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1601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方标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地方标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地方标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方标准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编写组 二 一 六 年 十一 月 I 目 录 1 工作简况 .务来源 .草单位 .要起草人 .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 .要性 .制原则 .制依据 . 主要 编制工作过程和技术路线 .要工作过程 .南制定的技术路线 . 国内外相关环境技术规范研究概况 .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壁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州如意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标准的结构、内容编排及规范引用文件 .用范围 .语和定义 .术路线 . 基本要求 . 工作内容 . 技术方案 .艺设计基本原则 . 10 型处理单元技 术要点 . 11 源污染处理技术 . 11 源污染治理 . 12 体生态修复技术 . 13 型处理单元技术运行管理要求 . 17 般要求 . 17 施维护 . 17 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 18 8 标准实施建议 . 19 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 . 19 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 19 1 广西地方标准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务来源 本指南 由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 2016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 ,批准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地方标准的制定 (编号: 2016。 草单位 起草单 位:桂林理工大学 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的详细信息如表 1 所示。 表 1 主要起草人 姓 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游少鸿 男 副 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全面负责 白少元 女 副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解庆林 男 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曾鸿鹄 女 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丁彦礼 男 讲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王敦球 男 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刘会娟 女 研究 员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郭远飞 男 工程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刘立恒 男 副 研究员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林华 男 讲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魏建文 男 副教授 桂林理工大学 条款编制 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编制原则和依据 要性 我国自 1973年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 “三废 ”排放标准起,已发布了一系列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的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订和发布了各类地方环境标准。目前我国基本构成了以国家环境标准为主体,地方环境标准为 补充的环境标准体系。这些环境标准 2 为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 我国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急剧恶化。 据相关报道,我国 70%以上的江河湖泊被污染,近 50%的江河湖泊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 此外 , 根据 “水十条 ”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要求,已排查的全国 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除 77座城市未发现黑臭水体外, 218座城市排查出 1861个黑臭水体。其原因在于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污水厂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量大面广的面源污染问题等 ,这使得城市湖塘、河道等水体水质不断恶化,严重影响城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 的 地表 水环境总体 良好 ,但 水质监测结果显示: 河流 水质达标率为 较2014年( 下降了 22座水库 中, 20座水库满足 类水质标准;西津水库和武思江水库为 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均为总磷。按营养状态评价, 20座水库为中度营养状态,武思江水库和六陈水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地下水水质优良( 类水)、良好( 类水)、较好( 较差( 类水)极差( 类水)等级占比分别为 显然,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环境面临的 形势 同样不容乐观。 鉴于以上诸多原因, 对 广西城市水系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规范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方案选择及运行管理 , 将 是非常必要的。 本 技术指南 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广西 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 有效 削减 碳、氮、 磷 水体污染物 含量 ,避免无谓的工程浪费和失误 , 同时 对 规范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方案选择及运行管理 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原则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指导,以为 城市水系生态 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方案选择及运行管理 提供 技术指南 、 改善城市水体质量, 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不断提高我区 城市水系环境修复工程技术 与管理水平为宗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突出 指南 的科学性、普遍性 和可操作性。 ( 1) 指南 为 地方推荐性标准, 规范城市水 系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改善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 ( 2) 指南 从 广西水环境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 全局利益出发,符合广西 相关政策要求 ; ( 3) 指南 重点是突出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方案选择及运行管理 ; ( 4) 指南 选择的技术工艺具备标准化条件, 以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的技术为主 。 制依据 本 技术指南 采用的技术依据为标准化工作导则( 1)系列标准。以我国国情为基础,以国内主流工艺为对象,以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方案选择及运行管理 现状为背景,以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为依托,借鉴国内外先进 地表污染水 体 治理经验,确保本 技术指南 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本 技术指南 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年 12月 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008年 2月 28日)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年第 41号)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导则( 26) 3 主要 编制 工作过程 和技术路线 要工作过程 桂林理工大学 组建 指南 编制 小 组 并开展指南编制 工作 。 经过对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调查、修复工程方案选择及运行管理 方面 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现行技术的文献调研 、书面函调、现场调研和实验 , 编制组完成了 城市水系生 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 初 稿)和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通过广泛征求了多家具有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 工程经验的科研院所、学校和工程公司的意见及建议,经过意见反馈和修改形成 征求意见 稿和编制说明。 南 制定的技术路线 结合本标准主要内容的具体设置情况,在制订工作中,编制人员利用各自的工作条件、工作经历、外界客户、知识积累,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咨询、论证、试验、测试等工作。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在充分掌握与标准有关的基本情况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主要准备工作内容包括: ( 1)调 研国内外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 相关行业资料; ( 2)调研国内现有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 3)调 研 国内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调查 内容与方法 、修复工程方案 设计 及运行管理 情况; ( 4)分析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 各 技术 单元的技术控制指标; ( 5)必要的试验、测试验证; ( 6)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4 国内外相关 环境技术 规范 研究 概况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定工作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多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布了数百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各国与环境工程服务相关的技术标准是面向 产品或服务的自愿性标准,其技术标准类型主要包括:基础标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产品与设施性能分析测试标准、环境工程服务技术标准以及环保产品标准等方面。 关于水体环境修复管理方面,从理念发展趋势上看,国外的水环境管理经历了 “ 污染 防治保护 生态管理 “ 的阶段,目前已从污染防治转移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各国在进行水生态修复时,主要遵循 “ 针对目标 评价调查 制定措施 ” 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工程。其中不乏由国家给出基础性指导文件,再采取根据不同的修复目标进行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水生态修复工程,这 样带有灵活性的规定,使规划更具适用性,如各国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相继颁布过的综合性手册、导则等(见表 1) 。 此外, 国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成立了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的专业组织,各组织也相继出版了与河流修复相关的研究报告,美国、英国等几个国家的相关导则见表 2。 4 表 1 各国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综合性导则 国家 名称 颁布时间 英国 河流恢复技术手册( 2002年 德国 水库岸坡侵蚀防护生态工程技术 1992年 澳大利亚 河流生态修复手册( A 2000年 美国 人工湿地设计手册( 1988年 美国 河岸侵蚀防护生态工程技术导则( 1997年 美国 河道廊道修复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1998 美国 河流修复工程的水力设计( 2001 美国 堤防的设计与施工( 2000 美国 河道调查和河岸加固手册( 1997 表 2 主要国家的相关导则 国家 名称 颁布 时间 备注 美国:农业部、环保署等部门联合出版 河道廊道修复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1998年 书中所定义的河道修复包括恢复河道走廊动态平衡和功能的大量方法 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水道试验站 河流调查与河岸加固手册( 1997年 内容涉及河流地貌学与河道演变、河流系统的地貌评价,河岸加固方法综述等 美国陆军工程师团 河流修复工程的水力设计( 2001年 目的在于为从事河流修复工程的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水力设计方法 英国河流修复中心 ( 河道修复技术手册( 2002年 手册中包含了许多在工程实例中进行了应用的技术 欧洲 欧盟水框架指令( U 2000年 水框架指令将相关国家、政府、机构和人民集合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分歧,找到他们的共同点,确定正确的机制 澳大利亚水资源和河流委员会 西澳大利亚河流的属性、防护、修复以及长期管理指导 2001年 主要阐述了澳大利亚西南部河道修复的基本理念和有关技术 加拿大 安大略南部地区的河流生态修复 应 用的河流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种:渠道修复、 5 手册 栖息地改善和土壤生态工程技术 日本河道整治中心 让城镇和河道的自然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多自然型建设方法的理念和现实 1990年 为普及多自然河流的建设,此书内容介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 日本河道整治中心 让城镇和河道的自然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对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思路 1992年 作为续篇,介绍了建设多自然型河流的基本技术 日本河道整治中心 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及要点 1996年 对目前开展的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思路、规划、设计及注意事项等问题作了详尽的介绍 日本国土交通厅 中小河流修复技术标准 2008年 包括适用范围、设计洪水位、河道岸边线和河宽、横断面形状、纵断面形状、粗糙系数、管理用道路、维护管理部分 日本多自然河流建设研究会 建设多自然河流要点河流改造任务和注意事项 2007年 通过本要点集,可以掌握多自然河流建设现场中的计划、设计方向 日本多自然河流建设研究会 中小河流修复技术标准说明 作为要点集的续集,阐述中小河流横、纵、横断面形状设计方法,含有设计案例集 我国水生态系统保护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此领域的标准设立不及时,现行相关标准体系 的评价内容范围大、指标多、针对性不强,标准体系不完善,没有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化,这就给实际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加之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涉及生态学、水文学、地貌学、工程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 , 必须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将多个学科的理论原理、发展思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以促进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与国外在有关水生态环境修复领域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差异见表 3。 表 3 国内外标准体系中水生态系统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差异 国外 我国 ( 1)荷兰河道堤防设计导则:尽 可能服从环境要求,密切注意风景、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生态植物)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导则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0513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0707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2)日本日本国河流沙防技术标准:对丁坝的设计,由于岸边是多种生物生息的地方,其结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同时考虑施工性、经济性等进行设计 ( 3)德国防洪堤( 在确定防洪堤安全标准时,对公共利益,如自然景观、城建、 社会方面的要求以及河滩生态系统保护(植被、弯曲的河谷)等也要予以考虑 ( 4)美国河道廊道修复的原理、方法和实践提出:河流生态修复应首先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或阻止其恢复到合适状态的自然或人为因素。实现河道修复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停止引起退化或阻碍生态系统恢复的干扰行为。修复行动既包括被动地消除干扰行为,也包括主动地采取措施来进行河道走廊修复 ( 5)美国河流调查与河岸加固手册:适于不同区域特点的加固技术选择,侵蚀防护的一般原理,侵蚀防护的护面工程,抛石防护设计方法,河岸侵蚀控制生态工程技术 ,侵蚀的非直接防护技术,用于侵蚀防护的植被措施,加固工程的施工,加固工程的监测和维护。对生物栖息地有关的问题也给予了介绍 6 ( 6)英国 道修复技术手册:手册中包含了许多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技术,包括恢复河流的蜿蜒性;利用以前的多余河道形成回水区域;对直型河道进行改善,如安装折流 器、建造岸边岛、创建石质浅滩、将单调的直型河道改造为多路线河道 ( 7)亚洲河流修复网络( 、韩的专家编写了基于流域生态适宜方 法的河流修复导则 (2008) 2006 年 6 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环发 200697 号),明确提出了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建设。其中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包括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等,为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削减、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环境保护部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的工程技术规范和导则,如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导则 、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0513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070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508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 等,为促进我国 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上所列已颁布的工程技术规范,虽然无针对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的 规范,但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将成为编制的依据。 2015年 3月国务院 进一步 发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 ”) , 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 “硬约束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同时,方案明确了 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与本标准密切相关的 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 ,即 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因此, 严谨、完善 、统一 的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是促进环境工程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特别是对于 城市水体生态修复 工程来说, 更 需要通过制定标准来统一技术要求。 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为了缓解 城市地表水体 污染带来的社会、经济 和环境问题,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十条 ”)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指导地方落实,并提出了明确目标: 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 10%以内;到 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在此情况下,环保部编制的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住房城乡建 设部编制 的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要求抓紧部署实施城市 污染 水体整治工作。 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 以鹤壁市及胶州市为例 , 对目前城市水体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进行介绍 。 7 壁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河南省鹤壁市是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总面积 点区内及周边主要河流水系包括天赉渠、二支渠、棉丰渠和护城河等,其中天赉渠、棉丰渠是在原农灌渠基础上保留的水系,护城河是 1994年随城市新建水系。目前,试点区内护城河、棉丰渠、天赉渠等均存在水质 差、水体黑臭的现象。棉丰渠、护城河以及二支渠部分河段现状采用硬质驳岸和砌底构造的 “三面光 ”的工程建造模式,使得原有的自然河堤或土坝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河道断面形式单一生硬,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河道生态净化等功能的丧失。 在水体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调查对项目区黑臭水体分级和判定,并结合鹤壁市实际情况,确定黑臭水体的治理目标 , 而后 进行 污染源识别,结果发现,点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时三大主要污染来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鹤壁市黑臭水体综合整理方案:控源截污为本、清淤疏浚为基、引清活水为重 、生态堤岸为辅。 在截污控源方面,一是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和城市垃圾清运系统,清除点源污染。在国家经济开发区,完善污水截流干管,将现状直接排放的污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在现状雨污合流制区域,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进行雨污分流制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完善城市垃圾收运体系。二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控制面源污染。通过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把 70%的雨水留在源头,通过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道路绿化隔离带等措施,利用植物的吸附、砂滤层的过滤等作用净化初期雨水,控制城市面源污染。 在清淤疏浚方面,通过 清淤疏浚来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生物残体等固态污染物,实现内源污染的控制。对天赉渠、棉丰渠、护城河等采用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清理,在 4 5月份,河道水量较少时采用机械清淤,在 7 8月份,河道水量较多时,借水力作用进行水力清淤。 引清活水方面,通过向黑臭水体中补入清洁水,促进水的流动和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与分解。 在生态堤岸方面。城市内河的堤岸均应采用生态型护岸,根据其承担的功能,采用适宜的生态护岸类型。 排涝河道(改造)。对已建设浆砌护岸的棉丰渠和护城河断面进行生态化改造和亲水平台设计,拓展河 道宽度,形成阶梯式的河岸,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 排涝河道(新建)。对未建设硬质护堤但仍承担排涝功能的天赉渠进行人工自然型生态护岸建设。 景观河道(新建)。对不承担排涝功能但具有景观和调蓄功能的河流,如二支渠、三支渠和四支渠等,采用景观驳石护岸、木桩护岸等自然生态护岸类型。 在水生态修复技术方面,结合鹤壁市地域特征、气候特征、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目标,针对性的选择出适用于鹤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岸边涉水植物种植。通过岸边植物种植,有效应对面源污染,同时为动物提供活动场所,提高整体生态环境。 人工浮岛。主要应用于富营养化的水质,同时具备水质净化、创造生物生息空间、改善景观等多重功能。 水生植物景观化应用。既有水景绿化的作用,也起到净化水质、保护鱼类生长环境、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复氧技术。通过复氧曝气和水体造流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州如意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胶州如意河河道较短窄,水量较小,平均水深 要承接汛期雨水、沿河两岸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及九龙镇工业园区等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河道多处被橡胶坝拦截,部分河段断流,基本成为城市纳 污沟。 在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前,该流域水质状况极其恶劣。河流缺乏生态水量,河水具有明显腥臭味,水体色度、浊度都较高,不同河段的水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河面漂浮大量 8 泡沫,部分河段垃圾淤积、杂草丛生,是典型的城市黑臭水体。 针对如意河流域污染状况,提出的水体治理方案以入如意湖的跃进河治理为重点,收集跃进河上游九龙镇、营海镇部分生活污水就地进行深度处理后补充入跃进河,间接改善如意湖来水水质;收集九龙镇工业废水、九龙镇部分村镇生活污水以及洋河区域部分生活污水,接管至产业新区的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放补充入如意湖;从洋河 调水补充跃进河,改善跃进河缺水现状,从而间接改善如意湖来水水质。 ( 1)生活源、农业源与工业源废水处理 治理思路是城镇收集、农村分散、工业截流。管网收集区域内的城镇生活污水后通过自流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并在汇水范围内新建设两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污水。流域范围内人口数量较多的农村生活污水也全部接管后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人口低于 200 人的村庄以及过于偏远的村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收集并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入跃进河。 工业源废水治理方面,对区域工业废水进行截污,九龙工业园区范围 内的工业企业将处理后的废水接入下游产业新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工业废水截污后,对九龙镇跃进河沿岸的现有工业废水排污口进行封堵。不在截污范围内的个别企业,必须就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达到 相关 排放 标准后才能排放入河。 ( 2)如意湖补水方案 在对如意湖水质、自然生态状况、入湖污染源分布的现状分析以及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如意湖治理阶段性目标,筛选提出如意湖基于不同目标的补水方案与工程。推荐补水方案为:治理跃进河上游污染,依靠污水处理厂出水为跃进河乃至如意湖补水;截留天然雨水径流为如意湖补水,在如意湖入海口利用现有翻板闸,在 汛期截留雨水,截留率按照 80%计算;从 类的洋河补水;建立如意湖自循环系统,通过曝气、建立人工湿地、泵站提升等方式在如意湖内部形成自循环水处理体系,实现如意湖的水体自净。 ( 3)河道护岸与生态修复工程 配合跃进河九龙段已开展的水利工程,实施河道清淤与护岸、堤岸建设工程。范围配合胶州市九龙街道战略规划,包括从跃进河 204 国道桥至青黄铁路桥。 建设跃进河 如意湖人工湿地工程,工程分为两期:一期为跃进河入如意湖口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和污染物阻截,进一步降低入湖的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二期为如意湖 景观型人工湿地工程,人工湿地设置于如意湖,对入如意湖的跃进河进水进行净化。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标准 的结构 、 内容编排 及规范引用文件 依照国家环保总局 2006年第 41号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的要求,并参考国家及广西区近年发布的一系列污染源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的结构和内容编排,确定 本标准 的结构和内容编排。在编制过程中,考虑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838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0513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070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508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中 9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 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 与 本标准 的统一性。 用范围 本标准 首先简要说明了适用的主体与对象。 本标准 为推荐性 标准 ,推荐应用于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 语和定义 本标准 规定了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指南 所涉及到的有关术语及定义。根据 本标准 的技术内容, 对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内源污染、外源污染、原位修复、异位修复、生物修复 、 生态护岸 、径流缓冲带 、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十一 个术语 进行了定义或解释。 术路线 本要求 针对 城市水系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城市水体水质需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838行功能区分划,严格执行相应环境保护要求。 当城市水系实际水质与所属功能区水质要求偏差较大时,应先核实河道水质偏差原因及市政污水管网收集范围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能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要求,立足于源头削减的原则,遵循“外源阻断、内源控制”的思路,优先考虑截断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等外源污染,将其集中处理,再进行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建设;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设计应根据项目区水体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开发建设。 作内容 针对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提出了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区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生态修复目标的确定、修复方案选择及维护管理;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应包括调查范围、城市水系生境调查及生物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问题诊断,确定生态修复目标,从而选择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及其维护管理措施。 术 方案 技术 方案制定过程中, 充分 考虑 了 以下 四 方面原则: 第一、生态治理和城市水系基本功能紧密结合的原则。应在保证防洪、航运、灌溉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水质净化、亲水景观等需要,合理确定修复方案,使湖塘、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紧密结合 ; 第二、实用性与经济性原则。需适应项目区水体所在地域的地貌、地形、形态、水文、周边区域发展等特点,注重与修复区水体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把实用性和经济性作为工程的重要目标 ; 10 第三、科学性与适应性原则。应全面考虑水体水文、水深、流速、断 面和平面形态、底质特征、工程材料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保障工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并能适应城市水体的不同特征,创建健康的水体生境条件 ; 第四、材料和工艺的创新原则。应尽可能采用新型的生态岸坡建筑材料,减少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的使用,促进材料和工艺的创新 。 在此基础上, 结合处理效果稳定性、工艺控制灵活性、工程实施可行性、维护管理方便性、投资运行经济性 及 系统优化整体性,提出若干 可供选择 的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单元技术 。 艺设计 基本原则 根据项目组人员对多个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调研结果,本 指南 将 城市水系生态 修复内容划分为“外源污染处理”、“内源污染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三部分。修复工程可根据项目区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待修复水体水质特征,选择适宜的修复单元技术。 ( 1) 外源 污染处理 外源污染处理主要 采用 径流缓冲带修复 技术 ,可选择工艺包括植草沟、植物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人工土壤渗滤等。 径流缓冲带修复技术的结构和布局应综合考虑去污效果、吸附能力、系统稳定性及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城市水系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自然水体等设计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生态护岸 、雨水湿地等生态修复系统,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具有雨水调蓄功能。在植物选择上,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物种进行生态修复。在总体设计上,缓冲带生态修复系统的布局、调蓄水位等应与城市上游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及下游水系相衔接。 ( 2) 内源污染治理 内源污染治理可选择工艺主要为底泥疏浚。 当水体底泥内源负荷和污染风险较大时,宜通过环保疏浚的方法,有效清除底泥中的各种污染物,如营养盐、重金属、有毒有害有机物等,并对疏浚的底泥进行安全处置,改善基底环境。基底 总体设计主要从河道纵、横断面形态上满足河道形态保持工程的总体要求。 ( 3) 水体 生态修复 污染水体修复工艺包括:岸坡带修复、水体原位修复及水体异位修复。其中岸坡带修复可选择工艺主要为生态护岸(坡)、岸坡带植被修复设计等;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 水体异位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前置库技术、砾石床技术、稳定塘及其组合技术等。 岸坡带修复首先应对岸坡现状及其护岸特征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岸坡的存在问题。对于河道岸坡的平面总体布置应根据河道断面、水深、地质、地形 及周边环境等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段布置。一般情况下,河道面宽条件较好的河段,可选用斜坡式;河道较狭窄的区段,可采用直立式;介于两者之间的河段,可采用复合式。并应根据河道水深、工程地质、岸线资源等综合因素,选用不同的组合型式。生态护岸结构型式应根据自然条件、材料来源、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岸坡带植被修复总体设计应主要考虑种类选择、布置、种植及景观等,应充分考虑项目区的场所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布置。植被配置应符合原有的生态结构,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和当地优势物种,择优选取自维持效果及生态效 果好的植被,减少人工维护需求。 水体修复工程的设计应从岸线形态、横断面形态、纵断面形态进行研究和布置,设计方案应处理 11 好水体形态保持与水利、航运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关系,体现水体平面、断面形态的自然属性,为水生态、水环境的健康及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型 处理单元技术 要点 源污染处理技术 外源污染处理 可选择工艺包括植草沟、植物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人工土壤渗滤等。 ( 1)植草沟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 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湿塘等设施的预处理设施。植草沟也可与雨水管渠联合应用,场地竖向允许且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代替雨水管渠。 植草沟具有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易与景观结合的优点,但已建城区及开发强度较大的新建城区等区域易受场地条件制约。浅沟断面形式植草沟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 1:3,纵坡不应大于 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 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 0.8 m/s ,曼宁系数宜为 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 ( 2)植物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坡度一般为 2%宽度不宜小于 2 m。 植被缓冲带适用于道路等不透水面周边,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等的预处理设施,也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但坡度较大(大于 6%)时其雨水净化效果较差。植被缓冲带建设与维护费用低,但对场地空间大小、坡度等条件 要求较高,且径流控制效果有限。 ( 3)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 , 对于有降雪的城市 , 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 1%,应设置挡水堰 /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 100 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 5%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一般为 200应设 100 超高;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 100 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 250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 100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12 生物滞留设施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 1 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 3 m(水平距离)的区域,可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易与景观结合,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但地下水位与岩石层较高、土壤渗透性能差、地形较陡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阶梯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将增加建设费用。 ( 4)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利用填料、湿生挺水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水体,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人工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一般 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雨水湿地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