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反射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33244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反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反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反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2)膜电位 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而兴奋时是内正外负。 (3)传导过程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2,(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问题探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2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言语区,4,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目四 驾考宝典网 驾考宝典2016科目一 科目四,5,(2)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自主检测 一、判断题 1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答案】 2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 【答案】 3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 ) 【答案】 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 【答案】 ,7,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答案】 6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 【答案】 ,8,二、选择题 7(2012洛阳市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解析】 信号分子(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 【答案】 D,9,8(2010新课标全国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 动作电位主要由细胞外液中的Na和细胞内的阴离子维持,细胞外液中Na减少,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减小。 【答案】 D,10,9(2010江苏)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1,【解析】 据图,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因而施加刺激于,产生兴奋引起屈肌收缩,此过程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能称为反射,选D项。 【答案】 D,12,10(2010海南)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 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 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 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 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13,【解析】 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而另一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右侧电极的记录仪会变成外负内正,而左侧的电位仍是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记录仪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答案】 D,14,三、非选择题 11(2011杭州模拟)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若用电刺激A处,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_处,神经兴奋传到该处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15,(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神经。 刺激蛙左腿,若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刺激_观察_的方法加以验证。,16,【答案】 (1)D 由正变为负 (2)传出 左、右腿均不收缩 右腿 左腿是否收缩,17,对应学生用书P154) 考点1 神经调节的方式与结构基础 1.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18,(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19,典例1 (2011江苏)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0,【解析】 d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切断d,刺激b,可以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指突触后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A,21,1.反射的种类,22,23,3有关问题分析 (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兴奋无法传导;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特别提醒: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效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4,举一反三 1现象I: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25,【解析】 现象、现象的缩手反应都能够完成,这说明参与现象I和现象的反射弧完整,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反射活动,所以A错。现象I是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低级反射,现象,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现象I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少;现象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多。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两个现象应当一样多。 【答案】 B,26,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27,【解析】 破坏前,刺激左后肢时左右均收缩,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左右肢均不收缩,说明破坏的结构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其中的一处或两处;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说明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效应器被破坏一处或两处。 【答案】 C,28,3(2010全国卷)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所决定的。,29,(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 (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刺激B端_(能、不能)看到 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 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主要原因是_ _ _。,30,【解析】 (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位于被刺激部位的皮肤中;脊蛙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3)神经元的生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受到刺激,能够收缩。故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会引起与其神经相联系的左后肢骨骼肌收缩,但由于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B端,兴奋不能传向左后肢骨骼肌,不能产生收缩活动。 【答案】 (1)皮肤 脊髓,31,(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2,考点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33,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传导过程,34,(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35,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突触的常见类型 从结构上来看;A轴突胞体,B轴突树突。,36,从功能上来看: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称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37,(2)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8,(3)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逆向传递。,39,典例2 (2011广州模拟)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C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40,【解析】 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也可能是抑制。 【答案】 D,41,1.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2. 离体实验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仍是单向的。,42,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解读:a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43,(3)电位测量 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4,4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递质的释放应属胞吐作用并不是跨膜运输。 5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6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7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定的。 8兴奋在突触的传递,需要突触小体中的高尔基体参与递质的释放,释放的递质需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45,举一反三 1(2011浙江理综)在离体实验条 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 图如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46,【解析】 AB段Na内流是通过Na通道进入,不需要消耗能量,BC段仍为Na内流,不消耗能量。CD和DE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主要是K外流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C,47,2(2011海南)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 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Na内流的结果,Na内流是被动运输的过程。 【答案】 A,48,3(2011四川理综)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49,(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免疫的应答。,50,【解析】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的轴突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肌膜形成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患者将自身的受体当作抗原,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碍了正常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3)采用摘除患者胸腺的手段治疗重症肌无力,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形成T细胞,从而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答案】 (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 (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 (3)造血干细胞 体液,51,(对应学生用书P156) 易错点1:对膜电位形成的机制不理解 典例1 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52,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53,【错因分析】 错因1:对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和检测的部位不了解,同时,没有注意到图示中两条曲线在未受到刺激时是重叠的,而错选B项。错因2:对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机理不了解,不知道动作电位的高低与细胞膜外Na浓度呈正相关,而错选A项。 【正确解答】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原理。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故C项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选C。,54,(2011长春模拟)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55,【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Na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 【答案】 A,56,易错点2:对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特点不理解 典例2 (2010湖北武昌元月调研)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下列相关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 A刺激a处,b处可能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可能引起a处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处和b处都可能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处和c处可能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57,【错因分析】 易错选D。审题不认真,刺激a处,b处和c处都能兴奋或抑制,但不是同时。因a兴奋传到c处需经两个突触,而传到b处只经过一个突触。 【正确解答】 刺激a处,兴奋经过一个神经传导环路相当于连续刺激b所在的神经元,选A。,58,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59,(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功能。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60,【解析】 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空基本概念记忆不牢,掌握不准。不能正确地掌握“突触小泡”这一专业名词,而错答成“突触囊泡”、“囊泡”等。 第四空审题不清。在做该问题时,只看到“细胞膜具有_功能”,却忽视了“上述过程体现出”这一关键要求,从而将“信息交流”答成“选择透过性”或“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该过程强调的是神经信号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而非离子的跨膜运输,因而体现了膜信息交流的功能。,61,(2)题中信息获取不全,答案不完整。由于对题中“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这一重要信息考虑不周,导致答案只回答了结果“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忽视了导致结果的原因“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 (3)脱离题目要求,答案不严谨。错误的原因是没按题目要求而答成“受体”,导致答案过宽;该题的题目要求是“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因此要按题图来组织答案:“GABA受体”。 【答案】 (1)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阴 信息交流 (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3)GABA受体 延长,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