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富有的是精神,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协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诗探索主编等职。著有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新世纪的太阳文学的绿色革命1898:百年忧患等多种著作。并有散文随笔集永远的校园世纪留言流向远方的冰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富有的是精神是谢冕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谢冕先生针对当前文学出现的“缺陷和失落”的现象,针对当前人的精神家园贫瘠的状态,针对北大学生易出现的“聪明绝顶,目空一切”的毛病,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北大人应有的精神,这对刚刚踏入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启迪、净化。,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演讲是一种语言表现,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想,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是一种直接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稿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又叫开场白,一般说来要开门见山。常见的演讲稿结尾有归纳总结式、号召式、启发式。,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掌握词语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也说名符其实。百年不遇:一百年也碰不到。形容很少见到或很少出现。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性质分成各种门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不可失去,时间不会重来。千头万绪:形容头绪很多。悔之莫及:后悔都来不及。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闭关锁国:闭塞关口,封锁国境,不跟外国往来。无的放矢: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一介布衣:一个平民。,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析词义(1)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辨析:两者都可以指观察事物粗略。区别在于,“走马观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不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强调结果。例句:是走马观花的常规旅游,还是“寓学于游”的学习之旅,这是考验游学承办机构产品功力和资源实力的重要因素,值得家长重点关注。要弘扬红色文化要多深挖其核心内容,少一点浮光掠影。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才能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全力以赴竭尽全力辨析:两者都可以表示“用全力去做某事”。但“全力以赴”偏重于“全力”,指用全部力量去做事;而“竭尽全力”偏重于“竭尽”,指用尽了全部力量。例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后,建设银行立即启动抗震救灾金融服务机制,全力以赴保障抗震救灾金融服务。葡萄牙主教练为自己的球队在点球大战中输给智利而感到遗憾,他表示,葡萄牙队在这场联合会杯半决赛的加时赛中已“竭尽全力”。,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二、说说文章主旨谢冕先生在这次演讲中,精辟地阐述了北大精神的实质,语重心长地劝导学子要把握好人生机遇,珍惜大好时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未来人生夯实基础。同时要固守心灵的净土,追求一种精神的富有,充实自己的人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分析文章内容,领会作品内涵1.文中说北大“富有的是精神”,那么北大精神是什么?提示:从文章本身看,谢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虽是如何做学问,强调的却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主张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这就是富有的是精神所体现的精神。谢先生在文中指出,北大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综合起来看,文章中的这种精神就是北大的精神。诚如文章所阐述的,为什么要精神富有?因为责任重大。怎样让精神富有?学会做人,学会读书。2.作者在本文中告诉北大学生,进入北大应该做些什么?(用不超过20字概括。)提示:学习做人,研究学问,做人第一,研究学问第二。,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文章题目说“富有的是精神”。为什么说“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面对北大97级中文系新生,作者告诉了他们如何学习中文?提示:因为北大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北大出过许多学者和革命者,有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都有着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作为北大学生,在北大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分析文章特色,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1.作为演讲稿,文章的思路结构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一线串珠,篇末点题。开头对青年学生的激励与厚望,中间谈到的做人、读书、学习语言、文学等问题,看似随意蔓延,实际上始终紧扣着“精神富有”这个中心。为什么要精神富有?因为责任重大。怎样让精神富有?学会做人、学会读书。而这条主线直到最后才点明,最后的一收,拢紧了全文。2.如何理解“你们无疑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这句话的含义?提示:其中“民族忧患”指出了学生负有艰巨的责任,“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指北大在历史上曾为了民族的强大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的那股爱国主义精神。,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提示:做人和做学问是统一的。,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谢冕在迎新会上谆谆告诫北大学子:“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有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提示:,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运用第二人称技法指导富有的是精神一文,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作者与聆听演说的学生的距离,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位长者、一位老师对学子们的谆谆教导。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二人称写作,能增加亲切感,运用得好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运用第二人称的方式,从下面几个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位,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杜甫苏轼王勃屈原写作示例:风急天高,残阳西下,淡云渐染。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坐于兀石之上?你愁眉紧锁,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作抖。你注视着远方,用目光亲抚着这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然天空地迥,你越发的孤寂。你双手抱膝,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秋风为你漂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做精神的富有者名句诵读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猛虎行)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偶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1.一个学校之所以久负盛名,不在于它教学条件多么良好,不在于它生活环境多么宜人,而在于它有一种先进的思想氛围。北大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称之为先进文化的领军者都不过分,其原因在于自从北大建校以来,北大出现了多位思想领域的强者,比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出现了多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才华出众的学生。昔日的北大物质条件较差,但精神却是富有的。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都需要富有的精神支撑着其发展。,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事业的成功,更在于他们精神的高贵。唯有拥有高贵的精神,才可以为自己立下用金钱无法购置的历史丰碑,才可以永远是历史的河流里闪耀的美丽浪花。卢梭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决定的。的确,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当把握住自己,就应当有所作为,而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拥有肥沃的精神土壤。天生的缺陷、命运的不济、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土壤的贫瘠。精神生活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后花园,你给它播什么种,它就留给你什么,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富足的精神只垂青那些辛勤的耕耘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精神土壤多施肥,多浇水,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高贵精神的拥有者!,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永远的校园(节选)谢冕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就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朗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久的灵魂。这是一片自由乡土。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亮点品读标题具有丰富含义: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恒;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开头由蒲公英种子落在大地上,引出“我”与北大的缘分,笔触细腻、温婉。“并不大”“不过一勺水”“百步余”等词语的联用,用夸张手法写空间意义上的校园“小”,反衬精神意义上的校园的博大。第三段首句承上启下,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第三段以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北大青年面对解放的消息所表现出来的“不安和兴奋”。第四段概括出北大精神的内涵。画线句一语双关,强调北大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不是而是”句式的运用,突出了北大精神的独特气质。结尾段将自己比喻成种子,既照应了开头,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要奉献于北大的决心。,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思考】1.文章内容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分点概括北大精神的含义。2.请你从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鉴赏。参考答案:1.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北大的优秀学者,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着后人;北大的一代代学者,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写作思路:文章从作者个人在北大的生活经历写起,写到对北大精神的领悟与赞美,之后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与永存。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能给人以很深的启迪。写作技巧:前后照应。作者在开头把自己比作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与开头相呼应,形式上便显得完整而有趣。逐层深入,由“北大魂”到“中国魂”,层次清晰地揭示主题。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对象来描写和赞美,既可深入地展现北大的精神、个性与神韵,又可充分地抒发作者个人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