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9谈创造性思维,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2.读准多音字,二、重要词语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2.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3.汲取:吸取。4.渊博:(学识)深而且广。5.创意: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6.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8.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9.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10.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1.探究文章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作用。点拨:本文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例如,“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引导读者去思考,然后下文对此做了回答。设问的“问”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2.探析课文层层设疑、逐步深入论证的思路。点拨:本文不仅观点新颖,论证思路也很独特。开头从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说起,通过解答分析得出结果:“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接着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辨析,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并且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接着,课文紧紧围绕“寻求第二种答案”这一点,又谈到“创造性的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对此,课文通过说理分析指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的尝试。为了支撑这一观点,课文还列举两个事例加以证明。围绕创造性思维,课文又进一步设疑:“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对此,课文通过分析创造性产生的过程做出回答:“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样,课文纵向展开论证的思路,层层设疑,递进论证,说理透彻,令人信服。,3.核心图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