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题库(原子物理).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696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题库(原子物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题库(原子物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题库(原子物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题库(原子物理)1、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处在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A二种 B三种C四种 D五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3、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衰变成为F,再经衰变成为G,再经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F G H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Q R S 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 ) 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 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4、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 )A2200 B2000 C1200 D24 005、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6、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E0=1.416MeV交给内层电子(如K、L、M层电子,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214Po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K=1.323 MeV、EL=1.399 MeV、EM=1.412 MeV则可能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为( )A0.004 MeV B0.017 MeV C0.076 MeV D0.093MeV7、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 A.粒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B. 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与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C.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D. 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钢球A、B,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开始时A球以一定的速度向右运动,B球处于静止状态。两球碰撞后均向右运动。设碰撞前A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碰撞后A、B两球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 C.D. 9、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光的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光的波长最大C. 用这群氢原子所发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1.11eV D. 用这群氢原子所发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10、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A) (B) (C) (D) 11、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12、有一种放射性元素X,它的氧化物X2O的半衰期为8天,X2O与F2能发生如下反应:2X2O+2F2= 4XF+O2,则关于生成物XF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4天 B.8天 C.16天 D.无法确定13、在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粒子碰撞的影响,这是因为( )A.粒子和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B.电子是均匀分布的,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C.粒子在和电子碰撞中动量的改变量极小,可忽略不计D.电子体积很小,粒子碰撞不到电子14、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萤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E1和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E1| E2 | B.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E1|E2 | C.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 E1|E2|15、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红外线,关于这5种射线的分类有如下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前两种不是电磁波,后三种是电磁波B前三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两种与光速相同C前三种是原子核发生核反应时放出的,后两种是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时放出的D前两种是由实物粒子组成的,不具有波粒二象性,后三种是光子组成的,具有波粒二象性16、科学家常常根据物理实验提出假设,并用假设解释一些客观现象,进而建立新理论玻尔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理论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成功典范,请问玻尔理论是从下列哪些现象推出的( ) A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B慢中子轰击铀核产生的裂变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中的a衰变现象 D氢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现象17、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经衰变后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0,假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以动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以c表示光速,则原子核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 ) 18、下列两个核反应构成所谓燃料循环,式中X、Y为生成的核或粒子,E1、E2为释放的能量:,锂核、氘核和粒子的质量分别为则:( ) 54.4eV13.6eV6.0eV3.4eV0E1E2E3E4E19、氦原子被电离出一个和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10.2eV 45.5eV 49.4eV 51.0eV20、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和赫兹进行过气体原子激发的实验研究。如图(1)他们在一只阴极射线管中充了要考察的汞蒸气。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受阴极K和栅极R之间的电压UR加速,电子到达栅极R时,电场做功eUR。此后电子通过栅极R和阳极A之间的减速电压UA。通过阳极的电流如图(2)所示,随着加速电压增大,阳极电流在短时间内也增大。但是到达一个特定的电压值UR后观察到电流突然减小。在这个电压值上,电子的能量刚好能够激发和它们碰撞的原子。参加碰撞的电子交出其能量,速度减小,因此到达不了阳极,阳极电流减小。eUR即为基态气体原子的激发能。得到汞原子的各条能级比基态高以下能量值: 4.88eV, 6.68eV, 8.78eV, 10.32eV。若一个能量为7.97eV电子进入汞蒸气后测量它的能量大约是( )A、4.88eV或7.97eV B、4.88eV或 6.68eVC、2.35eV 或7.97eV D、1.29eV或3.09eV或7.97eV21、有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NaMg+e U+nBa+Kr+3nF+HeNe+H He+HHe+H上述核反应依次属于A.衰变、人工转变、人工转变、聚变 B.裂变、裂变、聚变、聚变C.衰变、衰变、聚变、聚变 D.衰变、裂变、人工转变、聚变22、精确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下述核反应中能释放核能的是:A、原子序数较小的核B和C结合成原子序数较大的重核A;B、原子序数很小的轻核D和E结合成原子序数大些的F核; C、原子序数大些的C核分裂成原子序数很小的轻核E和F;D、原子序数较大的F核分裂成原子序数较小的核D和E。23、贫铀炸弹是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贫铀是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不仅有很强的穿甲能力,而且铀238具有放射性,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造成污染人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受到核辐射而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铀238的衰变方程为: UTh+He U和U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是因为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铀单质的穿甲能力很强,说明它的密度比较小 A、 B C D24、我国核聚变技术位居世界前列,要使氘核聚变,必须使它们之间距离接近到r0(m),也就是接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物质的温度很高时,氘原子将变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Ek=3k1T/2,k1叫玻耳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两个氘核之间的电势能Ep=ke2/r,k为静电力常量,r为电荷之间的距离,则氘核聚变的距离至少为( )A B C D 25、浙江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两个60万kW发电机组不久将并网发电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的裂变,现有4种说法: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式为+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一个裂变能放出约200MeV的能量,合3.210-11J.以上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CD26、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 A.粒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B. 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与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C.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D. 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27、有一种衰变叫EC衰变,EC衰变发生于核内中子数相对过少的放射性原子核。核内的一个质子()可以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一个中子()。经过一次EC衰变后原子核的( ) A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B质量数增加1,原子序数不变 C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不变D质子数减少1,核子数不变28、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波长为的电磁波后,会释放出多种波长的电磁波,其中有一种电磁波的波长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大于B一定不小于C一定不会等于 D一定等于29、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若放出的能量全部转变为一个光子的能量,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放出的光子的频率为( )A B C D 30、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2的光子,已知1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 ) A. 发出波长为1-2的光子 B. 发出波长为12/(1-2)的光子 C. 吸收波长为1-2的光子 D. 吸收波长为12/(1-2)的光子31、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使中子减速,需减速剂,而最好的减速剂是氢。这是因为:( )A氢核和中子质量最接近B氢的电离能力最强C氢核容易与中子发生核聚变形成氘核D氢与中子的亲和力最强,容易吸附中子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的核实结构学说基础上引进了量子理论D.射线,射线,射线本质上都电磁波,且射线的波长最短33、由右图可得出结论( )A.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小于氘核的质量B.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氘核的质量C.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时要吸收能量D.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要吸收能量34、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a衰变后变为钍核。衰变后,a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1是a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1是钍核的径迹,2是a粒子的径迹C.3是a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3是钍核的径迹,4是a粒子的径迹35、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根据波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级增大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速度增大36、用光子能量为5.0eV的光束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具有的最大初动能是1.5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最小能量必须是,为了使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具有的最大初动能加倍,入射光子能量必须是,那么()A BC D37、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合成一个氦核的反应方程是,此反应过程产生的质量亏损为。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真空中的光速为c。若1mol氘和1mol氚完全发生核反应生成氦,则在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 )A. NA B. NA C. 2NA D. 5 NA38、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b 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做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镍63的衰变方程是B镍63的衰变方程是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 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铜片到镍39、太阳的能量来源于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则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 )(参考数据:质子u,粒子u,电子u,中子u, kg)A JB J C J D J40、用中子()轰击铝27(Al),产生钠24()和X;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和Y。则X和Y分别是( )A粒子和电子 B粒子和正电子 C电子和粒子 D质子和正电子41、E1为氢原子基态能量的绝对值,h为普朗克恒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当氢原子在最低的三个能级之间跃迁时,氢原子发射光子的波长可能值是( )ABCD 42、有一种衰变叫EC衰变,EC衰变发生于核内中子数相对过少的放射性原子核。核内的一个质子(H)可以俘获一个核外电子(e)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一个中子n)。经过一次EC衰变后原子核的( )A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B质量数增加1,原子序数不变C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不变 D质量数减少1,原子序数减少143、下面几种射线中,由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射线应是:( ) A紫外线 B.射线 C红外线 D. X 射线44、用粒子轰击金箔,粒子在接近原子核时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示,则粒子的路径可能的是( )A. a是可能的B. b是可能的 C. c是可能的D. a、b、c都是可能的B45、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某种衰变而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有:( )该原子核发生了衰变那个反冲核沿小圆作逆时针方向运动原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15该衰变过程结束后其系统的总质量略有增加46、一群处于n = 3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们自发跃迁到较低能级时( )A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B从n = 3跃迁到n = 1时放出的光子频率最高C从n = 3跃迁到n = 2时放出的光子频率最低D从n = 2跃迁到n = 1时放出的光子频率最低47、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从伦琴射线管对阴极发出X射线时,对阴极中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原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跃迁到较低的定态在核反应过程的前后,原子核的质量数守恒,质量一定减少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结合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能量放射性元素有射线放出时,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一定发生变化AB C D48、一群氢原子处于n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可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频率最低的光子是由n4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波长最长的光子是由n4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A. B. C. D.49、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氢聚变产生的,大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会启动另一种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那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产生的。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 C.D. 50、原子X是原子P的同位素,它们分别发生如下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质量数和P的相同B. Y的质子数比Q的少 C. X的质量数比P的多D. Z和R是同位素5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 浓缩铀的半衰期比天然铀的半衰期短 D. 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核能来发电的52、钍()具有天然的放射性,能放出粒子而变为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与核的中子数相等B核比核少一个质子;C核变为核过程是一个裂变过程;D精确的讲,一个核的质量比一个核与一个粒子质量的和大。53、氢原子处于基态能级时能量为-136ev,处于第一激发态时能量为-34ev下面的哪种方法可以把静止的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 )A用能量为103 ev的光子打击氢原子 B用能量为101 ev的光子打击氢原子C用能量为101ev的电子子碰撞氢原子 D用能量大于102 ev的电子碰撞氢原子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铀235只要俘获中子就能进行链式反应 B所有的铀核俘获中子后都能裂变C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大量能量,太阳质量应不断减小,日地间距离应不断增大,地球公转速度应不断减小D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56、处在El=-13.6eV能级的氢原子吸收某个光子后,其核外电子绕核旋转的动能变为Ek=1.51eV,已知核外电子势能的绝对值是其动能的两倍,则( )A该光子的能量一定是12.09eV B在跃迁过程中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12.09eVC该光子的能量可能大于12.09eV D在基态时电子绕核旋转的动能一定小于1.51eV57、如图5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的部分能级,用光子能量为13.22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多少种( )A21B15C10 D558、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 )A(m1+m2m3)c2Bm3c2 C(2m1+2m2m3)c2D(m32m12m2)c259、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从金属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密度为钢的2.5倍.贫铀弹除杀伤力极大以外,爆炸后的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污染作用,其原因是( )A.残留物存在放射性.铀238的半衰期很长C. 铀238的半衰期很短D.铀238放出的射线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破坏作用60、(05广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聚变 B是裂变C是衰变 D是裂变61、(05上海)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62、(05北京)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 )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B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C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63、(05辽宁)如图2 ,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度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有、三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射线,乙是射线,丙是射线B甲是射线,乙是射线,丙是射线C甲是射线,乙是射线,丙是射线D甲是射线,乙是射线,丙是射线64、(05江苏)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A) (B) (C) (D) 65、(05北京)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B.根据Emc2可计算核反应的能量C.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D.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66、(02全国)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 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67、(00全国)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 射线的贯穿本领比粒子的强A、 B、 C、 D、68、关于原子结构及其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理论认为氢原子的电子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上绕核做圆周运动。B、德布罗意波理论认为氢原子的电子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遵循概率波规律。C、红外线照射任何物质都不可能直接产生可见光。D、原子只能吸收光子的能量。69、铀235和铀238是元素周期表中第92号元素铀的同位素,这两种核的()A中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相同,总核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和质量数都不同7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铀核发生裂变时的核反应是 B. 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 压力和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没有任何影响D.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71、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石、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一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来源于核外电子D氢核、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氢核与中子结合为氘核时,吸收的能量为(m1 m2m3)c27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 n=4 -0.85eV其中从n=3路迁到n=1所发出光的频率最大 n=3 -1.51eVB用这群氢原子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 n=2 -3.40eV2.49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11.11eVC用这群氢原子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 n=1 -13.6eV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9.60eV D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光的波长最短73、氢原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照射到某种金属,刚好发生光电效应。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则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各种能量的光子中,可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种数为( )A5种 B4种 C3种 D6种74、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F能分裂成DE,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B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能量C若A能分裂成BC,分裂过程中一定要释放能量D若A能分裂成BC,分裂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能量75、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裂变的是( )76、 (钍)具有天然放射性,能放出一个粒子而变为 (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h核比Pa核少1个质子B.Th核与Pa核的中子数相等 c精确地讲,一个核的质量比一个核的质量小 D精确地讲,一个核的质量比一个核与一个粒子的质量和大77、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1)(2) (3)(4) Ax1是中子Bx2是质子Cx3是电子Dx4是氘核78、用中子()轰击铝27(Al),产生钠24()和X;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和Y。则X和Y分别是( )A粒子和电子B粒子和正电子C电子和粒子D质子和正电子7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Pb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C200个U的原子核经过2个半衰期后还剩下50个UD 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80、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的是( )A B C D 81、美国科研人员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Ni)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衰变时释放的电子从电源内部到达铜片,把镍63和铜片做电池的两极从而为外接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 B镍63的衰变方程是 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 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镍到铜片82、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是,人们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现有一德布罗意波波长为的中子和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的氘核相向对撞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A. B. C. D. 8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第四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辐射的光子恰好能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在以下四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第四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后,它的能量增大 B处于第四能级的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可能有6种 C氢原子从第四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都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 D氢原子从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8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裂痕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会比周围明显变亮,是由于光的全反射B无影灯主要是应用了光的衍射,光导纤维是应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C原子辐射光子的频率,是由发生跃迁的两级级的能量差决定D在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中,均有质量亏损,释放大量的核能85、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如果入射光子在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出去,这种辐射叫受激辐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那么发生受激辐射时,产生激光的总能量En、电子的动能Ek、电子的电势能Ep的变化关系是( )AEP增大、Ek减小、En减小 BEP减小、Ek增大、En减小C EP增大、Ek增大、En增大 D EP减小、Ek增大、En不变86、“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一个静止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B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C子核的动量等于中微子的动量 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87、14C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氮通过核反应产生的,它和12C以一定比例混合存在于空气中的二氯化碳里。14C随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经过食物链进入活的生物体中。当生物死亡之后新陈代谢停止,12C通常不再发生变化,其数量固定下来;而14C具有放射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仍不断衰变减少。下面有关14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012kg的14C中含碳原子数等于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B可根据14C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来计算生物体的死亡年代C等物质的量的14C与12C所含的中子数不同D14C与12C互为同位素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裂痕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会比周围明显变亮,是由于光的全反射B无影灯主要是应用了光的衍射,光导纤维是应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C原子辐射光子的频率,是由发生跃迁的两级级的能量差决定D在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中,均有质量亏损,释放大量的核能89、原子核自发的放出电子的现象称为衰变。最初科学家曾认为衰变中只放出电子,后来发现,这个过程中除了放出电子外,还放出一种叫“反中微子”的粒子,反中微子不带电,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弱。下列关于衰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的核子数与原核的核子数相等,但带电量增加B原子核能够发生衰变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C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在“反中微子”动量忽略不计时,电子的动量与新核的动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大于电子和新核的总动能之和90、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衰变成要经过6次衰变和8次衰变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射线与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项远比射线小91、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Co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1957年李、杨两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Co的衰变方程是:,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则衰变产物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分别为( ) A. 60,28B. 60,26C. 59,26D. 59,2892、如图5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的部分能级,用光子能量为13.22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多少种( )A21 B15 C10 D593、根据物理实验提出假设,并用假设解释一些客观现象,进而建立新理论。玻尔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理论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成功典范,则玻尔理论是从下列哪些现象推出的( )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B慢中子轰击铀核产生的裂变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中的衰变现象D氢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现象94、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半径的轨道直接跃迁到半径为的轨道,若已知,则在此过程中( )A原子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原子只能向外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C原子可能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D原子只能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95、在下列四个方程中,各代表某种粒子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是中子 B是质子C是粒子 D是电子96、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2345678910CBCBAACCDDDAC11121314151617181920BDBCDACADDADD21222324252627282930DBBCDDADABD31323334353637383940ACCBABCABCDBA41424344454647484950ACADACBCABCDDDB51525354555657585960ABDBDDCBABCABDD61626364656667686970ACBBACDBCABCDC71727374757677787980BCAABDBADAAABDB81828384858687888990CDBDACDBABAACDACDAC919293949596979899100ABD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