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8584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1 前言.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5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8 3.1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8 3.3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8 3.4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8 3.5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9 4 智慧 XX 建设目标与原则 .9 4.1 建设目标 .9 4.2 建设原则 .10 5 智慧 XX 建设总体规划 .11 5.1 总体框架 .11 5.2 技术架构 .12 5.3 应用体系 .13 . . 智慧城市 建设规划方案 2013 年 7 月 . . 目录 1 前言.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5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8 3.1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8 3.3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8 3.4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8 3.5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9 4 智慧 XX 建设目标与原则 .9 4.1 建设目标 .9 4.2 建设原则 .10 5 智慧 XX 建设总体规划 .11 5.1 总体框架 .11 5.2 技术架构 .12 5.3 应用体系 .13 . .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 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 云计算、IT 、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 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 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 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 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 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 2012 年 12 月 5 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 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两个文件,即日 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 2013 年 1 月 29 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 议。2013 年 8 月 5 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 2013 年度国家智慧 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 103 个城市(区、县、镇) 为 2013 年度国家智 慧城市试点。 . .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 90 个,其中地市 37 个,区(县)50 个,镇 3 个,试点城市将经过 3 5 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 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 平,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 2013 年度试 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建办科函2013275 号)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 建设主管部门开展了基于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组织、 初审和推荐工作。经综合评审,确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103 个城 市(区、县、镇)为 2013 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 .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 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数字城市的新包装, 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 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探索和指标体系的 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 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 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 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推动智慧城市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 . . 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 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 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 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 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两个创新是智慧城市的两大 基因,缺一不可。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 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构筑创新型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 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 10 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 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 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 、 “智慧南 京” 、 “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 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民生太原” 、 “数字南昌” 、 “健康重庆” 、 “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 有机统一。 (1) 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 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如昆山提出 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 市建设。宁波将以建设 6 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 发展。 (3) 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太原市之所以能够进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行列,就是因为在 城市信息化方面有良好的积累,即在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三个 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基础。首先,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太原 2006 年开 始筹划,2007 年开始建设,建立了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完善 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2009 年 7 月在全国第一个通过验收,走在全 国前列。不仅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而且还创造几项全国 第一: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省会数字城市;第一个通过采用 5 种应用模 式,使地理信息最大限度服务于政府和公众的数字城市;第一个采用 基础地理数据脱密技术,将地理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进行发布的城 市;第一个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城市。 目前,太原市随着以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信息技术应用等为 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推进,建成了一批智能电网、综合交通、 安防监控、智能楼宇、工业控制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 根据太原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6) ,建设智慧太 原的基本原则是急用先行、立足民生。也就是说,建设智慧太原,是 . . 以服务民生为第一要务的。基本太原基础优势和特色需求,太原市政 府将重点实施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安全、智慧民生、 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城市感知网络、云计算服务中心、动 态数据中心和智能决策中心、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等十大应用工程,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 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即“云海计划” , 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 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 “数字城运” 、 “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 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 市”的战略目标。 (5) 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 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重庆提 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 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上海世博 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 , 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 新方向。 . .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 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未来城市 发展的理论依据,那么与之内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则可以被看成 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例示范。针对国内社会的具体需求,我国未来 智慧城市将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 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 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 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具体来说,包括:智慧医疗、 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系统的 建设,以最终实现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 。 (2)集约高效的产业体系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经济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 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 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 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催生出一批 新生的产业,同时也将促进现有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以 智慧城市产业为纽带,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对于我国而言, . . 智慧城市建设将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 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将会带动 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 。从产业催生、产 业促进和产业提升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组织、政府部门、公共设施 (交通、通信等)、环境资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统,这些核心 系统相互联系并且交互利用。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上系 统不仅受到了来自各自内部的挑战,还面临着相互关联的挑战。如频 繁的商务活动将加重公共设施系统的负担,公共设施系统的运行将占 据大量的环境资源,市民的素质会影响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等等。因 此,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和决策问题与生俱来就有着非同一般的复杂性。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 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 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 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 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例如,在新城的规划方面,通过对地 . . 理、人口等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知城市未来的人口数量和 增长趋势。根据城市的发展策略和经济特点,市政部门可以在不同的 地理位置设定功能区域规划,包括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 居民区、医院、公安、公共交通、文化场所、运动设施、图书馆等城 市配套服务设施。在老城区的规划方面,通过分析经济快速发展和功 能定位的差异、人口数量和结构性的变化,市政部门同样可以制定城 市调整和优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老工业区的拆移、外迁和升级改造计 划,老的商业区、居住区、城中村的改造和功能再定位等。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3.1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包含城市感知网络(有线、无线、 卫星等) 、云计算服务中心、城市地理网格中心、城市物件数据中心等 范畴。 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智慧城 市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高起点、可持续和易管理,并为政务信息资源共 享和业务联动奠定基础。 3.2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面向公共服务是政府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的核心的指导思想之一。 . . 建议首先要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向公众提供更加 完善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便于公众信息查询、应用及得到相关的服务, 从而达到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的目标,为智慧城 市建设提供基础平台。 3.3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建立“智慧 XX”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指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信 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的建设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 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联 动,为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更便捷、更准确的提供信息服务。 3.4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 事件的全过程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指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 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社会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 次、跨地域的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 援或抢险救灾,提高城市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3.5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首先是行业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如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领域。 其次,在经过详细的需求调研和业务梳理之后,所辖部门会根据 . . 自身实际业务的需要,以及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提出其他新的信息 化的建设需求,这些系统将逐步纳入到“智慧城市”的实施框架中来。 4 智慧 XX建设目标与原则 4.1 建设目标 争取通过 5-10 年的努力,使 XX 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 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 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具体目标是: (1)基础设施建设达到 100% 基于城市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建成城市感知网络(有线、无线及 卫星等) 、云计算服务中心、城市地理网格中心、城市物件数据中心等, 实现城市各核心部门间的高速网络联通、数据共享;实现无线宽带网 络覆盖情况达到基本覆盖;建成比较完备的空间地理、城市物件、人 口及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实现城市区域资源共享,形成较为完善 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建成智慧型民生服务体系 在基础建设完成的基础上,逐步建成数字社区、数字政务、公共 查询服务(水、电、煤气/天然气、个人社保金、住房公积金等) 、智 慧安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面向百姓生活的民生服务体系,同时 . . 面向百姓提供政务公开信息查询、分类信息查询、公交查询、三维浏 览和个性信息标注等服务,使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 户。 (3)建成具备创新能力的智慧产业 在经济转型的大前提、大背景下,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实行高效 “两化”融合,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 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打造区域化发展的智慧物流、智慧农贸等特 色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2 建设原则 (1) 顶层规划,统筹建设。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 和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2) 需求主导,市场运作。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3) 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基础网络和信息交换共享平 台的建设,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集约化建设,加快信息资源的 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 (4) 立足产业,拓展应用。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 足点,以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应用。 (5)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抓住机遇,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 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 XX”建设整体工作。 . . (6) 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加强对外交与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 源,更好地为“智慧 XX”建设服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以安全保 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5 智慧 XX建设总体规划 5.1总体框架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智慧城市的建设采用如下整体规划: (1)发展路线:是基础建设逐步延伸至为民众、为企业、为政府 服务的智慧民生体系建设。 (2)建设愿景: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 统三大部分,使城市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 产业绿色、信息共享等美好蓝图,使城市具备生态系统一般自我调节 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系统组成:由产业体系和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产业体系是 供给方,应用体系是需求方,产业体系支撑应用体系运行,应用体系 带动产业体系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陈出新、 生生不息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产业体系是供给方,主要包括民众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政 府服务体系等。 应用体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几 大层次。 . . (4)运行体系:是指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融资、实施、运营等全 生命周期过程。 (5)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准则,这些措施便于企业 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上层体系的规范化发展。综合保障措施是整个智 慧城市的基础,保障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5.2技术架构 智能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层和应用层,整合并创新应用先进科技 实现敏捷智能响应城市生活需求,构建以人类为中心的更加宜居的城 市生活环境。 智慧感知系统:包括资源层、感知层,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 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应用支撑系统:指基础设施层,实现人与人的互操作,人与物体 的互操作,及物体与物体的互操作,达到城市要素中“人机物” 之间全面的信息联通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技 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 . . 应 用 层 标 准 管 理 体 系 平 台 法 律 法 规 与 标 准 化 体 系 平 台 基 础 设 施 层 云 计 算 服 务 中 心 数 字 城 管 数 字 社 区 数 字 政 务 公 共 服 务 智 慧 医 疗 智 慧 教 育 资 源 层 数 据 互 联 与 交 换 系 统 城 市 物 件 数 据 地 理 网 格 数 据 感 知 层 城 市 物 件 监 控 监 测 公 共 安 全 监 控 监 测 生 产 安 全 监 控 监 测 智 慧 安 全 智 慧 物 流 智 慧 农 贸 服 务 层 政 府 核 心 部 门 乡 镇 企 业 工 业 园 区 物 流 园 区 城 市 网 络 互 联 系 统 街 道 办 5.3应用体系 (1) 基础应用层。包括云计算与存储系统、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等 (2) 公共服务层。包括:数字社区、数字政务、公共查询服务、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全、智慧应急等。 (3) 创新特色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农贸等。 . . 创 新 特 色 层 基 础 应 用 层 云 计 算 与 存 储 系 统 数 字 城 市 管 理 系 统 公 共 服 务 层 智 慧 物 流 智 慧 农 贸 数 字 社 区 数 字 政 务 公 共 服 务 智 慧 医 疗 智 慧 教 育 智 慧 安 全 智 慧 应 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