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6956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及要点(答案。):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字迹规整、论述充分、言之有据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2、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A、 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B、 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只是一种实现手段C、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A、 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能力有限,寄托巫术B、 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C、 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表现在:1.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2、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A、 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B、 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C、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A、 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B、 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C、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A、 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B、 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C、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究根结底,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3、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认为艺术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感。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4、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6、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化、实践、日常生活其的关系:真、善、美、益、宜的五位统合(1)哲学、科学求真:哲学引导人们探索、追求时间的本源与本质,从而从科学理性的思维引导人们不断创新,改造整个客观世界。(2)文化求善:宗教从虚幻美好的天国引领人们去恶向善,文化则从整套习俗与制度影响,规范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行为。(3)艺术求美: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审美的内涵。(4)实践求益:行为将科学付诸实践并产生相应效益。(5)日常生活求宜: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活。(A、艺术与哲学 a.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洇着理性b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B、艺术与科学-美与真 a. 科学是人认识时间的万物万象,找出其存在的规律;而艺术是人认识自己的万般情感,表达出人类对美的感动。 b科学是理性而抽象的,艺术是感性而形象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的美妙的两极。C、艺术与文化(政治,宗教,道德)-美与善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制约规范着社会结构中的一切。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必然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但是政治也为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D、 艺术与宗教宗教是艺术起源的原因之一,也是艺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表现题材,因此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已成为历史经典的宗教艺术作品。E、艺术与道德a道德是社会制度所规范人们思想的标准,包括是非,善恶,正义非正义等。艺术是美善合一的,因此,在道德表现上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与立场。b孔子“”c儒家教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F、艺术与实践(经济)-美与益实践是一切事实发生的前提,亦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艺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出现。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有其产生与存在的价值,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劳动。这种实践成果已逐渐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符合社会经济结构与关系。G、 艺术与日常生活-美与宜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将审美活动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使日常生活走向审美化和艺术化。)7、艺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各个门类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不同门类的姊妹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1)实用艺术(机建筑、园林艺术等):内涵: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托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P.S.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表现性与形式美。 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表现性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形式美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民族性与时代性时代性表现在a.总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面貌,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与时代风尚)b.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内涵: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基本特征,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H、 造型性与直观性 “以形写神”,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只能用间接地方式去表现没有外部形态的客观事物。 a.瞬间性与永固性b.再现性与表现性(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内涵: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注意啊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特征: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性(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内涵: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精华与长处,手法多样而富有艺术表现力,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时空交错,视听结合,动静互补,在线与表现统一,造型与表扬相融 综合性、文学性、表演性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 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综合艺术的独特情节性与主人公戏剧性与非戏剧性,冲突性与纪实性,曲折性与生活化文学性与表演性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5)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内涵:指人们常说的文字。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 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特征: 间接性与广阔性 读者通过想象来实现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语言意义性与内心复杂性使文学全方位的展开艺术时空。情感性与思想性情动于中西,行于言,文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文学艺术有深刻的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任何形式与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本身有美感;文学语言具有审美性、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等特点。(6)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 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制、中国结、魔术、杂技、原著民文化。,不同门类艺术的联系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必然性不同的艺术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不同艺术之间又有很多共同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有限性每一门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长处和特征,与其他艺术发生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彰显自身的审美特征。8、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有哪些?1)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情怀的培养;以及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把握。2)热爱艺术,精通一艺。“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谈艺。”朱光潜 3)体验生活,形诸艺术。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9、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心理?(1)艺术发生/艺术体验材料的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的生产(2)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想象与联想;灵感思维;情感意识-一切景语皆情语艺术形象的孕育过程创作预留的产生;审美意识的孕育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意念转化(意念中的艺术对象如何转化为艺术形象)技巧应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段)意蕴提升(境界的生成,艺术品格的提问)(3)艺术实现/艺术物化(4)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风格即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稳固性艺术风格的民族性和时代性(5)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以地名为标志的(弗伦萨画派、尼德兰乐派、维也纳派、墨西哥画派、北派山水、南派山水)以某个艺术家名字为标志(梅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戏剧)从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6)艺术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艺术的自身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潮流的构成部分之一。10、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各自内涵与关系: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为情而造文形式的积极性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辅相成,和谐统一(1)材料与媒介层艺术作品在结构上的基层就是“材料与媒介层”,它是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传播,即海德格尔所说的“物因素”(2)技术与技术层如果缺乏技术和技艺的支持,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等,都无法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或者根本无从表达(1) 符号与图示层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施展在材料上,对它进行改造,整合并重新组织,改变它原来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使其成为“另一种”存在-“组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寓有“意向性”的内在品质,即艺术作品的符号式或图式(2) 形象与意象层符号,图式层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充满暗示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足(3) 意蕴层意蕴不是作品结构中的实在物,而是由审美主体的意向行为所引发的“盈余”意义。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意蕴11、中国艺术精神有哪些?(1)典型(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2)意境(王国维“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生三境界):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3)生命精神(4)道与自然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自然:道法自然,道生万物,天人合一。自然是最高的审美境界。(5)乐舞精神(6)辩证和谐12、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方法灵感、共鸣、顿悟、净化、审美期待(1) 艺术鉴赏内涵:定义: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地、主动地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对艺术作品审美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的再创造(2)艺术鉴赏的过程 审美期待文体期待:类型或形式意象期待:意象或形象意蕴期待:意境、哲理、情感 鉴赏过程感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审美效应共鸣: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直接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被艺术作品所打动,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净化:在文学上,净化是读者在艺术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达到情感调节,精神洗礼与人格升华顿悟:指审美主角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顿悟,洞察世间奥妙,人生真谛及艺术的本质,是高层次的审美升华。(3)艺术批评批评对象: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批评本身特征:a.科学性: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b.艺术性:坚守并发掘艺术审美性本质,艺术的感受,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文字优美,生动感人作用:a.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b.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 c.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4)艺术批评方法:社会批评:法国丹纳艺术哲学-时代、地域、环境心理批评:弗洛伊德,拉康应用精神分析法 传记批评:法国圣佩韦从作者自身入手进行分析 读者批评:20世纪德国姚斯从接受者的角度 艺术作品和艺术史其他批评方法和流派:原型批评、语义批评(4) 艺术批评的功能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 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5) 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艺术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