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37309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4,5,6,7,8,9,10,11,古诗两首,12,古诗两首,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13,学习古诗的步骤和方法,熟读诗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诗意,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逐字逐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背默,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14,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15,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16,“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17,自由朗读古诗,小组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读读古诗,思考: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年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把它画起来。,燃爆竹,饮屠苏,换新桃,爆,千,想象,18,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19,.,20,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句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美酒。,读读诗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21,22,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形容太阳刚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 。,句意:,旭日初升,光芒万丈,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万象更新,前景光明美好。,返回,23,读读古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24,张灯结彩 欢聚一堂 普天同庆 喜气洋洋 辞旧迎新 欢天喜地,25,元日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 )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 )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26,元日是( 宋)代诗人(王安石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 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 新桃换旧符,27,写作背景:,当时王安石不顾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实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既可以农民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点,也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的收入。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成功时写的。 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8,元日诗主要思想情感,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29,过年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残的野兽叫“年”,每年冬天,它就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就成了“过年”。,拓展,30,王安石其他有名的诗句,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梅花,3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3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3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唐 皮日休,34,皮日休,生于834至839年,卒于902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 公元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第。登第次年东游,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并称“皮陆”并属皮陆派。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黄巢军下江浙,皮为黄巢所的。黄巢入长安称帝,皮任翰林学士。皮日休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或说后至浙江依钱,或说流寓宿州以终。著有皮子文集10卷。,35,词句注释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 山麓。 桂子:桂花. 玉颗:原指珍宝,这里指飘落的桂花。 珊珊:同“姗姗”,形容桂花慢慢飘落的样子。 露华:桂花在露水中润泽的光彩。 不会:不明白;不懂。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 妻等。,36,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 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37,38,月宫传说吴刚砍桂树,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39,月宫传说嫦娥奔月,民间的传说,大体是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照。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时,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40,月宫传说,相传远古时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41,作品简析,全诗咏物以虚见实,空灵含蕴。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及故事,使笔下的月夜桂花飘落之景更富有神奇美妙的色彩,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同时,借中秋一景一事的描写,表现出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42,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43,再见,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