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191616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传播学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传播学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三类传播模式的优缺点2、大众传播的“四功能”和负功能3、发展传播学经历的阶段及特点,第一节传播的结构,一、何谓结构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相互关系(静态)从过程角度看,即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程序(动态)二、结构(过程)研究之意义1、学科研究(从宏观把握现象)的第一步2、从具体现象上升至一般规律,这也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可借助模式来实现,第二节传播的基本模式,一、何谓模式定义: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功能:1、组织:揭示各系统间的次序及相互关系2、解释: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复杂或含糊的信息3、预测:对事件的进程或结果给出预测,建立研究假设类型:图像模式(最常见)、文字模式、数学模式,二、传播研究的三类模式,(一)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5W模式的贡献和缺憾,贡献:(1)第一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2)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缺憾:(1)作为典型的线性模式,把传播过程看成是单向传送信息、呈直线的形态(2)割裂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3)没有表达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4)“效果”可能有或无,是环节而非“要素”,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申农与韦弗一起提出传播的数学模式,申农韦弗线性模式的优缺点,优点(1)“媒介”被细分为“发射器”、“讯息”和“接收器”(2)把讯息分成“发出的”和“接收的”两个部分,提示求得传播一致的困难(3)引入“噪音”概念,注意到传播和环境的关系缺点(1)传者和受者角色固定化,忽视二者的互动和转化(2)未能注意到社会过程对传播的影响和制约,(二)控制论模式,1、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主要特点:(1)增加反馈机制(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在,2、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的优缺点,优点:(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者的概念,传播主体处于不断相互作用之中(2)任何传播活动的参与者都可视作“传播单位”,兼有传受两重身份(释码者),四种功能:“传送”(发信),“接受”(受信),“编码”(“符号化”),“译码”(“符号解读”)缺点:(1)各传播单位间传受机会并非完全均等(2)传播也并非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原封不动回到起点(3)仍未能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三)社会系统模式,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C=传者R=受者优点:将传播置于总社会过程之中考察其受到的影响缺点:仅仅提示了一个“框架”,分析尚欠细致,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马莱茨克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的优点,(1)传播过程的结构要素齐全,且相互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2)深化了社会过程和心理过程对传播作用的认识(3)为研究大众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份清单,第三节传播的功能,一、传播的基本功能作用:维持人类的生存,推动人类的发展手段:传受信息,二、“两功能”说:工具性和消遣性,(一)工具性功能作为一种工具,帮助人们有效地生活教育部:高中及普通高校学生均须接受军训(二)消遣性功能作为一种游戏,能给人带来快乐快乐男声西安预选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三、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1)个人层次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工具)调节身心(消遣)(2)组织层次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工具)调节组织成员的情绪(消遣)(3)社会层次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工具)提供娱乐,调节大众身心(消遣),四、四功能说:社会传播和大众传播,(一)监测环境持续不断地、及时地注意环境的变动五一临近,曝光中国最黑的十大景区(二)协调关系聚合人们对环境采取一致的、有效的行动温家宝在江西考察称:农民富国家安是真理(三)传承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等精神遗产的世代相传于丹:论语心得(四)调节身心娱乐、休闲以保持活力郑秀文戒烟备战复出个唱,身材圆润露麒麟臂,传播功能的范畴、层次和类型,对传播功能的认识应当注意:,(一)功能的相对性(1)功能与内容的对应关系是相对的(2)信息的功能有主次之分,且受个体身份、心境、需求等因素影响(二)功能的双向性传播是双向和交互的,第四节大众传播的负功能,一、三功能说(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林嘉祥猥亵幼女事件,(3)麻醉精神:接触媒介耗费了时间又疏于行动,二、传播负功能研究的渊源,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现实(直接)环境虚拟(间接)环境1、现代人同样生存在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中2、但“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3、人们对“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相对)大大缩小,三、负功能的恶性循环后果,“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种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默顿的“自我达成预言”:“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第五节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一、传播研究与发展研究传播在发展研究中长期缺席,直至拉纳出版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1958年)发展传播研究兴起原因:1、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使传播学应运而生,也使发展传播研究成为可能2、二战后,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第三世界国家加速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二、拉纳的贡献,1958年出版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一书:1、存在传统和现代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系统2、现代化无非是通过传播,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三、发展传播研究的经典范式,1、拉纳的“移情”模式(1)传播体系的变动,既是社会体系变动的结果,也是其变动的原因(2)现代化过程就是城镇化、教育、大众传播的普及和公众的参与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3)发展要求社会的个体成员具有新的态度和价值观,而大众传媒能转变人的想象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社会变迁提供所需的新观念、新习惯、新行为,2、施拉姆的发展战略模式,1964年出版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1)从宏观角度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充分重视大众传播的作用,加大力度,提高效应,以促进现代化(2)传播事业同社会总体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与社会其他部门相互作用(3)全球信息流动不平等,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差距,消除不平等、不均衡是发展中国家亟待完成的任务(4)发展中国家应根据现实情况和具体需要,注意避免简单照搬西方的现成模式,3、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式,1962年出版新技术的普及过程:(1)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新思想、新事物是特殊的传播形态(2)第三世界国家属于接触型变化社会,需要西方新思想、新技术的影响促使传统社会发生变革(3)注意到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及其造成的社会风气对创新扩散产生的影响强于个人特质的作用,四、旧范式的欠缺和第二代范式,1、发展中国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政策,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且产生了副作用和消极效果2、西方模式假定不发展的原因时,很少认识到外在限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发展传播研究第二代范式提出在考察传播与国家发展时尤其应当注意:1、信息传播、社会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平等2、大众参与3、发展中国家的自信和独立4、传统体制与现代体制的整合,五、第三代范式的兴起,1980年代以来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新的理论动向,观点有:1、发展中国家应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和道路,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发展传播模式2、发展中国家传播事业的发展,必须以整体发展的政策、战略为前提3、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加重视发展政策和计划,重视媒介宣传运动的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