘世的纷扰, 于是境由心生,在“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禅机深藏的高僧”,看透世间万物的沉浮,静观万物变化而不语,超凡脱俗, 但又有像李白与敬亭山一样“相看两不厌”的相知相契。,答案:在山中人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清风明月做伴,山水撩人心怀。,2“问余何事棲碧山”,“我”不回答,你来回答原因。 3. “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意思?,答案:比喻, 是指山谷容易有回音。,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山下的铁轨向北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恒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1、练习二,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说说理由 (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 “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 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 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重点揣摩,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怀乡的情怀,通过对语句的分析,请同学们把握本文的主旨及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梳理整合,明确:1、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2、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作者及里行间无一字写乡愁,却通篇都蕴藉着淡淡的乡愁。,文章首先交待自己山居的地理位置,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感受(喜与忧)(第1节); 其次总体概括书斋、海与山构成的优美环境; 再次作者分层次从不同角度概括出山居所在的山在声、霞、雾、风以及噪音中的景致; 最后以诗句照应开头,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之情。,理清行文思路,作者的乡愁在本文是含蓄而蕴藉的。主要体现在描写景物当中。,拓展阅读(作业) 读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进一步体会他的散文特点及蕴含其中的感情。,“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八仙”是指哪八位?怎样过海知道吗?,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 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 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 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北 望,一抬头就照面苍苍的山色 咫尺大陆的烟云 一缕半缕总有意缭在 幕幕北望的阳台 那几盆海棠和仙人掌上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永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而历史,炊黄粱也无非一梦 多少浪子歌哭在江湖 最后总是向昆仑的荒古 落下鸿蒙一丸老太阳 炼不完,一炉赤霞与紫霭 月,是盘古的瘦耳冷冷 在天安门小小的喧哗之外 俯向古神州无边的宁静 夜深,香港黯了千灯 阳台一角便伸入北斗,乡情,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课堂碎片1,散文则要保持与读者对谈的口吻,比较亲切,也可写得长一点。诗只有一个机会,一转弯就不能再讲回去了。 温家宝之所以引用了这首乡愁,首先是因为诗比较简短方便,另外还因为通俗易懂,流传较广,民间都比较熟悉这首诗了。同时也看出领导人对文学的爱好也变了,比如毛泽东,他自己就写古体诗,他曾说“给我一百大洋我也不读新诗”。后来的一些领导人引用古诗较多,温家宝引用我的诗,也引用泰戈尔的诗,也反映出他的个人品位,声,课堂碎片2,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富有节奏的长短句交错,集中语段绘声绘色地传神描写香港沙田山居周围的海天、山峦的景色。作者极尽描摹之能事,如此纵情山水,其喜乐陶醉之情可见一斑。 但是,最后一段的笔锋一转,转向人类活动,暗示作者做不成山人,没办法真正远离世俗,忘不了尘世。而且极力描绘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人为的骚音”,借九广铁路北伸,抒发对祖国大陆的浮思。 此外,文章发端:“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了两次”,以及文末赋诗一首“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怀乡的情怀。,再 见,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