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87928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二模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骈进pin 装模m作样 栖q息 凌驾lng 僧侣lB . 佝偻gu 庸碌l 留滞zh 扶掖y 旁骛wC . 枘凿bng 繁衍yn 披蓑su 覆辙zh 睿智ruD . 灵柩jiu 冥诞dn 成吉思汗hn 陨落sn 谀词y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B .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C . 看了这次中小学生运动会比赛,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D .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3. (2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 李白B . 谢眺C . 陶渊明D . 钱鹤滩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C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1)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听觉:_。视觉:_。感受:_。结果:_。(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3)请将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 A_ B_ C_(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第节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0分)5. (13分)综合实践。 (1)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材料三】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_。(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仿写:一本书像_。(3)下面是某同学读中华成语故事后,在班上讲的故事,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成语,并用楷书或行书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他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_”形容刻苦自学。(4)在古诗苑漫步活动中,某同学“别出心裁品古诗”,将诗歌画成一幅画,又完成一副书法作品,你能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请写出相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_,_。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心守一事人生在世,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三月份的时候,我随朋友去普洱澜沧,专程采访做了一辈子茶的茶妈妈。第一眼见到茶妈妈,觉得她真年轻,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茶妈妈穿戴着布朗族的传统服饰,站在茶树林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带笑容,欢迎每一个前来参加茶祖祭祀的客人。祭茶祖仪式那一整天,茶妈妈都很忙,我只有短暂的机会与她面对面聊天。从十六岁开始,她就在景迈山上学习制茶,一做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到古茶公司的老总。她把这片高原深山上的古茶园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当成家,浑然不觉劳累寂寞。她清楚地记得景迈山有多少棵古茶树,也清楚地知道,熟茶发酵时,应该洒多少水、开多大窗、盖多厚的被子。直至现在,她年纪大了,依旧会亲自去茶园采摘茶叶、制茶。她不是茶商,而是茶人。我问她:“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梦想?毕生追求?”她看着我,笑着摆了摆手:“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喜欢茶。”我还认识几个一辈子坚守一件事的人,他们都鲜为人知。老鲁,他在街上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老鲁说他还会模仿虎啸猿啼、虫鸣鸟叫、雨打风吹等各种声音,这是他从小开始独自一人在山上练成的。我问老鲁:“你的口技这么好,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他嘿嘿一笑说:“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老朱是个能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小的特制刻字笔,几分钟就能把“粒粒皆辛苦”五个字刻在了米粒上,当然,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我建议他用这门绝活去挣点钱,他笑着说:“我这活,是用来养心的。”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写了很多诗,但名声不大。过了六十岁,他开始惜墨如金,一年也就写十多首,读他诗的人更少。有一年秋天,他一个人在巫峡,满山红叶如霞,他在诗里写道:“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他的诗句,仿佛在沸水里滚煮过,拎出来却又平和冷静,像是自言自语。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像他这样追求精神享受的诗人是稀缺的,也注定是寂寞的。还有我认识的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宋二宝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心守一事,一生专注。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生命中心甘情愿的必须时,你就能忍受寂寞和艰辛;有了这样的态度,在任何领域,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高手。(1)第段中划线词“茶人”的特点是_。 (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人物坚守何事坚守原因茶妈妈制茶只是喜欢茶老鲁口技_老朱_老柏_追求精神享受(3)请分别说明第段和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我曾经想找他学学,老朱摆摆手对我说:“这活可不容易练,要耐得住寂寞。”(从人物描写的角度)黄昏时分热烈的峡谷,像为人布置的新房,而我只在幽暗处,静静守望(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5)对选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能够结识几个隐藏民间的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B . 不必追求梦想,只要自己喜欢,人生就有意义。C . 一生只需做一件事,不要因贪多而事事无成。D . 专注一事,甘于忍受寂寞艰辛,才能成为高手。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7. (1分)名著阅读。(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西游记的主体部分写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故事情节精彩复杂,有着无比丰富的想象力。B . 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禅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C . 蓓姬在那洞里因迷路号啕大哭,汤姆安慰她,鼓励她,后来汤姆用风筝线探路,手脚并用地在通道里往前爬,终于看到一个亮点,爬出了山洞。D . 在学校里,汤姆通过认真背诵圣经,积累到九张黄条,十张蓝条,凭此换取了学校颁发的奖品:一本圣经。(2)沙僧是唐僧三徒弟之一,一路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金身罗汉。简要概括沙僧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有人认为沙僧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什么?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 (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注释】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襦(r)短袄。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复裈(kn)夹裤。裈,裤子。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天下缟素 _止得襦 _寻作复裈 _母甚异之 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 . 故不错意也/母问其故C . 轻寡人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 . 虽千里不敢易也/寒暑易节(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4)【甲】文中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现了唐雎怎样的性格特征?【乙】文中母亲认为韩康伯将来一定是国家栋梁之才的依据是什么?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 (6分)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的词。 八十始得归_ 松柏冢累累_兔从狗窦入_ 不知饴阿谁_(2)本诗主人公从军时间有多久?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是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4)“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人公的感受怎样? (5)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政府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综合性学习。班级将举办一个“叶的非凡本领”专题交流会,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发表你的看法?(至少两点)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写作。(1)请以“我心目中的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信息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2)相传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庙里人多热闹,但他不善管理账务,丢三落四,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是管账的好手,但他成天阴着脸,使得求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后来,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而韦陀一丝不苟,则让他管理账务,严格把关。在两人密切配合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团结协作方可铸就辉煌;发挥所长创造精彩;人无完人,关键看如何任用。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问题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4-2、4-3、4-4、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0分)5-1、5-2、5-3、5-4、6-1、6-2、6-3、6-4、6-5、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7-1、7-2、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8-1、8-2、8-3、8-4、8-5、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1、9-2、9-3、9-4、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1、10-2、10-3、10-4、10-5、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1-1、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