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7032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对象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2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等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分4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总分的60%。3考核要求平时考核的内容,根据课程学习的各项要求,以平时作业、案例讨论、课程实践等形式,由各试点单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成绩乘以40%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为100分,成绩乘以60%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是课程学习成果的总检验,以闭卷的方式,要求在90分钟时限内完成。4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命题依据,即本考核说明。本考核说明的编写,是根据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合一型文字教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及配套音像教材所确定的教学范围和教学要求来完成的。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掌握在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范围之内,试题覆盖全部10个学习单元(章)。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4种:选择题(共20分);填空题(共10分);简答题(共40分);论述题(共30分)。填空题举例: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 、表达这样一个流程。答案:反思选择题举例: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答案:C简答题举例: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答案: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论述题举例: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答案要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第二部分 课程学习资料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材料包括:1.文字教材为学前美术教育主编刘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录像教材,高人模主讲。3.网上IP课共9讲。请登录“电大在线”进行收看。4.此外,在“电大在线”的本课程端有论坛板块,主要是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辅导,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此发帖咨询。第三部分 复习要点及重点、难点分析第一章 绪 论一、基本概念美术n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 n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于“空间” n 美术形象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感知的n 美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n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n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美术游戏n 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n 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二、基本构成学前美术教师n 进行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 n 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 n 帮助幼儿充分想象,打开思路,保证他们形象思维的流畅性、多样性 学前儿童 n 学前儿童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主体 n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学前儿童的关注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n 学龄前儿童在艺术的表现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艺术知识和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n 绘画n 手工n 欣赏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n 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n 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 三、价值定位n 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n 发展学前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直觉思维的形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 n 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表现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他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幼儿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幼儿实施美术教学而不是美术游戏得以实现的。 n 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可使儿童获取正确的视觉和敏捷的手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的一切。 审美教育渗透于体、智、德、各育之中 ,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n 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历来被视为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标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 中国早期儿童美术教育n 儿童的教育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 (公育)n 审美教育方面只是因宗教祭祀活动的需要而得到重视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n “公育”教育方式被家庭教育所取代 n 美术教育有“艺” “技”之分n 教学方式以“师徒”的方式进行 中国近代儿童美术教育n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我国n 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教育是从20世纪开始 教会幼稚园设立 幼稚师范学校的设立 教育内容、方法等效法日本 美术教学方法主要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 康有为: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 蔡元培:主张设立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陈鹤琴:“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是更重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相比较而言应是第二位的。 陶行知:反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真、善、美合一的教育,必需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 中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n 建国初期,全面采用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提出了要对每个儿童进行与儿童发展相应的教学与教育 n 文革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处于停滞、倒退状态n 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在幼教界得到传播 引进了国外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理论及有益的经验 明确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基本观念 对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二、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n 中世纪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中世纪西方的美术教育几近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学徒们在画坊从师学艺,以掌握技能,谋取生路。n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主张通过美育,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瑞士女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倍尔n 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 弗兰兹西泽克 英国美术教育家 里德 美国美术教育家 罗恩菲尔德 n 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 创造是教学的核心。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n 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 主要观点有: 儿童绘画的四个发展时期 对幼儿绘画发展过程作出了概括性总结 幼儿绘画的“刺激反应”说 n 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二十世纪后期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 主要观点有: 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 二、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n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原事物的等同物。 儿童的简化图形是感知能力尚未分化。 儿童画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n 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方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的机运。 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n 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儿童的绘画,不是偶发的行为,儿童的人格特征对儿童绘画的风格和样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n 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理论 将儿童美术看作是帮助确定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项指标。 认为,儿童画中所显示的细节的多少,特别是在画人时所显示的人物各部分细节的多少,可作为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n 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提出了人类智能的八种类型。 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智能脱离不了特定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一、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n 涂鸦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涂鸦线条的四种水平 涂鸦的实质 涂鸦的原因 n 象征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类似的形状可能代表着极不同的事物 绘画的水平是不稳定的 n 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早期:图式阶段,还保留有象征期的绘画特点。 后期:能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 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n 蝌蚪人 从涂鸦到画“人”的演化过程。 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知觉分化的水平 n 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儿童是根据简化的原则,运用某一图形作为表达事物的等同物。(阿恩海姆) 儿童十分注重追求图形的组织秩序和平衡。(凯洛格) 布斯:探索儿童是如何将简单的图形转换成较为复杂的图形的。n 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n 动态的表现 n 色彩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目标设计 n 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及其分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构成可分为纵向构成和横向构成两个方面: 纵向: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横向:分类目标或板块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表述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特点 (1)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 (2)注意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和能力 (3)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及其分析 1欣赏: 2绘画: 3手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的特点 1是教育总目标在三个分类中的具体要求和不同的侧重点 2反映了三种教育活动各自的特点 3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启蒙性质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 13至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24至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35至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的特点 1. 是对3至6岁年龄学前儿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 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 为制订单元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指明了方向 (四)学前儿童美术学活动目标美术教学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它是最具体的目标,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和展开。 必须与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保持一致 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n 学前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行为目标 1、要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2、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3、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二)展开性目标 展开性目标不像行为目标那样关注结果,而是注重行为进展的过程。 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的相应的目标。 (三)表现性目标 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所以,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儿童行为结果的开放性。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内容选择 n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内容选择依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1. 儿童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2. 儿童的生活经验 (三)系统性原则n 幼儿园美术教育具体内容的选择()学前儿童欣赏的教育内容1欣赏对象及其类型 2欣赏知识与技能 (二)学前儿童绘画的教育内容 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2绘画的形式语言 3绘画的题材 (三)学前儿童手工的教育内容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3手工的题材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n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n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n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四、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 n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二)创造性原则(三)实践性原则n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n 2到3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1. 引导儿童体验快乐,培养兴趣。2. 通过绘画活动,达到脑、眼、手的协调。3. 引导儿童认识基本绘画工具和材料。4. 引导儿童学会画线条。5. 以临摹画作业为主。6. 引导儿童学会认识基本。7. 引导儿童学会在画面的中安排位置。n 3到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1. 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2. 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3. 培养儿童认识使用颜色的兴趣。4. 引入写生画,使幼儿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5. 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前、后关系。n 4到5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1. 引导儿童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创作的快乐。2. 引导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想象的简单情节。3. 引导儿童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4. 引导儿童学习表现简单的主次关系。5. 以命题画、写生画形式等,引导幼儿更好地去观察。n 5到6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1. 以命题画、意愿画为主,引导幼儿完全由自己选题材,自行构思、构图进行作画,提升幼儿的创作欲望。 2. 培养幼儿熟练、合理地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大胆地进行表达。(注意并仔细领会各年龄段目标表述的差别。)二、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n 临摹画教学活动1. 临摹作业能帮助低段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加快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2. 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和熟练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能更快地获得成就感,提高绘画的兴趣。3. 临摹教材的内容应为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并能产生联想。n 写生画教学活动 写生画可以分为写生画和默画两种。 写生画要求对着实物进行绘画、表现。默画就是让幼儿观察实物后,凭记忆进行表达。n 命题画教学活动 命题画教学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 命题画作业,是一个由临摹到创作的飞跃,也是幼儿绘画教学的重点。 命题的条件:1. 要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历;2. 这些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3.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能力。n 意愿画教学活动 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意愿画教育要求更讲究指导方法,对教师指导的要求也更高。三、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n 指导学前儿童绘画技能学习 我们把儿童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分为三个方面:1. 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2. 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3.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在绘画操作表现阶段,教师的指导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 1. 选择、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2. 指导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4. 提供游戏化的练习n 诱发学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1. 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2. 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3. 要向孩子们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4. 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5. 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二)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教师应注意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色彩力求丰富、形象造型可爱、内容有情趣,符合学前儿童的审美趣味。 结合具体的美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三)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 要注意自身审美情感的表达 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 通过多种协同活动来加深体验 n 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概括、归类等方法,掌握各种感知的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通过表象的变形、分解、组合、联想等方式生发出,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新表象。 n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指导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有效的引导观察,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意象。因此,帮助儿童更好地、正确地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也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 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n 2到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以纸张的折叠、粘贴为主,后期可增添泥等软性材料;重在“动手”,不在于造型、创造。 n 3到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在折叠、粘贴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工具;结合绘画的学习,进行简单的造型练习。 n 4到5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n 5到6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能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合理运用多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立体形态的表现力、创造力。 (注意并仔细领会各年龄段目标表述的差别。)二、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n 平面手工活动n 立体手工活动三、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1. 提供必要手工活动的技能2. 收集手工材料与提供手工工具3. 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4. 提供与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5. 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象,积极地展开联想第八章 学前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学前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的特点美术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还处于浅表层次,有更多的直觉因素参与其中 :1、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完形性。2、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主动性。 3、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多通道性。 美术欣赏中,审美理解是靠想象来进行的。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的形象性决定了他们的审美想象可以达到“神与物游”、物我不分的境界。 1、儿童的审美理解具有直觉性。 2、儿童的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 3、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外显性。 4、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弥漫性 。n 2到3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特点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缺乏审美的感知。 n 3到4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特点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n 4到5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特点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但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是其生活经验。 n 5到6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特点已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审美评价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的目标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涉及了注意、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有更多的直觉因素。在指导时,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n 2到3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目标1、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欣赏的习惯。2、欣赏色彩鲜明和造型简单的物品和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兴趣。3、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 n 3到4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 n 4到5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主题的意义。2、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形式美。 3、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 n 5到6岁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目标1、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2、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3、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三、学前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n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准备1. 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 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3. 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4. 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 n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基本过程 (一)描述阶段 对第一印象的描述很重要。就是要儿童说出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它并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二)形式分析阶段 形式分析是指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因而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三)解释阶段 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所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来理解美术作品的整体,又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整体来理解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学前儿童来说,评价作品阶段不是重点。如果儿童能够对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说出自己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四、学前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的指导n 讲究合适的方法 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法,营造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n 创设有效美术欣赏环境 欣赏环境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1. 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2. 布置多样而优美的欣赏环境。 n 进行有效设问 1. 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2. 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3. 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4. 不强求儿童接受权威或教师的看法。 5. 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九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估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选取能反映教师真实教育水平的事实作为评价的对象,如:1、教师是否有了解本班每个幼儿的美术发展及其身心发展状况的能力2、教师是否有把握美术教育目标的能力3、教师是否有选择恰当的美术教育内容的能力4、教师是否有组织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5、教师是否有创设美术教育活动环境的能力6、教师是否有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和表现的能力7、教师是否有评价幼儿美术活动结果的能力。n 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视角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1. 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出反思2.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制定有效的评价依据来评价教师的美术教学行为,如 :1、让教师和幼儿都有成就感。2、与幼儿美术教育整体课程和谐统一,是完整课程体系的一部分。3、美术教学行为目标是幼儿美术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实施。4、美术教学行为内容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5、美术教学行为设计因地制宜,符合本幼儿园、本班的实际情况。6、美术教学行为过程需有利于幼儿主动性。7、美术教学行为需创设合适的环境。8、美术教学行为中有可供使用的材料。9、美术教学活动设计需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10、美术教学行为中教师能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n 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应注意的事项1. 美术教育目标2. 关注实际情况3. 便于操作4. 评价信息来源二、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能力的评价 n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视角1、用心思考 2、兴趣性 3、持续性 4、自主性 5、创造思维方式 6、对工具的把握7、成就感 8、习惯和秩序养成 主要目的:1、了解每一个幼儿美术发展的特征及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2、对以往的教育做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3、促进幼儿的发展n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能力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1. 学前儿童与自我2. 学前儿童与团体3. 学前儿童与标准三、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估 n 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视角 1、智能成长 2、感情成长3、社会成长 4、知觉成长5、生理成长 6、美感成长7、创造性成长n 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2、要能表达内心心像、宣泄个人情感。3、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有自我的表现。4、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5、图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第十章 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简介一、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色彩是绘画基本要素之一。色彩有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三个特点:n 关于色彩的基础知识(一)色彩的辨认 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纯度和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暗淡,黄色色度最明亮。(二)色彩的运用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了按物择色、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面上的色彩、色彩的情感表达这几个过程: 按物择色是指学前儿童能运用认识的颜色,正确地表达出带有固定颜色的自然物,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着色,如小草是翠绿的、海水是蓝的、云朵是白的等等。 色彩的变化是指通过色彩的对比、渐变、重复等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上的各种形象的颜色与画面底色之间的关系,使画面更明亮、生动。色彩的情感表达是指运用主观知觉来构成画面的色彩,如用红色表现愤怒时的脸、用白色表现哀愁时的脸、用绿色表现生气时的脸等等。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 、 和 。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 或空间艺术。4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5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 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二、选择题1(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A鲁迅 B梁启超 C章太炎2( )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A福禄贝尔 B康德 C斯宾塞3学前儿童( )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A欣赏 B手工 C绘画4雕塑作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 ),另一种是浮雕。A浅浮雕 B圆雕 C透雕5.( )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A苏珊朗格 B阿恩海姆 C斯宾塞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2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通过哪两方面体现出来?四、论述题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空间2线条 形体 结构 色彩3视觉艺术4学前美术教师5教育二、选择题1A 2B 3C 4B 5. A 三、简答题1参见教材第235页。2参见教材第235-236页。3参见教材第7页。四、论述题1参见教材第236页。2参见教材第16-22页。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一、填空题 1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 的幼儿教育思想及 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 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2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3. 卢梭将 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4. 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5.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 幼儿园 幼儿园。二、选择题1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21923年幼儿教育家(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3( )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A卢梭 B罗杰斯 C福禄倍尔4.( )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A蔡元培 B陈鹤琴 C屠如美5.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 )”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A匠 B士 C民三、简答题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2.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哪些方面的问题?3.简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主张。四、论述题1.美国及日本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2.谈谈当下幼儿园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福禄倍尔 蒙台梭利 杜威 福禄倍尔2创造3感觉经验4陶行知5南京燕子矶二、选择题1A 2C3C4A5A三、简答题1. 参见教材第237页。2. 参见教材第31页。3. 参见教材第33页。四、论述题1. 参见教材第2375页。2. 该题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围绕学前儿童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简述自己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一、填空题1 儿童能够处理两条参照轴线,表现出物体的背景。2里德生平著作主要有 、 、 等,而最重要的著作是 。 3. 阿恩海姆以 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4.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5. 屠如美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 和 。二、选择题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A加德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2. 阿恩海姆的代表是( )。A艺术与视知觉 B儿童心理研究 C大教学论3. 把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是( )的观点。A加德纳 B艾修勒 C里德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不包括( )。A空间智能 B人际智能 C绘画智能5.( )提出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理论。A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 B加德纳 C艾修勒和哈特薇克6.(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A里德 B阿恩海姆 C西泽克三、简答题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3. 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四、论述题试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双轴阶段2今日之艺术 现代绘画简史 重获机器人 通过艺术的教育 3. 格式塔4. 写实期5. 涂鸦期 象征期 概念画期 写实期二、选择题1. B2. A3. C4. C5. A6. A三、简答题1参见教材第238页。2参见教材第238页。3. 参见教材第49-50页。四、论述题参见教材第238页。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一、填空题1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 、 、 、 。2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 。 3.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 、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4. 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5.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 。二、选择题1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由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2( )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遮挡式 B多层并列式 C并列式 3. 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 )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A听知觉 B触知觉 C视知觉4. 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 ( )的表现。A双轴阶段 B单轴阶段 C前轴阶段5. 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侧面同在。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三、简答题 1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2儿童是怎样逐步建立水平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来进行绘画的?3. 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4. 简述幼儿绘画中空间概念的发展顺序。四、论述题 1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2. 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3. 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杂乱线 单一线 圆形线 命名线2学前初期。 3. 涂抹阶段4. 并列式5. 100%。二、选择题1A2A 3. C4. C5. C三、简答题 1参见教材第239页。2参见教材第239页。3. 参见教材第63-64页。4. 参见教材第73-75页。四、论述题 1参见教材第239-240页。2. 参见教材第240页。3. 参见教材第60-61页。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和 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 、 、 三大方面。3.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4.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 ”的方法。5. 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二、选择题 1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 )。A素描 B设计 C.临摹画2.(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A写生画 B装饰画 C.临摹画 3.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 )原则和实践性原则。A、实用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三、简答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3.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四、论述题 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目的 要求2欣赏 绘画 手工3. 年龄4. 解释学循环5. 意愿画二、选择题1C2. A3. C三、简答题1参见教材第241页。2参见教材第241页。3. 参见教材第110-112页。四、论述题 主要围绕对话法实施中教师需注意的五点进行展开、论述。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填空题1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 、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2.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 、表达这样一个流程。3.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 。4.儿童绘画的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 、 、 。5. 是指有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二、选择题1写生画有参照实物作画和( )两种。 A参照范画作画 B根据想象作画 C默写作画2.命题画可以分为物体画和( )。A临摹画 B默画 C情节画3. (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A2-3岁 B3-4岁 C4-5岁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 B作画灵感 C手的控制能力5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 ( )。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A自由形状 B想象形状 C涂鸦形状三、简答题 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些?2.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3. 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4. 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2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明暗2. 反思3. 生活现象4. 临摹画 写生画 命题画 意愿画5. 意愿画二、选择题1C2. C3. C4C5A三、简答题 1参见教材第242页。2. 参见教材第119页。3. 参见教材第124页。4. 参见教材第134-136页四、论述题 两个论述题都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围绕学前儿童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简述自己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填空题1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2.教师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 和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3. 是典型的用面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4. 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儿童能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合理运用多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立体表现力、创造力。二、选择题1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2. 根据选前儿童手工制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的特点,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可以分为( )手工活动和平面手工活动。A立体 B剪纸 C折纸3.( )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A泥塑 B撕纸 C折纸4.( )是典型的用点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A剪贴 B粘沙 C染纸三、简答题 1平面手工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2. 对于技能技巧在整体练习的时间与次数上,教师该如何把握?3.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4. 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四、论述题 简单论述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步骤2分步练习 整体练习3. 贴树叶4. 5岁6岁二、选择题1B2. A3. B4. B三、简答题 1参见教材第242页。2. 参见教材第242页。3. 参见教材第151页。4. 参见教材第158-159页。四、论述题 主要围绕学前儿童手工教学的目的及设计、指导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答的阐述。第八章 学前儿童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填空题1. 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3.对话法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 、 与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4. 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二、选择题1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2.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A兴趣 B年龄 C能力3.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A、原创性 B、实用性 C、活泼性4儿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