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7085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引论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WHO 健康定义:健康是身体无病和心理健康。即完整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异常可能是严重的也可能是轻微的,严重的心理异常称为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的标准: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和功能越是接近普通人群的平均值,越是心理健康;越偏离平均值,则心理不健康社会适应标准(受人本影响):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较难达到的理想状态,并作为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卫生工作的标准。主观经验标准:此标准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主观感受性,认为心理健康与否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感觉,即个体认为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扰,是否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2、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对象是正常人中有心理问题者)心理治疗(对象是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有心理障碍者)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开设专门课程全面渗透学科教学渗透个别咨询辅导团体咨询辅导创设有利环境二、特儿与心理健康教育1、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是0-18周岁。2、特儿心理发展特点特儿心理发展的一般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特儿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特儿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特儿的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特儿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特儿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3、特儿的心理问题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4、影响特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病毒和病菌感染的影响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的影响严重躯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神经系统影响是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生化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微量元素的缺失的影响心理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教养不当的主要表现:a过度保护 b过度溺爱 c过度严厉 d过度放松 e教育过于随意学校环境和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5、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意义:对特儿自身的意义: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帮助特殊儿童调整自身帮助特殊儿童最大可能地发展促进特殊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发展 对特儿家庭的意义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6、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多元的分三级一级目标定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发展为主二级目标定位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以预防为主三级目标定位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矫治为主7、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特儿心理教育的内容:问题预防行为矫治功能开发三、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发生转移(预防和发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共存互补(个别与团体)关注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趋于整合(家庭社区学校)逐步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2、国内现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3、我国特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特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教育的实践缺乏科学性个别化倾向医学化倾向课程化倾向德育化倾向4、特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补救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发展性功能第二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特殊儿童存在观特殊儿童发展观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1、特殊儿童存在观特儿存在的客观性特儿存在的一般性特儿存在的特殊性2、特殊儿童发展观特儿发展的可能性特儿发展的现实性促进特儿发展由可能到现实的条件: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医学手段和生物科技水平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特儿发展的心理动力:儿童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推动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还必须恰当解决矛盾,进而是特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的人3、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原理考察特儿的教育问题,并借助系统工程形成一系列整体性认识和动态性观念特儿教育的基本态度平等观:教育起点平等有教无类教育过程实质平等因材施教教育终点平等人尽其才特儿教育的特殊需要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环境的独特性教育任务的特殊性教育措施的特殊性特儿教育的全新理念:潜能观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关注智能强项开辟替代通道设计多元策略挖掘儿童潜能。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二、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论1、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成要素特点概念:在一定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特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模型、 构成要素: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评价特点:完整性特点性简明性操作性2、特殊儿童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特儿教育与生物学医学理论特儿教育与心理学理论特儿教育与教育学理论特儿教育与社会学理论3、特殊儿童教育模式医学生物模式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社会学模式系统学模式第三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3、积极的概念及五个阶段:积极心理疗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种基本的能力:认知能力和爱的能力,认知能力派生出守时有序整洁诚实等,有爱的能力派生出耐心时间交往信任信心等。积极心理治疗的5个阶段(与处理冲突相联系的):观察/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4、行为矫正法的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学习理论斯金诺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治疗的各种方法都是有分别属于以上3种原理的。共同点事:行为是后天学习的获得的,不良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某种不适当的学习结果5、行为矫正的常用技术有哪些系统脱敏技术(治疗焦虑和恐惧)目标分层技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参与造型技术(示范情景诱导自我控制)行为矫正的主要技术和策略P856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在放松的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和情景,以使个体逐步脱敏或适应原理:利用交互抑制原理达到治疗的目的。沃尔普认为:焦虑和恐惧不能与松弛并存,他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恐惧(焦虑)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 步骤:松弛训练设计不安刺激阶段表脱敏训练7、自律训练原理:当人处于一种放松的自律性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中的一些过度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步骤:安静练习四肢重感练习(从双手腕到双脚腕,从左到右,如果是左手者反之)四肢温感练习心脏调整练习呼吸调整练习腹部温感练习前额清凉练习。8、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原理:“以恐制恐”,系统脱敏法的变形。病人体验到最可怕的恐惧时,看到自己安然无恙,恐惧就会降低或消退冲击疗法的操作:强迫儿童想象恐惧(焦虑)的情境(物),使其体验强烈的焦虑,直至焦虑反应消退,然后给予新的刺激,再引起高度焦虑,如此反复,达到焦虑明显消退暴露疗法的操作:儿童面对或接触焦虑的真实情境,使之经历强烈的焦虑,并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毫无根据,从而消除焦虑。9、厌恶疗法又称厌恶条件法、回避学习法:对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施加不愉快的体验:电击药物言语责备,利用痛苦刺激替代异常行为的快感,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以毒攻毒”:酗酒贪食强迫症性心理异常的治疗10、正性强化又称为阳强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运用喜好的刺激做练习的强化物,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几率11、负性强化:运用令人讨厌的刺激使人产生厌恶感,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几率12、惩罚:施加惩罚和取消正强化物,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几率:暂时隔离法矫枉过正法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前者后果是不愉快的,后者是愉快的,负性强化更具有积极意义惩罚方法适用: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的治疗:攻击性行为违纪脾气暴躁伤人及自伤行为13、消退法:停止强化,使行为出现的几率降低;或停止惩罚,使原本减少的行为又增加14、代币制又称为标记奖酬法:用代币充当强化物矫正行为,代币累积起来可以计算成绩或成果。15、示范法:(班杜拉)通过示范观察学习增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16、家庭疗法:重视家庭结构与家庭的运作过程,特点: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为治疗单位目标和焦点时改变家庭内部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注重当前的情境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过程,并注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17、家庭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有哪些精神分析取向家庭疗法心理动力取向的家庭疗法结构取向的家庭疗法经验/人本取向的家庭疗法沟通/策略取向的家庭疗法系统取向的家庭疗法认知/行为取向的家庭疗法后现代取向的家庭疗法18、家庭治疗的3个基本原则:针对整个家庭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问题确诊病人所存在的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的患者家庭治疗的任务是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19、家庭治疗的过程:初期接触初期会谈治疗融入家庭评估家庭分析家庭史促进家庭改变第四章特儿心教的特法一、 游戏疗法1、游戏疗法含义指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是一种利用非语言媒介手段进行健康教育的治疗技术。在游戏治疗之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目的,而是治疗手段。游戏治疗者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解决儿童的问题,而是帮助儿童成长: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了解并接纳儿童本身鼓励儿童表达内心情绪建立宽容的态度鼓励儿童为自己做决定帮助儿童学习自我控制教导儿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2、游戏种类与玩具的种类心理学家比拉:机能性游戏体验性游戏获得性游戏创造性游戏皮亚杰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实践的游戏(0-2岁)象征性游戏(2-7岁)规则的游戏(7-11岁)玩具分类:投射内心世界类发泄情绪类模拟实物类。玩具的功能:I与儿童建立正向的关系; II让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 III让儿童探索真实的经验; IV让儿童测试自己的限度;V让儿童发展正向的自我概念;VI让儿童更加了解自己;VII提供一个机会让儿童修正一些别人不能接受的行为;3、游戏疗法的理论与技术游戏治疗产生的理论根据:剩余能量说修养说生活准备说和反复说游戏生物说游戏治疗的心理治疗效果,不同观点:净化说和补偿说自我表现说儿童力学说4、游戏疗法的注意事项: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发挥治疗者的隐性作用5、游戏疗法在特儿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观察特殊儿童的问题理解并解释特殊儿童的行为完全接纳特殊儿童二、箱庭疗法1、箱庭疗法又称沙盘疗法。工具:沙沙盘一些人和物的缩微模型。以荣格的理论为背景,考尔夫创造的一种治疗方法。起源于英国医生罗威菲尔德。利用荣格的自我潜意识理论的观点分析患者的作品。2、沙盘结构:长72*宽57*高7cm,外侧是黄色或木本色,象征土地;内侧为蓝色,代表海水和河川,涂成蓝色,是让孩子有挖沙挖出“水”的感觉;沙:10公斤左右,茶色的沙子代表山峰,黄色的沙子代表土地;白色的沙子代表雪相;沙盘的沙一要干净二要细洁;水的使用取决于咨询者的判断,两种沙子:湿干3、箱庭疗法理论根据治疗假设:假设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咨询关系有两种观点: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是母子关系即“母子的一体性”沙盘就是一个“小世界”箱庭疗法的作用:整合了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及哲学的精髓,广泛地使用多做心理疾病治疗适用范围:特别适用游戏疗法表现不佳的儿童和有言语障碍的儿童。不适用:精神分裂患者,只能在精神康复期使用,器质性病变患者和慢性障碍者同样不适用4、箱庭疗法的技术治疗者的态度:采用允许鼓励理解的态度。如箱庭疗法中出现太阴森或屠杀的场面,儿童对沙盘、玩具肆意破坏时制止。儿童要求治疗师一起玩,不去或在另一沙盘同时进行。不限时,正常儿童需要20-23分钟完成,越有心理障碍的儿童速度越快,约16-17分钟完成5、实施过程:过程:指示词记录和提问箱庭作品的表现和分析分析的规则:整合性空间配置主题沙盘:左右侧:无意识与意识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上下:精神和肉体未来和过去父亲和母亲,并非绝对实践及应用:起初适用于学校不适应儿童和情绪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随后扩展到适用于各类神经症患者的治疗方法,还可以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治疗活动。三、艺术疗法:绘画疗法和音乐疗法1、概述:以言语为媒介的心理治疗不能解决一切的心理问题,只在矫治一些非理性认知和思维上有疗效,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的心理问题就显得无能为力。艺术疗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心理治疗领域,艺术治疗通常是广义的,即通过学习美术绘画音乐舞蹈粘土雕塑等表现形式的课程,达到治疗的目的。艺术治疗具有两种倾向:心理分析导向的艺术治疗倾向于艺术本质的。两种倾向,都是把艺术当做表达内在和外在经验的桥梁,让当事人通过创造释放不安的情绪,澄清以往经验。艺术本质上是具有治疗价值的,艺术活动可被用来弥补其他学科的学习,灵活运用艺术创造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和健康成长艺术治疗适用于:发展迟缓(如认知发展迟缓)、情绪障碍、自闭症、多动症以及有生理或心理创伤的儿童2、绘画疗法:在绘画创造的过程中,利用非语言工具传递意识和潜意识,治疗者依据投射理论做诊断与治疗理论基础:投射大脑偏侧化理论投射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否认投射,把自己不认同的过失和不被社会认可的欲念归因他人)大脑偏侧化理论:大脑左右半球存在优势分工,左半球负责: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对细节的逻辑分析;右半球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图像性思维特征信息综合空间鉴别能力,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属于右半球掌控,研究表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作用机制:绘画作为情感表达工具,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在绘画的过程,个体可以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心理意象。绘画疗法的效用:主要适用于一些不想说话或不会说话的患者,以及其他方法无效和具有情绪障碍、创伤等心理疾病患者。绘画的形式:自由绘画规定了内容的绘画介于两者之间治疗过程:材料导入创造注意事项:注意东西方文华的差异注意绘画疗法的要求: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绘画艺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经过专业的绘画细腻分析训练诊断结果缺少一定客观性力求系统化综合化增加欣赏绘画的运用。3、音乐疗法:音乐治疗理论认为:不同的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不同的反应,也可以引起非常不同的情绪反应。音乐的交流意义是非语言的,这一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语言的努力归于失败时,音乐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动力音乐治疗的适用对象在身心机能方面有发展障碍的儿童在语言、情绪交流等方面感到有不适应表现的心理患者情感有障碍者:如失恋攻击情绪某些有人格障碍或自我退化倾向者可运用音乐疗法刺激其身心技能的活动,缓解症状,并结合心理和医学的治疗达到精神和身体技能的恢复。四、感觉统合疗法1、感觉统合:人类对于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接触之后,产生的一些感觉通过“感觉系统”传送到大脑进行分析,产生领悟学习或者命令运动系统做出反应。它以神经系统科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为理论基础。感觉统合是正常大脑所具备的功能2、感觉统合失调:人类大脑对从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不能顺利地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以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能力,导致行为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前庭平衡功能丧失视觉感不良听觉干不良触觉感过分敏感过分本体感失调动作协调不良3、感觉统合疗法:利用悬吊摆荡旋转或溜滑板,让儿童在多变化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丰富且适当感觉刺激,以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正常化。4、实践应该用前庭功能失调训练:充分爬行平衡游戏飞机游戏摇摆毛巾游戏触觉过分敏感的训练:洗澡游戏:冷热水刺激梳头游戏刷身游戏抓痒游戏毛巾游戏沙土游戏垫上游戏小刺球游戏本体感失调的训练:多活动球类运动学会表达学会做家务运用感觉统合疗法应遵循的原则:1要以儿童最喜欢的刺激为必要的刺激,2要以儿童的基本感觉为主,3要以儿童最迟钝的感觉为主第五章器官缺陷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1、器官缺陷儿童:听觉视觉肢体障碍脑瘫的儿童。这些障碍对儿童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器官缺陷儿童的“第二性缺陷”。2、听觉障碍(听障)又叫听觉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者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从而难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0-18岁残疾儿童:千分之四)虽然听障儿童在个性各方面不具备独特的特征,即不存在所谓的“听障儿童个性特征”,但是在许多方面与正常儿童确实存在显著差异3、视觉障碍(视障)又叫视力残疾,一般分为盲和低视力4、肢体障碍(肢障)肢体残疾:指四肢和躯干等有缺陷而失去正常的运动技能。A不同类型的身心特征:心肺系统障碍者的身心特质肌肉骨骼系统障碍者的身心特质神经系统方面障碍者的身心特质。B肢障者适应经历12个阶段:震惊焦虑期待奇迹否认悲伤沮丧退缩内心愤恨外行攻击性认命接纳适应5视障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原则:在对视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对视障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探寻,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以保证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同时,应坚持预防为主,及时疏导。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学校、社区、家庭三方面的合作。第六章发展障碍儿童1、发展障碍儿童:指存在智力障碍学习障碍(LD)自闭障碍(ASD)多动障碍的儿童(ADHD)。这些障碍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影响。包括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2、智障儿童:儿童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常态,同时伴随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智商低于两个标准差伴随有适应行为的缺陷发生在18岁以前。其中适应性行为是指个人是否具有符合年龄和身份的行为。适应性行为缺陷是智障儿童的明显特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智障儿童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他们独立并被主流群体所接纳。3智障儿童心理问题矫治:处理智障儿情绪失控、多动行为、自伤行为、刻板行为、性骚扰行为智障儿童情绪失控问题处理:1寻找出可能造成情绪失控的因素,2善用行为改变技术,3提供书写的机会,培养书写习惯,以减少情绪暴发,4短暂隔离,以稳定其情绪智障儿童多动行为处理:多动问题的原因有3种:1环境或学习因素,2其他疾病引起的,3注意力缺陷,教师处理多动问题,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环境或学习原因时教师要考虑教材太难或太易造成分心,教法是否有不适当之处等智障儿童自伤行为处理:1教室中尽量不放危险物品,2无时无刻监视有自伤行为的儿童,训练其他同学密切关注智障儿童有无异常举动,3转移智障儿童注意力,4忽视智障儿童自伤行为,增强其他适当行为,5协助智障儿童家长改善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6协助智障儿童学习社交技术,7严重者采取隔离、心理治疗等方法智障儿童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处理:刻板行为:一种反复的,没有变化的,发生频率相当高的,而且没有任何适应功能的反应(强迫症也是)1其他行为的分化性增强,2对立行为的分化性增强 智障儿童性骚扰处理:1、反应代价;2、隔离;3、直接处罚;4教育正确的性观念。4学习障碍又称学习困难,一个人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推理拼写计算等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与智障儿童相比特点:特定的行为表现,或能力与学业成绩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距;不是有智力落后、感官缺陷或学习机会的缺失造成;不能通过正常教育,只能通过特殊的的教学方法补偿5、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损伤引起的发展障碍,一般在3岁前就可发现。通常男孩患自闭症的几率比女孩高,约为4:1。自闭症作为一种生物学基础上终身的广泛性障碍,分为高功能和低功能自闭症者。1943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森大学精神病学医生肯纳通过对11名有奇特症状的儿童观察,提出了:“早期婴儿自闭症”的概念自我刺激行为:由于智能发育受影响,自闭儿童往往表现出重复的动作或者奇怪的癖好和习惯,以满足感官和心理的需求 同一性行为:也称为刻板行为,自闭儿童总是坚持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拒绝改变,对重复行为的坚持类似强迫症状。 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为多动症:主要症状是儿童行为持续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或多动冲动等障碍。(三大特征)(类型: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复合型) 通常出现在儿童早期阶段(2-5岁)更常在男孩身上。出现几率宽松标准:10-20%,严格标准仅为1-2%。第七章超常儿童1、超常儿童定义: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正常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定义:超常儿童是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超常智能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不是天生的超常智能是稳定的,也是发展变化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超常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综合素质人格潜能)提高超常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整体素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政治素质)培养超常儿童的主体性和形成完善人格开发超常儿童潜能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20%智力80%非智力因素)4、超儿的心理健康内容包括:(维护开发预防与矫治)超儿心理健康维护超儿的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超儿的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第八章处境不利儿童1、不利环境:家庭环境不利学校环境不适同伴关系不良社会环境不佳等4种。导致:成绩下降行为失范情绪不稳等不良表现。2、单亲妈妈易出现消极情绪,教养方式也倾向过度保护,从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3、离异对儿童的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离婚是由父母共同造成的对父母离婚的认识,根据儿童的年龄不同有所不同,刚入学儿童认为是自己问题,年龄较大认识是感情等等问题。有些儿童会做出强烈反应,有些反而激发其成熟行为离异对儿童带领的压力影响,根据气质和性别有所不同:女孩是内化的反应,男孩适应更困难。一般离异后两年,适应问题得到解决,但也有少数持续到成年早期离异对孩子产生的压力,但影响确实间接的,主要是家庭形态的改变的愆生而形成。有10%左右的孩子认为父母离异是一种解脱。离异对孩子既是伤害也是一种成长4、重组家庭特点:家庭成员关系复杂而敏感。从单亲家庭,再到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再次经历巨大变化。5、留守和流动儿童:跟随亲戚和年迈的祖父母留在原籍的儿童;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一半以上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留守儿童分居第一二位。离校大龄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放任自流的状态;此外,大龄留守女童的性侵问题也值得关注 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受经济和精神“双重贫困”6、流浪儿童: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的生存保障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流落儿童分为:纯粹流浪儿童、准流浪儿童、隐形流浪儿童,前者国家救助比较好,后两个救助缺乏效果流浪儿童的特点:脱离了家庭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不便监管游离与于社会的边缘,缺少关爱与帮助,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受到严重威胁他们的存在可能导致许多社会问题,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后果十分严重 流浪儿童是世界性问题,绝大多数是文盲,90%有违法行为,98%有心理问题 7、“艾滋病致孤儿童”简称艾滋孤儿:他们本人并没有染病,但在贫困失学歧视冷漠中生活。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免学费,不免书费艾滋孤儿的安置方式:集中寄养方式民间收养方式分散抚养方式 歧视:艾滋孤儿的心理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