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二,三,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思想萌生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提出构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3.宪法保证1982年新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4.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一,二,三,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有利条件(1)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完善,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2.主要事件(1)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历史意义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一,二,三,自主思考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一,二,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停火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2.交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台湾民间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3.会谈1992年,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达成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的共识。,一,二,三,4.提出主张1995年,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5.法律保障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6.发展趋势目前,海峡两岸各领域的正常往来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祖国大陆和台湾民间交流日益扩大,经贸联系不断加强,这些已成为两岸和平合作和祖国未来统一的强大动力。,一,二,三,易错易混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者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应由中国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探究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史料“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读史指导,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据史料探究“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2)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提示:(1)说明:“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2)认识:“一国两制”构想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原因(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2)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3)“一国两制”既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例题】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指导:“一国两制”的付诸实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A项结论与题干材料不符,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