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练习B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35407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练习B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练习B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练习B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单选。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百舸 (g) 寥廓 (lio) 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 ()B. 青荇 (xng) 漫溯 (shu) 笙箫 (shn) 残羹 (gng)C. 罗绮 (q) 霉菌 (qn) 发酵 (xio) 漪沦 (y)D. 踟躇 (chch) 跫音 (qing) 絮语 (x) 懊丧 (o)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 攀援 废墟 崎岖 暴谑 B. 荒漠 隐秘 招唤 雾蔼 C. 威仪 流岚 慰籍 叫嚣 D. 嘶哑 浮藻 斑斓 峥嵘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佝偻(gulu):脊背向前弯曲。慰藉:正确注音应为wejiB.彳亍(chch):慢步走,走走停停。C.啼啭(tchun):鸟婉转的叫声。D.流岚(ln):山里的雾气。4、对下列诗句的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分别意味着悠闲生活、世俗生活和隐逸生活。B“人生易老天难老”源自李商隐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C“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词意可引刘禹锡秋词应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和曹操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相比,气魄相当,但情感意境完全不同。来源:Z|xx|k.Com5、对下列诗句的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对民族浩劫时期黑白颠倒、善恶不分的现实的力透纸背的解示和痛苦的反思。来源:学&科&网Z&X&X&KB“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体现出新时期思想启蒙者那种为真理、为祖国而甘愿殉道的理性的执著的大无畏气概。C“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金光菊”、“女贞子”象征着千百年来背负着沉重的旧传统包袱的中国女性。D“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作为惠安女子一诗的开头部分,显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鲜明而丰富的象征、电影蒙太奇的想象语言,体现出诗歌簇新的现代技法;但是,又不能不让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迷人的比兴手段。可谓是现代化和古典美的绝妙结合,打造出舒婷特有的“美丽的忧伤”。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成功地运用了“以美为丑”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方法来自法国的波德莱尔。B.诗人穆旦从浪漫派开始,到有意识的借鉴于英美现代派。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受外来影响很深,但他诗作中的感情,无疑是中国的,是中国现代人的。C.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D.徐志摩在语言形式上追求艺术美,但却缺少具体内容。7、下列关于新诗的一般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富有想像力,构思精巧。 B. 语言具有音乐性,必须押韵。C. 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D. 最凝练地反映生活。8、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B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以丁香象征娇美、青春和沉思)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暗指诗人昔日的愿望和理想)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稠:许多)9、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关系)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一起回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可以象征20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10、诵读下列诗句,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C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度/炫耀自己。D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11下面对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从不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1923年8月27日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诚挚的心愿。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12、下面对何其芳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1941年12月8日)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等对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B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他深情的歌喉。C最后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两相呼应。D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艺上的造诣之深。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诗后各题致恰达耶夫普希金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象梦,象朝雾一样也消亡;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正像一个年青的恋人来源:Z*xx*k.Com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美好的激情,都呈献给我们的祖国!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13、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像梦,像朝雾一样也消亡”,很形象地表现出那种飘忽、朦胧、迷幻般的内心惨痛。B“正像一个年青的恋人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期待祖国召唤的渴望、真挚、热切的心情。C“迷人的幸福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贴切地将革命的光明灿烂,势不可挡的气概表现出来了。D“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表示自己愿为推翻沙皇暴政而牺牲,与专制政权同归于尽,化为废墟。14、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行为一层,主要表现诗人幻灭的心情。迷惘的生活、残酷的现实,使诗人感 到理想破灭,青春虚度。B第5行至12行是第二层,表现诗人期待的心情。在幻灭的惨痛中,诗人并没有绝望以至沉沦,而是内心仍有一丝强烈的渴望,期待“祖国的召唤”。C第13行至16行是诗人发出的号召,号召朋友们把美好的激情、满腔的热忱,以至宝贵的生命全都献给祖国,为建设祖国而奋斗。D本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都是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诗人对革命必胜的信心。阅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乡愁一诗,完成后面赏析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甲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乙我在这头,她在那头。15、诗中甲、乙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B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条浅浅的海峡来源:Zxxk.ComC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D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16、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17、阅读北岛诗一首无题,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B“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C“眼睛”象征蓝灰色的湖水。D全诗用“鸽子”、“蒲公英”、“眼睛”等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一种朦胧、含蓄的诗意。18、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来源:学.科.网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19、对卞之琳的断章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第一行中的“你”是欣赏风景的主体,风景是客体。作者在第二行中作了一个快速的转换“你”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被楼上的一个“看风景人”在看着。B第三、四行诗给第一、二行诗以情境的补充。“明月”“窗子”“梦”这些非常情调化的意象,用“装饰”一词连接起来,使全诗在意和境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C这首诗的主旨重在相对上,“你”看风景,“你”也是风景,这种相对是广泛的,连绵不绝的。短短的四句诗,包涵了一个深奥的哲学原理。D这是一首四行诗,四行诗在句式上不很讲究。本诗句式长短不一,句与句之间不紧密相连,但在思维上却是有严密的连贯性。2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朱光潜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点。一部好小说或者一部好戏剧都是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也中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家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来说,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寻不出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者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合题目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他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的“趣味”。个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不感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情实在不很容易。培养兴趣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所做的功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点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感受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他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对于某一处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其他诗参看互较而从新加以公平估价,是对于以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得也很难真正的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佳妙,就不能充分的真确的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步向外伸张。21、文中指出了文学鉴赏中的两种不良倾向,它们是:(各在20字以内)(2分)第一: 第二: 22、第一自然段说: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家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里“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比喻什么?(2分)答: 第三自然段中说:“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 开疆辟土与培养趣味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2分) 答: 23、作者认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其理由是什么?(2分) 答: 。文学趣味的培养,须经历两种过程,它们分别是:(4分) 。 。2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4分)A、“人生的深刻观照”是指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的观察和认识。B、作者引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这两首简朴通俗的诗旨在说明读诗并非人们想象的很难,从而说明趣味是可以培养的。C、“我们不必强其同”是说每个人的欣赏趣味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能强求人们的趣味都相同。D、“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指的因依傍门户、坐井观天,而无法对作品进行比较及跳出来对其喜爱的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和鉴赏。E、本文从读诗和文学趣味的关系谈起,旨在说明人的文学趣味是可以培养的。F、作者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加以比较辨析、考察异同、推论辩理。答: 。三、语言运用(4分)25、填空。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曲线句子,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要求:能基本把握所给语段的语脉及创设的意境;每空不得超过10个字。(4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这些泥土,会不会曾被 的屈原踩过?会不会曾被 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云游天下,狂傲不羁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把酒问天,豪放豁达的苏轼的须髯?四、背诵默写(20分)26、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7、舒婷:惠安女子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练习B参考答案:1、A2、D“谑”应为“虐”;“蔼”应为“霭”;“籍”应为“藉”3、C4、B5、C6、D7、B,新诗不一定要押韵.8、丁香:以丁香象征美丽、高洁、愁怨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作者的理想。9、C10、B11、B直接点明之说有误,作者在此并未明白说出,而是设置了悬念。12、A主要是叙事诗一说有误,应为抒情诗13、D14、D15、B甲处应填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这是因为诗人成人后在大陆娶了新娘,是船票情系夫妻二人,而不是一条小路。乙处应填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不应填深深的。因为浅浅比深深一句更具感情色彩。那么浅浅的一湾海峡竟分裂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共同的爱。16、A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17、C“眼睛”、“你”、“湖水”都象征追求的归宿,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18、C19、D20、D2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答案:只追求故事情节,满足好奇心;依傍一家一户,只读自己喜爱的作品。22、本题考查对文中的观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答案:诗一样的语言、意境,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从无到有;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23、本题考查对文中的观点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答案:诗比别的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读来更有情趣。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 从偏嗜到比较欣赏。2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能力。B、作者引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这两首简朴通俗的诗旨在说明故事背后的情趣的重要性。C、“我们不必强其同”是说不能强求所有的作品的趣味都相同。 答案:BC25、本题考查理解和语言连贯的能力,意思相同即可。 答案:遭受放逐、行吟泽畔;归隐田园,遥望南山。(每空2分,)26、27 略。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zxxk.com/wxt/list.aspx?ClassID=3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