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720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2016年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综合检测 岳麓版必修1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A1688年的“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D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抓住问题关键信息“不深刻”,结合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A项虽然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但是保留君主制和贵族制;B项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项扩大选举权,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D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剥夺国王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故选A项。答案:A2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A分权制衡B议会权力至上C国王“统而不治” D两党制解析:分权制衡不足以控制君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使得原来的“控制者”国王处于议会控制之下,故B项正确;在光荣革命中并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两党制在政治中发挥较大作用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B3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A大宪章 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解析:从材料中看,此文件用法律的形式限制了英国的王权,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故选B 。答案:B4从下示材料可见当时()1872年,一名年仅17岁的青年阿瑟奥康纳突然开枪刺杀刚要跨上马车的维多利亚女王,被现场抓获。在审理这起未遂刺杀案时,法官裁定这名凶手精神失常,只判他一年监禁。维多利亚女王大为发火,竭力要求将这名危险分子流放国外,以免他日后再出来干傻事。法官彬彬有礼地解释说,对不起,女王殿下,我不能这样做,因为奥康纳罪不当此,大英帝国的法律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A大英帝国衰落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解析:关键信息:1872年、“大英帝国的法律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题干反映的现象说明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结合时间信息,C项正确;A、B项都无法从题干中体现;D项“没有任何特权”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5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建立。根据题干“旧瓶里装进了新酒”信息象征着使用了旧的制度来进行变革,因此应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君主但是又实现了议会掌握政权的代议制形式。B、C、D属于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答案:A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光荣革命”时间是1688年,是在18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是1689年,也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故B项错误;责任制内阁的建立是在18世纪前期,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力,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由“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可知,解决这种状态就是改变贵族、大地主把持政治权力状态,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拥有更多议席,故D项正确。答案:D7这个新国家采用了一套新的立国原则,“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权力平衡”,从而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体现该国立国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C美国1787年宪法 D和平法令解析:民法大全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其中没有否定王权,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对君权作了限制,并没有否定王权,而且建立的也不是共和国,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否定王权,规定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与立国原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8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是()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C实行民主共和制D创立内阁制解析:美国的开国领袖们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创造性的在一个大国确立了共和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答案:C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共9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总统、最高法院、国会之间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答案:B10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上看在短短三个月内总统提交的15项议案全部通过,充分说明了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11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C两党竞选 D扩大议会的权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后来通过宪法修正案,来补充完善1787年宪法,故B项正确;A项议会改革发生在英国,故A项不正确;C项两党竞选与补救宪法无关,故C项不正确;D项美国是三权分立,不可能扩大议会权力,故D项不正确。答案:B12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的元首都()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解析: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是世袭的,统而不治,并没有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是选举产生,不世袭,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因此,两者的共同点只有C项。答案:C13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解析:权利法案规定英国为君主立宪政体,其国家元首是世袭的,且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行政首脑不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对行政首脑负责,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与所给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4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历经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多次斗争,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上述史实体现法国()A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 B社会性质的变化C资产阶级政体最后定型 D政权性质的变化解析: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政权,不属于封建专制,故A项错误;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民主共和政体确立,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权,故B、D项错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共和政体,之后,法国政体没有变动,故C项正确。答案:C15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故A项错误;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故B项正确;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而不是决议,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共和政体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而不是共和派和民主派,故D项错误。答案:B16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个国家确立的形式有所不同。下列说法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法国代议制特点的是()A强调国家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B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临朝不理政”C议会掌握立法,须得皇帝批准才能生效D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解析: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来看,总统权力非常大,不体现“分权与制衡”,故A项错误;当时的法国没有国王,故B、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故D项正确。答案:D17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解析:依据材料,联邦议会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只是得到首相的授意,故A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有批准法律的实权,故B项错误;作为立法机构的联邦议会听命于掌握行政权的宰相的要求,可见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C项正确;联邦议会有立法权,只是受行政权控制,本身不完整,故D项错误。答案:C1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反映出()A宪法中规定的首相的权力极大B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C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D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的皇帝的权力极大,故A项错误;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在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俾斯麦对德国的统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19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答案:D20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解析:英德两国虽然都是君主立宪制,但英国是议会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德国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皇帝有很大的实权,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议会并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C、D是德国民主政治的特点。答案:A21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A BC D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项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说法正确。第项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起共和政体与工业革命的完成有密切关系。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第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保留浓厚的专制残余,第项说法正确。答案:B22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掌握行政权力的内阁政府或总统可以对议会的权力加以限制。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23英、法、美、德四国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A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B总统或首相都拥有最高行政实权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D都实行了严格的三权分立的原则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英国女王和德意志皇帝世袭产生,A项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最高行政实权在皇帝手中,B项排除;D项在德意志并未实行。答案:C2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联邦共和制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C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联邦共和制解析:结合课本基本知识即可作答,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议会共和制,故选C。答案:C25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 B法制化C渐进性 D普选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共性,都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献,故B项正确;A项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特点,但不符题意,故A项错误;C、D项是四个法律文献的共性,故C、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材料三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1)根据材料一,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6分)(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6分)解析:第(1)题,可从美、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思考。美国采用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总统与议会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总统领导内阁;英国采用君主立宪制,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可见议会对君主没有制约作用,“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综合看,德国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影响可从军国主义富有侵略扩张性方面思考。第(3)题,从英、美、德三国的政治体制以及政权组织形式方面思考。英国采用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美国采用民主共和制,议会只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形成制约;德国是君主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议会不掌握实权,受皇帝控制。答案:(1)美: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英: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国积极对外扩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英:议会主权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美: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德:不掌握实权,受帝国皇帝控制。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材料二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6分)(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4分)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结合“光荣革命”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材料一中“革命”是指处死国王,可以得出“反革命”就是保留了国王;第二小问,结合权利法案的内容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来作答。第(2)题,第一小问,结合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特点,可以得出通过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来实现;第二小问,以州权规定为例,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的解决以及国会议员分配照顾大小州利益。第(3)题,第一小问,结合万隆会议的内容及精神可以概括为反殖民主义、求独立、发展经济、求富强;第二小问,根据“万隆会议”“周恩来”信息可以判断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4)题,根据三则材料所体现的和平、社会进步等关键信息来作答。答案:(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2)实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国会议员分配照顾大小州利益。(3)愿望: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策略:求同存异。(4)积极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材料二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孑遗。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试以近代英国政体的变革为例加以说明。(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6分)(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从材料“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渐进改革的典型史实予以说明。第(2)题,第一小问,美国变革的方式从材料中“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进行归纳。法国的变革方式可以结合所学,与美国的方式对比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材料“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进行归纳。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辩证地组织答案。答案:(1)特点:传统与变革相结合;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说明:形式上保留了君主和议会,但议会握有实权,君主“统而不治”;以“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等使政体逐步完善。(2)方式:美国以温和的方式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而法国则用暴力把变革与传统割裂开来。内容:美国在吸收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共和制”;法国则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实行议行合一的单一民主制度。(3)“阳光革命”: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另一方面和平渐进的方式,有利于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闪电革命”:一方面能较快改变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暴力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破坏较大,而割裂传统与变革的联系也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