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左传,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背诵默写1、故事发生的背景:齐师伐我,公将战。2、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请见的原因:(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4、表明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有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8、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9、“辙乱旗靡”是怎样发现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对三鼓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分析理解1、文中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2、本文的文眼(线索)是:“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与鲁庄公谈话的中心是:何以战?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4、第一段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达出怎样的战略思想?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5、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词语:“将鼓”、“将驰”6、表现曹刿“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的词语:“未可”、“可以”,7、表现鲁庄公鄙陋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将鼓、将驰公问其故,8、表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9、第二段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写法是:对比10、“既克,公问其故”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1、“故克之”的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齐人三鼓,鲁军第一次击鼓之时。,13、第一段中表现了曹刿哪两个观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14、第三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主要是军事方面的才能即作战要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详察敌情的观点。,15、本文人物谁为主,谁为宾,采用了何种写法?人物性格特征是什么?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深谋远虑鲁庄公急躁、冒进、目光短浅,16、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主要的原则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主要的是政治上取信于民。,17、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与长勺之战的相似点有哪些?都是强国对弱国的侵略。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都是取信于民,全民皆兵,19、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你举出历史上其他“以少胜多”的三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20、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非常重要。文中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1、“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那些作战的信息:(1)战争发生的时间(2)交战双方(3)战争的性质,22、第三段中曹刿的两句话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思想?(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克之。士气和作战时机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意详察敌情,作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干完。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减耗尽。,字词1、通假字“徧”通“遍”意思是遍及、普遍2、肉食者间鄙以安所安弗专必以(之)分人牺牲加必以信小信未孚,孚福狱虽察情忠属请鼓败绩驰辙轼遂逐师既克公问其故夫战鼓作再盈故测伏靡,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既克,公问其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