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19471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风波,苏轼词二首,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贬官黄州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治打击,但却是他文学上的大丰收。被贬黄州的苏轼,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先后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经典之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写作背景,初读诗词掌握要领1.读准字音如:同行xng吟啸xio一蓑su烟雨2.读出节奏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二读诗词读懂意思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芒鞋:草鞋。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料峭:形容微寒。再读诗词回答问题1.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2.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赏析探究,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地点:沙湖道中,人物:同行、余,事件:遇雨已而遂晴,感觉: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时间:1082年3月7日,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问题一: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问题二:竹杖芒鞋虽然轻便,但在雨中使用,难免拖泥带水,决不能与骑马的快捷相比,但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问题三:“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问题四:“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词中的“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问题五:“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自主探究,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赏析探究,“莫听”,“超然物外”,“何妨”“谁怕”,向风雨挑战,“吟啸且徐行”,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赏析探究,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轻”,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析探究,“烟雨”,自然界的风雨,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赏析探究,“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思考:“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赏析探究,这句话是词眼,其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归纳小结,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能够自我解脱的旷达情怀。,定风波是苏轼的旷达词之一。旷达情怀贯穿了全词的始终。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说说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与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表现手法现的异同。,手法探究,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也是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抒胸臆,所不同的是,张志和是借渔家生活自道隐居于江湖之间的怡然自得、自乐的情怀,面对仕途与人生旅途中坎坷,采取的是一种逃避的态度。,“曲笔”写“胸臆”,对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清代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有以曲笔”写“胸臆”的评语,你如何理解这个评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曲笔”-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定风波写“三月七日”沙湖遇雨,这并不是东坡本意。,“曲笔”写“胸臆”有什么好处?,途中遇雨,借题发挥,巧妙地把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变化中的风风雨雨联系起来,把沉挚深永的人生哲理寄寓生活常事,起笔随意,结句高妙,引人深思,大大增强了词的韵味。,遇雨(故意离开本题)人生风雨、宦途风雨忧乐两忘,达观归心(作者的本意),曲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1.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本词托物寓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词中作者说自己是“幽人”,应怎样理解?,“幽”有深沉,囚拘之意,“幽人”之说,感情沉郁忧愤,意指自己是个犹如囚禁的谪居之人。,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个性?,以“鸿”喻人.借孤鸿不肯栖树而选择沙洲湿地,喻自己宁愿在贬谪中饮恨孤寂,也不愿屈附权势的刚直,倔强。,启示,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无论人生有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了一片晴空。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上海九院整形科地址上海九院整形科好不好上海九院整形科预约挂号上海九院整形科怎么样,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