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学历性质 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缘何存在差异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317059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育学历性质 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缘何存在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网络教育学历性质 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缘何存在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网络教育学历性质 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缘何存在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教育学历性质 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缘何存在差异摘要网络教育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但不同治理性质高校在网络教育开展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将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看作为一种组织创新技术采纳行为,可从技术手段、组织目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环境五个方面对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差异的形成进行解释,其中的关键在于网络教育能否与高校的教学传统、办学使命、文化气质、组织结构及所处环境等方面相吻合、相匹配、相融合。关键词网络教育;美国高校;治理性质;组织创新技术采纳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樊文强(1979),男,山西闻喜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E-mail:fwqbuaa.省略。一、引言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开展比较活跃。据斯隆联盟(TheSloanConsortium)的报告,约三分之二的美国院校涉足网络教育的开展,其中一半以上开办有网络教育项目,其余开设有部分网络课程;至少注册一门网络课程的美国高校学生在2010年秋季占到全美高校学生总量的31.3%,1即近三分之一的美国高校学生具有网络教育方面的亲身体验。可见,不论是从开展院校还是从学生规模来看,网络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都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形式。斯隆联盟报告还关注了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在网络教育开展方面的差异。在治理性质上,美国高校可分为公立高校、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和私立营利性高校三种类型,不同治理性质高校在所有权归属上各不相同。那么,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差异的原因何在?本文拟对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差异的表现加以总结,并从组织创新技术采纳的视角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哪些因素影响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二、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的差异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规模、院校开展率、开展类型和组织模式等方面。(一)学生规模差异斯隆联盟报告中,用至少注册一门网络课程的学生(下称“网络教育注册学生”)数量表示网络教育规模。也就是说,除纯远程学生以外,美国还有大量仅选修部分网络课程的各类学生,作为美国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注册学生(含远程学生和校园学生)规模存在巨大差异。据斯隆联盟报告,绝大部分(约83%)的网络教育注册学生分布在公立高校,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和营利性高校分别占10.5%和6.6%。2(二)院校开展率差异院校开展率是指某类院校中涉足网络教育开展的院校比例,反映该类院校参与网络教育的广泛程度。据斯隆联盟报告,90%的公立高校涉足网络教育开展,这一比例远远高于私立非营利性高校(54.4%)和营利性高校(44.9%)。3(三)开展类型差异如前所述,有些高校仅开设部分网络课程,有些高校则开办有完整的网络教育项目。据此,形成网络教育开展的两种类型:课程型和项目型。两种开展类型的区别在于是否开办完整的网络教育项目,是高校涉足网络教育“深度”的反映。据对273所网络教育开展院校的调查,4绝大部分(约90%)营利性高校提供有网络教育项目,仅提供网络课程的营利性高校较少;而公立高校和私立非营利性高校比较相似,均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开展网络教育项目,另有一定比例的公立高校(40.7%)和私立非营利性高校(35.7%)仅开设网络课程。(四)组织模式差异组织模式是指高校网络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即由哪个部门主导和协调网络教育的开展。不同的组织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网络教育在院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公立高校和私立非营利性高校采纳基于服务管理部门、基于扩展教育部门模式的倾向均较大;公立高校采纳依托网络教育同盟组织模式的倾向相比其他治理性质高校最大,私立非营利性高校采纳基于普通院系模式的倾向相比其他治理性质高校最大,私立营利性高校采纳以网络教育为主新型大学模式的倾向最大。5综合以上四方面的差异,将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特征概括如下:第一,公立高校更青睐网络教育开展。公立高校的网络教育学生规模最大,是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果排除美国高校学生主要集中在公立高校这一点,公立高校的网络教育参与热情仍然远远高于私立高校。从院校开展率来看,公立高校广泛参与网络教育开展,未涉足院校仅占一成。公立高校倾向于将网络教育作为重要教学技术手段纳入其常规教育(基于服务管理部门),或将网络教育作为补充式教学技术手段在扩展教育中采纳(基于扩展教育部门);由于大多从属于其所在大学系统,公立高校依托网络教育同盟开展网络教育的模式也较多。但公立高校在网络教育开展“深度”上有所保留,近四成公立高校的网络教育为课程型,即仅限于网络课程的开设。第二,私立营利性高校更热衷于开办网络教育项目。私立营利性高校的网络教育具有较大“深度”,多属于项目型,倾向于开办完整的网络学历教育项目。很多私立营利性高校也倾向于将网络教育作为主流教学技术进行采纳,构建成以网络教育为主的新型大学,或者组建起网络教育同盟组织。虽然在网络教育学生规模和院校开展率上,私立营利性高校不如公立高校,但私立营利性高校中的学生以远程学生为主,他们通过网络教育获取学位,而非只选修少量网络课程,因此说,私立营利性高校是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第三,私立非营利性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热情相对不高。私立非营利性高校比较“有趣”,在学生规模和院校开展率上与私立营利性高校相似,而在开展类型和组织模式上又与非营利的公立高校相似。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热情不高,其学生规模和院校开展率不如公立高校,也不像营利性高校那样倾向于开办完整的网络教育项目和发展成以网络教育为主的大学。与公立高校一样,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常将网络教育作为重要教学技术手段纳入其常规教育,或将网络教育作为补充式教学技术手段在扩展教育中采纳。此外,私立非营利性院校还倾向于在部分院系进行局部式采纳(基于普通院系)。三、网络教育开展差异形成因素分析随着各种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组织对创新技术的采纳受到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关注。高校是一种学术型组织,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对高校来说是一种创新技术,因此,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可看作是一种“组织创新技术采纳”行为。本文试从组织创新技术采纳视角,探究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差异的形成。学者们在组织创新技术采纳影响因素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因素研究主要分析影响创新技术采纳的各类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目的在于促进创新技术的有效采纳。Tornatzky和Fleischer的TOE框架(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Framework)是组织创新技术影响因素研究中颇具代表性的理论框架之一。TOE框架将影响组织创新采纳的关键要素概括为技术情境、组织情境和环境情境三方面。技术情境包括技术的特征、可获得性等;组织情境包括公司规模、集中化程度、管理结构、人力资源状况等;环境情境包括所处行业环境、企业竞争者、宏观经济情况和政策环境等。6本文参考TOE框架,从技术手段(T)、组织目的(P)、组织文化(C)、组织结构(S)和组织环境(E)五个方面(可称之为TPCSE框架),对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进行分析,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一)技术手段因素组织成员对创新技术的优势和价值越认同,创新技术与组织原有技术手段的特征越相近,则组织越倾向于广泛采纳该项创新技术。不同治理性质高校在对网络教育的认同度和网络教育与其原有教学技术手段是否相容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造成网络教育开展上的差异。1对网络教育的价值认同存在差异斯隆联盟报告关于“教员们是否认同网络教育的价值和地位”的调查中(含赞同、中立、不赞同三个选项),私立营利性高校的赞同率最高(49.4%),其次是公立高校(35.6%),最低的是私立非营利性高校(20.9%);7关于“网络教育质量与面授教学质量相比较”的调查,公立高校认为网络教育质量“等同”或“优于”面授教学质量的比例最高(76%),其次是私立营利性高校(67%),最低的是私立非营利性高校(55%);8关于“网络教育是否对贵校长期战略至关重要”的调查中,公立高校的赞同率最高(77.0%),其次是私立营利性高校(69.1%),最低的是私立非营利性高校(54.2%)。9由此可见,公立高校和私立营利性高校对网络教育具有较高认同度,而私立非营利性高校的价值认同度最低。认同度与参与状况紧密相关:具有较高认同度的公立高校广泛参与网络教育,营利性高校注重网络教育项目开展,而认同度最低的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热情最低。2网络教育与原有教学技术手段的相容性有所不同社区学院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主要公立高校。社区学院在美国分布极广,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非传统教育方式的应用较多。网络教育与社区学院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容性,这是大部分网络教育学生集中在公立高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很多私立营利性高校而言,提供灵活、便捷、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项目是其重要特色,周末班、夜校、业余学习、开放学习等教学形式和手段常被采用,网络教育与这些技术手段有较高的相容性。因此,营利性高校倾向于将网络教育作为主流教学技术进行采纳,发展为以网络教育为主的新型大学。比较而言,非传统教育方式在私立非营利性高校中应用较少或处于边缘地位,网络教育与其传统教学手段的相容性较低,这与私立非营利性高校网络教育学生规模和院校开展率上的表现是一致的。(二)组织目的因素创新技术越有利于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应的职能在组织中具有的地位越重要,就越可能被组织作为重要技术手段采纳。就网络教育开展而言,网络教育越有助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职能在高校中所处的地位越重要,网络教育就越可能被采纳为重要或主流的教学技术手段。1网络教育与办学使命的契合度存在差异公立高校受政府资助,服务本州、本地或所在社区的社会责任感普遍较强,因此很多公立高校将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社区和民众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学校使命陈述中,公立高校使用较多的有“服务地方”、“保持多样性”等要素,强调将办学和为地方服务联系起来。10网络教育的采纳,有助于公立高校满足本地各类学习者的需求,为更多的群体提供更便利、更灵活的教学服务,进而促进公立高校与所在地区或社区的和谐关系。网络教育与办学使命之间的高契合度,使得公立高校广泛参与网络教育,不仅将网络教育纳入扩展教育项目中,还倾向于在常规教育项目中应用网络教育(基于服务管理部门),将网络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采纳。对于营利性高校,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是其重要办学目标之一,他们普通重视学生的教育满意度和学生在职业生涯上的进步。网络教育的灵活性、便捷性,及其对人才市场反应的灵敏性,与营利性高校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具有较高契合度。故而,营利性高校十分注重网络教育项目开展。营利性高校在办学上并不简单复制传统大学模式,他们的网络教育项目更注重满足雇主和学生的需求。11实用的教学内容,再加上可以颁发各层次的学位文凭,使得一些营利性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张,转变为占据巨大市场份额的网络大学。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中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占绝对优势。“自由艺术”、“宗教联系”等在私立(非营利)高校的使命陈述中经常出现,12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强调个人成就,期望把学生培养为领导者和社会精英,而网络教育与此类目标的契合度较低,这也是私利非营利性高校网络教育参与热情相对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教学职能在高校中的地位有所不同网络教育涉及高校的教学职能,教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科研、社会服务等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对一些营利性高校和公立高校而言,教学对其来说极为重要,甚至是唯一职能。由于教学在高校整体中具有核心地位,网络教育会被这些营利性高校和公立高校作为一种主流的或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采纳。对于很多私立非营利性高校,科研往往占据更为重要或与教学同等的地位,网络教育更倾向于被作为一种局部的教学技术手段纳入,如基于普通院系模式。(三)组织文化因素创新技术所代表的精神理念与组织的文化特征越匹配,就越可能被采纳为重要或主流的技术手段。网络教育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的组织文化特性之间的匹配度,是影响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组织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时空域的大学组织文化和不同类型大学的组织文化都会存在差异,大学内部不同群体对其所在大学组织文化也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建构。伯格奎斯特等认为大学(组织)文化包括学院文化、管理文化、虚拟文化等多种特征。13学院文化重视学术人员在大学中的主导地位,教授治校、学者自治、学术自由、学术人员人格独立等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同时崇尚精英教育传统和学术上的卓越和完美。管理文化强调效率和职责、教学的“规范化”和有效监管,重视“当地性”和非传统教育方式,以及为职业准备的教育倾向。虚拟文化强调开放、共享、灵活、协同等价值理念,重视合作和关系网络的构建,将高校看作是连接在“全球学习网络”中的一部分。特定高校的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文化的混合,其中一种文化常常占据主体或主导地位。网络教育本身蕴含着开放、共享、灵活等价值理念,与不同治理性质高校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匹配度。虚拟文化最容易接纳网络教育,其次是管理文化,而学院文化对网络教育的接纳最不容易。私立营利性高校的所有权归公司董事会所有,常参照公司模式运行,具有强烈的管理文化特征,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虚拟文化特征,因此对网络教育的接纳度相对会高。公立高校对政府拨款有较大依赖,同时也受政府的更多控制和管理。管理文化在很多公立高校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注重效率、规范化、当地性、职业准备等特征与网络教育具有的文化特征具有较大相容性。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受传统学院文化影响较深,注重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培养,重视科学研究,对网络教育的接纳度较低。文化上的不同匹配度导致不同的参与状况:具有较高匹配度的营利性高校倾向于将网络教育作为主流教学技术手段采纳(以网络教育为主的大学),具有一定匹配度的公立高校成为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而匹配度较低的私立非营利性高校的网络教育开展率和学生规模远不如公立高校,且很多高校仅开设部分网络课程。(四)组织结构因素创新技术的采纳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不同组织结构特征对创新技术的容纳度不同,从而导致组织对创新技术采纳的倾向不同。同理,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的组织结构特征对网络教育的容纳度不同,导致不同的网络教育采纳状况。高校是一种复杂组织,其组织结构具有科层结构、松散结构、虚拟结构等多种特征。14科层结构具有集中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等特征,强调决策的理性、非个人化和客观性以及规则的运用。松散结构是具有分散化、部门自治性和耦合性特征的组织结构,系统各部分之间只有微弱的或者间接的联系,但彼此仍能相互响应。虚拟结构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边界模糊性、集成性和高效灵活等特征。特定高校组织结构的特征也是多种结构特征的混合。一般而言,虚拟结构对网络教育的容纳性最强,其次是科层结构,松散结构则较难在整体层次上容纳网络教育。私立营利性高校往往并不按照传统住宿模式来构建,而是将与教学非直接相关的服务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承担,比如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书店、学生咨询和图书馆等服务。私立营利性高校具有较强的虚拟结构特征,对网络教育的容纳度较高,因此也更倾向于将网络教育作为主流教学技术手段采纳。组织结构对网络教育具有一定容纳度是公立高校广泛参与的重要前提之一。普遍而言,公立高校的组织结构更具集权化和标准化特征,即科层结构特征,这与网络教育强调分工、规范化的特征具有一致性。受科研模式大学影响较大的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具有更多松散结构特征,高校各部门之间相对比较自治、独立,就是否和如何开展网络教育难以在学校整体层面上达成一致。这就不难理解,与其他两类高校相比,为什么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基于普通院系的局部式采纳倾向较大。(五)组织环境因素创新技术采纳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竞争者情况、规定性约束等。就网络教育开展而言,高校的财政来源结构和竞争者情况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还可能受政府、隶属部门、认证机构或专业协会等部门的法规、标准或规范的约束。但总体上美国高校具有较强的自治性,在网络教育开展与否和采纳模式方面,各州的政策和规范很少涉及,认证机构在网络教育“组织结构”上也提供给高校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说,美国各类高校的网络教育开展主要是其自身选择的结果,受政策和制度的影响小。1高校的财政来源结构不同高校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资源供给。财政收入结构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政府拨款、捐赠收入和学生学费是美国高校财政收入的三大块,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的财政来源有所不同。公立高校对政府投入的依赖性最大,私立非营利性高校财政收入中捐赠和学费的比重较大,学费则是营利性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很多营利性高校所属公司还选择上市融资。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减少,再加上院校间生源竞争的加剧,很多公立高校不得不开始注重办学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网络教育在降低办学成本、节省开支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即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这也成为美国公立高校青睐网络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私立营利性高校更看重网络教育的商业价值,网络教育的采纳有助于吸收更多的非传统学生和成人学生,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很多营利性高校通过网络教育节省办学成本,在收取较低学费的情况下,仍能获得相当利润。15私立营利性高校开展网络学历教育的比例远远高于两类非营利性高校,这也与其市场化运作有关,开办完整的学历教育要比仅开设部分课程能保持更大学生规模,从而获取更大利润。相对而言,私立非营利性高校的财政压力比较小,易获得各类捐赠,且对资金的支配权大,其采纳网络教育的主要期望在于提升教育品质,或者开展拓展类教育。2竞争者影响高校网络教育开展有时表现为对竞争者的学习和模仿。在这一点上难以对不同治理性质高校进行比较,但竞争者影响确实存在。比如通过对竞争者的模仿和学习,不少私立营利性高校采纳了以网络教育为主的新型大学模式,很多公立大学系统构建系统级的网络教育同盟组织来开展网络教育,不少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借助开展网络教育形式的扩展教育项目来促进与其所在社区的关系。四、结语美国不同治理性质高校具有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挑战,从而形成对待网络教育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各类高校网络教育开展方面的差异便是很好的佐证。基于组织创新技术采纳的视角,可看出技术手段、组织目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环境等五方面因素对不同治理性质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均存在影响。服务当地的使命感、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较强的管理文化和科层结构特性,以及对非传统教育手段的较高认同是促使公立高校广泛涉足网络教育的原因所在;私立营利性高校对非传统教育方式的偏爱、对生源规模和学费的依赖、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视,及其强烈的管理文化和较显著虚拟结构特性是其热衷于开办网络教育项目的缘由;对于私立非营利性高校,浓厚的学院文化传统、较明显的松散结构特性、精英人才培养使命和对学术卓越的追求,以及对非传统教育手段的低认同则对其网络教育开展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概括而言,高校网络教育开展的关键在于网络教育是否与高校的教学传统、办学使命、文化气质、组织结构及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特征相吻合、相匹配、相融合。认识高校特性与网络教育开展之间的这些关联,可为不同高校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179Allen,E.,Seaman,J.GoingtheDistance:Onlin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R/OL.省略/publications/survey/going_distance,2011.23Allen,E.,Seaman,J.EnteringtheMainstreamTheQualityandExtentofOnlin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2003and2004)R/OL.http:/www.省略/resources/entering_mainstream.pdf.45樊文强,刘晓镜.美国高校网络教育组织模式的多样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105112.6Tornatzky,L.G.,Fleischer,M.TheProcesse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M.Lexington,Massachusetts:LexingtonBooks,1990.8Allen,E.,Seaman,J.ClassDifferences-Onlin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R/OL.省略/publications/survey/class_differences.1012孔令帅,马健生.高校使命陈述是有用的吗来自美国学者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6):8085.1115亨利M列文,何峰.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的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2):57.13BergquistW.H.,PawlakK.EngagingtheSixCulturesoftheAcademyM.SanFrancisco,CA:Jossey-Bass,2008.14BessJ.L,DeeJ.R.Understandingcollegeanduniversityorganization,VolumeITheStateoftheSystemM.Sterling,Virginia:StylusPublishing,LLC.,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