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方向.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47116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方向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当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显。正确定位和开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早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1.问题提出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是人快乐、幸福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拥有健康则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对于什么是健康,长期以来,对其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健康就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有学生认为健康就是没有思想上的问题。而早在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成立时,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迅速崛起,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受到关注。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在这样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与高职学制相匹配,如何与高职的专业课相衔接是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重点。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转型,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超过一千所,年招生规模超过310 万人,在校生达900 多万人,而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1。但是,目前对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严重滞后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仅有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较少涉及实践研究,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和成长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大一新入学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大学教育由中学时代的“填鸭式”的被动教育转变为了大学时代探索性的主动学习,许多学生原本就基础知识薄弱,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高职阶段的学习特点学制短、课程多、知识与实践并重,因此不少学生觉得学习的压力很大。在这个阶段,学生极易引起厌学或焦虑等心理问题。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之后,当学生之间的友谊度过蜜月期进入磨合期的时候。当代的高职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这部分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鲜明,自控力差,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容易与舍友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渐渐成熟,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关注。因此,恋爱问题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问题。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和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易陷入感情旋涡不能自拔。当对异性有好感时,不知如何表达与处理;当被对方拒绝或恋爱失败时,学生常常出现精神萎靡,自信心下降,影响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探索适合高职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这是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3.探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1 以高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有许多特殊性。而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普通本科教育,面对在校学生人数已经占据高校总学生人数一半的高职生,相关的以高职生自己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却很缺乏。因此在实际高职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院校采用高度浓缩、大综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课的效果确实不好。未来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在遵循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多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学业成长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从“案例心理学”到“理论心理学”再到“实践心理学”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适合的范式2。具体来说,每节课程都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环节:开篇。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心理学经典实验、典型案例、相关的视频等,破题明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考;第二环节:授课内容 。介绍相关心理理论及心理知识。 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问题,达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第三环节:心理感悟。通过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游戏、名言警句,视频等,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习得行为1。3.2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自我意识、健全人格、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 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在校园中的深入展开,必须建设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师资队伍3。这支队伍可以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者甚至在校的学生组成,主要是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危机干预和咨询。同时也要加强对专职、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辅导课程培训,努力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相关讲座,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鼓励专职心理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组织教师开展成长分享活动,定期选派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多举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讨论会;鼓励教育教学工作者选择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推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快速、稳步发展。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咨询上, 应该渗透在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单单是专职心理学教师的工作,应该发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校园中。*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希望找到一条真正符合高职学院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让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参考文献:1 彭赛红.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中国职工教育, 2017, (20),2 邱开金, 周晓玲.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17, (5).3 鲁挥, 何宪平, 邢国荣.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模式研究, 2017, (22).*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