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案例反思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81046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案例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案例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案例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利用乡村资源,小成本,大成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校园,是洑水湾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追求。洑水湾中心小学创建于1985年,倚巍巍顿旗,傍悠悠沅水,地处溆浦西端大江口镇清江屯村。近年来,通过合格学校建设及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校办学校条件。创建了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市级农村劳动实践场所,是一所省级合格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凝聚了师生们的合力,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丰满了学生们的羽翼。现谈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 “孟母三迁”就是环境熏陶人成功的范例。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小学的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校舍比较简陋等诸多因素。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从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校园文化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标志,加强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1.要整体规划好校园。学校的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布置要体现学校的人文特色,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会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净化。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美化。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 硬化。学校地面,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规范化。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学校标志性雕塑和励志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建设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2运用好校园资源,发挥每一角落的作用。学校要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在教室、走廊、过道等处张挂名人字画,书写名言警句,使其能发挥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布置文化视角,创设文化生态环境,使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充满着飞扬的理想与激情。让学生在多彩多姿的文化板块中穿行,感受着书生意气,感受着中外文明,感受着生命与科技的伟岸,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校园成为学生们向往的热土,成了老师们潜心学问的净土。弘扬正气,清除“垃圾”,与时代同步。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1 .弘扬校园传统文化。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确立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一次集会一个主题,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设立宣传栏、黑板报等。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看一份报纸,看一本好书,会说一句格言。学校图书室应定期开放,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图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使学生对书的爱好成为首要爱好。学生每天能读板报、看标语,时时刻刻都在接受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为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教室布置可根据本班的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采用“简洁、美观、协调、实用”的原则。如设立班务栏,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班规制度等张贴在上面,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体现出一个班集体的严谨、有序;设立学习园地,用于张贴学生优秀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优秀作文等,让学生找到自我,享受成功,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2.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 (1)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2)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弘扬奉献精神,形成“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良好校风。(3) 重视教师的理想教育。教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缔造者,因此教师应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教师才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去研究教材,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包容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是师生共同的土壤,是师生焕发生命力的田园,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继续教育,不断知识更新,激活自身文化泉源。(4)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发展形势。为此,学校应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生活。(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通过调查分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部分学生不是智力原因和教师因素,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让学生乐学;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四.强化管理文化建设。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本校的校训“诚实、勇敢、勤奋、进取”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它以文件形式存在,以思想行为习惯为表现形式,教师管理制度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普遍性的工作要求,如办公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请假制度;二是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各类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学常规等;三是具有激励强制性质的,如考勤考绩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四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学生管理制度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外,还包括评优、表彰等制度。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比如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优秀学生颁奖仪式,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文化气氛,动情动心、催人奋进。 五集体意识的培养和舆论建设(1)正确健康的舆论,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以保证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发展,它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了基础。可以采取对舆论的强化诱导,培养学生向上的品格,也可以时时总结,召开会议,通过宣传栏、广播站总结优缺点,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2)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正气氛围感染人”。需人人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来做教育的有心之人,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有深爱每一个孩子们的热心,着力校园文化建设,乡村校园,也能“风景这边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