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8377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 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控制适宜的室内温湿度。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次日起改为每日1次常规测试。(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持续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4)手术患者从术前1d起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d;如有发热,按第3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后改常规测试。(5).危重、大手术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或遵医嘱执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认真实施。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6.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2).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3).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出血于大便的关系。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10.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1.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12.遵医嘱准确给药。正确实施外治熏洗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1. 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戒烟忌酒。(3).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术前的注意事项、床上使用便器等所需的指导。(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并注意脐部的清洁,做好护理记录。(5).术前晚护理。遵医嘱禁食、禁水。遵医嘱给予清洁灌肠。遵医嘱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6).术日晨排空膀胱,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7).根据手术要求准备术后用床及抢救物品和药品。2.术后护理。(1).术后根据病情遵医嘱送入icu、普通病房等。(2).硬膜外麻醉、骶麻患者去枕平卧6h,禁食、禁水。(3).病情观察,做好记录。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肛周有无水肿,肛门有无脱出物,创面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4).手术当日不宜排泄。局部处理从术后第2天初次排便开始,创面分泌物或粪便要及时除去。可遵医嘱用中药液坐浴和局部洗涤。术后72h内,只洗净粪便即可,不宜长时间、高温度(3540即可)坐浴,以免引起伤口出血和水肿。中药坐浴时先熏后洗。(5).尿潴留者给予热敷下腹部或诱导排尿,或遵医嘱温度为6070;坐浴温度为3842,时间1520min。预防术后感染。(6).术后尽早给予普食,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足够的水分,忌辛辣刺激、油腻之品,保持排便通畅。(7).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的中药。嘱针刺。(8).创口疼痛甚者遵医嘱用局部止痛药,或中药煎液肛门湿热敷或坐浴,或给予耳针止痛。(9).恢复期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每日23次,每次3040下,以促进伤口愈合,利于功能康复。一、痔 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发生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块,称为痔。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涨、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内痔位于肛管齿线以上,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混合痔是在同一部位直肠上、下静脉丛同时扩大、曲张的结果。(一) 病因因饮酒无节,过食辛辣刺激物,或久站久立,或缺乏运动,或房事过度,或妊娠生产,或泻痢过久,或长期便秘等原因造成。(二)临床表现1.内痔:大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等症状。或有肛门瘙痒、灼热,或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崁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2.外痔:肛缘肿物突起,肛门坠胀,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或局部灼热疼痛,有分泌物,便干或溏。(三)护理评估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3.直肠检查结果。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痔发作期要侧卧休息。(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坐浴。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2)外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崁顿、或突发血栓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3.给药护理: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熏洗。4.饮食护理。(1)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以及含纤维素的饮食,忌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2)气滞血瘀者给予理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品代茶饮,如佛手、柠檬片;脾虚气陷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红枣、黄芪煎汤代茶饮,忌酸冷食物。(3)保持大便通畅,可食润肠通便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生活护理: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排便勿久蹲、努责,纠正排便时看书阅报等不良习惯;平时注意多饮水,促使顺利排便;排便困难时,可用手在左下腹按摩,使粪便向下运行以利排便,亦可早、晚空腹饮蜂蜜水以助排便。6.情志护理:疏导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疗。7.起居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劳累,根据患者的病情注意活动量的调整。工作时经常更换体位,不宜久坐、久站、久遵。8.临证(症)施护。(1)手术患者,按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护理。(2)术后出现尿潴留,经诱导无法解除者,遵医嘱针刺或导尿。(3)术后79h为痔核坏死脱落阶段,嘱患者减少活动,密切观察便血情况。(4)内痔结扎术后,嘱患者不可牵拉留在肛外的线端,以免疼痛或出血。9.健康教育。(1)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热水或中药液坐浴。(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食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选用软坐垫。(5)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6)指导饮食调护,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食暴饮,少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戒烟酒。(7)发现排便困难者应及时到医院复诊。二、肛痈肛痈指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伴恶寒发热的一种病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可参照本病护理。(一)病因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下注大肠所致。(二)临床表现1.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多位于提肛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肛痈。包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2.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者,多位于提肛肌以上间隙,输高位肛痈。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黏膜下脓肿。3.应与肛旁 肿、肛周蘘肿相鉴别。(三)护理评估1.患者的饮食、排便习惯及诱发因素。2.肛周情况及伴随症状。3.直肠检查结果。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避免坐位,高热及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取侧卧位。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局部皮肤红肿范围、温度、疼痛程度、有无波动感,体温变化及全身情况。(2)对切开排脓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物的色、质、量,有无出血或渗血,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1)大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2)火毒蕴结、热毒炽盛者,中药应饭后偏凉服。(3)阴虚毒恋者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煎炸油腻之品。(2)急性期给予少渣半流食。5.生活护理:肛周脓肿初期,内裤宽松柔软,不宜取坐位,保持局部勿受压,保持肛门周围清洁。使用洁净、柔软的卫生纸。便后及每晚睡前使用温水或中药坐浴。6.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解除害羞及因惧痛而害怕排便、担心预后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7.起居护理: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经常进行全身体质锻炼和肛门局部肌肉锻炼。8. 临证(症)施护。(1)体温超过39,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2)局部疼痛难忍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9.健康教育。(1)饮食有节,忌油腻辛辣之品,戒烟酒。(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治便秘,便后清洗肛门或坐浴。(3)发现肛门局部异常,及时就诊治疗。三、肛漏肛漏指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遗留的腔道,久不收口,局部反复流脓、流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特征。本病以2040岁多见,病位在直肠、肛周,涉及肺、脾。肛瘘可参照本病护理。(一)病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咳、脾肺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二)临床表现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或伴有周身发热。(三)护理评估1.既往病史,病程长短。2.肛周症状。3.肛门指检、镜检等检查结果。4.心理社会状态。5.辩证: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肛周瘘口流出脓液的色、质、量、气味及肛门疼痛、瘙痒程度等。(2)观察有无大便失禁现象,做好局部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肛周皮肤湿疹、糜烂等。3.给药护理: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熏洗。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期间忌生冷、刺激之品。4.饮食护理。(1)饮食宜营养丰富,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海腥发物之品。(2)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5.生活护理。(1)保持肛门清洁,防止伤口污染,内裤勤换勤洗,在日光下暴晒。(2)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积极防治肛周局部的各种化脓性感染,防止肛瘘的发生。(3)戒烟忌酒。忌久坐。6.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不良情绪。7.起居护理: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湿热下注、阴虚者室温宜偏凉。发热患者要卧床休息,多饮水。8. 临证(症)施护。(1)可用耳针缓解疼痛。(2)指导施行挂线疗法患者不要拖拉留在肛管以外的橡皮筋,以免引起疼痛及断裂。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鼓励适当活动,以加速橡皮筋脱落,保证脱线处引流通畅。(3)指导瘘管切除并缝合治疗的患者术后23d控制大便,以免刺激伤口。(4)换药动作要轻柔,纱条要嵌塞至创口的基底部,以避免假性愈合;后期局部脓净,给与棉垫加压包扎,促使创面愈合。9.健康教育。(1)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2)保持肛门清洁,每晚及便后用温开冲洗或坐浴。(3)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忌辛辣、发物,戒烟酒。(4)积极治疗肛周疾病,防止发生继发肛瘘。四、肛裂肛裂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病位在肛门,与大肠关系密切。(一)病因因阴津不足,或脏腑热结,或肠燥便秘,或排便怒责等。(二)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出血。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造成剧烈疼痛,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经数分钟后由于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引起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剂方可缓解。因此,肛裂患者常因恐惧排便而使便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创面裂开可有少量出血,黏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三)护理评估1.饮食、排便习惯及病程长短。2.肛门症状。3.心里社会状况。4.辩证:血热肠燥证、阴虚津亏证、气滞血瘀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肛门疼痛的性质、程度与持续时间,大便是否带血、滴血及出血量。3.给药护理。(1)早起肛裂者,排便后遵医嘱用中药坐浴,或用生肌玉红膏涂于裂伤处。(2)陈旧性肛裂,遵医嘱给与中药坐浴,以促进创面愈合。4.饮食护理。(1)多食清淡、易消化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食麻油拌菠菜,或以蜂蜜、甘蔗汁代茶饮。(2)气滞血瘀者给予理气活血之品。(3)阴虚津亏者宜多进滋阴增液之品。5.生活护理。(1)保持大便的通畅与柔软,排便时不看书、吸烟,避免久蹲;便后用干净柔软的手纸擦拭,以免损伤肛管;便后及睡前用温水坐浴。(2)多饮水及肉汤类或蜂蜜水;不宜过多饮用浓茶及咖啡。6.情志护理。(1)因裂口剧痛难忍,易产生不良情绪,可教患者按摩腹部,以减轻排便疼痛。(2)气滞血瘀者,易出现胸闷、烦躁,须加强情志疏导。7.起居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便秘者应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排便。起居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8. 临证(症)施护。(1)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可针刺镇痛,亦可给与中药外敷肛裂局部。(2)便秘时,切忌怒责,可遵医嘱给服润下剂货缓泻剂。9.健康教育。(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日早晨可空腹服淡盐水一杯。(2)指导患者预防便秘的方法,坚持腹肌锻炼,排便时避免蹲坑时间过长。(3)发生肛裂及时预防,防止继发贫血和其他肛门疾病。六、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指直肠、结肠黏膜上或黏膜下的獒生物,有蒂或无蒂,病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病因多因气血、湿热淤阻下迫大肠,或先天遗传所致肠道气机不利,或淤浊气凝而成。(二)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便血,黏液便,便意不尽感和里急后重,长蒂的息肉和脱出肛门外,伴腹痛、腹泻、肛门坠胀感。(三)护理评估1.家族史,既往病史,病程长短和心里社会情况。2.排便性质、形状、出血状况。3.大便常规和培养、肠镜等检查结果。4.辩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气亏虚证。(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常规(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便后即使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3)需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后记录。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便血的色、质、量,有无黏液,是否伴腹痛、腹泻,或腹部不适,有无排便习惯的改变及肛门脱出肿物等。(2)若见粪块上附着黏液或渗血时,及时报告医师。3.给药护理:便后遵医嘱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中药清洗。4.饮食护理。(1)知道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食物。(2)气滞血瘀及风伤肠络者,宜多食清热、凉血之品。5.生活护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日注意多饮水,促使顺利排便;排便困难时,可用手在左下腹按摩,使粪便向下运行以利排便,亦可早晚空腹饮蜂蜜水以助通便。6.情志护理: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忌烦躁恼怒,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起居护理: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作息时间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适当调整,有规律,并劳逸结合。8. 临证(症)施护。(1)息肉脱出后应及时回纳;脾气亏虚者,可遵医嘱针刺。(2)息肉脱出不易回纳、疼痛甚者,可遵医嘱针刺。9.健康教育。(1)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粪便有无黏液及血丝。(2)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3)定期复查,检测息肉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