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A组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一、(2018枣庄,913)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问题。(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五年中考,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毳(cu)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与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一、1.答案(1)一起(2)这解析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积累能力,注意平时学习时的记忆。2.答案(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解析这两句话要注意“但”“耳”“焉得”的翻译。3.答案BA、C、D三项均为后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C项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D项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只有B项为正常语序,故选B。4.答案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解析甲文画线句是写月的名句,从“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比喻的具体作用进行赏析;这句是要表现月光的澄澈透明,但并不仅仅是直,接来写,而是通过写月光如水、竹柏的影子如藻荇交横来写,所以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5.答案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解析题目要求从两篇文章中各取一个字,那这两个字应该是最精练、最能概括这两篇文章的字。结合两文的内容和中心,记承天寺夜游表现作者是被贬官的“闲人”,湖心亭看雪表现作者看雪的“痴迷”,所以“闲”和“痴”这两个字是最合适的。二、(2018东营,10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蒲松龄武技注罔,无。蹶仆,跌倒。舁,共同用手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不能名其一处也名:有薄技,请以相授以:馆之客舍馆: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3分)二、1.答案说出把安排居住轻视解析课内文言词语解释,学习时注意掌握扎实。“请以之相授”的省略句,意思是“请让我把它传授给你”,所以“以”是“把”的意思。“馆”为动词,所以按动词解释为“安排居住”。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句话是“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的意思,所以解释为“轻视、看不起”。2.答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用: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湛、武功的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脉络清晰,张弛有,致。作用:无论以口技所演绎的故事的发展为序,展现表演的疾徐转接及宾客反应,还是以李超经历为线索铺设悬念,都使行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都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解析口技的主要写法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分析武技,在表现少年尼僧上也是如此,既通过她与李超的比试来表现其武艺高超,又在最后一段通过尼僧的话来表现这一点。所以这是相同的写法。另外,口技在写口技表演内容的时候张弛有度,而武技的情节安排上也具有这样的特点。3.答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深厚的功力、深邃的造诣,靠勤学苦练获得。没有汗水心血的浇灌,技艺之花不会灿烂绽放。持恒不懈,滴水穿石。锤炼口技、武功,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既要积聚力量于专一目标,又要坚持始终。进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满必会固步自封,也就不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教益要从文章中得出。无论是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还是武技中李超还没有学到全部本领就得意洋洋从而导致失败,都说明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另外,李超从一直没有遇到对手到被尼僧打伤,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参考译文乙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请让我把它传授给你。”李超大喜,安排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李超答道:“我觉得进步了。师父您所会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了笑,让李超试一试武艺然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总想找和尚的破绽,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从此以武艺出名,走南闯北,竟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个地方,看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的人熙熙攘攘。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便很神气地走进场中。尼姑才说:“你既然是憨师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姑,以取一时的名声。尼姑才又动手。不久,李超飞起一脚,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觉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冒失地触犯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多以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双腿恐怕早就断了。”三、(2018潍坊,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佚(y):通“逸”,逃跑。厩(ji)人:马棚的差役。躐(li):超越。趣:同“促”。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组:编织。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乡寡人曰乡:(2)昔者舜工于使人工:(3)然犹策之不已策: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2分)(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2分)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分)三、1.答案(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3分,每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调动课内积累,又要联系句意分析理解。(1)中“乡”与鱼我所欲也中“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乡”用法一样。(2)可联系句意解释。(3)中“策”与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的“策”用法一样,可进行课内外的知识迁移。2.答案C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介词,把;介词,因。B.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C.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D.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方法指导文言虚词“而”用法判断“而”表顺承关系时,连接的是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这些事情或动作有先后顺序。“而”,表修饰关系时,连接的是状语与中心词,前后两部分之间形成偏正结构。当“而”连接两个动词时,如何判断是顺承关系还是修饰关系呢?如果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表顺承;如果两个动词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且前一动词修饰后一动词作状语,则表修饰。“而”字用法判断歌诀:“而”字用法功能多,常作连词表关系。前后词义认真辨,仔细分析巧判断。左右平等表并列,前后动作表承接,后面意转表转折,连接状谓表修饰。3.答案(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2分,句意通顺1分,“闻”1分)(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2分,句意通顺1分,“穷”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句中的“俄而”“以”“闻”要翻译准确,(2)句中的“穷”“危”要翻译准确。4.答案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把握能力。本文以御马作比喻,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严肃的主题。文章有三段,道理应主要通过第二、三段中颜渊的话来分析,尤其是第,三段中的“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说明执政者若把老百姓逼得太紧了,是会出乱子的。知识拓展认识颜渊颜渊,即颜回,名回,字子渊,即十二章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有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他却不幸早死。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参考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颜渊曰:“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跑了。”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坐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叫回颜渊。”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您却说:好是好啊,虽然这样他的马却快要跑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的。”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舜从来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来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精疲力尽了。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深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鸟被逼急了就会啄,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互相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说: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骖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如。说的就是擅长驾驭的道理。”定公说:“是我错了。”四、(2018济宁,6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汙(w)池:水池。水潦:雨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四、1.答案D过:经过,路过。2.答案C例句:“焉”,那里。A.“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B.“焉”,哪里。C.“焉”,那里。D.“焉”,语气助词,无实义。3.答案D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C.“严厉批评”不合适。4.答案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解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要符合“信达雅”的原则,要字对字翻译,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本句要注意“更”“见”的意思。,方法指导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解析划分朗读节奏的关键是把握句意。参考译文乙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雨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五、(2018泰安,242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穷里:隐蔽的里巷。豫:事先准备。调:治办,办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或夜不寝至旦(2)广汉将吏到家(3)又素闻广汉名(4)即开户出,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3分)(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分)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4分)五、1.答案(1)有时(2)带领(3)向来,一向(4)门解析(1)“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有人”和“有时”两种解释,放到句中,应理解为“有时”。(2)“将吏”的意思是“带领捕吏”,“将”的意思是“带领”。(3)“素”结合课内所学的“吴广素爱人”可知意思为“向来”。(4)“户”,这里结合“出”,可知此处“户”为“门”的意思。2.答案(1)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2)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本题要注意“唯”“能行之”“莫能及”的翻译。,3.答案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解析要结合赵广汉查案、捕犯人等具体事件以及在事件中赵广汉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从他接见属吏百姓可以看出他精于吏治,从他精通钩距法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从他抓捕犯人可以看出他雷厉风行,从他善待犯人可以看出他言而有信。参考译文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特别善于用“钧距法”查明事实真相。所谓钩距,就是假设你想得知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把各个种类进行比较验证,相互参照其价格,那么就会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盘踞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的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量完,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拘捕归案,全都俯首认罪。富人苏回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广汉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站在院子里,让长安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到皇帝赦令,或许可以免脱罪行。”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广汉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广汉也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收监至狱中,下令狱吏给以厚待,置办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六、(2018德州,10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2.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3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3.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战于长勺。5.翻译下面句子。(3分)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6.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六、1.答案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的“国”是“国都”的意思。A.“国”是“地方”的意思。B.“国”是“国事”的意思。C.“国”是“国都”的意思。D.“国”是“国家”的意思。2.答案淡泊名利。正面:面对物欲横流、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他能够独善其身,保持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反面:他的思想消极避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对社会有不利的方面。解析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所以这篇文章表现的思想是“淡泊名利”。分析其思想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所以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如不会因为追名逐利而丧失做人的根本;也要看到其消极意义,如因淡泊名利而消极避世等。3.答案B“居顷之”中的“之”与B项的“之”的作用都是补充音节,无实义。A项,“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项“之”是代词,代指“失道者”;D项“之”是动词,去,往。4.答案B“善,陈孺子之为宰!”与B项都是主谓倒装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5.答案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解析文言语句翻译要字字落实,流畅通顺,注意“苟”“而”的意思。6.答案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进行。文章有三段,除介绍陈平的简单情况外,每段各写了一件事,一是游学,二是分肉,三是对答。第一件事,可以看出其好学的特点;第二件事,可以看出其公正的特点;第三件事,可以看出其机智能干的特点。参考译文丞相陈平,阳武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自己同哥哥陈伯一起生活。陈伯平常在家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如果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孝文帝即位。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右丞相周勃大为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对答这些话!”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若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这时绛侯周勃自知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一段时间,绛侯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独自担任所有丞相的职务。,七、(2018烟台,812)文言文阅读。(12分)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注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虞君:虞国国君。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渠:濠沟。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食不甘味食之不能尽其材B.越疆而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故守不待渠而固吾义固不杀人D.得贤之与失贤也贤于材人远矣2.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B.徐以杓酌油沥之,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皆以美于徐公3.选文中画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两句。(2分)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5.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2分)(1)虞君:(2)宫之奇:七、1.答案B(3分)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A.吃/喂养。B.离开。C.坚固/本来。D.贤人/胜过。2.答案B(3分)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的掌握能力。“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是“用”的意思。A.因为。B.用。C.把。D.认为。故选B。,3.答案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意思的理解能力。画线句的意思是“所以防守不只依靠濠沟的坚固,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从“濠沟的坚固”联想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从“冲车的高大”联想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答案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注意“谏”“而”“言”“用”的准确翻译。5.答案(1)贪图小利,目光短浅(2)贤能(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进行。虞君因见到宝玉骏马就“甚喜”,听不进宫之奇的劝谏,最终导致灭国,所以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宫之奇能够看出晋国的阴谋,积极向虞君进谏,说明宫之奇是一个贤能之臣。晋献公因宫之奇在就不敢攻打虞国,而宫之奇离开后虞国就被灭掉了,也从侧面表现出宫之奇的贤能。知识拓展宫之奇其人宫之奇,春秋时期政治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省平陆县)人。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与他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虞国虽小而强盛。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并贿赂虞公,宫之奇劝谏不被听取,于是率领妻子族人逃往曹国。晋军借道灭掉虢国,赶走虢公,返回途中借故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并将它灭掉。参考译文晋献公想讨伐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因而不敢轻易派兵攻打虞国。后来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虞国国君非常高兴。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就越出国境离开了。(于是)荀息讨伐虞国,兵不血刃,又将宝玉和骏马带回了晋国。所以防守不只依靠濠沟的坚固,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而是取决于能否得到贤人的辅佐。,八、(2018聊城,6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公将驰之彼竭我盈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2.翻译句子。(4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此善于用气者也。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八、1.答案驱车(追赶)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都原因,缘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前两个为课内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学习的积累。后两个虽为课外词语,但课内都学习过,如桃花源记中的“皆叹惋”,陈涉世家中的“扶苏以数谏故”,要学会从课内迁移到课外。,2.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解析翻译句子要做到“信达雅”,要字对字翻译,注意语句的通顺。本题注意“视”“靡”“故”“逐”“此”“善于”“者”的翻译。3.答案B鲁庄公军事上是无知,但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所以不能说他是个昏君。4.答案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时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解析甲文认为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彼竭我盈”之时,所以是善于把握战机;乙文对于作战的阐述主要集中在“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此善于用气者也”这两句话中,据此分析归纳即可。,参考译文乙战争时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竭了。国藩对于这几句话,常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罢了。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B组20142017年山东中考题组一、(2017济南,611)文言文阅读。(1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6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去国怀乡去:到,往B.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D.吾谁与归归:归依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苏以数谏故D.感极而悲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6分)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景公曰:“善。”乃饰射,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修:依照。饰射:整治射礼。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2分)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以为上客,终日问礼。6.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从“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的品质。(2分),一、1.答案A去:离开。2.答案C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3.答案D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故D项错误。4.答案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解析本题中是并列的两句话,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有勇力的人多了,会杀害他们的君长,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5.答案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解析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根据句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6.答案修礼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晏子主张修礼,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齐景公在听了晏子的话之后,充分认识到礼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改变了对礼的看法,表现了他闻过则改,善于纳谏的品质。,参考译文二齐景公走上射箭的位置,晏子依照射礼的规定侍候着景公。景公说:“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这套礼仪程序,我已经厌烦了。我希望得到天下的勇士,跟他们一起谋划治理国家的大事。”晏子回答说:“君子(如果)不遵循礼制,那就成了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如果)不遵循礼制,就与禽兽一般。(臣子)太勇猛就会杀死他的君主,(儿子)力量太大就会杀死他的长辈,然而他们不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礼制在约束着他们。礼制是用来统治百姓的,辔是用来驾驭马匹的。没有礼制却能治理好国家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景公说:“好。”于是整治射礼,更换座席,把晏子敬为上宾,整天向他询问礼制。二、(2017潍坊,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注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耶:通“爷”。尔:如此,这样。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3分)(1)伛偻提携,造于县门造:(2)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劳:(3)士民相与谋曰相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耶为吾民畜也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B.各以月入米若薪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C.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D.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父老良苦,何为来哉?(2)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4.霍丘知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全文概括。(2分)二、1.答案(1)造:到、去。(2)劳:犒劳、慰劳。(3)相与:互相,共同。(3分,每题1分)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知识从课内向课外迁移,并结合语境。,2.答案CA.wi,给;wi,做,建造。B.按照;凭借、依靠。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向;比。3.答案(1)父老乡亲们很辛苦,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2分)(2)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3分)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逐字逐词落实,要做到语意完整、句子通顺。(1)中得分点:“良”、倒装句。(2)中得分点:“所以”“以”“妄取”。4.答案治县有方;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平易近人。(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概括人物的优秀品质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力求用词准确。由文中的“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可知左君治理有方;由文中左君不胡乱索取百姓的东西,可知他廉洁;与老百姓一块进食,说明左君平易近人。参考译文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去县衙,筐里装满了稻米和粳米,还有猪蹄鸭鸡,老老少少,来到了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们很辛苦,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自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生活安定,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很庆幸,我们的田地能够丰收,收获了新米,这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说:“上天赐给了百姓丰年,我很高兴和父老乡亲一起品尝;再说那些家畜,为什么带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大多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再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我们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就笑着接受了这些东西,并用酒食犒劳了他们。父老乡亲都欢欣鼓舞地离开了,他们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为我们破费了。”百姓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向百姓索取任何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这让我们老百姓怎么办呢?我们不如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送给他米和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如果被百姓以米和柴火来资助,后来的人必然效仿这样来索取薪米,这样索取百姓东西就没有穷尽的时候了。”没有答应。亳州有百姓向官府诉讼说:“亳州以前很少有盗贼,如今多了,那些盗贼来自霍丘。霍丘左君不能容许盗贼,因而害了亳州,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三、(2017济宁,6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注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走:跑B.先达德隆望尊望:声望,C.援疑质理质:质问D.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以臣卑鄙C.策之不以其道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送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时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三、1.答案C质:询问。2.答案D例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A项“以”的意思是“用”。B项“以”的意思是“因为”。C项“以”的意思是“按照”。D项“以”的意思是“把”。3.答案AB.“有时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错,原文为“或遇其叱咄”,只有“训斥”,没有“提问”。C.“五经”中没有大学,而应是周易。D.“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错,原文为“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4.答案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解析翻译句子要逐字落实,适当进行补充和调整,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本句中的“俟”“请”等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5.答案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读书人都师法、敬重他”,根据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句子的结构进行断句即可。参考译文乙董仲舒,是广川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被拜为博士。他放下室内悬挂的帐幕,谢绝外事,专志读书与讲学授徒。学生们按受业时间的长短为次序,由旧徒向新徒辗转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观赏园中风景,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读书人都师法、敬重他。四、(2017威海,813)文言文阅读。(12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尝极东方吞天沃日,势极雄豪B.则学固岂可以少哉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C.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择其善者而从之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3.上文第二段中作者推测王盛的用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