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76423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一、组织学:主要是借助于显微镜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又称显微解剖学,微视解剖学。三、解剖学:主要是借助于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宏观及其功能的科学。又称巨视解剖学。四、人体细胞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4、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人体可分:运动、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感觉和神经系统等)人体各系统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3、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4、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第一章 基本组织一、 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具密切联系的细胞和胞间质组成组织。二、 细胞连接: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呈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沟通。包括: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三、 细胞游离面得特殊结构1、 细胞衣: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具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功能)2、 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纤毛:呼吸道等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外伸能动的突起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得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的四、 上皮组织1、 结构特点:(1)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间质少(2)细胞具有极性(3)组织内没有血管和淋巴管2、 分类:被覆上皮、感觉上皮、腺上皮、生殖上皮3、 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分为单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假复层纤毛柱状及变移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分为内皮、间皮、其他(三者都来源于中胚层);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有角化和未角化之分。4、 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类:浆液腺(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物富含酶类),黏液腺(糖蛋白分泌细胞,分泌糖蛋白),混合腺(如舌下腺、下颌腺等)五、 结缔组织类型: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分为白和棕脂肪组织;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组织。1、疏松结缔组织(1)五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2)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软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包括软骨组织和软骨膜)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呈凝胶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摩擦。分类及其分布:(1)透明软骨:关节、肋、气管、支气管-易断(2)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3)耳廓、会厌处3、骨组织:(1)骨主要由骨组织、骨膜、髓、神经、血管构成(2)骨组织构成: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细胞间质构成(3)骨板:骨胶纤维排列成层,同一层内骨胶纤维相互平行,借基质黏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呈薄板状。大大增加了骨的坚固度。(4)哈佛式结构4、血液的组成及参数: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1.0-3.0*1011每升);红细胞分男性4.0-5.5*1012每升,女性-3.5-5.0*1012每升;白细胞(4.0-10.0*109每升)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50%-70%)、嗜酸性(0.5%-5%)、嗜碱性(0-1.0%);无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5、肌组织:由高度分化的肌细胞组成(少量结缔、血管、神经)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均起源于中胚层。(1)明带(I);暗带(A);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高区为H带;H带中有M带(两Z线间肌纤维称一个肌节);粗肌丝中部供M线固定,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间止于H带外侧。 细肌丝分子结构如下: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2)心肌:分布于心和近心的大血管壁上。(其收缩不受意识控制,属不随意肌)(3)心肌超显微结构特点:粗细肌丝在肌节内排列与骨骼肌相似,但不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而形成粗细不等,界限不明的肌丝束; 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肌质网和终池不发达,多具二联体,少有三联体; 闰盘位于Z线水平; 心肌纤维内线粒体发达,且丰富毛细血管网; 心房肌纤维除具有收缩功能外还具内分泌功能。6、神经组织:有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1)神经元结构:胞体、轴突(将神经冲动传离胞体)、树突(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向胞体)。胞体分为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传导神经冲动)、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包含尼氏体(合成蛋白质)和神经元纤维(构成骨架、物质运输)(2)突触及结构: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传播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突触由突出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组成。(3)神经胶质: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绝缘、营养和防御作用。 神经胶质分为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分为星形胶质、少突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分为神经膜细胞和卫星细胞。(4)有髓神经纤维结构:A周围神经系统中:轴突外包髓鞘和神经膜,具节段性,段与段间处为郎飞结,两节间为结间体。B中枢神经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的突起包卷轴突而形成,外表无基膜,髓鞘内也无髓鞘切迹。(5)神经末梢分类及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分为游离(感受冷热、轻触和疼痛等)和有被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分为躯体(收缩运动)和内脏(调节内脏运动)。有被感觉神经末梢包括触觉小体(感受触觉)、环层小体(压觉和触觉)、肌梭(感受肌纤维的伸缩)。第二章 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二、骨连接:骨与骨之间连接装置。分为纤维连接(颅骨间的缝、胸与肋、各椎骨间、骶椎间)和滑膜关节连结(主要分布在四肢)。滑膜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其辅助结构为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三、全身骨(206):颅骨(29.)躯干骨(51)四肢骨(126);颅骨分脑颅(8),面颅(15),听小骨(6);颅骨分为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一,顶骨、颞骨个两;面颅分犁骨、下颌骨、舌骨各一,上颌骨、鼻骨、颧骨、泪骨、腭骨下鼻骨各两;听小骨分砧骨、锤骨、镫骨各两。躯干骨分脊柱(26)和其他;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和尾椎各一。四肢骨分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四、骨骼肌(600多)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附于骨。2、全身骨骼机分为3类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头颈肌分为头肌和颈肌。五、只要肌肉的功能和位置1、胸锁乳突肌:为颈阔肌所覆盖,斜列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内侧段,止于颞骨乳突。单侧收缩,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2、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三角形阔肌,收缩时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3、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收缩时,使上臂内收旋和后伸。4、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5、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深面,收缩时,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助呼气。6、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分三部分:胸骨部、肋部、和腰部;收缩时拉中心腱向下,扩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舒张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以助呼气。膈上有三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股肌: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股壁。主要有骨直肌、骨外斜肌、骨内斜肌和股横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腹肌收缩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和左右同旋,助呼气等8、三角肌: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收缩时使上臂外展。9、肱二头肌:起点有2个头,在肩胛与桡骨粗降之间,收缩时名主要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10、肱三头肌:起点有三个头,收缩时主要伸肘关节。11、股四头肌:伸小腿,股直肌还可屈大腿。12、股二头肌:起于坐骨结节和股骨嵴,止于腓骨头,屈小腿,伸大腿。第三章 循环系统一、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二、分两个循环同时进行1、小循环:全身的静脉血子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分支到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成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2、大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物质和气体交换后,成静脉血,汇入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三、血管壁结构(由腔面向外:内膜、中膜、外膜三层)1、动脉 (1)中动脉:内膜-三层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弹性内膜。中膜-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外膜-疏松结缔组织。(2)大动脉(近心动脉):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内膜(较厚的内皮下层),中膜(引性膜发达),外膜(较薄)(3)小动脉:内弹性膜薄,仅有几层环形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4)微动脉:内膜为无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外膜薄。2、毛细血管(管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可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静脉特点:静脉由小到大,逐渐汇合到心管径增粗,管壁加厚(分微、小、中、大静脉)。静脉管壁内、中和外膜三层间无明显界限,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丰富,结缔组织多。四、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五、心的外形:前后略扁,似倒置的圆锥体。六、心的构造(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1、右心房:入口三个(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下腔静脉口有下腔静脉瓣)2、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具右房室瓣/三尖瓣),经动脉圆锥到肺动脉口(具肺动脉瓣,半月形)。3、左心房:左右肺静脉口4、左心房:经左房室口连左心房(口上含左房室瓣),主动脉窦经主动脉瓣到主动脉口。七、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心房传导组织、房室瓣膜内的纤维、房室交界和心的传导组织。八、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组成,收集下肢、盆部和股部的静脉血,最后注入右心房。九: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与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在肝门处分左右支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后经肝内各级静脉再汇合为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十、淋巴关系: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第四章 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指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自己喝异己并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有免疫细胞、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 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抗原呈递细胞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特点:只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表面有抗体和补体的受体,具有活跃的吞噬功能。功能:吞噬作用、抗原呈递、破坏靶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四、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外包结缔组织被摸,实质为不同配布形式的淋巴组织。 根据发生和功能分两类:1、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是淋巴细胞分化场所)2、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是淋巴细胞进一步发育分化)五、淋巴结:是哺乳动物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一般包括皮质和髓质。六、淋巴结功能:1、滤过淋巴 2、进行免疫应答七、脾:是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功能:1、滤血2、免疫3、造血(胚胎早期)4、其中含铁的物质,以供机体造血时需要。八、扁桃体:抵御细菌病毒及其他异性蛋白的侵入。第五章 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唾液腺、肝和胰腺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合成为内脏)。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三、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区:食管与咽相续处、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膈的食管裂孔处。四、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胃容量约1.5L,具贮存食物,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功能。五、胃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六、胃底腺的细胞可主要有五类: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七、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成人的小肠约5-7cm,上连幽门,下与大肠相连,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和回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内环肌和外纵肌)八、大肠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连回肠)起始部是盲肠,末端终于肛门,全长1.5cm。九、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由内环肌、外纵肌两层)十、大肠的形态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十一、结肠呈M形,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十二、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十三、肝分四部:左叶、方叶、尾叶、右叶。十四、肝的组织结构:肝小叶(分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门管区(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十五、肝内血液循环:肝门静脉和肝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胆汁流动: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肝管出肝。十七、肝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防御和解毒功能、造血功能十八、胆囊的位置: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十九、胆囊可分:胆囊底、胆囊体和胆囊颈三部分。壁可分黏膜、肌层和浆膜三层,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二十、胰是人体的重要腺体,位于胃的后方,狭长1-2腰椎,横位于腹后壁,胰头膨大被十二指肠所包绕。二十一、胰分内、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物为碱性液体含多种消化酶和丰富的电解质,是重要的消化腺;内分泌部分泌物参与调节体内的糖代谢。二十二、胰岛:A细胞分泌高血糖类、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制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二十三、腹膜的形成物:网膜、系膜、韧带、股膜襞、隐窝及陷凹。第六章、 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和肺。分导气部和呼吸部。二、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内支气管。三、喉的软骨及其连接:由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组成。软骨之间借关节和韧带相连。四、喉腔: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喉黏膜等围成的管腔。(前庭襞、声襞)。五、肺的形态:右肺宽而短、左肺窄而长(膈将肺与腹腔脏器分隔开)六、肺的组成结构:1、外部:浆膜。2、内部:实质(肺内叶支气管的各级分支末端的肺泡)、间质(肺内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七、胸膜:是附于胸壁内面、隔上面、纵隔两侧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分脏胸膜和壁胸膜。 脏胸膜:紧贴在肺的表面,并伸入肺叶间裂及右脉水平裂内,不易剥离。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纵膈的外面和膈的上面。分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八、胸膜腔:是指脏、壁胸膜在肺门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腔隙。第七章 泌尿系统一、肾的结构组成: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近端小管包括近端小管曲部和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包括远端小管曲部和远端小管直部;泌尿小管包括肾小管和集合小管;集合小管包括弓形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和乳头管。二、肾的各组成部分功能。1、肾小体:尿液浓缩。2、肾小球: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易于滤出管壁进入肾小囊腔内。3、肾小囊收集,肾小球滤出的原尿。4、近端小管:是原尿重吸收的主要场所。5、细段:上皮甚薄,利于水和离子通过。6、远端小管曲部:在醛固酮作用下,吸钠排钾;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吸收原尿中水分,可排出氢离子和氨,对维持血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7、集合小管: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三、肾血液循环的特点:1、肾动脉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短而粗,血流量大;2、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两端皆为微动脉,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肾小球内血流量大,血压高,有利于过滤。3、肾内血管通路中出现两次毛细血管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和球后毛细血管网,血流经肾小球时大量水分被滤出,故球后毛细血管内血的胶体渗透压甚高有利于肾小球上皮重吸收。4、髓质内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和尿液的浓缩。第八章 生殖系统一、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二、结构:由外到内:浆膜-白膜。由纵膈分成睾丸小叶,内有生精小管,近纵隔处变短为直精小管。精子在生精小管内生成。三、生精小管,各细胞功能。1、生精细胞分裂、分化成精子。2、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吞噬精子形成过程中的遗弃物;促进精子的释放和运送;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维持生精小管雄激素水平。四、睾丸间质功能:分泌雄激素(促精子发生和生殖器官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五、直精小管和睾丸网将生精小管产生的精子送出睾丸。六、输精管道:(1)附睾(精子贮存的主要场所,在其中获得运动能力,达到生理功能上的成熟)。(2)输精管和射精管。七、附属腺:(1)精囊 (2)前列腺 (3)尿道球腺八、男性外生殖器:(1)阴囊 (2)阳茎九、卵巢结构及功能:(1)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外为皮质内为髓质 表面上皮白膜(致密结缔组织)-皮质(内含各种细胞)髓质(2)卵泡及发育(原始卵泡、初级-、次级-、成熟-)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黄体: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十、输卵管: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组成。 分四部分: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输卵管漏斗。子宫:分地、体、颈3部分,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十二、子宫组织结构(内膜、肌层、外膜) 1、子宫内膜: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具子宫膜。 2、子宫肌层:由内向外黏膜下层、血管层、血管上层和浆膜下层。 3、子宫外膜(子宫底部和体部为浆膜,其余部分为纤维膜),在巢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出现周期性变化,每28天左右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增生和分泌,称为月经周期),一般分三期:月经(1-4日)、增生(5-14日)、分泌(15-28日)。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分布:1、以细胞的形成散在于其他器官或组织内。2、以组织的形式存在于其他器官中如胰岛。3、以器官的形成独立存在,如甲状腺。二、几种腺体的位置形态,各分泌激素是什么?1、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呈H型,表面包有薄层结缔组织的被膜组织结构和功能(腺组织分若干小叶具滤泡和滤泡旁细胞)(1)甲状腺滤泡:分泌甲状腺素。(2)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促成骨、降血钙)2、甲状旁腺:上下各一对,贴附于甲状腺左右叶后面,呈棕黄色,为扁椭圆形。(1)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促破骨、升血钙)(2)嗜酸性细胞3、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隙,肾上端前、内侧、左侧,肾上腺略大,呈月牙形;右侧呈三角形。(1)皮质: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吸钠排钾)、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促糖异生)、网状带(主分泌雄激素,也分泌雌激素,糖皮质激素)。(2)髓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4、垂体: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各种激素,调控其他各种分泌腺,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处于重要地位。垂体位于颅底,蝶骨体上面得垂体窝内,呈椭圆形。三、腺垂体 1、远侧部(垂体主要部分):(1)嗜色细胞:嗜酸性细胞分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代谢生长)、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促进乳腺发育、分泌乳汁);嗜碱性细胞(激素为糖蛋白)分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维持甲状腺滤泡上皮构造,促其增生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促肾上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脂肪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2)嫌色细胞 -支持作用2、中间部:促黑色素细胞激素(促皮肤黑色素生成) 3、结节部:促性腺激素四、神经垂体(正中隆起、漏斗柄、神经部)1、视上核的神经内分泌神经无产生加压素(抗利尿激素)2、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神经无产生催生素。五、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简称APCID):指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均有某些共性,即都能摄取胺的前提物质,并使其脱羧而合成和分泌胺类。第十章 感觉器一、眼球的结构组成:分眼球壁、内容物。眼球壁分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纤维膜分角膜和巩膜;血管膜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视网膜分虹膜部(盲部)、睫状体部(盲部)和视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二、眼球壁:由外向内为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1、纤维膜:最外层,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1)角膜:不含血管,其营养主要由房水供应。由外到内分:角膜上皮、前界膜、角膜基质、后界膜和角膜内皮。 (2)呈乳白色,含大量胶原纤维,质地坚韧,具有支持和保护眼球作用。2、血管膜:含丰富血管和色素,呈棕黑色,由前到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视网膜:除了中央凹和视神经盘外,其他部位主要有四部分构成外内:色素上皮、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注:视网膜电镜下有10层:(外内)色素上皮、视杆视锥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膜层。三、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1、房水:由睫状体的血液渗出和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循环产生后,自后房经瞳孔如前方,后由虹膜角膜进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作用:屈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压;房水循环障碍时,引起眼压增高,可致视力受损,呈青光眼。2、晶状体:(因疾病、衰老或创伤而变浑浊称白内障)调节: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引脉络膜和睫状体向前,使睫状体小带松弛,晶状体因本身的弹性变凸,屈光增强,使物象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则相反(青少年时,若长期视近物,使睫状肌过度紧张,得不到恢复,将会使晶状体曲度持续加大成近视。)四、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以及框内的筋膜和脂肪等,对眼球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1、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液中含有溶菌酶,泪液除湿润眼球表面,防止角膜干燥外,尚有冲洗微尘和杀菌作用。2、眼球外肌(骨骼肌六条运动眼球肌,一条上睑提肌):上睑提肌的作用是提上睑由动眼神经支配。运动眼球的肌包括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眼球向外转时外直肌收缩,向内是内直肌收缩,向上外是下斜肌收缩,向上内是上直肌收缩,向下外是上斜肌收缩,向下内是下直肌收缩。五、耳组成:耳又称前庭窝器感受声波的听器和感受头部位置、重力和运动速度变化的前庭器。 1、外耳: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收集传导声波) 2、中耳:传导声波的束腰部分鼓室、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等。 3、内耳:是前庭窝器的主要部分,鼓室内为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个迷路之间充满了淋巴,膜迷路的管腔内充满内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同。六、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是听觉感受器。 1、支持细胞:(1)柱细胞胞质富含张力丝,起支持作用。(2)指细胞2、毛细胞:为感受声波刺激的感觉上皮细胞,有内、外两群。七、皮肤组成: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相连,皮肤内有毛、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等附属器。 1、表皮分5层(由其底到表面):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位于表皮下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层。 3、皮肤附属器:(1)毛:毛干、毛根和毛球。 (2)皮脂腺:为泡状腺,由1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和一个共同的短导管构成。 (3)汗腺:外分泌汗腺单曲管状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顶分泌汗腺分泌部为粗管,管腔大。 (4)指(趾)甲:角化细胞(甲体、甲根、甲床、甲襞、甲沟)。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一、功能: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都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从而保证人体内部的统一,还调节机体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使机体与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二、常用术语。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在一起呈灰色。 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面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呈白色。 3、网状结构:脑、脊髓内神经纤维为交织呈网,神经核与其中。 4、神经节与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呈捆诶神经节。神经纤维呈束称神经。三、脊髓:由胚胎时期神经管后部发育而成。 外形:呈前后略扁的圆形,表面有几层被膜及脑脊液,下端为终丝,连于尾骨,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四、脊髓内部结构:其外围为白质,中央为灰质,灰质中央有中央管。1、灰质:具前后角。(1)后角:细长,尖端伸向后外侧沟,接受刺激。(2)前角:没换大小型多级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2、白质:左右各半,每半侧又借沟裂分三个索:前索、外厕索、后索。 分: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3、脊髓功能:传导功能和反射神经。五、脑干(脑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桥和延髓大部分):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六、脑干内部结构:分为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三部分。1、灰质:分为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两大类。2、白质: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神经束。3、网状结构:一些细胞和纤维交织的区域。功能:调节骨骼肌张力;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皮质的活动。七、小脑:位于颅后窝,脑干背面,大脑枕叶下方。1、外形:呈扁圆形,中间狭窄处为小脑蚓,两侧膨隆为小脑半球,上面平坦有原裂,下面中部凹陷两侧的半球突隆。2、分叶:分为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3、内部结构:表面的灰质为小脑皮质、皮质深层的白质为髓质。髓质内的核团称小脑核。4、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维持肌肉间运动的协调。间脑:分5部被测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 下丘脑:整个下丘脑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部和底,内部自前向后分3部:视上区、结节区、乳头体区。大脑:表面有许多隆起的脑回和下陷得脑沟。三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脑和脊髓均有三层被膜(自外向内):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对其有保护支持和营养功能。神经节:分为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1、组成及位置:其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胸、腰、骶和尾神经。每对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前跟为运动性。后根为感觉性。2、各丛组成:(1)颈丛:皮支和肌支。(2)臂丛: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3)胸神经前支。(4)腰丛:股神经、闭孔神经。(5)骶丛:胫神经、腓总神经。十三、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十四、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及腺体,调节内脏、心血管、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不直接受人意支配。1、交感神经:包括交感神经节、交感干神经和神经丛】2、副交感神经:分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指低级中枢;周围部指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纤维。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1)中枢部不同即前者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侧角,后者位于颅骶部的副交感核。(2)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即前者位于椎旁和椎前,后者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和器官壁内。(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即前者作用范围广,后者作用范围较局限。(4)分布范围不同即前者分布范围广,后者分布范围小。(5)对同一器官作用不同即两者既相互拮抗,又相互统一。(6)末梢产生的化学介质不同即前者去甲肾上腺和少量肾上腺素,后者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十五、传导路:一般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络(感觉和运动)。 感受器经感觉传导路至中枢,经运动传导路至效应器。1、感觉传导路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即由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经脊神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