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隔离要求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6961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消毒隔离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院消毒隔离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院消毒隔离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隔离要求工作人员着装整洁,在工作场所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配挂工作牌,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并洗净双手或戴无菌手套。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特殊区域的工作服不得穿着外出。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3.各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日晨间湿法扫床,一床一套,床刷专用。湿式清扫地面,床、床旁桌每日用专用抹布湿擦,一桌一布,用后消毒清洁备用。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4.住院患者应统一穿患者服。衣服、被褥每周酌情更换1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保持清洁、整齐,换下的污物放入污物袋,防止落地,减少污染。5.各病区治疗室、换药室、产房、手术室、供应室等都必须有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和参观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6.治疗室、换药室、产房、手术室等每日空气消毒,每周彻底清扫1次。进治疗室、换药室工作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存放时应高出地面2025cm,距墙510cm,保持清洁。各无菌包必须干燥、干净,消毒标识清晰,未经使用的无菌包有效期为1周(纸塑包装有效期为180天),使用、潮湿或过期的无菌包必须重新消毒灭菌。无菌容器、器械浸泡消毒容器每周消毒1-2次,用后盖严,消毒液定时更换,保持有效浓度。8.各种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后用消毒剂擦拭备用。体温计一人一支,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经消毒处理后未开启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道、呼吸机管道、雾化罐、负压吸引管有效期不超过15天,开启后干燥备用的吸氧装置和吸痰管装置有效期不超过7天,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周更换2次及湿化水每日更换1次,并注明更换时间及负责人。9.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静脉输液、注射等操作时,带治疗盘,应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严禁交叉使用和重复使用,止血带用后消毒,注射器、针头用后焚烧。10.保持地面清洁,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洁,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11.每个月各科室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检测1次并有记录(粘贴检验报告),菌落数达标。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有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医疗废物管理。 2.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管理。 3.护士长要加强对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废物泄露、丢失、买卖事件。 4.在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中,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5.临床科室要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6.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医疗废物包装袋(箱)颜色为黄色,生活垃圾包装袋为黑色。 7.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袋(箱)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 8.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箱)外表面有警示标识。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由临床科卫生员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进行封口,确保封口的紧密、严实,然后在每个包装袋(箱)上粘贴警示标识、不同类别医疗废物的中文标签,填写中文标签的内容:科室、日期、医疗废物类别。 9.包装袋(箱)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袋。 10.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1.科室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有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12.每天医疗废物交接完毕后,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清洁和消毒。 13.科室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时间与医疗废物专职接收人员履行医疗废物交接、称重手续,并登记、签名,医疗废物登记本等资料保存3年。四十五、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以上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前。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治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 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2-1。 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2-2。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2-3。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2-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2-5。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2-6。 在流动水下彻底清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上述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所示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二)外科手消毒 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手术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洗手方法与要求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洗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下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和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三)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1.监测要求 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爆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四十六、护理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器械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针刺伤。 5.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6.若不慎被锐器或针刺伤,应立即对局部伤口进行紧急处理: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污染的手套、帽子、口罩、手术衣;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7.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1)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作对比,或按0月、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3个月后、丙肝3周后复查。 (2)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刺伤后,立即报院感科、护理部及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按4周、8周、12周、半年抽血检查HIV抗体进行追踪随访等。四十七、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和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器械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针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带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9.任何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刺伤、割伤、黏膜接触等),应立即对局部伤口进行紧急处理: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污染的手套、帽子、口罩、手术衣;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10.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迅速了解患者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护人员填好血液职业暴露登记表,按照暴露级别给予对应的检测、预防和治疗,定期随访。 11.输血科发现HIV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进行确检测,并负责及时得到确诊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