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42635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佛教建筑,1,中国佛教建筑概况 一、佛教建筑的文化思想 二、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 三、山林佛寺的布局手法 四、佛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式 佛教建筑的空间营造 一、精神空间塑造 二、视线分析与空间体验 三、现代佛教建筑建造手法,2,中国佛教建筑概况,3,一、佛教建筑的文化思想,中国佛教建筑反应了宗教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 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无论流传到哪里,都能与当地民风结合,发展为适于当地的佛教。 佛教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建筑,也是也是一种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4,二、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东汉 融合器魏晋南北朝 昌盛期隋唐 衰落期宋元明清,5,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普渡众生、自觉、觉他、利他,自我解脱、自我修行、克服欲望,6,东汉三国时期: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的萌芽期。,佛教于东汉末年开始在中土流传,三国的乱世时期客观上促进了它的发展和传播。东汉末年的战乱使关中的经济衰落。佛教建筑主要分布于洛阳附近且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7,这时期的寺庙布局方式沿袭印度及西域的模式,以佛塔为中心的,砖石结构方形庭院平面布局。,宫塔式佛寺,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授与发展,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期。,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快速的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由此而来。 由于这一时期佛风盛行,北方崇佛以石窟造像为主,除了丝绸之路沿线上分布的建筑遗址外,北方以平城到洛阳一带区域佛寺最多;南方四朝均以建康为都,因此佛寺也在这一区域广为发展。,9,这一时期寺庙的主要有两种平面布局。,一是楼塔式平面布局,并且完成了由砖石结构向木结构重楼方式的演变。 在这种寺庙中,塔的绝对的重要性依旧沿袭了印度及西域的模式。“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强调了佛塔的重要性。,山西 佛宫寺 木塔,楼塔式佛寺,10,二是廊院式平面布局方式。 以大殿为主体中轴,周围依序建殿、堂、楼、阁等配殿建筑。 这种廊院式结合了我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置的院落布局,主要建筑物山门、主殿等都布置在中轴线上。,廊院式佛寺,11,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繁荣发展,佛教建筑的昌盛期。,隋唐时期政治、贸易以及文化的昌盛,将佛教的地位推上了至高点。主要的佛寺分布于东汉末年的三个区域:东西二京为首的政治文化中心区,江南苏杭一带的经济文化发达区以及剑南成都府为中心的蜀文化区。,12,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是在中国宫室型的基础上定性化并且有所发展的。延续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的特点:中轴对称的多进式院落。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仿宫廷邸宅廊院式布局(在主体建筑两侧排列若干附属功能的院落)。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塔在全寺的中心地位已经弱化、独立。通常是在主殿前面点缀式的放置双塔,或于殿前、殿后、中轴线外置塔院。,唐代佛教建筑的典型平面,13,宋代禅宗大盛,禅宗寺院布局“伽蓝七堂”式成为主要的寺院布局形式,意指具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的寺院。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七堂 元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倡导,使得藏传佛教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藏传佛教没有明显的整体规划的平面布局,也受汉文化传统建筑构思的影响,形成了较规整的中轴线布局。这个时期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主体建筑常位于最高处。寺院也变得更加的社会化,某些位于大都市的寺院都会开设“庙会”、“戏台”等。,”伽蓝七堂“格局示意,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衰败,佛教建筑的世俗化期,14,寺院的平面布局方式经历了以塔为中心的环绕式布局到以佛殿为主的中轴式布局的中国化的演变。,15,三、山林寺庙的布局手法,南方寺院多位于山水名胜区,使各建筑主体融于自然风景中,使其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以迎合佛国净土的要求。创造禅宗所追求的平和与宁静。,16,一、因山布寺,融于山林,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寺庙众多,错落有致。它的建筑布局并非一次性有规划的建设活动。众多寺庙是在历史过程中逐个择地兴建的。 普陀山自北而南贯穿一条山脉,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位于北部,山势向四面延缓。 西、北坡陡峻,山脚平地狭小,海岸多淤泥,更有北风侵袭,所以寺庙基本不建设在西北面。 南部山势缓和,山麓一带平缓开阔,海岸洁净平展,景色秀美。所以大本分庙宇庵院都分布于东部和南部。,普陀山寺庙群,17,二、深藏不露,取其幽蔽,寺庙建筑充分利用山林优越环境,向深山密林发展。将寺庙建造在山坡或山麓低凹处,隐于参天林木巨石之间,以藏而不露的布局方式取得幽静隐蔽的效果。 普陀山隐秀庵隐于普陀山峦中,周围树木环抱,建筑与外界几乎隔绝。由于有山林阻隔,不可望也不可径直前往,犹如室外桃源,是老僧隐居修性的适合场所。,普陀山隐秀庵,18,三、半藏半露,超然于世,一些中小型寺庙,处在观景揽胜最佳处。 建筑本身精巧雅致,并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成为景中之景。 于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好似佛国仙境。,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19,四、香道相系,连成整体,佛教名山大多地域广阔,寺庙众多,其中必然有将各寺庙联系起来的道路系统。 “朝山进香”为目的的道路俗称“香道” 普陀山朝山进香的主要顺序为: 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随着地势逐渐升高,宗教的意义也逐步升级。即“朝山拜菩萨,心诚见佛祖”这种宗教上的创意充分体现在它的布局上了。,慧济寺,法雨寺,普济寺,普陀山主香道,20,四、中国佛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式,官署式佛寺 民居式佛寺 园林式佛寺,21,官署式佛寺,中国传统世俗建筑以院落式布局为基本方法,凡属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总体布局和主要屋宇的建造都强调中轴对称,以此显示建筑物的庄重和使用者的尊贵地位。 中国佛教寺庙最初脱胎于官署世俗建筑,官署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式对于表达神圣的佛寺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是十分相宜的。 沿中轴线布纵向延伸的适合佛教活动的院落空间布置主要建筑,如山门、佛殿、法堂、藏经楼等。 左右旁院主要布置僧众生活及寺庙事务用房。,山西 华严寺,北京 故宫,22,普陀山普济寺,明清江南官署式佛寺的典型实例。 普济寺座北朝南,寺的主要殿堂从山门起,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这些殿宇分别和两旁配殿厢房组成四个规整院落,顺地势层层缓升,错落有致。,23,普陀山法雨寺,山林地区新建寺庙不同于平原城镇,山门以内强调中轴对称的方法构成严整布局,突出佛教主题,山门以外前导部分不一定遵循同样的布局,一般结合地形,顺应自然环境,灵活处理。,24,民居式佛寺,中小型佛教建筑,规模有限,占地不广,总体布局上与民居十分相像。 基本组成:主殿、左右配殿、僧房、山门及生活附属用房。 平地布局方式常为标准的封闭式四合院,山地布局形式往往比较灵活,按地形的可能性安排建筑物。往往布局巧妙,如同自然衍生而成。,25,普陀山息耒(li)禅院,建筑分为前院后院两个部分,前殿主山门、前殿、正殿三个部分无厢房。后院地坪升高,有单独院门,为居住部分。采用典型江南民居四合院形式。,26,普陀山观音洞庵,由于山腰平地有限,形状不规则,建筑因山就势灵活布局。建筑布局不对称,轴线关系不明显。,27,园林式佛寺,佛寺内部庭院的园林化布置是佛教园林一个重要成就,庭院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外化,它的用途是综合性的。庭院式进行多种活动的理想场所,因此,佛寺的庭院布置也受世俗建筑的影响,采用园林布置的手法,模仿自然,展现自然之美。,28,常熟兴福寺,兴福寺总体布局分为中、东、西三个部分。中部为主要佛殿建筑群,东部为次要佛殿建筑群,均为院落式布局方法。西部为园林区域,采用园林布局方法。,29,普陀山大乘庵,大乘庵入口设置在西南角,经由曲尺形巷弄入庵门,巷两侧砖墙两米多高,长达七十余米,尽端转北进入主院。曲折巷弄的方向转换,造成了庵院的深邃感。巷弄与主院的大小对比,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规模有限的庵院产生了庄严宏敞之感。,30,佛教建筑的空间营造,31,一、精神空间塑造,佛教建筑空间的营造,其侧重点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一定程度上恰恰是牺牲了大量的适合人使用的功能空间,而去满足佛教情感的充分表达,这样佛教建筑空间中人与神,人性与神性的关系就显得微妙和值得研究。,32,1、在佛殿内部供奉佛像的空间我们称之为“佛城空间”,为内槽;而佛像前面供信徒叩拜的空间我们称为礼拜空间,为外槽。 2、佛城空间实质上就是佛的居住空间,是为神佛服务的;而礼拜空间是为世人表达对神佛的祗敬之心服务的。,33,佛像是礼拜空间内的主体,设置在一米之余高的佛坛之上。佛坛除了可以进一步衬托佛像的高大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限定信众的活动范围。试将佛坛移去仅保留佛像,则佛像所占据的区域与信众可以活动的范围变得换乱不清,34,佛殿内佛像数量众多,满满的占据整个佛坛,这些塑像,尤其是主尊周围的诸多协侍像,除满足其宗教要求外,更是室内空间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除主尊外的其他塑像的摆设,右绕通道被塑造为高宽约比为5:1的狭窄空间。 假设仅保留佛坛上主尊塑像而将协侍像移除,尤其对于右绕礼拜的环形通道,完全失去了原先所塑造的空间感受。,35,二、视线分析与空间体验,用视线分析的方法来对信众所处的位置与佛像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寺庙的空间体验,36,在平面上对该点进行验证,该点与佛坛前端两角的连线夹角为120,是人眼水平视角的舒适视域范围,即人在A点恰能舒适且自然地看到整个佛坛。 当信众行道内槽前部柱列B点,视点与佛像顶部肉髻的视线夹角也为30,而在平面进行验证,由该点做120视线夹角,则恰将佛坛上五尊主要佛像(三佛二菩萨)纳入视线范围之内。 这就是说,当信众进入大殿到拜佛处,不用改变视角就可以先看到佛坛全貌在看到主要佛像全貌,在整个虔心瞻佛的过程中,礼拜者不至于俯仰顾盼而分心散神。,37,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剖面图,1、抬高内槽高度,突出佛像的巨大。 2、弧形背光直插天花之下,突显佛像伟岸。 3、供香客之用的外槽空间狭长较低。与内槽形成对比。 4、佛像的高度依然按照礼佛的视线原则进行设计。,38,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断面图,一、佛像下的须弥座高等于 人的视高,人平视只能见到 佛足,看佛面要仰视。 二、人在屋檐下时,通过帐 楣顶部看佛帐内部,其仰角 为三十度。 三、人行进到廊下前部时, 在仰角三十度范围内可以看 到帐内后壁的全部和最前一 个胁侍的头发。 四、人再前行至廊下后部, 接近帐前时,看到佛像的仰 角也是三十度。,39,三、现代佛教建筑案例,运用现代建筑手法表现佛教建筑精神,40,台湾水月禅寺,建筑师姚仁喜以圣严法师箴言“空中花,水中月”为设计理念,设置广阔的水面,让人们看到真实的寺院,以及它在水面上的倒影。真实的寺院与倒影几乎一样,人们看到以为真实的东西,其实也不是真实了,体现了禅宗“水中的月不是真正的月,空中的花不是真正的花”的观念。,41,主材料利用建筑混凝土,设计上尽量屏除华丽色彩与装饰,企图传达简朴的禅佛况味。大厅的下半部刻意运用透明设计,为上半部的木头盒子带来空悬于上的缥缈灵幻印象。,42,大厅西面厚实的木墙上用中文刻着著名的心经,当阳光透过镂刻的经文洒进来时,空间瞬间充满修养灵性氛围。长廊外的金刚经则是用混凝土灌镂空的字,充当遮阳帘使用时更增添宗教意义。阳光洒落时,穿透经文,铭刻到内部表面,彷佛为众人揭示佛祖的悉心教诲,无声胜有声。,43,台湾 养慧学院,外观采用厚重、大小一致的面材阻绝都市纷沓扰攘,而随机开的玻璃镶嵌洞孔即也暗示内藏的中庭空间,为室内引进自然光。,44,把传统寺庙的水平进深中庭序列改造成垂直向度内部中庭的空间秩序,游客可从不同的路线观赏中庭景致,如同参观传统寺庙一样。,45,日本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水御堂藏在莲花池之下,要进入建筑物,需要在莲花池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下,犹如进入水中。 常见的宗教建筑大多是向上走,以表达宗教修养的提升和对上天的接近;反观水御堂的设计,在莲花池的包围中慢慢进入庙宇,其实有着洗涤心灵的意味。,46,在到达楼梯底部之后,便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颜色和光线完全与外面不同。 从外面看,大殿建筑物的墙呈圆形,但室内的柱列和内部墙壁则成正方形。 室内的光线与外面成强烈对比,整个大殿呈红色,纯粹使用一种颜色来表达强烈的宗教氛围。 佛像朝东,斜阳从西方佛像背后透出,把长长的影子投在地上,更加深了主调的红色对礼佛信众的笼罩。独特而神秘的气氛,把他们从日常的烦嚣的升华出来。,47,材质上使用清冷肃穆制作精良的清水混凝土,融合了东方哲学精神,恰当的表达出佛教意味。,48,越南“我佛”的宝塔,位于越南胡志明市一座2.3m x 3m的小小佛教宝塔,用材仅是千年不化的古老石材与科技技术集成之现代钢筋。让人们感悟到佛教的精髓。,49,而作为佛教徒的众生在现今社会已经很难放弃便利和舒适的现代生活。宏伟的殿堂之后群集的是僧侣而不是众人。为此,建筑师设计的这个空间仅为空间而存在,信众并不需要历代舒适的生活而进入苦行的自然。但这个空间却延续了佛2600年前坐落尼泊尔菩提树下之精神。,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