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千米和吨》《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1446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千米和吨》《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千米和吨》《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千米和吨》《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千米和吨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的一个内容,相对集中的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画图、转化、假设等策略,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一、策略课不代表方法课知识的属性不同。 就本质而言, 学习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 关注的是如何做;学习策略属于策略性知识,关注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可以做得更快更好。策略性知识以智慧为代表,而程序性知识以技能为代表。操作的方式不同。掌握和应用具体的学习方法主要靠模仿、 练习等操作性行为, 它是学习策略的具体化, 介于学习策略与学习实践之间。 学习方法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既然是工具, 就必然存在是否需要使用工具, 使用什么工具, 怎么使用工具更具效率等一系列具有选择性和决策性的问题。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信息加工流程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而且,还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 在外延上要广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思维主要是学习者头脑中的与学习方法论相关的信息加工活动, 是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具有一定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理性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要受制于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从层次上高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广义上、 宏观的和抽象的认识、 决策和选择, 它处于一种战略的高度; 学习方法通常比较狭义、微观、具体,它属于战术的层面。而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着重要学习到的应该是这个策略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我可以使用这个策略。我在展示学生的解答的时候,一开始是把学生4种不同的方法都一起放在了投影下,问你们都能看懂吗,然后标好序号后,就一个一个的问学生,这种方法你能看懂吗?让学生一个个的说出了这道题是怎么做的,学生只是说出了解这道题的一个方法,知道是怎么做的,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我这么解答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还可以这样做,这个时候就不应该让学生一个一个的来说这道题是怎么做的,而是把几种方法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着看,你看懂了哪一种,他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有两种是进行了转化,还有一种是画图,另一种是假设,对比着看能够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使用这种策略的好处。二、对比展示优于一个个演示教师选择展示文本,既可以有目的的选择,也可以随机选择,可以选择好的样本给学生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学生差一点的样本,展示的重点是学生容易出错或者难以掌握的部分,让学生圈圈点点。而有的时候同一题目会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不同方法间的对比、比较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我在本节课中,例题后的练习题也采取的是一个一个说自己解题方法的策略,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完成这道题目是不存在什么困难的,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各种策略,而不是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所以其实还是应该拿着学生不同的作业放在投影下面,或者怕不清楚的话,拍下来,组合成一幅组图,让学生说出各自使用了什么策略,策略才是重点,方法只是其次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用转化的策略把自己没有遇到过的新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是一种创新的体验,在快乐的情绪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更好的学习策略。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感知和了解1吨的含义,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难点是将千米和吨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时,很容易出错;单位转化时容易出错,两个相邻之间的单位转化问题不大,但出现不是相邻的单位转化时错误率还是比较高。在学生们的脑中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概念。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1千米到底有多远?1吨到底有多重?他们完全体会不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一下上体育课跑步时的感受,大家都说跑了2、3圈后就觉得累了,接着告诉学生跑道跑6圈多就是1千米,后来发现他们好像理解了1千米是比较长,但他们只是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如果能找时间带他们去跑道上走了6圈多,感受一下会更好。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认识吨时,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等,感受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本课教学前,我让孩子预先了解了自己的体重(千克为单位),在搜集了一些体重数据后,让学生感受多少个就是1吨,再了解书上介绍的有关吨的信息,减低认知的难度:以班上最轻的一个同学25千克计算,算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大约1吨,以较重的一个同学50千克计算,算2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大约1吨,这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可达到心里顿悟,紧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搜集相关数据,让学生寻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来作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常常用吨来作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吨的存在。总体感觉,三年级的孩子对于认识“千米和吨”,有一定的难度,一是他们的年龄决定了感知的难度,二是因为其实“千米和吨”在孩子的身边并不常出现,无法有更多更感性的接触,就凭走跑道,想象多少个同学的体重,看一些图片,感知仍比较薄弱。这在做习题时,表现的特别明显,学生无法选择合适的单位。如补充习题“一艘海轮的载重4500()”一题,学生知道海轮很大很重,但到底是种什么程度,却是没有概念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横向比较,才能得到答案。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要建立千米和吨的概念,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这要他们多留意、观察生活,更需要老师提供更多给学生认识感受的机会,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相应的比较标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探究规律”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的思考题中。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这是一个活动实践课,上活动实践课实际上有点担心,不太好掌控,24乘11,53乘11,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发现不了问题,也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在这种探究乘法计算中的规律,一般需要通过计算后的观察、比较进行综合、概括获得结论,这也是发现计算规律的一般过程。我是通过让学生出题我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的,这样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竖式计算两位数乘11的积来验证猜测,分别把有结果的算式排列好,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把竖式里积每一位上的数和两位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比较,初步建立联系,冰河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关系”,由此综合不同算式中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规律。同时,还注意让学生思考规律是“怎样发现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过程,了解观察、比较是发现乘法中这一规律的重要方法。在初步获得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规律写出得数,并笔算验证,以确认规律。运用规律填写得数可以了解规律特征,笔算验证可以确认规律。之后编排的“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探究,其思路大致相同。这里所要提出的是关于“验证”教学环节的编排,为什么要设置对规律的“验证”呢?我觉得不光只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规律感知,更对的是遵循的“探究规律”的数学本质,因为小学阶段对数学规律的探究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法。所谓不完全归纳法,即不完全归纳推理,是相对于完全归纳法而言的,是一种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为数不多的事 基于不完全归纳法的这种本质特征,探究规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安排了“验证”的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吃透教材编排意图,准确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合理设计教学,努力打造有厚度、有深度、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