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题型二材料题解题指导,考题回放,一、主题型材料题,1.(2016浙江4月选考,34)近代殖民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怪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男人、妇女和孩子分开关押,然后在院内进行买卖。成交的奴隶很快就会被买主装上贩奴船运走,从不耽搁。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因此,这座门又称作“不归之门”。历史选修6,材料二15世纪,葡萄牙首创了使用黑人奴隶劳动力的甘蔗种植园模式。16、17世纪之交,这种模式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引入加勒比海诸岛,挽救了白人殖民地的经济颓势。此后,从非洲贩来的黑奴数量直线上升。随着奴隶种植园在美洲的大量建立,金、银矿山的开采也引进了黑人奴隶制。每年由美洲运往欧洲的主要由黑人劳动力生产的白银有50万磅,黄金1万磅;蔗糖、棉花、烟叶、木材等黑奴种植园生产的热带产品大量运往欧洲,成为生产出口工业品的原料,这促进了人类史上开篇未有之世界贸易的发生。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1)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是荷兰殖民者于18世纪在戈雷岛上修建的奴隶堡;第三小问考查了戈雷岛的历史角色,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奴隶贩子”“黑人”可得出贩卖黑奴,由“非洲”“加勒比海诸岛”“美洲”可得出全球性掠夺,由“生产出口工业品的原料”“世界贸易”可得出不平等贸易;第二小问从对欧洲、对殖民地、对世界市场等多角度全面分析。答案:(1)奴隶堡;荷兰殖民者。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2)贩卖黑奴,全球性掠夺,不平等贸易。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快了世界市场建立的步伐;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其卷入近代化进程;促使区域史开始逐渐演变为全球史。,2.(2017浙江4月选考,34)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虽然人口持续增长,实际生活水平却大约提高了35%。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经济发展固然重要,然而经济发育的社会环境、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度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宗教、政治观点多元,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取得了足以令人称道的重大成功,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真正增长。侯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等材料二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显示了联合王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同期英国通过议会制度改革,推动了民主化运行机制,以促进民众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英国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趋势。这一趋势得益于英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思想观念的长期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源于17、18世纪经济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发挥着超越历史时空的发酵作用。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解析: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期间采取的促进英国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经济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题干限定词“17、18世纪”“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思想观念”。17、18世纪为资产阶级绘制政治蓝图的是启蒙运动,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答案:(1)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2)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学说。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1.题型特点:主题型材料解析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主线),运用图文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主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考查较多的题型。,题型解读,2.解题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除了运用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外,还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间接或直接的答案。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一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材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模拟演练,1.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与制约机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吴晗文集第三卷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对君主诏令的发布形成了怎样的审核机制。简述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机制”,根据“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涂归”等得出君主想发命令,中书省认为不合法的不予起草;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封驳;第二小问“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知识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机制:君主想发命令,中书省认为不合法的不予起草;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封驳。作用: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合理和公允;减小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概括得出明太祖废丞相,丞相节制君权、弥补君主不贤的功能丧失,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直至败亡;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所学可知他提出了恢复丞相、君臣平等、决是非于学校等主张;第三小问“进步意义”,结合所学从反对君主专制及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回答。答案:(2)原因:明太祖废丞相,丞相节制君权、弥补君主不贤的功能丧失,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直至败亡。主张:君臣平等;决是非于学校;置相。(写出任意两点即可)意义:反对君主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2017浙江绍兴适应性试题)英法关系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英国的观点看来,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冲突几乎全是经济冲突。他们想消灭主要竞争对手,以实现完全主宰欧洲贸易、全面控制殖民地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梦想。在野心大一些时,法国资产阶级指望着靠自身的政治和军事资源抵消英国明显的经济优势,例如为自己建立一个广大而受控制的市场,把竞争对手排除在外。据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1)结合材料一,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此英法两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解析:本题考查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法关系。第(1)问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法关系着重联系人物史。第一小问“核心问题”,根据材料“几乎全是经济冲突”“为自己建立一个广大而受控制的市场”,直接指明是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问题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人物史中一代雄狮拿破仑回答。拿破仑远征埃及,实行“大陆封锁令”是法国的措施,组织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是英国的措施。,答案:(1)核心问题: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措施:英国与俄、普一起多次组织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为切断英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线,远征埃及;颁布“大陆封锁令”,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并概述英法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解析:第(2)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法关系可以结合战争史。第一小问“关系演变”,从表格可以解读出,英法关系经历了从冲突到改善的过程。第二小问“原因”,两国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的敌人德国。第三小问“影响”,英法关系的改善使英法签署了协定,最终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加快了一战的到来。,答案:(2)演变:从英法在争夺殖民地问题上矛盾尖锐,并引发冲突,到双方调整关系,逐步缓和。原因:英德、法德矛盾的发展。影响: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加快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二、图文混合型材料题,考题回放,1.(2016浙江4月选考,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材料二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问“历史背景”据材料一时间“1956年9月”及“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初步成果”据“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逐条概括。,答案:(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解析:第(2)问据材料二出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经理人市场”“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可知材料二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体现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其建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答案:(2)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2.(2016浙江10月选考,3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斯廷小教堂的两幅壁画:,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丁建弘德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欧洲人文主义精神,以西斯廷小教堂和宗教改革为出题点。第(1)问,从材料所给出的图片可知第一幅图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画作描述了雅典时期的伟大的人物,如哲学家柏拉图,数学家欧几里得等,表达了作者对雅典人追求智慧真理精神的崇拜;第二幅图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描绘了一个人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答案:(1)图一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等的故事;图二源于圣经故事;图一表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图二表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追求。,(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解析:第(2)问考查的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救赎的自主权,继承和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侧重于强调人性,批判宗教神学的统治。,答案:(2)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1.题型特点:图文混合型材料题就是将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混合在一起,作为题目命题的载体命制的题目,极个别出现纯图表型材料题。这种试题引用古今中外的历史材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表格等,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历史图片、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评述论证问题的能力。2.解题思路:第一步,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历史图片、表格的有效解读。所谓有效解读,就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字、图片、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第二步,解读图表时,注意图表蕴含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或现象,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包括历史阶段性的发展状况与特征、现象与本质、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等方面。第三步,根据对图表材料的解答,关联主干知识,将材料与主干知识结合起来回答问题。,题型解读,1.马歇尔计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模拟演练,材料二,图一:英国宣传马歇尔计划的海报。一位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图二: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登的“美国最新战车”。材料三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要求下,1947年7月,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常设机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西欧国家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王国范试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初期欧洲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说明图一和图二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阶级矛盾急剧上升”以及“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归纳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认识”,依据图一中信息以及图片提示语言从“对西欧经济复苏”角度说明,图二从“美国最新战车”角度说明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意识形态以及作者意图角度说明。,答案:(1)背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各国阶级矛盾尖锐(或工人运动高涨);各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2)不同:图一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肯定其对西欧的积极作用;图二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得以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或使西欧捆绑在美国战车上,并成为战车拉动者)。因素:意识形态对立(或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争锋);创作者的立场(或意图)不同。,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组织”,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欧洲走向联合的第一步是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第二小问“影响”,从美欧关系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角度组织答案。,(3)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哪一组织的建立反映了西欧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简要分析这种联系加强对国际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3)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影响:有利于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有利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2017浙江宁波十校期末)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虽然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总体上推动着世界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材料二,(1)指出两宋之际中国“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主要例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旧世界为什么会产生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第(1)问时间是两宋之际,角度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文明交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合课本得出儒学吸收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图片中促进新旧世界之间交流的是帆船得出新航路开辟;第二小问主要内容是物种交流(玉米、蕃薯、火鸡、豆荚类等)、疾病的传播(麻疹、天花);第三小问影响,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答案:(1)例证:儒学吸收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2)原因:新航路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内容:物种交流、疾病传播;影响: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三、观点评述(评论)类材料题,考题回放,1.(2016浙江4月选考,33,节选)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据清史等整理,(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解析:第(2)问,任选一点,明确认识并展开阐述即可。答案:(2)选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2.(2016浙江10月选考,33,节选)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材料二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解析:第(2)问,若侧重解读,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草地与耕地的分界线,结合所学长城地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来分析;若侧重解读,首先注意题干“内政外交”“唐太宗”,然后据所学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来回答。答案:(2)侧重解读: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侧重解读:内政: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1.题型特点:此类题型在近几年浙江高考和选考中出现频率很高。命题者运用一段或几段材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判断材料中的几种观点(支持哪一种或者判断其正确与否)并论证。一般标志性语言有“评(析)的观点”“谈谈对的认识”“阐述对的认识”“结合材料及所学,论证的观点”。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问题的能力。2.解题思路(1)审题确定观点:阅读试题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观点,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点作出判断。,题型解读,(2)运用相关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从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观点。(3)关联评述论证:解题时,从历史角度出发,注意“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有理有据;要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要尽量围绕材料观点判断,达到论点新、角度新,评论、论述恰到好处。,1.关键时间段和关键时间点常常是理解人类历史的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在本书所阐述的60年时间里发明出来,或者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其现代意义的词汇。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即没有它们赋予其名称的那些事物和观念),如何去估量发生在17891848年之间的这种革命的深远意义?如何去构想人类历史上自从发明了农业和冶金术,发明了文字和城邦以来,那遥远的时代的最伟大变革?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材料二关于世界现代史始于何时,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第二种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有的学者提出:“1914年才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分界线,才是近代历史与现代历史的分水岭。1914年远比1900年重要。”据李世安世界现代史等整理,模拟演练,(1)根据材料一中列举的词汇,概括17891848年之间欧洲历史发展的时代特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可知经济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入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政治上则是“社会主义”出现,联系时间段,可以回答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答案:(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经济: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2)材料二中关于现代史开端的三种观点所依据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事件为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小问你倾向哪种观点和理由,主要回答这个事件的影响。,答案:(2)事件:十月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倾向于观点一: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倾向于观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连接为一体。倾向于观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促成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指出:没有现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材料三当代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勋爵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其顺乎自然的发展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产生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1)阅读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对国王权力的认识,并说明其与近代英国君主权力的本质区别。,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体现了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查理一世时为君主专制,近代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权力的重心在议会。,答案:(1)认识: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区别:前者为封建君主专制;后者为君主立宪,权力的重心在议会。,(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的贡献。(3)“英国人是否是保守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据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阐明理由,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第(2)问,题目限制要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回答,可以根据英国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轮流执政等对世界的影响回答。第(3)问,需要先选择观点,再进行说明。如果选择保守,可以从君主制、妥协、和平渐进等角度回答;如果选择不保守,可以结合近代英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回答。,答案:(2)贡献:近代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轮流执政制度,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3)观点:是保守的。理由: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尊重历史传统;和平渐进;各种政治力量的妥协。(答出两点即可)观点:不是保守的。理由:不断创新政治制度;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技成就突出;出现了以洛克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答出两点即可),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