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7070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学历: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就业面向1服务面向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烟草行业、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矿产、铁路等行业,培养服务于地方相关产业的技术性人才。2. 就业岗位(群)就业单位: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种机电工厂、矿产类工厂、生产制造等企业,从事产品生产,机电设备的安装、检测、维修以及设备和生产管理等;以及向机电设备经营销售部门从事机电产品和设备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部门:生产车间、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运行维护部门、施工安装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售后服务部门。就业岗位:机电产品设计和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机电设备维修和维护;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操作与产品加工;机电产品营销;机电产品生产、安装、调试以及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培养目标与规格1、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对以云南机电行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培养目标定位。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我们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适应机电行业行业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机电设备操作;二是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三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售后服务。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机电设备操作(机械零部件生产)机械绘图和识图;机械零件测绘;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使用普通机床加工机械零件;机械零件钳工维修;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机械零件检验。能够进行零部件测绘;能够编织普通零件加工工艺;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能够进行机械产品装配。知识要求:具有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知识。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液压气动技术、数控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机械CAD/CAM技术等专业知识。能力要求:1.具有获取知识;2.运用知识的能力;3.创新能力;4.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能力。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人文、科学素养。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装配;继电器控制系统装配;PLC安装、编程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与升级。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能够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具有对机电液气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售后服务机电设备配件选配与管理;电气线路故障诊断与排除;液压气动回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机械拆装与排故;机电设备故障检修;设备日常维护。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对常用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2、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岗位(群)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类型及等级机电设备操作(机械零部件生产)能够熟悉至少一中普通机床或数控设备(包含加工中心)的操作;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对简单刀具进行选用与刃磨;能够正确使用通用量具、专用量具;了解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车工、铣工、磨工或焊工(中、高级)数控车工加工中心岗位(群)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类型及等级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具有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能阅读专业资料;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维修电工(机修、装配)钳工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售后服务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对常用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熟悉熟练使用电脑绘图;了解一定的营销知识,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维修电工(中、高级)电气检查工(中、高级)制图员(中、高级)(机修、装配)钳工根据以上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获得下列2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其中必须有一个高级以上证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类型职业证书名称等级颁证机构维修电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数控车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数控铣工/加工中心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机修钳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电气检查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车工、铣工、磨工、(机修、装配)钳工或焊工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制图员中级、高级省人社厅颁发3、培养目标根据对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在中职培养的基础上,按照巩固、扩充和提高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品行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可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制造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实践能力,熟悉质量管理与相关国家标准,具有从事产品质检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基础知识,并且对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初级设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培养规格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素质” 三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知识要求(1)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了解民族文化、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艺术欣赏、摄影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与机电专业相关的、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数学、力学、英语基础等知识,建立数理逻辑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管理知识具有机电工程运行管理所需的基础知识。(4)工具性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一切正规途径,获取本专业相关知识的知识和能力;具备查阅本专业文献,规范使用本专业设计规程和设计手册的知识和能力。(5)学科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传感器技术、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液压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6)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液压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知识。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数控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机械CAD/CAM技术等专业知识。技能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把握机电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科学写作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及技能。(2)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编制一般机械产品加工工艺规程和选择工艺设备的能力;具有对加工零件检测和质量分析的能力;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具有一般电气设备操作维护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像、数据和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具有一般机电设备制造、使用、维护和装配的能力;具有对机电产品技术分析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制造机电产品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PLC编程及应用的能力。(3)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具有把握市场机会、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促销的创新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具有较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与管理工作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人际交往、市场开拓所需的基本社交素质和沟通能力。(5)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能力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学习,在导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下,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实践,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并在不断的课程学习实践中,不断练习,直至熟练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提高依托网络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2)业务素质规格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3)文化素质规格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数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我国机电行业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初步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使用、维护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4)身心素质规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能够精力充沛地愉快工作。课程体系(教学内容)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根据以上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分析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基础上,以模块化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实现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资格类型职业资格等级对应课程或实践环节维修电工中级工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金工实习;电机拖动与变频调速高级工以上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机械制造基础;机电接口技术;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金工实习;电机拖动与变频调速数控车工中级工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技术;金工实习高级工以上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液压气动技术;金工实习;电机拖动与变频调速数控铣工/加工中心中级工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技术;金工实习高级工以上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械CAD/CAM技术;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液压气动技术;金工实习;电机拖动与变频调速车工、铣工、钳工、电焊工或磨工中级工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金工实习高级工以上工程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气动技术;金工实习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德育、法律基础和政治理论德育、法律基础和政治理论语文、数学、英语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专科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体育体育专业课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工程制图与CAD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气动与液压传动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电器与PLC控制技术工程力学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系统钳工技能实训传感器技术电工技能实训机械CAD/CAM技术电子技能实训数控技术机械拆装技能实训液压气动技术专项实训(中职职业技能培训)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电子课程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实训专项训练(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素质教育课公共艺术实用写作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历史人文、历史、艺术类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训金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构建以“职业技能本位”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本专业框架课程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各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学分是学校提供的选课学分,大于该模块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从中选择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可选择部分选修课以达到该模块的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毕业应取得该模块的最低学分(包含本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学分和部分选修课程学分)。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要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标准有效衔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同时,有效地配合选课制度,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1)公共基础课(为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根据专业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重点地有选择地学习专业桥梁课与专业框架课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与中职课程相衔接,使学生达到专科学历的文化知识水平,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基础。主要包括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该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原则。(2)专业桥梁课:主要为本专业类中职、中专、技校层次的学生设置的衔接课程,通常是专业基础、主干课。(3)专业框架课:主要为本专业知识课和技能课。其中专业框架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框架选修课是为学生就业和学习兴趣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岗位的职能、业务设置。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在专业范围内,沿核心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向进行综合和发展,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实际工程中的意识和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课程可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企业的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开发一些校本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向高级技能水平发展,实现中、高职技能训练与培养相衔接。(4)素质教育课(人文课程为主)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5)综合实践课综合性实训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实物认知到自行操作的方式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分层次递进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实践、岗位(群)能力实践和综合类实践等构成。其中基本技能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主要包括课程演示、验证性实验等;岗位(群)能力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职业技能证书专项实训等;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实训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技能实践力学实验;计算机上机实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技术课程实验;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实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实验;机电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数控技术课程实验;电机拖动与变频调速实验机械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岗位(群)能力实践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综合实践金工实习;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制作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6、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应涵盖专业统测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教学结合中职培养方案,整合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和重叠的课程,以模块化、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来迅速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本专业设立的核心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等四门课程。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描述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6学分(其理论4学分,设计2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两学期模块模块1:电工学模块2:电子学模块3:电工电子课程设计学习目标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物理参数和电路模型等基本概念、定律及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使用与维护,以及有关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测试掌握常用电子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掌握集成门电路和触发器,以及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熟悉电工、电子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综合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线路的简单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操作技能。学习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常用交流电工设备;继电接触器控制半导体二极管及电源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数字逻辑基础;数字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媒介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学生要求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训技能教师要求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电路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常见的电路问题作简单的分析与判断;熟悉常用电工电子器件及设备使用,掌握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及绘图,用虚拟设备测量、调试电路参数和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考核与评价自评、互评(占20%)出勤、抽查、提问项目总结(占20%)闭卷考核(占40%)实训考核(占20%)实施阶段第2、3学期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描述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5学分(其理论3学分,设计2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两学期模块模块1: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模块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习目标 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知识,初步建立工程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典型变形下的力学性能及强度校核的基本知识;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带链传动等常用机构的原理、运动分析;掌握联接零部件、轴与轴承、联轴器与离合器等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要素、工艺要素、零件的强度校核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件及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实验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 使学生在学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能经历一个机械产品或机械系统设计全过程的基本训练,将所学的机械制图、Autocad、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等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得到实际应用和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机械产品设计项目的初步规划和设计能力;达到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机械知识的能力。学习内容课程概论;机械零件设计概述;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它常用机构、带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联接;轴;轴承等设计准备;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部件的设计与装配图的绘制;零件工作图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媒介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学生要求机械制图知识;工程力学知识;金属材料知识;公差与配合知识;机械制造知识等机械制图、Autocad、金属材料知识;公差与配合知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部分内容教师要求掌握机械制图、熟悉工程力学计算,掌握机械加工制造技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常用机械设计工程标准;熟悉机械设计规程;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工作阅历。掌握机械制图、熟悉工程力学计算,掌握机械加工制造技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常用机械设计工程标准;熟悉机械设计规程;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工作阅历。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便于教师助学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新型教学方式的实施。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体验式”教学方法。本课程为实训课,采用 “引导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完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采用手工或Auto Cad或Sold Works等其它实体设计软件,完成全部零件及减速箱的设计;考核与评价1、过程性考核(占30%)平时作业成绩体现2、实践技能考核(占30%)根据实践实验情况3、终结性考核(占40%)期末安排理论课内容笔试考试。1、过程性考核(占50%)平时课程设计过程2、实践技能考核(占50%)相关应提供课程设计资料实施阶段第2学期第3学期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描述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6学分(其理论3学分,实训3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两学期模块模块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模块2: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掌握PLC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树立学生工程概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它元器件的选择;培养学生PLC控制系统基本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等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PLC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PLC控制的所必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PLC控制系统实训的初步规划和实训能力;达到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相应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电器控制基础;PLC编程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的应用;编程器的使用; PLC控制指令应用。PLC系统控制过程及控制要求分析;熟悉被控对象工作原理及过程;根据控制要求拟定总体实训方案;选择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选择PLC型号;编制控制程序;安装接线、调试操作媒介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实际设备;PLC实验实训室及相关实验实训设备 学生要求掌握电器控制基础;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的应用;了解编程器的使用;具备PLC编程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的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PLC系统基本设计、安装、编程调试操作能力。按指导教师任务要求进行PLC系统控制过程及控制要求分析;熟悉被控对象工作原理及过程;根据控制要求拟定总体实训方案;正确选择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正确选择PLC型号;正确编制控制程序;正确安装接线、调试操作;安全操作并完成实训总结报告。教师要求教学过程应按本课程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讲授内容重点要突出、难点要讲透、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师需按班级学生人数以4-5个学员一组,参考本课程实训网络资源中的相关实训项目下达每组学员实训任务;并提出实训项目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实训并进行考核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配合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平时出勤、抽查、提问、作业(占30%)闭卷考核(占70%)出勤、抽查、提问、项目总结(占 20%)安全操作(占 10%)实作考核(占 70%)实施阶段第3学期第4学期4、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课程描述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两学期(一些内容为毕业综合实践实习)模块模块1.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础 模块2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设备老化、失效、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对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有较完整地认识;2、明确机电设备故障的概念,了解故障的分类,掌握故障发生的规律;3、掌握不同失效模式下减少或消除机械设备零部件失效的方法和途径。1、了解传统的和现代的主要的故障诊断技术和方法,能正确运用故障诊断参数和标准等对实际故障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诊断。2、熟悉故障诊断的具体内容, 熟悉各类常用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熟悉常用的振动诊断仪器的原理。学习内容机电设备故障定义、分类和故障诊断意义零件磨损的一般规律、零件主要失效模式介绍设备维修信息分类、修理计划和编制、维修技术管理内容和工艺规程、设备修理质量检验常规故障简易诊断方法振动诊断机理,常用仪器油样分析,无损探伤理论介绍,常用仪器媒介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实际设备;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学生要求工程力学知识;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知识;数控技术知识。教师要求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常用机电设备检测或诊断仪器和仪表;熟悉机械修配和电气维修的基本程序和操作规程;有一定的机电设备维修阅历。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请企业维修技师现场教学。集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考核与评价自评、互评(占30%)出勤、抽查、提问项目总结(占30%)闭卷考核(占40%)实训成绩由生产企业评定实施阶段第4、5学期第4学期续表模块模块3.机械设备维修模块4机床电气设备维修学习目标1、掌握机械设备拆卸和零件的原则,基本掌握普通机床主要部件的调整方法;2、了解机床电气设备的组成,了解基本液压系统的组成;3、熟悉活塞缸和柱塞缸故障及排除方法;4、掌握利用仪表和诊断技术确定电气故障的方法;1、了解普通机床的工原理,掌握并正确识读其电气原理图;2、 熟悉各类常用低压电气开关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熟悉常用电器检测仪表的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4、掌握电机的常用电拖控制线路连接及检测;学习内容机械设备维修方式:机械、焊接、电镀修复等技术装配的一般原则和工艺方法;常用零件拆卸,清洗;滚动轴承预紧和调整普通车、铣床的水平、主轴、导轨精度检验和方法;机床日常维护内容电气故障的主要类型、常用电气检测仪表的使用方法常用电气设备故障的种类、常用低压电器故障诊断媒介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实际设备;视频文件、PPT课件等学生要求工程力学知识;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知识;数控技术知识。教师要求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常用机电设备检测或诊断仪器和仪表;熟悉机械修配和电气维修的基本程序和操作规程;有一定的机电设备维修阅历。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请企业维修技师现场教学。集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考核与评价自评、互评(占30%)出勤、抽查、提问项目总结(占30%)闭卷考核(占40%)实训成绩由生产企业评定实施阶段第4、5学期第4学期7、教学进程安排课程分为统测课程和非统测课程。统测课程由总部确定,并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指定教材版本、全面建设各种形式教学资源、制定课程考核要求、统一组织课程考核。非统测课程,由总部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推荐教材选用版本,由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按照总部要求自主开展教学和考核,总部实施教学督导及质量监控和评价。在教学组织和操作过程当中,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可以结合中职教育在全日制学习阶段来完成,素质课、实训课等可以在其他的时间安排完成。教学进程安排表(按最低学习年限4年编制):模块名称模块学分最低选课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建议开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是否统测公共基础课23180100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41考试01002开放教育学习基础必修11考试是01005专科英语1必修31考试02102高等数学基础必修31考试03001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41考试010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32考试是01006专科英语2选修32考试010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修23考查专业桥梁课201500030工程制图与CAD必修31考试03022工程力学选修31考试03018电工电子技术必修42考试是03019机械设计基础必修32考试是03036机械制造基础选修32考试03020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选修23考查实践教学03021机械课程设计选修23考查实践教学专业框架课43240302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必修33考试是03026传感器技术选修33考试03029数控加工工艺选修33考试03030单片机技术及应用选修33考试03024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必修34考查03025机电一体化系统必修36考试00029电机拖动与变频调速必修35考试03028数控技术选修34考试03295液压气动技术选修 3 4考试03065机械CAD/CAM技术选修34考试03031机电接口技术选修35考试00031数控技术课程设计选修25考查03034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选修25考查03037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选修35考查03032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必修36考试是素质教育课18401004实用写作选修23考查02003科技素养与高新技术选修23考查01035文化艺术欣赏选修24考查03320云南地方文化选修24考查01037管理学概论选修24考查0113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选修24考查02004教学媒体及应用选修24考查01039职业生涯规划选修25考查03104摄影技术基础选修25考查综合实践课151503035金工实习必修21考查03066综合实践必修57考查02205毕业设计必修88考查各二级学院、教学点可以此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制定适应各二级学院、教学点的教学进度表。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1、联合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构建一支双师结构的联合教研室。(1)联合教研室组织结构成立专业联合教研室。成立由总部专业学院和专业主任牵头,整合总部专业教师、二级学院或学习中心专业教师、省内外高校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联合研究室,组织并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2)学历及专业知识要求具备本专业及相关相近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3)实践能力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考评员证书或两年以上企业经历。具有指导实践环节教学的能力。(4)应具有一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2、教学设施中高衔接项目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因此教学设施应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为前提,具体如下表所示。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实施方式基本技能实践校内实体实训、网络基础实训岗位(群)能力实践校内实体实训、网络基础实训、学习包个体实训综合实践校外拓展实训(1)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基本技能实践和岗位(群)能力实践,由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建设。(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及环境的补充,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同时又是学生与社会连接的窗口,大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将来学生第一次就业的目标单位。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在技术、设备、规模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由总部和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根据专业技能培养及就业需要进行建设。(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总校负责建设虚拟实训资源。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具有必备的专业通用软件。3、教学资源根据本专业的要求编制,包括:(1)教材(一体化教材)及图书选用或自编适应中高职衔接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材。图书和期刊杂志总数应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2)信息网络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网上公开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满足网络基础实训、学习包个体实训教学要求的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和个体实训学习包等资源。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根据混合型学习理论,结合中高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体现远程开放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双模式的融合,具体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1、“一个对接”建议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形式完成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2、“二个结合”传统课堂与网络互动教学相结合;文字教材与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相结合;3、“多种形式”结合课程、教学资源及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如班级教学、分组教学、自主学习、导师制、协作教学(总校教师和各分校教师协作)等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考核建议1.实施以项目或技能操作等实践性过程考核代替传统课程考试的模式,采用“过程评价+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着重突出学习效果和学生职业能力地培养;2.实行“以证代考”,即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3.推行“以赛促学”,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特殊表现受到国家、省、市等不同奖励,可作为基础学分使用(如技能大赛模块)。4. 考核形式: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的特点,过程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40%60%。继续专业学习深造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主要包括升本、海外进修、自考、专项技能培训有等。专业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数控维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也可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技术培训、参与项目研究、产品开发等生产实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