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述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6203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特殊教育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特殊教育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特殊教育概述l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l 一、特殊儿童l (一)定义l 1、特殊儿童l 广义: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低于正常的儿童、高于正常的儿童、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l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l 2、残疾儿童l 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l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l 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l (二)分类l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l 2、国内分类l 视力残疾l 听力残疾l 言语残疾l 智力残疾l 肢体残疾l 精神残疾l 多重残疾l (三)个别差异l 1、个体间差异l 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l 2、个体内差异l 个体内部内在各种能力发展的不平衡。l 了解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的目的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l 二、特殊教育l 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l (一)教育对象l 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l 台湾12类;美国13类l (二)教育内容l 替代性课程:盲文、盲人定向行走l 调整原有的内容:改变呈现方式;内容简化l 补充必要的内容:补充职业教育的内容l (四)教育场所l 美国的“瀑布式安置体系”l (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人员l 特殊教育教师l 教师助理l 心理学家l 听力学家l 咨询师l 诊断和评估人员l 职业治疗师l 物理治疗师l 康复咨询师l 学校社会工作者l 言语病理学家l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l 一、欧洲和北美特殊教育发展历程l (一)听觉障碍l 1760年,法国神父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手语教学的创始人。l 德国教师海尼克是口语教学法的创始人。l 美国的加劳德特大学。l (二)视觉障碍教育l 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创建了第一所盲校。l 法国人布莱尔创造了点字盲文。l (三)智力障碍教育l 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l 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l (一)视觉障碍教育l 1870年,英国传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创建了“股搜通文馆”,现在的北京盲人学校。l (二)听觉障碍教育l 1887年,美国的传教士查尔斯.米尔斯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l 第三节 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与发展趋势l 一、特殊教育体系l (一)学前教育l 1、国家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要求l 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l 2、安置方式l 普通幼儿教育机构;l 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l 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l 3、教育责任l (1)责任机构: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l (2)要求:l 教育与保育、康复结合实施;l 注重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l 提供指导。l (二)义务教育l 1、教育体系l 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l 2、安置方式l (1)特殊教育学校l (2)特殊教育班l (3)随班就读l (三)职业教育l 1、发展目标l 重点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中期、短期培训,为城乡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l 2、职业教育体系l 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l 3、教育责任l (四)高级中等以上教育l 1、高中教育l 2、高等教育l (1)相关政策:l 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l (2)安置方式:l 特殊高等院校: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l 融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l 其他形式的成人教育l 二、特殊教育的行政管理l 相关机构及行政职责:l 1、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l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l 3、国家民政部l 4、国家卫生部l 5、全国妇联l 6、国家人事部l 三、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l (一)重视生态学模式l 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累积结果l 家长、同伴、老师、邻居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与表现l 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态环境l 特殊儿童的评估和教育提倡和鼓励家庭参与l (二)重视早期干预l 1、早期干预的依据l 个体大脑的发育速度:7岁前最快l 可塑性:儿童期可塑性最强l 关键期理论:如1-5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l 2、早期干预的对象l 障碍儿童:l 有发展落后可能的儿童:l 母孕期有高危因素的儿童;l 高危新生儿;l 发育诊断证明一个或多个领域落后的儿童l 3、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l 主要内容:l 儿童目前的能力水准:认知、社会适应、运动、沟通等能力水平和未来的需求;l 家庭对儿童的优势及需求;l 早期干预后要达到的目标;l 服务项目;l 服务起止日期;l 服务的频率。l (三)重视个别化服务与转衔服务l 1、IFSP(个别化家庭教育计划)向IEP的转衔l 2、IEP(个别化教育计划)向ITP的转衔l 3、ITP(个别化转衔计划)向IWRP(个别化书面康复计划)的转衔l (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l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l (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l 立法和政策保障;l 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保障政策和法规的运行二全纳教育l 第一节 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l 一、全纳教育的产生l (一)全纳教育产生的历程l 20世纪70年代,挪威、瑞典等国家的特殊教育界提出了“正常化”,主张智力障碍者及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模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l 1975年,美国的公法94-142提出“最少受限制环境”是安置特殊儿童的一项基本原则。l 1981年,英国颁布新教育法,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代替原来的“特殊儿童”。l 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l (1)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有获得可达到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的机会;l (2)每一个儿童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l (3)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l (4)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该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来接纳他们;l (5)以全纳性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受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l (二)全纳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l 1、儿童标签问题l 2、残疾人问题l 20世纪60年代,残疾人发起了争取权利的运动。l 3、回归主流问题l 二、全纳教育的涵义l 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l 第二节 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l 一、巡回指导l 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l 优点:专门化服务直接进入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社区l 二、资源中心l 主要工作:l 评估行为,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庭训练和家长对残疾的认识;l 提供特殊材料和设备;l 帮助寻找地区或国家更专业的中心,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l 从事有限的直接教学。l 优点:可以提供资源和专家支持,可以开展集中的、多学科的干预。l 三、资源教室l 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教师,负责资源教室的使用和管理,并能为学校教师及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l 特点:l 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l 强调个别化教学;l 具有预防功能;l 具有统合功能;l 可缓解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l 四、合作学习模式l 将普通班级中低成就水平的学生和特殊学生当作持续的、全班活动的全面参与者,使班级中所有学生同时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指导者和被指导者。l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l 一、随班就读概念l 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l 随班就读的对象:l 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l 暂不具备筛查鉴定条件的农村地区,被怀疑智力有问题的儿童少年;l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法定文件规定的对象。l 二、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与管理l (一)安置l 每班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l 有的地方规定:每增加一名随班就读的学生就减少3-6名普通学生,以方便管理,提高教学质量。l 1、随班就读的原则l 就近入学;l 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l 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l 改选适合的安置。l 2、随班就读的形式l 完全的随班就读;l 辅以咨询辅导服务的随班就读;l 配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l 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随班就读。l (二)管理l 1、教育行政管理l 四个环节:l 建立组织机构,专人负责;l 开展调查统计,掌握随班就读学生及任课教师的情况;l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该地区的随班就读工作的政策和规定;l 督导检查。l 2、学校管理l 四个环节:l 接纳特殊学生入学;l 为其选定合适的教师和班级;l 建立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档案;l 制定学制,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调整修学年限,并对毕业后的去向进行安排。l 3、班级管理l 三个环节:l 班主任将随班就读学生纳入班级常规管理;l 采取特殊措施帮助随班就读学生适应普通班级的环境,并开展个别教育;与特殊学生家长协作管理,共同探求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途径。l 三、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l (一)合作学习l 通过团体活动方式,形成团体内合作学习,并在团体间进行积极正向的竞争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机制。强调共同协作的重要性。l 将随班就读的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团体中,与其他学生共同活动,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中完成与之相适宜的教育目标。l (二)同伴辅导l 将学生进行配对,特殊儿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能够增进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同伴的社会责任感和做事的能力。l (三)个别教育l 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实施。l (四)差异教学l 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障碍情况及由障碍带来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也要了解他与其他学生的差异、不足和优势,了解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的知识内容。l 要求:l 教学目标不能大一统,应有一定的弹性;l 课程应灵活,可选择:必修课、选修课;l 学校应建立课程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l 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应设计开放性的、可选择的活动。三个别化教育计划l 第一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概述l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由来l (一)起源l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PL94-142规定:必须为所有3-21岁的特殊儿童制定适合其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s).l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l 1、教育平等l 教育平等不仅指入学机会的均等,更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均等。l 2、因材施教l 3、教育绩效责任l 4、家长参与l 5、融合教育l 6、多学科参与l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l (一)IDEA的规定l 1、当前的水平l 2、年度目标:学业目标和功能目标l 3、教育进步:如何测量进步及周期性的报告l 4、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以及辅助设施和服务l 5、调整以及替代性评估l 6、普通教育的参与程度l 7、服务期限以及场所l 8、转衔l (二)我国IEP的主要内容l 1、儿童的现状l 2、计划期限内的教育措施及相关服务l 3、长期目标(年度目标)l 4、短期目标(教学目标)l 5、计划评定的方式、标准以及评定日期l 第二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施行l 一、评估l (一)制定评估计划l (1)评估目的l (2)评估内容l (3)评估方式l (4)评估工具l (5)评估人员l (6)评估的时间与地点(二)评估的实施1、健康评估感觉器官与功能;运动功能;新陈代谢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疾病与损伤。专业医生担任建议:儿童的医疗与服务需求儿童的健康状况对教育环境的特殊需求课程调整的建议2、视觉检查视力、定向与行走能力、视知觉眼科医生、定向与行走专家、心理学专业人员建议:视觉器官的治疗和矫正建议教育环境的调整建议必要的教育训练教育辅助设施以及资源的提供3、听觉检查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类型、语音听力、听知觉听力学家、耳科医生、心理学家、特殊教育教师建议:听觉器官的治疗和矫正建议;听觉功能损失的诊断及助听器材的配备;听觉损伤在学习上可能的限制及应有的教育调整措施;必要的教育训练;教育辅助设施以及资源的提供。幻灯片7l 4、认知能力的评估l 智力水平、基础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l 心理学专业人员、教师、家长l 建议:l 智力发展的特征及各项智力因素的优势与不足;l 说明涉及学习的各项认知功能的长处与不足,并提供教育上调整措施的建议。l 5、学业水平的评估l 语文、数学等各科学业水平、与学业水平相关的各方面表现(学习习惯、学习模式、自我监控与调整等)l 教师及相关人员l 建议:l 根据反映出的儿童学科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建议IEP学业辅导的重点;l 教育辅导的建议。l 6、情绪与行为l 评估儿童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内在的情绪状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同伴交往l 心理学专业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家长l 建议:l 情绪困扰和行为表现的特点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l 医学治疗、心理辅导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建议;l 教育上的调整。l 二、计划的制定l (一)拟定IEP草案l 根据评估阶段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提出基本构想,包括领域的优先顺序,决定哪些领域需要特别加强,暂列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l (二)召开IEP会议l 1、IEP小组l 成员:特殊儿童家长、至少有一名普通教育教师参与、至少有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一名能对评估结果进行指导性解释、并能提供教育建议的人员、根据家长或学校的建议,其他了解儿童及特殊教育的人士也可包括在内、也可包括特殊儿童本人l IEP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见教材P67)l 2、IEP会议的准备l 联系会议参与者;l 及早通知家长;l 确定开会的时间和地点;l 事前告知家长会议的时间、地点、目的;l 告知家长参加会议的人员;l 告知家长可以自己邀请一些熟悉儿童情况的人员或专家;l 如果家长不能来参加,学校可采用电话会议等形式;l 准备相关资料。l 3、IEP会议的举行l 下一阶段安置的期望;l 相关服务需求:需要哪些相关服务,如何提供;l 确定长期目标(年度目标或学期目标);l 提示短期目标;l 确定评估的标准及时间。l (三)目标的确定与撰写l 1、长期目标l 可以使用一般性叙述;l 可分为各领域或各学科长期目标;l 需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l 不需要面面俱到列出所有目标,只需要列出与特殊教育需要和相关服务相关的项目;l 长期目标列出后,应根据其对儿童的影响大小及儿童需求情况,决定优先教育顺序。l 2、短期目标l 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l 对象;l 行为与结果:目标行为动作和结果;l 通过标准:以次数比率或时间百分比等描述。l 注意:l 根据长期目标的范围,选择课程基准线以上的教学目标;l 确定目标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功能性;l 每个领域短期目标的数量,应按照达到长期目标的需要以及儿童的能力水平而定;l 目标的写作应以儿童为导向,而非以教师为导向;l 目标表明的是学习活动的结果,而非学习活动的过程;l 目标必须是表述清楚的、可观察的、可评估的;l 每项目标只阐明一个学习结果。l 讨论:l 长期目标:学会摘芹菜l 短期目标:l 三、IEP的实施l (一)实施的场所与实施人员l 1、实施场所:l 学校:课堂内和课堂外;l 家庭或医院等场所:l 2、实施人员l 教师、家长、其他人员(运动康复、言语矫治等)l (二)实施策略l 1、目标的汇集l 将同一班级儿童的IEP排列出来,将其目标按领域汇集与整理,将重叠性的目标融入小组教学中。l 2、目标的分析l 时间分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非课堂教学的时间都应充分利用l 空间分析:分析目标的实施场所,在哪里更经济、有效l 人力资源分析:学科教学目标由教师来实现,行为目标可能由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实现。l (三) 目标超前或滞后的处理l 1.超前或滞后的原因l 时间:时间过长或过短l 教学方法:要适应不同儿童的需要l 人员配合:有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方教学人员的配合l 教学起点:以儿童的当前学习基线为依据l 2.处理方法l 重新测定教学起点;l 将难易控制在适中;l 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l 各方密切配合 l 四、IEP的评估与修订l (一)IEP的评估l 1.对IEP内容的评估l (1)内容的完整性l 儿童的基本资料和能力水平、教育措施和相关服务、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评定标准与评定日期等l (2)内容的适当性l 计划设定的期限、教育安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l 2.对IEP 实施情况的评估l 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是否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教学策略是否合适l (二)IEP的修订l 参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儿童再次评估的结果;家长反映的有关该儿童的重要信息;其他相关人员反映的重要信息。l 五、IEP举例l (一)IEP表格l 1.表格的主要内容l (1)儿童的基本资料l (2)参加人员情况l (3)IEP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儿童的优势能力;父母的想法;评估结果;学业需要;辅助性设施或服务的需要;儿童的交流需要。l (4)当前的学业和能力表现l (5)目标l (6)相关服务:服务的名称、地点、频率l (7)参加统考的情况:考试科目、时间、成绩;试题呈现的方式、答题方式、考试时间的调整l (8)教育安置方式:具体安置形式(说明理由);详细描述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参与到普通教育班级中l (9)家长许可签名l 第一部分:儿童的基本资料l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就读学校: 家庭成员:生理特征:出生史:健康史:教育史:居家生活情况:家长的担心与期望:家庭长处与需要:l 第二部分:当前能力情况l 现状描述测验名称施测时间施测者结果摘要备注l 第三部分:教育目标l 第四部分:活动方案l 第五部分:相关人员签名、制定日期领域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活动/教学策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会生活自理l (二)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l 1.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l 学生情况: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分析情况;l 教学目标: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增加缺陷补偿、职业技能训练、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等;l 教学措施: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便于执行和检查效果l 2.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形式l (1)总计划l (2)分计划:每个科目的计划l (3)教案:普通班教师要在教案中单列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承担辅导训练任务的教师的教案,要有针对缺陷补偿的目标、内容和方法。l (见教材P76-80)l 案例:l (一)学生基本情况l 姓名:任*(男,1983.9.19出生,汉族)l 家长及监护人姓名:黄*(母子关系)l 家长职业:编辑l 学生残疾类别:弱智l 所属程度:中度l 所在班级:弱七班l (二)现有发展水平l 语言:l 能够有问有答,但不主动与人交谈,交谈时语汇贫乏。l 不能完整准确的叙述生活中的事情。l 生活自理:l 能独立上厕所(但裤子提不好),能独立吃饭(但掉饭粒、用不好筷子),能独立穿衣服(但拉链拉不好),不主动参与家务。l 交往能力:l 不能与他人有正常的目光交流l 不能准确的表达感情或其他感觉l 不主动与人交谈l 认知水平:l 语文:会写字、读书(但认字数量有限)。l 数学:会做整数万以内的加减法,会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l 肢体语言:l 书写字体歪斜,但正确。手无力,导致字迹不清晰。l 走路不稳、易摔倒,跑步姿势异样,不会投东西,身体不协调。l 1.个别化教育计划示例:l 2.作业:针对上述个案,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根据其这方面的现有能力水平,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划四智力障碍儿童l 第一节 智力障碍概述l 一、智力障碍的概念l (一)我国的定义l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收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l (二)美国的定义l AAMR2002(第十版)的定义l 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l (三)应注意的因素l 1、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置于个体同龄伙伴有代表性的社区环境背景以及文化中加以考虑;l 2、有效的评估应当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l 3、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与优势并存;l 4、对限制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个体所需的支持方案;l 5、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智障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有所改进。l 二、智力障碍的鉴定与分类l (一)智力障碍的鉴定l 1、智力功能的评估l (1)智力l 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l (2)智力测验l 常用工具:斯坦福比奈量表l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l 瑞文推理测验l (3)智力商数 l IQ = MA X 100l CA2、适应性行为评定(1)适应性为指人们习得的用于适应日常生活的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概念性技能包括语言、读写、金钱概念和自我定向等技能;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人际、责任、自尊、遵循规则、避免受骗等技能;实践性技能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操作活动、职业技能,以及对环境的自我管理等技能。(2)适应性为评定量表文兰社会成熟量表,测试自理能力、饮食、衣着、运动、休闲、沟通、自我定向和社会化8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龚耀先,1994)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韦小满,1996)(二)智力障碍的分类1、按智力受损程度分(1)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轻度智力障碍(IQ50-69分)中度智力障碍(IQ35-49分)重度智力障碍(IQ20-34分)极重度智力障碍(IQ20分以下)其他智力障碍:因伴有其他缺陷造成使用正常手段来评定迟滞水平极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非特异性的智力障碍:因资料不足无法归入任何类别(2)我国的分类(智商分数等级同WHO)l 2、按支持程度的分类(AAMR1992)l 间歇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零星的、视需要而定的(如失业或生病时)l 有限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如短期的就业训练或从学校到就业的衔接支持)l 广泛的:至少在某种环境中有持续性的、经常性的需要,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如需要在工作中或居家生活中得到长期的支持服务)l 全面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持久的切需求度高,在各种环境中都需要提供,并且可能为终身需要l 三、智力障碍的出现率l 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智力障碍总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0.42%。l 四、智力障碍产生的原因l (一)出生前的致病因素:遗传和先天性获得异常l 1、遗传:l (1)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IQ30-55)l 特征:短头畸形、眼裂小、眼距宽、耳小、鼻梁低平、身材矮小、皮肤松弛、出牙晚l 原因:病毒感染、母亲接触放射线、孕前或妊娠时服用某些药物、化学毒物以及孕妇高龄等,约20%源于母亲的高龄l (2)先天性代谢异常l 苯丙酮尿症:表现为皮肤湿疹、易呕吐、睡眠不好、容易哭闹,头发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色或棕色,皮肤白嫩,黑眼球颜色变浅,口唇呈鲜红色,尿液和汗液有一种特殊的“鼠尿”臭味。IQ通常在50分以下。l 如果在早期限制苯丙氨酸饮食,可得到正常的智力发展。l 半乳糖血症:先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视力、肝脏也会受影响,婴儿期还时常患有黄疸、肝部硬化、白内障等病症,患儿出生后两周内可能有持续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体重不增加,嗜睡和营养不良。l 肝豆状核退化症:微量元素铜的代谢异常。伴有肢体扭转痉挛、震颤、肌肉僵硬、流口水、眼角有特殊的黄色或棕绿色眼晕等,患者也有肝脏肿大等特征。l (3) 其他遗传因素l 先天性脑积水:脑脊髓液分泌异常,无法被吸收或顺畅流通,以致过多的积液压制脑部影响发育。l 小头畸形:脑部组织发育不全所致,头越小,受损程度越重l 2、先天获得性异常(非遗传因素)l (1)胎儿期感染l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及梅毒螺旋体l (2)药物毒性损伤l (3)发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害l X线检查、苯、甲醛、核辐射l (4)吸烟与嗜酒l 一氧化碳吸收到血液里,血氧含量减少,从而损害胎儿的智力发育。酒精会影响胎盘和子宫的血流量,抑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造成智力障碍。l 另外,孕妇内分泌失调、妊娠剧吐、营养不良以及长期情绪不佳、先兆流产等,都可能给胎儿带来伤害。l (二)出生时的致病因素l 1、早产和低体重l 不足37周,体重低于2500克,子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在呼吸、进食以及维持生命的其他机能上都有一定的障碍l 2、新生儿窒息l 是胎儿缺氧的继续,或产程过长,抬头过度受压,使脑部缺氧所致。l 3、产伤l 胎位异常、胎儿过大、母亲骨盆小或产程过长,胎儿头部长时期受压,产钳助娩、负压吸引等,对新生儿头颅造成机械压迫,容易使新生儿脑部直接受到损伤l (三)出生后的致病因素l 1、高烧、抽搐l 肺炎和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引起高烧、抽搐,导致脑细胞功能紊乱。l 2、神经系统疾病l 脑炎、脑膜炎后存活下来的儿童,约一半显示出神经系统的后遗症l 3、全身麻醉与脑外伤等l 手术需要的全身麻醉、脑外伤、脑震荡l 4、中毒l 铅及其他毒物中毒l 5、营养不良l 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摄入不足l 6、社会心理因素(轻度智力落后)l 家庭的社会状况,母亲孕期心理状况,家庭环境l (四)智力障碍的预防l 1、原级预防l 防治问题的发生:婚前检查、防止近亲结婚、补碘、产前筛查、科学接生l 2、次级预防l 缩短现存问题的持续时间,或逆转其效果的措施。进行新生儿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高危儿童”提供医学、教育和社会等全面帮助。l 3、第三级预防l 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减轻智力障碍产生的消极后果l 五、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l (一)认知特征l 1、感知l (1)感觉特征l 视觉敏锐性下降,视觉分辨力不足,听觉反应迟缓,触觉反应迟缓,重度和极重度的智障儿童,嗅觉和味觉可能缺失,本体和内脏感觉也有障碍,如饥、渴、冷热、疼痛等感觉迟钝l (2)知觉特征l 知觉速度缓慢,知觉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知觉范围狭窄l 2、注意l 难以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注意的分配水平低l 3、记忆l 识记速度缓慢,保持效果差,再现和再认困难l 4、思维l 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l (二)社会适应特征l 1、日常生活自理l 轻度智障可以通过训练学会一般的生活自理技能,但要完全达到独立生活的水平,需要一定的训练;中度和重度智障儿童需要长时间的专门指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l 2、社会交往l 社会交往能力差,很少主动与人交谈,不能掌握正常的交往手段l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l 一、学习环境l (一)融合的普通班级l 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学业技能的挑战;社会融合的挑战l 应对:普通班级教师调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与方法;特殊教育教师的辅助。l (二)资源教室l 部分智障学生每天或每周固定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教育或训练。l (三)特殊班l 8-15人l 智障儿童无法与正常儿童有一个社会性的互动l (四)特殊教育学校l (五)在家教育l 二、课程l (一)随班就读l 与普通学生基本一致,教材与普通学生相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l 轻度智障学生是否应当以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为重点?l (二)特殊教育学校l 1、一般性课程l 生活语文: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l 生活数学: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l 生活适应:生活自理、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l 劳动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l 唱游与律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l 绘画与手工: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l 运动与保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l 职业专修课程:l 我国目前智力落后儿童职业专修课的内容多为比较简单的手工艺制作,包括缝纫、刺绣、编织、纸工、粘贴工、编篮筐、园艺、烹饪、原料及产品装运、产品包装等。l 2、选择性课程l 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缺陷补偿l 信息技术:更好的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l 康复训练:l 第二语言:地方语言、民族语言、普通话、简单的外语等,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生也可以采用其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l 艺术休闲:陶冶智障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质量。l 三、智力落后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l 1、教育内容的基础性:该学科最基本的难度较低的知识l 2、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儿童现时生活和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l 3、教育内容的补偿性:矫正和补偿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缺陷l 4、教育内容的教育性:遵纪守法、懂文明、讲礼貌l 5、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学习知识的数量、难易程度、理解和掌握的水平应因人而异l 6、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现实生活中,运用综合的整体的知识去认识和改造世界l 四、教学原则l 1、个别化原则l 2、形象化原则l 3、情境性原则l 4、激发兴趣原则l 5、充分联系原则l 6、实践性原则l 7、补偿缺陷原则l 五、教学策略l (一)支架教学法l 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l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l 通过支架作用不停的将学生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l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l (2)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l (3)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独立探索,教师适时提示;l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l (5)效果评价:l 支架教学法举例:l 教学生正确书写“启事”l 一、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l 前一天,老师穿了一件很吸引人眼球的夹克外套,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关注。l 第二天,老师上课就穿一件白衬衣,打扮朴素。l 生:老师,你昨天漂亮的外套怎么不穿了呀?l 师:昨天老是因为天气热,把外套脱掉,随手一放就给忘了,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那件衣服可是我的生日礼物。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我找回夹克吗?l 生:我们帮你在广播里发通知,让拾到的同学把衣服送过来。l 生:我们可以写启事帮您找。l 师:你们见过启事吗?启事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的话题又打开了)l 生:我在汽车站见过寻人启事,是寻找走失的人的。l 生:广播里面我听过,有人东西丢了就写寻物启事,请拾到的人把东西还给他。l 二、独立探索,完成启事l 师:那就麻烦同学帮助老师写一则寻物启事,谁写得好,待会就在学校广播里面播出,希望能够靠你们找回我的衣服。“启事”该怎么写呢?(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最初的蓝本)l 支架1,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孩子梳理寻物启事基本组成部分。l 孩子们知道:第一行中间写“寻物启事”,下面写丢掉的东西,最后写名字和日期。l 大致让学生明确了寻物启事是什么,让学生试写。l 支架2,三分钟后,老师把一份写好的启事示范给大家。l 寻物启事l 张老师丢失一件衣服,请拾到的同学把衣服还给张老师。l 四(1)班 周敏l 4月2日l 师:看了这则启事你觉得老师的衣服能够找回来吗?l 生:我觉得不行,衣服样子没有写出来。l 生:到哪里还衣服没有写。l 生:在哪里丢的,什么时候丢的,没有写出来。l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启事”。l 三、协作学习,在合作中归纳启事写作规则l 师:曾经有一位小朋友拾到一块手表,写了招领启事,可是手表却被别人冒领了。好事没有做成,还挨了批评。问题就出在他的“招领启事”上。l 打出启事,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个招领启事格式正确,写得具体详细,可为什么却错了?l 招领启事l 本人于今天上午10点在四(1)班教室讲台上拾到美羊羊卡通手表一块,表带为粉红色,请失主速找本人领取。l 四(1) 周敏l 4月2日l 比较招领启事与寻物启事的异同 l 作文构思单l 题目: l 我写给谁看: l 为什么写: l 我知道什么:1. 2. l 对上面材料进行选择:1. 2. l 语言组织: l 四、学习评价l 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修改工作。l 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同伴启发,教师点拨。学生从各方面获得信息,以本次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l (二)真实情境教学l 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儿童常规的生活经验相结合。l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的记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l (三)任务分析法l 将复杂的“总任务”分解成能够被其接受的多个简单的“分任务”l 针对每个儿童不同的能力起点,同一任务可做不同繁简程度的分析l 以“刷牙”为例:l 以“吃饭”、“写字”为例?l 四、技术l 计算机辅助教学五、听觉障碍儿童l 第一节 听觉障碍概述l 一、听觉障碍的概念l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l 聋与哑的关系:l 聋未必哑。因为听力丧失,而造成的口头语言丧失的情况,聋是第一缺陷,哑是第二缺陷。l 二、人的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l 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和大脑颞叶l 1、外耳部分: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l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辨别声音的来源;l 外耳道是一弯曲的管道,长约2.5厘米,一端为外耳门,一端抵鼓膜。可分泌耵聍,粘住灰尘和异物,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l 鼓膜是一卵圆形浅漏斗状得半透明薄膜,弹性强,由外耳道传来的声波会引起鼓膜的振动。l 2、中耳部分: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l 鼓室是颞骨中的一个小空腔,容积约有1-2立方厘米,内有听小骨、听肌、韧带等。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链接,构成一串听骨链。l 咽鼓管是一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长约3.5-4厘米。一端连着鼓室,始终是敞开的,一端连着鼻咽部,平时关闭。只有在张嘴、唱歌、咀嚼、打哈欠、吞咽时才开放,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室内、外气压保持平衡。l 3、内耳部分: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l 半规管和前庭是主管人体位置和平衡的重要器官。l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l 4、听神经:把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向大脑颞叶部位皮层。l 5、听觉中枢l 产生听觉,并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声音的意义。l 外耳和中耳是听觉系统的传音部分,内耳以上至听觉中枢是听觉系统的感音部分。三、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途径和听觉特性1、声波的传导途径声波通过空气介质传导到耳内的途径,称为气导。是声波传导和人耳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声波通过骨传导途径传入内耳,称为骨导。气导:空气介质 外耳 中耳 内耳 听神经骨导:颅骨振动 内耳 听神经2、听觉特性声波有三种基本物理特性:频率、振幅和波形频率,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人耳感受到的音调也越高。振幅,是声波震动的幅度。振幅越大,人耳感受到的声音越响。波形,是发音体发出的声波所具有的形态。不同的波形,主观感受为不同的音色。人耳对1000-4000Hz的声音最为敏感,人们日常讲话的声音频率在300Hz3000Hz之间。四、听觉障碍的分类1、按听力损失的程度分听力残疾一级:听力损失91dB听力残疾二级:听力损失在8190dB之间听力残疾三级:听力损失在6180dB之间听力残疾四级:听力损失在4160dB之间注意:(1)听力损失程度是指三个语言频率(500Hz、1000Hz、2000Hz)听力损失的平均值;(2)听力残疾的分级指双耳,如果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轻的一耳为准;(3)如果一只耳朵是听力残疾,另一只耳朵损失平均值等于或小于40dB,在我国大陆不属于听力残疾的范畴。l 2、按听力残疾的性质分l 器质性耳聋:听觉系统的组织结构异常所致的耳聋;l 功能性耳聋:听觉系统的功能下降所致的耳聋。l 3、按听力残疾发生的部位分l 传音性耳聋:外耳或中耳受损l 感音性耳聋:耳蜗或听神经受损l 混合性耳聋:外耳或中耳与耳蜗或听神经同时受损l 中枢性耳聋:大脑听觉中枢受损l 4、按听力残疾发生的年龄分l 学语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l 五、听觉障碍的出现率l 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我国听力残疾人口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每年新诊断出的听力语言障碍儿童2-4万。l 六、听觉障碍产生的原因l (一)学语前听觉障碍的成因l 1、早产或难产:孕妇分娩时的难产、早产、创伤、缺氧等l 2、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10%的聋儿有一个聋或重听的父或母,30%的聋儿有一个聋或重听的亲戚。l 3、麻疹:这种病毒会侵袭正在发育的胎儿,导致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心脏疾病和其他严重障碍。l 4、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l (二)学语后听觉障碍的成因l 1、脑膜炎:这种感染可以扩展到其他器官,包括脑和耳。l 2、中耳炎:l 3、美尼尔氏病:比较少见的耳内疾病,最严重的症状是听力损失l 4、其他因素:有毒性化学物质和某些药物l 七、听力残疾的诊断l (一)行为观察法: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声音刺激后有无相应的行为反应。适用于年龄比较小,还不太懂事的婴幼儿l (二)听力测查法l 1、主观测听:需要被测者主观配合l (1)语声测听:l (2)哨声测听:l (3)击掌测听:l (4)音叉测听:l (5)纯音听力计测听:l 2、客观测听法:无需被测者的行为配合l (1)电反应测听:l 八、听力曲线图l 气导:右耳:,左耳:X,实线连接l 骨导:右耳:或,左耳:或,虚线连接l 九、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l (一)认知特点l 1、感知觉特点l 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l 视觉的优势地位:视知觉速度比较快。l 缺陷补偿:借助视觉、触觉、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l 2、注意特点: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差,注意的分配困难。l 3、记忆特点l 无意记忆占优势;手语记忆与口语记忆的比较l 4、思维特点l 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却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l 听障儿童在掌握概念方面的特点是概念的扩大与缩小。l (二)语言发展特点l 1、发音不清l 2、发音不好:语调不准和“假嗓音”l 3、音节受限制l 4、语言发展落后:口语形成晚,影响书面语的学习l 5、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l 在交流中需要智力和语言,听障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断增长,但语言发展却无法跟上,满足不了交际的需要。l (三)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l 1、情绪特点:l 常以情绪的外部表现作为交际工具,情绪的稳定性差l 2、个性特点:l 脾气倔强、好冲动、好动、好奇、常感到孤独l (四)品德心理l 道德认识长时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单纯;l 道德行为存在明显的模仿性和不稳定性。l 某聋校中的调查:l 97名学生中,有70人被偷过,其中41人的箱子被人撬过,有50人偷过别人的东西,有42人发现别人偷过东西,但只有6人向老师做了汇报,被偷的学生以低年级的为多;被偷的东西涉及吃、 穿、用、钱等多方面;被偷后,有31人感到“生气”,有29人想要“报复”。l (五)社会适应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适应l 分为社会生活行为的表层适应和对社会文化的深层适应。l 如何认识社会中的人、如何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如何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直接影响了个体的社会适应。l 1、对“聋”及“聋人”的不同理解l 聋:从临床角度来看,“聋”是一种听力缺陷,是需要矫正和治疗的;有声语言是人的自然语言,手势语是原始落后的语言;正常幸福的生活应该是在正常健听人社会中的生活;对听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必须采用口语,必须要让他们学会用口语和读话来与社会交流;最后达到与主流社会完全融合是听力残疾儿童教育成功的目标。l 2、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理解,聋人是“听觉世界的局外人”,聋人和健听人之间的差别只是文化上的差异和语言的差异,聋人不必要以健听人的生活为理想的标准,他们有权力选择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生活方式;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应该从小学习;通过手语来学习文化知识;建立对聋人社会的归属,适应主流社会。l 3、聋人社会和聋人文化l “社会”是人与人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l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和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l 4、聋人文化的特征:l (1)聋人手语是维系聋人社会和文化的主要工具;l (2)聋人对聋人社团、聋人群体活动有积极的归属和参与:聋生寄宿学校可以说是聋人社会文化的中心,在聋校中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从其他聋生那里学会使用手语。l (3)对耳聋人口的统计学研究:男性聋人比例高于女性,耳聋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更低,失业的可能性更大,个人的收入更低;l (4)聋人的就业状况和特点:就业不乐观;l (5)聋人的业余休闲活动和他们的文化生活:哑剧表演、美术创造、国际聋人节(每年九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l (6)聋人间的友谊:聋人之间的友情联系比家庭的感情联系更为重要;l (7)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