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业务第五章书刊校对.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207931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编辑业务第五章书刊校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图书编辑业务第五章书刊校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图书编辑业务第五章书刊校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图书编辑业务,第一节信息采集第二节选题策划第三节组稿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第五节稿件加工整理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第七节图书辅文第八节重印和再版,第一节信息采集,图书出版工作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承担着对信息进行收集和选择的重任。,第一节信息采集,一、信息采集的作用二、需采集的信息内容三、信息采集的要求四、信息采集的方法五、信息处理的方法,第一节信息采集,一、信息采集的作用(一)有助于把握图书市场趋势(二)有助于图书的科学设计(三)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加工(四)有助于制定营销方案,第一节信息采集,二、需采集的信息内容(一)社会发展信息(二)科学文化信息(三)出版动态信息(四)作者信息(五)读者信息,第一节信息采集,三、信息采集的要求(一)真实性(二)针对性(三)综合性(四)预见性,第一节信息采集,四、信息采集的方法(一)图书交易场所调研1图书零售店。2全国书市、全国性图书订货会。3国际性书展。(二)文献检索,第一节信息采集,四、信息采集的方法(三)关注大众传媒1传统媒体。2网络信息源。(四)人际交往(五)专业市场调查,第一节信息采集,五、信息处理的方法(一)筛选(二)加工(三)存储(四)利用,第二节选题策划,选题是对出版物主题、内容、名称等的总体设计。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第二节选题策划,一、选题策划的意义二、选题策划的内容三、选题策划的环节,第二节选题策划,一、选题策划的意义(一)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二)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三)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四)塑造出版单位的形象,第二节选题策划,二、选题策划的内容(一)图书的内容和形式(设计性内容)(二)市场预测(分析性内容)1读者需求情况。2同类出版物情况。3选题特色。,第二节选题策划,二、选题策划的内容(三)实施方案(操作性内容)1作者人选。2时间安排。3宣传计划。4营销策略。,第二节选题策划,三、选题策划的环节(一)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二)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1选题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新的发展,它的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同选题有多大的契合度。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它与选题特色是否存在关联性。,第二节选题策划,三、选题策划的环节(三)开展多方面的论证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引导性。创造性。2市场适应性判断。针对性。前瞻性。,三、选题策划的环节,三、选题策划的环节(三)开展多方面的论证3效益性判断。4可行性判断。(四)不断修订和优化,第三节组稿,组稿是编辑人员选择、组织作(译)者完成作品写作或翻译的活动。一、稿件的来源二、组稿的方式三、组稿的准备四、组稿的落实,第三节组稿,一、稿件的来源(一)自投(二)推荐(三)引进(四)组织,第三节组稿,二、组稿的方式(一)个别约稿(二)社会征稿(三)群体集稿,第三节组稿,三、组稿的准备(一)明确选题要求(二)制订组稿方案(三)选择合适作者四、组稿的落实(一)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二)当好作者的参谋(三)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的活动。,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一、审稿的作用二、审稿的基本要求三、审稿的方法四、审稿制度五、审稿意见六、签订出版合同,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一、审稿的作用(一)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二、审稿的基本要求(一)对稿件质量的要求1政治性要求。2思想性要求。3科学性要求。4知识性要求。5其他一些特殊要求。(1)稳定性。(2)独创性。(3)艺术性。,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二、审稿的基本要求(二)对审稿者的要求1坚持稿件取舍标准。2评价要客观、科学。3操作要规范化。,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三、审稿的方法(一)通读(二)比较(三)分析(四)综合,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四、审稿制度(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有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担任。,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二)三审制的程序(三)三审制的作用(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1初审。2复审。3终审。(五)外审,第四节审稿和签订出版合同,五、审稿意见六、签订出版合同,第五节稿件加工整理,一、稿件加工整理的意义二、稿件加工整理的内容三、稿件加工整理的方法四、加工整理的原则,第五节稿件加工整理,一、稿件加工整理的意义(一)保证图书质量(二)发挥编辑的创造性作用,第五节稿件加工整理,二、稿件加工整理的内容(一)消灭差错(二)润饰提高(三)规范统一(四)其他工作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和规范辅文,第五节稿件加工整理,三、稿件加工整理的方法(一)认真审读,发现问题(二)拟定方案,标准一致(三)先定框架,后定细节(四)选用色笔,书写端正(五)电子原稿,须留痕迹,第五节稿件加工整理,四、加工整理的原则(一)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二)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三)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一、稿件送复审者和终审者审阅二、稿件整理与发稿三、校样处理四、样书检查五、做好图书宣传工作六、收集反馈信息,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一、稿件送复审者和终审者审阅二、稿件整理与发稿(一)稿件整理的目的齐稿件完整齐全(包括正文、目录、辅文)清书写、勾画和编排顺序清楚定内容、体例格式已经确定,没有遗留问题,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二、稿件整理与发稿(二)稿件整理的内容与要求1复查。2整理。3誊抄。4编序。,二、稿件整理与发稿(三)提出整体设计要求和发稿1发稿单。2装帧设计单。3征订单。4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三、校样处理(一)审读校样(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三)检查付印清样四、样书检查,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五、做好图书宣传工作(一)图书的宣传方法1利用大众传媒。2自编宣传品。3店堂陈列布置。4举行新书发布仪式或作者签名售书活动。5举办读者活动。,第六节加工整理后的编辑工作,五、做好图书宣传工作(二)编辑为图书宣传应做的工作1提供新书简介和书讯等。2组织、撰写图书评论。3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4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六、收集反馈信息,第七节图书辅文,一、图书辅文概述二、图书辅文的作用三、图书辅文的类别四、编辑与图书辅文,第七节图书辅文,一、图书辅文概述二、图书辅文的作用(一)保证图书的完整性(二)强化图书的功能(三)指导购买和阅读(四)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第七节图书辅文,三、图书辅文的类别(一)封面文字和书各页文字(二)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出版后记、凡例和封面宣传语(三)序、前言(四)跋、后记(五)目录,第七节图书辅文,三、图书辅文的类别(六)注释1脚注。2文后注。3呼应注。4译注。5自注。6原注。7编者注。,第七节图书辅文,三、图书辅文的类别(七)附录(八)参考文献(九)索引(十)大事年表(十一)名词解释(十二)译名对照表(十三)其他辅文,第七节图书辅文,四、编辑与图书辅文(一)选择辅文设置(二)选择辅文作者(三)审读加工辅文,第八节重印和再版,一、重印和再版的概念及意义二、重印和再版的条件三、重印和再版的程序四、重印和再版的时机及数量五、重版率,第八节重印和再版,一、重印和再版的概念及意义(一)重印的概念和特点(二)重印的意义1及时满足社会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则。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三)再版的概念和特点,。,第八节重印和再版,一、重印和再版的概念及意义(四)再版的意义1再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再版是图书更新换代、改善质量的重要途径。3再版可提升图书使用价值。4再版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再版能打造图书的品牌,第八节重印和再版,二、重印和再版的条件三、重印和再版的程序(一)重印的程序1市场调查。2重印书审读,汇总作者和读者的意见。3填写重印书征订单。4填写封面装帧设计单。5填写重印书发稿单。(二)再版的程序,第八节重印和再版,四、重印和再版的时机及数量五、重版率,出书种数=初版新书+重印书+再版书,第五章书刊校对,第一节校对概述第二节校对人员的职责第三节校对的方法、要求和操作程序第四节文字技术整理第五节原稿、校样的常见差错第六节使用电子计算机后的校对工作,第一节校对概述,一、校对的概念校对,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二、校对的作用、地位和性质三、校对的功能(一)校异同(二)校是非,第一节校对概述,四、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一)责任校对制度(二)“三校一读”制度,第二节校对人员的职责,一、校对人员共同职责二、各校次校对员职责(一)初校职责(二)二校职责(三)三校职责(四)通读职责,第二节校对人员的职责,三、责任校对职责(一)参与各校次校对(二)进行文字技术整理(三)检查校改质量(四)通读付印样,第三节校对的方法、要求和操作程序,一、校对的基本方法及其比较(一)对校法1点校。2平行点校。3折校。4读校。(二)本校法(三)他校法(四)理校法,第三节校对的方法、要求和操作程序,二、校对的要求三、校对操作程序(一)基本操作程序1誊样。2核红。(二)基本流程模式1连校模式。2分校模式。3校对通读连续模式。4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第四节文字技术整理,一、文字技术整理的意义(一)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二)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三)防止多人校对时的不统一二、文字技术整理的要求(一)核对相关文字(二)检查版面格式(三)处理标题(四)检查图片(五)整理表格1表格转行。2栏头互换。3表格跨面或接排。(六)检查复核校改之处,第五节原稿、校样的常见差错,一、原稿、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一)内容差错(二)汉字差错1错字。2别字。3多字。4漏字。5错分字。6错合字。7颠倒字。8简化字、异体字和繁体字使用不当。,第五节原稿、校样的常见差错,一、原稿、校样的常见差错类型(三)汉语语言差错1误用词语。2词形适用不当。3误用成语。4语法差错。(四)字母差错(五)数字及量和单位差错(六)标点符号差错(七)图表、公式和算式差错(八)版面格式差错,第五节原稿、校样的常见差错,二、查改差错的方法与技巧(一)联系字义、字音辨别字形(二)善作联想思维(三)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四)善于识别潦草字(五)勤于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规范(六)大胆质疑,第六节使用电子计算机后的校对工作,一、计算机排版校样出错的特点(一)拆分词根差错导致别字(二)击键差错导致别字(三)出现错字的概率增高(四)前校样对而后校样出错(五)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六)计算机系统不兼容出现差错,第六节使用电子计算机后的校对工作,二、校对软件的运用(一)校对软件的基本操作(二)校对软件的优势1校对范围广,查错率高。2校对速度快,功能多。3开放性能好。(三)校对软件的缺点误报率高,不能校是非。三、人机结合的校对方式(一)纸质原稿模式(二)电子原稿模式,祝大家考试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