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 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187935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 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 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 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4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编制说明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标准编制组二二年四月目 录一、任务来源1二、项目背景和目的意义1三、编制原则和依据3四、主要起草过程5五、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和依据6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14七、与同类地方标准的关系15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甘肃省地方标准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计划编号:2015-T-033)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度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甘质监函201553号)。该标准由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二、项目背景和目的意义本标准所指的餐厨废弃物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加工废料、过期、变质食品以及废弃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等。此类餐厨废弃物产生量大、油分和水分多、含盐量高、成分复杂,易腐烂发臭,具有明显的资源特性和污染物特性。这类垃圾若不经分类专项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任意排放倒入下水道易造成凝结堵塞,并发酵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增加了城市污水管网爆裂的危险性,加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混杂在普通生活垃圾中,会大量增加垃圾渗滤液,使垃圾热值降低,促进二噁英的生成。同时,餐厨废弃物成为“地沟油”的主要原料,经非法渠道回流到餐桌,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因此,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维护城市环境、保障市民身体健康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从源头上根治地沟油重返餐桌的问题,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垃圾再生利用实现无害化、资源化,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2011 年,国务院批转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至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下简称规划)中指出,要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根据各地餐厨垃圾产生量及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科学布局,鼓励使用餐厨垃圾生产油脂、沼气、有机肥、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等,鼓励餐厨垃圾与其他有机可降解垃圾联合处理,到“十三五”末,城市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规划中还指出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收集运输、设施建设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创新、示范和推广应用。截至2017年,中国设市城市生活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6%,其中焚烧约占41%,填埋约56%,已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发电厂约332座,总处理能力为34万吨日,装机容量已超7060MW,但在垃圾处理过程仍然存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餐厨废弃物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垃圾相比,餐厨垃圾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源头上避免直接作为饲料进入食物链,有效解决餐厨垃圾作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2011年7月兰州市列入全国首批33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作为兰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采取BOT模式,投资1.13亿元,建成占地45亩的餐厨垃圾处理综合处理厂,采用生物技术综合处理、湿式分选及湿式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日处理餐厨垃圾约300吨,加工成沼气、生物柴油、有机肥料等再生资源,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形成了较为成熟先进的工厂化餐厨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兰州模式”已成为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示范性工程。对城市餐厨废弃物实行工厂化、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废弃物中可利用的资源全部回收与转化,实现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餐厨废弃物处理饲料化市产生的同源性污染的问题,解决餐厨废弃物作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着先进标准引领行业发展的目的,我院联合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提出并研究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指南。本标准的出台对我省各地根据餐厨垃圾产生规模、组分和理化性质,科学选择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路线和技术设备进行餐厨废弃物处理,对于提高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为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编制原则和依据、科学性。本着技术先导、标准引领的原则,标准引进当前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流程、方法、设备和运行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促进全省各地根据当地餐厨垃圾产生规模、组分和理化性质及当地经济状况,科学选择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路线和技术设备,持续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规范性。本标准严格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各条款表述严谨,符合编制要求。、实用性。本标准的编写在我省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对餐厨废弃物进行8年无害化处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研究制定主要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并对质量指标的科学性进行了科学论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协调性。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与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无冲突,标准各章节、条款前后协调统一。在编制过程中,主要引用和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GB/T 20001.7 标准编写规则 第7部分 指南标准GB/T 25180-2010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要求GB/T51063 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CJJ52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CJJ 86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184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NY/T 2374 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后处理技术规范DB62/T 2571 餐厨废弃物分类、收集、回收、清运技术规范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建城201061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卫法监发200299号)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甘建城2015439号)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管理暂行规定(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10第2号)四、主要起草过程1、前期准备(2015年10月2016年5月)一是成立编写工作组。成立工作组,召开编制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目标和任务、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二是收集资料。广泛收集餐厨废弃物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分析研究餐厨废弃物处理现状、方法和先进技术,为起草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确定起草单位。为突出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和适用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对餐厨废弃物处理具有较先进的处理实践经验和技术基础的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和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一起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2、标准文本的编制(2016年6月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已连续批准五批次共计100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试点城市,其中兰州市为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首批33家试点城市之一,白银市为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批准的第五批17家试点城市之一,省内其余州市尚未进入国家试点城市名列。根据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现行的餐厨废弃物处理模式和工艺流程,结合当前国内其它省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的情况,以及省内市、县餐厨废弃物的处理模式和采用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调研,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选用工艺为厌氧消化+好氧堆肥联合处理工艺,餐厨垃圾处理后产生的生物燃气可以发电供热、也可作为车用燃料和家庭燃料;回收油脂经深加工成生物柴油;沼液部分进行液体肥料的生产;固体废渣进行有机肥生产;每个生产环节的废料都成为了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再生资源和能源重新回到生产或消费环节,最终实现餐厨废弃物全部利用,资源化处理“零排放”的目标,真正做到餐厨废弃物“吃干榨尽”。 白银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采用与牛粪联合的厌氧处理工艺,相比较而言,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具有行业代表性,选用技术先进,工艺链完整。 根据调研的情况,认真分析、梳理标准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GB/T 1.1-2009,完成了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3、标准修改完善(2017年6月2018年12月)组织标准起草单位召开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的框架和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内容、结构、格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五、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和依据1 范围: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甘建城2015439号)中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的要求,餐厨废弃物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时限组织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和收集运输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和收集运输体系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兰州市已构建了城区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实行定时定点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且甘肃省已发布地方标准DB62/T 2571-2015 餐厨废弃物分类、收集、回收、清运技术规范。本标准是仅针对城市实行集中收集的,且不与其它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对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指导。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国标3项,行标14项,地标1项,政策文件1项GB/T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28739 餐饮业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设备GB/T 51063 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CJJ 52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CJJ 86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184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JB/T 13166 餐厨垃圾自动分选系统 技术条件NB/T 13007 生物柴油(BD100)原料 废弃油脂NY 525 有机肥料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NY 884 生物有机肥NY 1106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Y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T 1220(所有部分)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 1428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429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T 2374 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后处理技术规范DB62/T 2571 餐厨废弃物分类、收集、回收、清运技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卫法监发200299号)3 术语和定义:参考甘建城2015439号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和CJJ 184界定了餐厨废弃物、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湿热处理等术语。【3.1 餐厨废弃物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加工废料、过期、变质食品以及废弃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此条改写了甘建城2015439号对餐厨废弃物的界定。 4 总则:本标准根据“关于印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建城201061号)、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甘建城2015439号)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原则、规划要求、建设要求和保障要求。5 建设要求:根据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第七条 各市、县(市、区)餐厨废弃物实施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第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统筹安排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照区域统筹的模式,规划建设区域性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甘政发2011112号)第七条强化规划引导的要求,各城市要按照规划,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基本实现县县建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各城市要编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统筹安排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工厂建设还应符合CJJ184、GB/T51063、NY/T 1220、CJJ 52、CJJ 86等规定。6 设施设备要求: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162851号)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中关于“根据当地餐厨垃圾产生规模、组分和理化性质,科学选择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路线和技术设备”的要求,和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鼓励和支持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开发和设施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改良,促进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要求,结合市场供需情况,在设施设备方面应优先选用满足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求,保证各工序功能的实现、自动化程度高、封闭性好、降低劳动强度的设施设备。7 餐厨废弃物收集、回收、清运:餐厨废弃物工厂化处理前提是形成一体化的收集、回收、清运体系,根据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中“第七条 各市、县(市、区)餐厨废弃物实施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的要求,我省已制定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 2571 餐厨废弃物分类、收集、回收、清运技术规范,本标准直接引用该标准。8 餐厨废弃物接收:根据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从事餐厨垃圾处理的单位,应将餐厨垃圾的来源、数量、种类、运行数据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并向所在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报表”的要求,本标准提出餐厨废弃物的计量、接受与输送的要求并符合CJJ184的规定。 9 餐厨废弃物处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中关于“积极探索建立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安全化、清洁化、集约化、高效化配置相关设施,促进基地内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无缝高效衔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邻避”效应和社会稳定风险”的要求,针对集中收集的餐厨废弃物具有高油、高盐、高蛋白质、高水分、高黏度、固液分离性能差的特点,本标准提出了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的工艺流程、预处理、废弃油脂综合利用、厌氧消化制气、好氧堆肥等处理工艺和技术指标。处理工艺主要技术指标与国行标比对:比对情况见表1表5:表1预处理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要求指标比对情况分选后不可降解物杂质含量 % 5本标准等同于CJJ 184-2012 中7.2.3固液分离后固相含水率 % 80本标准提出CJJ 184-2012 中无“固相含水率”指标要求液相油脂分离率 %95%本标准高于行标90CJJ 184-2012 中7.2.5湿热处理温度 120160本标准等同于CJJ 184-2012 中7.2.8湿热处理时间 min20本标准等同于CJJ 184-2012 中7.2.8表2 厌氧消化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要求指标比对情况破碎粒度 mm5本标准提出10CJJ 184-2012 中7.3.1物料含固率(TS浓度) %515本标准指标范围比行标指标范围小818CJJ 184-2012 中7.3.3物料消化停留时间 d21本标准提出15CJJ 184-2012 中7.3.3消化物料pH值6.58.0本标准提出6.57.8CJJ 184-2012 7.3.5最大有机负荷率(OLRmax) kgVS/(m3.d)5.0本标准提出国、行标中无此指标VS(挥发性固体)降解率 %80本标准提出国、行标中无此指标消化物料碳氮比(C/N)25:130:1本标准与CJJ 184-2012中7.3.5相同消化温度 352本标准与GB/T 51063-2014中 4.3.2相同3538CJJ 184-2012 7.3.6厌氧反应器内物料温度波动值 2本标准与GB/T 51063-2014中 4.3.2相同上下波动不宜大于2CJJ 184-2012 7.3.6钠离子浓度 mg/L3000本标准中提出CJJ184-2012中7.3.7指出钠离子含量高对厌氧发酵影响大应采取措施,但未给出指标值表3 堆肥原料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要求指标比对情况物料粒径 mm60本标准高于行标50CJJ184-2012 7.4.1含水率 %4565本标准与CJJ 184-2012 中7.4.1相同4060CJJ 52-2014 中7.2.1总有机物含量 %(以干基计)45本标准与CJJ 86-2014 中2.4.1相同25CJJ 52-2014 中7.2.1碳氮比(C/N 质量比) 25:130:1本标准下限高于行标20:130:120:130:1CJJ 184-2012中7.4.1CJJ 52-2014中7.2.1碳磷比(C/N 质量比)75:1150:1本标准中提出国、行标中无此指标表4 堆肥处理主要工艺指标项目指标要求指标比对情况发酵周期堆层各测试点温度 55主发酵持续时间 d15本标准提出因为餐厨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而且是高分子有机物,不像秸秆、畜禽粪便,只高温发酵5天不能达到降解的目的,腐熟不够彻底。6543CJJ 52-2014 7.2.2CJJ 86-2014 8.4.25555CJJ 52-2014 7.2.3CJJ 86-2014 8.4.2物料氧含量浓度 %818本标准提出堆层氧浓度 %5CJJ 52-2014 7.2.3强制通风量 m3/min0.050.20 本标准与CJJ 52-2014 7.2.3相同物料充满度 %(回转筒式,达诺筒)25-50本标准提出802560CJJ 52-2014 7.2.4CJJ 86-2014 8.1.5主发酵终止指标耗氧速率上升至最大后逐步下降,与最大耗氧速率相比应下降90% 并趋于稳定本标准与CJJ 52-2014 7.2.5相同次级发酵终止指标耗氧速率 0.1%O2/min种子发芽指数 90%本标准与CJJ 86-2014 9.4.3相同耗氧速率 0.1%O2/min种子发芽指数 60%CJJ 52-2014 7.3.3表5 堆肥产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要求指标比对情况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5本标准与NY/T525-2012中4.2相同含水率 %30本标准与NY/T525-2012中4.2相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45本标准与NY/T525-2012中4.2相同酸碱度(pH 值)5.58.0本标准与NY/T525-2012中4.2相同处理工艺指标解释:【9.3.5预处理系统对已去除杂质后的餐厨废弃物进行湿热处理、固液分离。】解释:GB/T 184-2012中预处理可采取湿热处理方法或干热处理方法,本标准提出采用湿热处理方法,湿热处理可有效缩短餐厨垃圾的水解时间,改变物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油脂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后续生物处理效率,与其他方法相比,在实现资源化的同时,它更容易实现消毒灭菌【9.5.2厌氧消化宜采用湿式中温厌氧消化工艺。】解释:CJJ 184-2012中7.3指出厌氧消化可采用湿式工艺或干式工艺。本标准针对厌氧消化原料为预处理系统处理后油水分离提取油脂后的高浓度有机液体,采用湿式中温厌氧消化,工艺成熟,能耗低。【9.6.2好氧堆肥宜采用一步动态发酵工艺,并采用强制通风方式,反应器类型宜选用回转筒式反应器。】解释:CJJ 52-2014中7工艺类型中指出“应根据物料组成、当发经济状况、产品要求和场地条件确定处理工艺,应优先比较物料运动和堆肥通风方式,再相应选择反应器的类型”。针对餐厨垃圾的含水率高,发酵过程中糊状垃圾粘度高,空气不易进入内部造成降解速度减慢,会严重影响堆肥质量等原因,本标准选择一步动态发酵工艺,并采用强制通风方式,反应器类型宜选用回转筒式反应器,提升反应速度和机械化程度。“三废”处理技术指标:本标准对餐厨废弃物接收、预处理、废弃油脂综合利用、厌氧消化制气、好氧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与处理进行规范:产生臭气的环节均采取密闭措施并收集处理,不能密闭的部位应设置局部抽风除臭装置;产生的废水应得到有效收集并进行循环利用;产生的残渣应循环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置。本标准中8.3、8.5、9.3.7、9.3.9、9.4.4、9.4.6.2、9.5.8、9.6.5、9.6.9分别对各环节产生的“三废”提出处理要求。10 运营管理技术要求:本标准提出了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中有关制度建设要求、人员资质要求、人员培训要求、运行维护要求、设备操作要求、检查记录要求、应急处理要求等,目前现行国、行标中无相关内容。11 资源化利用产品包装、标识、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贮存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没有矛盾。本标准技术指标与相关国、行标的比对情况:本标准给出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等工艺技术量化指标,是根据企业长期的生产实践的数据确定的,并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指标要求进行了比对,主要技术指标等于或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有良好的科学实验基础,为相关企业指导生产给出了技术解决方案。七、与同类地方标准的关系1、本标准与DB62/T 25712015 餐厨废弃物分类、收集、回收、清运技术规范有效衔接。2、本标准与2020年3月发布的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 4116-2020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的功能不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是规程标准,仅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过程提供良好惯例或程序。本标准是指南标准,为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提供普遍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提出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2) 标准涵盖内容不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标准内容对餐厨垃圾的术语及定义,产生、收运和处置单位的基本要求及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的技术要求和污染防治等提出了要求。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仅对厌氧消化处理这单一过程提出规范性要求。本标准提供了工厂化餐厨废弃物处理的设施建设、设备选用、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指导。本标准针对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全流程给出了技术解决方案,每个生产环节的废料都成为了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再生资源和能源重新回到了生产或消费环节,全过程的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相关单位开展餐厨废弃物处理提供普遍性、方向性指导。(3) 适用范围不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适用于饭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在经营过程中或居民在饮食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垃圾。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并实行集中统一收集的餐厨废弃物的工厂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4) 术语和定义不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中术语为“餐厨垃圾: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其中,餐饮垃圾是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厨余垃圾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CJJ184,术语2.0.1、2.0.2、2.0.3”。该标准所指餐厨垃圾包含餐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居民日生活中的丢弃食品相关废弃物,还含有一定量废金属、废塑料、一次性餐盒、筷子、玻璃、废包装物等其它杂物。本标准中术语为“餐厨废弃物: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加工废料、过期、变质食品以及废弃动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此术语是根据甘肃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界定的,不包含厨余垃圾,此类垃圾特点是高油、高盐、高水分,且由于实施统一集中收集,废金属、废塑料、废包装物等其它杂质较少,在厌氧消化过程的处理工艺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中的处理工艺有差别。(5) 厌氧消化主要技术指标不同技术指标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本标准所定义的餐厨废弃物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中所定义的餐厨废弃物在物料的组分和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厌氧消化处理工艺技术指标方面存在较多不同,主要技术指标差异性比对见表6。表6 厌氧消化主要技术指标比对项目本标准指标要求与行业标准指标比对情况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指标要求破碎粒度 mm510本标准提出CJJ 184-2012 中7.3.110物料含固率(TS浓度) % 515818本标准指标范围比行标指标范围小CJJ 184-2012 中7.3.3(干式)10-15(湿式)20-30 (干式)物料消化停留时间 d2115本标准指标大于行标指标CJJ 184-2012 中7.3.318-25消化物料pH值6.58.06.57.8本标准提出CJJ 184-2012 7.3.55-7.5最大有机负荷率 kgVS/(m3.d)(OLRmax)5.0本标准提出行标中无此指标无此指标VS(挥发性固体)降解率 %80本标准提出行标中无此指标无此指标消化物料碳氮比(C/N)25:130:1本标准与CJJ 184-2012 7.3.5指标相同20:1-30:1消化温度 3523538352本标准与GB/T 51063-2014中 4.3.2相同CJJ 184-2012 7.3.6GB/T 51063-2014 4.3.23038,最优温度为37;(中温)5060,最优温度为55(高温)厌氧反应器内物料温度波动值 2上下波动不宜大于22本标准等同于国、行标CJJ 184-2012 7.3.6GB/T 51063-2014 4.3.20.55(温式)1 (干式) 钠离子浓度 mg/L3000本标准中提出CJJ184-2012中7.3.7指出钠离子含量高对厌氧发酵影响大应采取措施,但未给出指标值无此指标厌氧消化器内料液碱度(以CaCO3计) mg/L无此指标无此指标2500-5000有机酸(以乙酸计) mg/L无此指标无此指标50-500CH4 体积分数无此指标无此指标55-60CO2体积分数无此指标无此指标40-5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