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物理新课标苏科版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322524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物理新课标苏科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四单元物理新课标苏科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四单元物理新课标苏科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时 力 第11课时 力和运动,第四单元 力和运动,1,第四单元 力和运动,2,第10课时 力,第10课时 力,3,第10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力,两个,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4,第10课时 考点聚焦,相互,相等,相反,受力,施力,运动,形变,5,考点2 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力 物体发生_时产生的力常见弹力有:拉力、压力等,2弹簧测力计,弹性形变,力,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伸长,垂直,第10课时 考点聚焦,6,考点3 重力,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物重,正,竖直,第10课时 考点聚焦,7,注意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或者说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2)同一物体在同一地区所受重力跟运动状态无关,但重力的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微小变化,例如:离地面的高度增加,重力减小;所在纬度增加,重力会增大,第10课时 考点聚焦,8,考点4 摩擦力,1. 摩擦力,相对,反,阻碍,第10课时 考点聚焦,9,2. 摩擦力的分类,相等,第10课时 考点聚焦,10,大,大,第10课时 考点聚焦,11,易错点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因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传送带把货物从低处送到高处,就是靠传送带对货物斜向上的摩擦力实现的,第10课时 考点聚焦,12,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力平衡,压力,粗糙程度,第10课时 考点聚焦,无,13,4.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第10课时 考点聚焦,14,第10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一 力,命题角度: (1)力的概念的理解 (2)解释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现象 (3)通过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三要素 (4)利用做力的示意图考查力的三要素,15,例1 2012扬州小明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_;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_有关;飞行的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_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点,重力,第10课时 归类示例,16,解析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脚对足球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足球对脚施力的结果这一事实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踢出“香蕉球”,就要踢其侧部,这样才可以使球发生旋转形成“香蕉球”,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飞行的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第10课时 归类示例,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以及重力的方向,所考查内容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核范围,注意各知识点的应用,17,类型二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命题角度: (1)弹性形变与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第10课时 归类示例,18,第10课时 归类示例,19,本题结合了二力平衡的知识点,考查了对弹簧受力情况及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此类题型属于弹力常考题型,解析图、三种情况下,弹簧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平衡力的大小均为F.由于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力的大小有关,所以弹簧的伸长量也均相等,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0,类型三 重力,命题角度: (1)重力的产生 (2)重力的三要素 (3)探究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4)重心及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1,例3 2012南充如果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_.它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_,mg,竖直向下,解析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 N/kg,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比值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2,类型四 摩擦力,命题角度: (1)摩擦力的三要素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联系生活实例,考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3,C,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4,此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选项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摩擦力的变化,解析脚踏上印制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车轮做成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车把手紧套在钢管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5,方法集锦,第10课时 归类示例,26,第11课时 力和运动,第11课时 力和运动,27,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二力平衡,1. 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 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说明 物体受平衡力和不受力是有区别的从运动状态来看,物体受到平衡力和不受力的运动效果是等效的,此时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物体的形状来看,物体不受外力,它就不产生形变;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会产生形变,平衡,28,2. 二力平衡,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同一,相等,同一条直线,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9,注意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0,考点2 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1,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时的_相同 (2)实验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3)伽利略的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注意 伽利略的推论使用了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初速度,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2,3. 牛顿第一定律:_ _.,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点拨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存在不受力的情况,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3,(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简析 “一切”是指对于所有物体都普遍适用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或”指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在不受力之前的一瞬间,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按照那一瞬间的运动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4,考点3 惯性,运动状态,质量,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5,考点4 力与运动的关系,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6,1.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纵横,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7,2.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8,第11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一 二力平衡,命题角度: (1)根据实例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2)根据所给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形 (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4)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或画出物体的受力情况,39,B,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0,解析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为“同体、等大、反向、共线”A.这两个力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并且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B.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C.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D.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而且大小也不相同,所以不是平衡力,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1,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2,类型二 牛顿第一定律,命题角度: (1)对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的物体运动理论的基本认识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条件,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3,D,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用控制变量法,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到不同的水平面上,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小车下滑到水平面后,在不同的平面上受到不同的阻力由于惯性,小车将继续向前运动,但速度越来越小,而且水平面越粗糙,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直到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实验表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阻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5,类型三 惯性,命题角度: (1)惯性的定义 (2)能够判断、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利用惯性和惯性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6,A,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7,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惯性的知识,并要分析在具体事例中的作用,解析人喝酒后反应就会迟钝,驾车时容易造成事故,与惯性无关;刹车时,人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车窗冲去,故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人要系安全带,与惯性有关;汽车行驶时如果紧急刹车,汽车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与惯性有关;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与惯性有关,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8,类型四 力与运动的关系,命题角度: (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3)力与运动关系的现象及实际应用,第11课时 归类示例,49,D,第11课时 归类示例,50,解析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称之为静摩擦力;当物体发生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慢;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仍将落回原处,第11课时 归类示例,51,(1)掌握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掌握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3)理解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特点,第11课时 归类示例,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